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作者:山間人      更新:2020-07-10 17:09      字數:4694
  哈爾楚克氣煞,指著她道:“他哪裏是為我?不過為泄私憤!真當我不知你們杜氏的齷齪事嗎?我既答應慕容檀,互不侵犯,自該言而有信!”說罷,當即要喚各部首領入內,共同點兵,追擊阿岱。

  杜海月出嫁至此,始終未改閨中脾性,聞言氣血上湧,口不擇言道:“什麽言而有信?我看,你分明是記掛著那鄭氏!你道我杜氏齷齪,你比我又好到哪裏?堂堂汗王,還不是隻能深夜暗睹一幅破畫像,滿足你齷齪的心思?”

  她自來驕縱慣了,尤其近來在蒙古,哈爾楚克尚因她是大齊侯門貴女而敬她,倒讓她剛在燕王府得的教訓,都統統拋諸腦後。

  殊不知,尋常事哈爾楚克可縱她,如此直接的羞辱,卻是萬萬不能容忍的。

  他氣得滿麵通紅,待她一陣搶白後,才一掌劈向桌案,生生削下一角來,厲聲威脅道:“你這瘋婦,再敢胡言亂語,休怪我不客氣!”

  他的確思慕燕王妃不錯,也的確命人悄悄畫了她的畫像睹物思人。然此乃他強壓心底的隱秘之事,斷不能被揭露,杜海月如此不知分寸,實在該給些教訓。

  可她猶不自知,嘴硬道:“怎麽,被我言中,惱羞成怒了?我兄長此去豈不正好?破了北平,將那鄭氏擄來,供大夥兒樂一樂。你們這些韃子,怕是沒見過比她更柔弱的中原女子吧——”

  啪——

  哈爾楚克再難容忍,一巴掌將她打得歪倒,狼狽不堪。

  “你也是個中原女子,怎一點溫良柔順的品性也無?竟說出這等不知廉恥的話!”他令帳外侍女入內將她架起,威脅道,“我從前敬你是燕王表妹,給你留些麵子,若再如此,這汗妃之位,便交給他人吧。”

  說罷,不顧她驚愕恐懼的目光,大步離去。

  ……

  阿岱的人馬自蒙古草原一路挺進,不日便兵臨北平城下。而另兩邊,慕容檀與哈爾楚克則各領援兵奔赴北平。

  阿岱顯然知曉北平城中兵馬不多,一上來便集中兵力,自南門猛攻。

  幸而北平多年駐防,城牆堅固,祝鴻隻命人緊閉城門,保存實力,自城樓上投擲石塊,不教蒙古人登樓,將其擋在城外。

  如此數日,阿岱猛攻多次皆未下,漸漸不再強攻,而改圍城。

  偌大的北平城,被蒙古人圍得水泄不通,城中婦孺等皆不得進出,城中儲糧僅得供月餘,眼看半月已過,援兵未至,圍城之中更無法與外界通信,一時人人自危,氣氛異常凝重。

  守城將士雖士氣不減,城中百姓卻難免恐慌,連仍留北平的朝鮮二質,都悄然扮作尋常百姓,從驛館出逃。祝鴻將其擒獲時,二人正躲在城牆根兒,默默等著城破奔逃。

  眾將士冷眼望著這二小國王族如此狼狽,隻管將其押送王府,交由王妃親自處置。

  李芳姬原隻待遠在故國的世子妃入北平換她,卻不料遭戰亂,此刻正憤懣不已,被押至宋之拂跟前時,掙紮扭動道:“放我離開!燕王早說過要將我送離,我不過早兩日罷了,如何你們大齊人這般不講信用?”她目光劃過宋之拂微凸的小腹,“眼下情形,燕王前線吃緊,正是關鍵時刻,斷不會回援,你我都危在旦夕。一旦蒙古韃子打進城,王妃尚有近二萬兵馬相護,我兄妹卻必死無疑。王妃讓我等離去,便當是為未出世的孩子積德行善吧!”

  祝鴻頓時怒喝:“胡言亂語!王爺子嗣自有上天庇佑,爾等鼠輩行徑,人人唾罵,身為一國世子與公主,竟沒一點氣節可言,怪道教我家王爺如此輕易便拿下!”

  李芳灝麵露羞色,正欲張口辯駁,卻聽宋之拂悠然鎮定道:“不論前線戰事如何,我自相信王爺,絕不會置北平安危於不顧。”她說話時,溫柔而堅定,絲毫不見慌亂與懷疑,令周遭原本憂慮不已的眾人也不覺平靜下來。

  緊接著,她話鋒一轉,厲聲道:“你二人過去口口聲聲為故國,如今北平有難便想著逃離,難道不怕日後王爺震怒,再令你故國遭難?”

  二人頓時囁嚅著說不出話。

  實則大難當頭,此二人皆隻存了保全自己的心思罷了,哪還顧得上故國?

