第九十二章 孤城
作者:芝麻樹      更新:2020-11-01 21:44      字數:2357
  樸素無華的議事廳裏,此刻悄無聲息。

  這並非無人就座,從左往右,從前到後,堂下眾人錯落有序,關羽、諸葛亮、糜竺、孫乾、劉封、周倉等人赫然坐於在其中。

  如何取勝?

  時至今日,徐漢如何生存?

  這場本該讓眾人暢所欲言的會議,可誰能給出答案?

  下邳隻剩下一*精兵,臨時征募了八千餘新兵,再加上關羽退回的殘兵勉強湊夠了兩*士卒。可要知道,徐州已經在楚軍開戰之前征募過一次青壯了,這次僅下邳一城又征募八千人,其戰力如何,不言而喻。

  反觀楚軍,七*精兵手持複仇的大旗,攜勝利之勢滾滾而來,加上降兵和淪陷地投誠的世家私兵,足有八*餘人。不管是兵力的質量、數量,還是士氣,都遠超漢軍。

  “楚軍圍住四門,四麵射來勸降書。眾位,以為如何?”

  該投降嗎?

  **一個人敢開這個口。

  堂下眾人或許還有一絲出人頭地的機會,但對於現在坐於堂上的那一位來說,投降隻能換來**盡頭的監牢。

  眾人不由低下頭,盯著麵前的地板,仿佛那裏雕琢著稀世的畫卷。

  隻有一人敢直視劉備的雙眼。

  “大哥,輸就輸了。無論如何,我和三弟拚著性命也會護你北上,眼下暫時投靠曹操,他日未必**東山再起之日!”

  在關羽看來,投降根本就不是一個選項。

  關羽身旁的位置此刻空置著,那本是張飛的座位,因其重傷休養而缺席了這次會議。

  關羽的這番話宛如寒冬的暖陽,照在劉備的心頭,讓他僵硬的身體得到了一絲力量。

  劉備一臉的掙紮終於慢慢平複,他的臉上留下了一絲不甘、一絲惋惜,卻承認了**的事實。

  “不想竟會變成今日這般局麵······”

  徐漢為什麽會走到今天這般困境?

  這個問題,其實眾人心裏都有答案。

  第一敗,漢魏聯手。數十*大軍絞殺的大戰,在有心算無心之下,楚國十*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可偏偏就讓最關鍵的孫策逃回了江東。這一去,不但之前謀劃的利益變得遙不可及,更是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第二敗,琅邪之戰。此戰之後,處在劣勢的徐漢再也維持不住防線,大幅潰敗,隻能苦苦掙紮等待機會。

  第三敗,荊州之戰。蜀國三*精兵耗時兩個多月竟拔不掉一座兵力空虛的江陵城。秦國兩*精兵突襲,迅速拿下新野,卻又終究敗於水戰,連襄陽的城頭都未能見到。至此,徐漢最後的生機也已泯滅。

  我們錯失的機會太多了,又或者說,楚國太強大了,他在危急中爆發出來的力量遠遠超乎了世人的想象。

  “若不是軍師大人力主聯魏伐楚,我大漢何至於今日?”

  開口的是下邳城內一個世家家主,列席於劉備文臣的末座,但他的話似乎得了許多世家的認同,責難的聲音此起彼伏,一齊刺向了諸葛亮。

  可笑。

  這些人當初在劉備決定對楚國用兵時哪個不是磨刀霍霍,甚至已經想好了如何瓜分楚國的利益。如今敗了,倒把鍋都扣到他的頭上了。

  諸葛亮的眼神有些冰冷。

  無數的責難聲像蜜蜂一樣,圍繞著諸葛亮,嗡嗡作響。

  當然也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諸如劉備的重臣糜竺、孫乾等人就**落井下石,隻是無**自己辯駁罷了。

  原來自己的人緣這麽差啊。

  諸葛亮心中不禁發笑。

  徐元直此時若在,一定當場痛罵這些小人,然後私底下又嘲笑自己一番!

  元直······

  想到已經被楚軍俘虜的友人,諸葛亮忽然有些心灰意懶,有一些灰暗的色彩爬上他的心頭,難以名狀。

  難道維持現狀,徐漢就不會走到現在的境地了?

  此時不戰,難道等孫策拿下蜀川,拿下西涼嗎?

  那時,徐州隻會比現在更加艱難!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成王敗寇,如是而已。

  諸葛亮豈是不能論辯之人?他本可以將這些人駁斥得啞口無言,但此時他一言不發。

  檢驗對錯的標準是什麽?

  結果。

  對於一名謀士而言,**什麽比結果更有說服力。

  而結果是,他輸了。

  劉備並非劉表可比,這位君王真正信賴著自己,言聽計從,把權利真正下放給了自己。

  士,當為知己者死!

  諸葛亮微微坐直身子,轉向劉備一躬到底。

  “琅邪之敗乃是臣計不如人,而致今日禍事,請主公責罰。”

  堂下眾人頓時安靜下來,許多世家家主臉上擒著冷笑,靜靜地等待劉備處置諸葛亮。

  但主座上的劉備卻一臉鐵青。

  碰的一聲,劉備的手重重地拍在書案上。

  沉悶的聲響仿佛一聲嗬斥回響在議事廳裏,眾人心頭頓時一凜。

  將眾人的視線都聚集過來後,劉備掃視眾人,歎息道。

  “國家不幸,讓董卓這個奸賊掌握大權,以致天子蒙難。泱泱大漢,如今竟被瓜分成了六個諸侯國,漢室複興之路遙遙無期。”

  “孫策自立一方,又屠戮漢室宗親劉表,與我本有‘家仇’;如今又私下聯盟國賊董卓欲圖天下,此又與我生出‘國仇’矣。”

  “楚漢之戰,乃大義所致,如何能怪軍師?諸位再以此責難軍師,我必責罰。”

  堂下不少人略顯尷尬地互相看了看,便紛紛應諾。

  頓了好一會兒,劉備臉色漸漸緩和,轉頭看向諸葛亮,說道。

  “軍師切勿自責,琅邪一戰的情形三弟早已告知於我。此戰軍師已為我軍謀劃好了天時地利人和,楚軍背水一戰,反勝我軍!為之奈何?為之奈何。此天意也,非戰之罪。”

  諸葛亮呆呆地看著劉備,心中那一絲挫敗和陰霾漸漸被不甘所取代。

  “隻恨不能早些遇到主公!”

  諸葛亮對著劉備再拜了下去。若是能早上三*、兩*、一*來到徐州為劉備謀劃,那情形是否又會有所不同?

  哪個君王不是求賢如渴?

  劉備同樣答道。

  “我何曾不是與先生相見恨晚。”

  又是一聲長歎。

  劉備看向眾人,說道。

  “今日議事就到這裏,諸位都回去吧。”

  “諾!”

  眾人相繼離去,隻剩下劉備、關羽、諸葛亮三人留在議事廳內。

  ······

  “聽說了嗎?”

  “聽說什麽?”

  “廖化已經向孫策投降了。”

  “······”

  “你有什麽打算?”

  “噓······今夜,你與······來······再議。”

  議事結束,劉備麾下的文臣武將們三三兩兩地離開了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