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節
作者:湖塗      更新:2020-07-10 11:35      字數:3955
  可閨女是真的孝順啊。

  讓他打心眼裏疼。

  蘇大柱看著蘇曼道,“可爹娘應該和我住啊小妹。”

  他心裏有些難過。小妹和他搶爹娘了。

  789感動道,“真是父慈子孝,太讓人感動了。在我們星際,養老這種事情已經成為曆史。”

  蘇曼還真沒到養老這事兒還有人搶……她道,“和誰住,難不成你們就不孝順爹娘了?隻要爹娘高興,住哪裏都成。”

  蘇大柱:“……”

  李春花心裏雖然感動,不過還是不想去縣城。

  “我和你爹都打算好了,咱家今年要養幾頭大肥豬。我和你爹都不用下地呢,家裏的自留地種的紅薯,那紅薯藤子我們都用來喂豬,把豬伺候好了,我和你爹也能掙大錢了。你爹可是有大本事的人,不用你們養。”

  蘇鐵山抽了口煙,“還得養些雞。以後你們天天吃雞蛋。”

  三個孩子一聽,可高興了,“爺奶真好。”

  小米粒道,“吃肉肉,吃蛋蛋。”

  李春花眉頭飛揚,“那可不,爺奶讓你們吃肉吃蛋。過好日子。”

  蘇曼見他們更樂意在村裏,就決定道,“那就蓋房子,家裏現在就我和姐住的那兩間是磚房。其他人住的還是土房子,咱家現在也不是蓋不起,今年開年就蓋起來,以後大家住著舒坦。孩子們這也長大了,得分開住了。”

  林雪菊聽到蘇曼提起孩子們,心裏頓時暖得不得了。

  她之前一直在家裏掐尖為的啥,還不是為了想讓孩子們有個房間,以後長大了,也有個地方住。

  現在小妹就給想著了。

  蘇鐵山和李春花一想,這家裏條件也好了,兒子媳婦們都是拿工資的人了,蓋個房子也沒啥。“那就蓋,都拿錢出來,不能讓你們小妹一個人拿。你們交給我的錢,我也拿出來。你們自己藏著的,也要拿出來。這可是全家人的大事兒。”

  這次誰也沒推脫。林雪菊和蘇大誌兩個娃,蓋房子對他們是最有好處的,宋玉華是個大方不計較的。至於蘇三柱,光棍一個,壓根沒覺得錢有多重要。

  蓋房子的事兒就這麽定了,等開年,家裏就請人把老公房子給推了,家裏人擠著住在蘇曼和蘇秋月的房間裏。

  晚上,林雪菊和蘇大柱躺在屋裏,高興的睡不著。

  林雪菊道,“大柱,我今天想著以前,我自己都沒想明白我那會兒到底是在爭啥。”

  她這半夜想起以前的自己,就覺得當時自己腦子抽風了。

  當時竟然還想著為了二柱和宋玉華那間房,想挑撥離間讓他們兩個離婚。

  就為了一間土房子,她竟然起了那種壞心思。簡直太嚇人了。

  蘇大柱其實也沒明白,“可能那會兒太閑了。”閑著沒事兒幹,那不就天天琢磨著幹點事兒嗎?現在媳婦每天忙著搞教育,搞學習,哪裏還有這個個功夫盯著家裏。連回家的時間都沒多少呢。

  林雪菊想了半天,還是給想明白了,“大柱,咱當時還是太沒出息了,太沒用了。把一間土房子當寶似的。現在咱有錢了,才知道,那都不算啥。”

  蘇大柱迷迷糊糊的被她給弄醒了,也就聽一聽。覺得自己媳婦說的挺有道理。他現在天天燒磚,還真的看不上這土房子。

  “大柱,咱以後得越發努力,越發出息。咱以後要啥,但都自己去賺。我可不想以後再為個房子,起那些壞心思了。”