  宋之拂遂命將二人帶至王府燕居之殿,好生看住,再命祝鴻仔細沿城牆搜尋,否則,難免有人偷偷破壞城牆,伺機逃走。

  待人一散,孫嬤嬤便將安胎湯藥奉上,憂心忡忡望著她一飲而盡,方道:“姑娘,可千萬得保重自己,咱們的日子,還長……”

  她說著,竟是掉了兩滴淚。

  日子長不長,實則誰也不知,隻能如此安慰自己,總有得救的一天。

  宋之拂恍惚片刻,心中有片刻脆弱猶疑,轉瞬又堅定起來,輕撫著小腹,咬牙道:“我會好好保重自己,他一定已在趕來的路上了。”

  ……

  卻說城外,阿岱圍城日久,眼見一顆糧食,一匹綢緞也沒搶得,隻白白耗費精力,正後悔聽了杜景的讒言直搗北平,欲轉攻臨近小城,卻忽聞軍報,言燕王正領兵馳援,不出一日便至。

  阿岱頓時驚慌,他的三萬人馬,應對北平城中近兩萬人馬尚有□□成勝算,可若再有燕王親自領兵馳援,他便幾無勝算。眼見此行一絲便宜也未得,反可能被慕容檀擒住,他立即欲撤兵回蒙古。

  豈料撤軍令未發,便驚聞後撤路上,哈爾楚克也已領人來追。

  情勢霎時大轉,阿岱前後臨敵,難以逃脫。

  終於,北平被圍滿一月之時,得兩方救援。哈爾楚克與慕容檀迅速取得接應,雙雙將阿岱圍困,遂如甕中捉鱉一般,被一舉殲滅。

  困境得解,城門大開,城中百姓皆喜極而泣,歡欣慶賀。

  慕容檀得勝歸來,不顧上安頓將士,同哈爾楚克隻打個照麵,便急著入城。城裏有王妃等著他,眾人皆知,遂無人多言,連哈爾楚克也僅在城外處置才俘虜的阿岱叛軍。

  城門處,宋之拂挺著近五月的孕肚親迎。

  遠遠的,二人便目光相對,一個馬上,一個牆頭,如金風玉露之相逢。

  慕容檀策馬而來,三兩步跨上前,下意識要伸臂摟她,目光下移至她腹部,微微閃爍,連雙臂也顫動起來,不知如何安放。

  宋之拂雙目亦閃過水光,主動投入他懷中,柔聲道:“我知你定會來。”

  慕容檀這才敢微微用力抱住她:“妻兒在此,不敢不來。”

  二人遂相攜回府。

  前線戰場仍是關鍵時刻,慕容檀隻得在府中逗留一夜,第二日一早便又要奔赴前線。

  這一夜,他宿在寢殿,卻始終不敢閉目,隻透過黑暗貪婪的注視著身側女子,一手溫柔的撫著她凸起的腹部,心中仿佛有一陣波濤不住翻滾,激動而奇異。

  “這裏,是咱們的孩子。”他嗓音低啞,連眼眶都微微泛紅。

  人生三十載,在滿是烽火的時候,他卻要迎來一個屬於他的,血脈相連的孩子,這感覺既陌生,又感動。

  “再過四月,他便能出世了。”宋之拂微笑望他,有孕數月,終於能與夫君一同分享喜悅,教她如何不珍惜?

  慕容檀眼神一緊,沉聲許諾道:“阿拂,你放心,不出半年,我定能拿下金陵,到時,親自來接你與孩子南下。”他一下一下撫著她,“都道女子生產,是在鬼門關走一遭,到時我若不在你身邊,”他頓了頓,微哽咽道,“你千萬要保重自己……”

  他也曾見過不少婦女,因難產而送命,如今望著妻子,一麵是欣喜感慰,一麵又擔憂不已。

  宋之拂掩住他唇,柔聲道:“別胡思亂想,這小家夥定是個懂事的孩子,不會教爹娘為難。倒是你,刀劍不長眼,也定要保重自己。”

  慕容檀輕歎:“我有分寸。”如今有了妻兒,自不再如從前般無所顧忌。

  ……

  二人溫存之際,駐紮城外的哈爾楚克卻截獲了一封自蒙古王庭送來,欲悄悄投與燕王的密信。

  信中無他物,隻一幅燕王妃畫像,卻是他暗的那幅,一旁甚至還被人以蒙文替他署了名!

  這顯然是要挑撥燕王與蒙古的關係!

  哈爾楚克目光一寒,心中已然猜到指使者是誰。

  第二日一早,慕容檀上路之際,他亦上前告辭:“此番因我蒙古內亂而拖累王爺,實在羞愧。願贈王爺寶馬兩千為補償。”

  燕軍正值酣戰,慕容檀哪有不要的道理?即命祝鴻出,與之詳談。

  然哈爾楚克接下來的話,卻愈加意味深長:“我所娶之杜氏女,一心思念故土,近來身子抱恙,為解其思念之痛,請王爺將杜氏庶女賜予我,令其在草原為伴。”

  慕容檀眼色一閃,頓時回過味來,點頭許道:“如此也好,下月便有吉日,汗王自定吧。”

  他一下便猜到,定是杜海月在蒙古仍不安分,遭哈爾楚克厭棄。哈爾楚克不欲破兩邊的聯姻,遂另求娶杜氏女,令其取而代之。

  對他來說,隻要與蒙古的聯盟不破,嫁誰皆無關緊要。杜海月在異地仍不能醒悟,他自也不會再多插手。

  如此,二人皆心領神會,哈爾楚克正妃之位,離易主之日不遠了。

  作者有話要說:

  歡迎收藏預收文《姝色》:

  當朝太後二嫁先帝前,曾於民間誕一女,

  此女生來姿容不凡,顏色姝麗,是為趙氏阿姝。

  阿姝年不過十六,已是名揚河北的美人,

  一朝被身為太後的母親送與隻手遮天,把控朝政的大司馬為繼室夫人,

  從此曲意侍奉,直至國破易主,萬箭穿心,方知太後與少帝從不曾真心待她。

  重生一世,她力求自保,卻被迫嫁給落魄宗室劉徇。

  劉徇兄長新喪,孝期未出,便娶了仇人女,

  原該水火不容,豈料不久便成夫人裙下臣,

  從此一路共享榮華,登臨天下。

  偽溫柔君子男主X真嬌弱美人女主

  第44章 金陵城破

  卻說慕容檀將三萬精兵盡留北平,自領區區千人奔赴前線。

  燕軍前線,十餘萬人馬在趙廣源與劉善的部署下,一麵繼續圍住真定城,一麵火燒張隆軍之糧草,令其寸步難行。慕容檀趕回時,正是形勢大好之時。

  眾人一見燕王歸來,聽聞北平無事,紛紛鬆了口氣,越發放開手腳,驍勇無敵。

  真定已然堅持不住,又圍數日,彈盡糧絕,常懷元仍不願受降,隻在城樓上自盡而亡,緊接著,城門大開,被燕軍順利拿下。

  另一處,張隆大意失糧草,已然自亂陣腳,又見常懷元已死,不由六神無主,慌亂之中,竟一路南逃,經德州等地,甚而掠取許多糧草補給,令山東諸地軍民受驚擾,苦不堪言。

  慕容檀領十萬眾一路追去,竟是輕易便拿下一片狼藉的德州等地,不多時便到了濟南城下。

  張隆興許是過慣了金陵富貴王侯的生活,出征數月,已然疲累不堪,意誌消耗殆盡,一入濟南,眼看手中將士盡無鬥誌,各個苟延殘喘,竟是不顧大局,丟下手中爛攤子,連夜偷偷逃走!

  一時濟南城中無帥,燕軍圍城數日,竟是不費吹灰之力便將之拿下!

  這邊燕軍額手稱慶,那處金陵君臣卻心急如焚。

  張隆連連敗退,慌不擇路的消息傳來時,慕容允緒與齊澄便後悔不已,卻苦於無法立刻換帥,此刻竟聞其不戰而逃,實在又氣又急。須知濟南已破,金陵便近在咫尺了!

  此時,朝野震動,齊澄諫言慕容允緒與慕容檀暫時求和,以暫緩局勢,日後再做打算。

  眼看金陵危在旦夕,慕容允緒一麵集結金陵周邊隊伍守城,一麵又調三萬禦林軍日日巡邏,嚴防城中有奸細。他惶惶不安,猶豫不決,終於在掙紮數日後,決心派人前往濟南燕軍駐紮地議和。

  然趁議和之際,他又心有不甘,竟瞞著齊澄,悄悄派出一隊三百人的禦林軍,喬裝改扮,前往濟南,欲誘殺慕容檀。

  如此,卻弄巧成拙。

  須知慕容檀原聽聞皇帝派人求和,也循禮欲請天使於濟南城外十裏處共議此事。原以為燃燒了半年的戰火,能就此熄滅,卻不料慕容檀從天使隻身前往時,竟從斜刺裏數百人裝備精良的隊伍,自三方撲出,迅速來襲!

  遠遠跟隨在百丈外的燕王親兵見此情景頓時大驚失色,一路策馬狂奔來援,卻總差半步。幸好慕容檀久經沙場,經驗豐富,一見情勢不對,連忙反應迅捷的調轉馬頭,一麵伏低上身,躲避刀劍,一麵一手舞刀,抵擋漸漸追上的三兩人。

  不出片刻,援兵趕至時,慕容檀僅右臂有三處不深的傷口見血。而那三百禦林軍,卻因冒然而動,不但未依計殺燕王,反陷燕軍包圍,最終全軍覆沒。

  如此“求和”竟暗藏殺機,慕容檀自不能再忍,當即不願再和談,更再發檄文,稱此舉不仁不義,定是皇帝受“奸臣”挑唆。

  天下嘩然,眼看燕軍趁勝追擊,勢如破竹,自濟南越發南來,連破兗州、淮安等地,隻需再破揚州,便臨金陵,皇帝不但無地自容,更氣數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