  這要是當時真的把宋玉華和二柱給弄的離婚了,她覺得自己現在睡覺都要睡不著了。

  蘇曼的房間裏麵,係統的提示音響了一下,“主線任務進度,百分之八十五。”

  蘇曼也沒在意,翻了個身,繼續睡。

  ……

  開春,整個南平縣就和重新活過來一樣,到處熱熱鬧鬧的。

  新修的碼頭那邊終於有了大貨船停靠。

  一些能用船運的貨物,各個廠裏都改成了走水路,節省汽運成本。

  蘇曼和朱廠長他們這鐵三角也碰了個頭。倉庫這邊建設的挺快,馬上要建成了。

  得要搞宣傳了。

  蘇曼道,“我已經請了宣傳部的一位老筆杆子為南平八一碼頭做宣傳。從運輸量,走的路線,都介紹了一遍。這稿子到時候就投放到省裏去。這消息可算是今年的開門紅,我相信省裏今年絕對會報道。”

  這也是她選擇將宣傳工作放在開年來的原因。

  這種好事兒,一般在開年最適合報道。

  “報紙還是一方麵,另外,我覺得咱們各個廠裏的銷售員也要動起來了,出去跑銷售的時候,連帶著把咱們八一碼頭宣傳一下。”

  朱廠長和高廠長道,“他們那嘴皮子我擔心不成。他們可和你們那銷售員不一樣。”

  廠裏都有銷售部,可其他廠裏的銷售部從一開始都有了固定的銷售路線,壓根就不用跑,頂多就是出門去考察一下情況而已。特別是服裝廠的銷售,人家去了外麵,有時候還會被請吃飯。

  “那就鼓勵啊,優秀的工人是鼓勵出來的。”

  說白了,要想馬兒跑,那就給馬兒多吃點草。要不然誰願意賣力氣啊。

  蘇曼直接將自己銷售部的那些獎勵金額給他們看。

  這一看,開始看的時候,還有些瞪眼。可蘇曼又給他們看了一份各個銷售員的成績。

  朱廠長和高廠長看的沒脾氣了。

  這麽一算,這麽點獎勵還真不算啥。

  朱廠長和高廠長回去就給銷售部那邊加任務,也加獎勵政策。

  服裝廠和燒磚廠這邊的銷售人員被廠長給叫辦公室開了個會。

  出來的時候,一個個臉上興奮的都看不到眼睛了。嘴咧的大大的。

  之前還在辦公室裏麵沒事兒看看報紙,整理各地銷售情況。出了廠長辦公室之後,都不用主任安排了,麻溜的跑去找生產主任要資料。

  要把廠裏的新產品都給吃透了。還有人找家具廠的銷售員吃飯取經。

  準備好了之後,

  三家的銷售員就約著一起出門了。

  服裝廠的銷售部工人是見世麵最多的。由著服裝廠這邊帶隊,每個隊伍一個服裝廠的,一個磚廠的,一個家具廠的。都帶著各自的單位的產品,帶不了那麽多的,就直接用拍照的方式整理成相冊帶著。

  煙草廠和棉麻廠這邊聽到消息之後,也私下裏打聽了消息,隻知道這三家關係好的穿一條褲子了,具體幹啥,也沒搞清楚。就又想著去找高縣長。

  高縣長和林書記這會兒正在辦公室裏麵。

  蘇曼之前投在省城的稿子果然登報了,而且還在內部報紙刊登了。

  內部報紙是各個單位專門都配備的。不管那些領導訂不訂報紙,都看得到的。

  林書記看到報紙文章之後,就誇了宣傳部這邊幹的好。

  宣傳部這邊知道蘇曼在林書記這邊被看重,所以也沒貪功勞,就實話實說了,這不是他們自己搞起來的。

  是蘇曼這邊提議的。稿子也是蘇曼去投的。

  連這個稿子怎麽寫,那也是蘇曼提的思路。

  林書記一聽,就給蘇曼打了個電話。

  蘇曼在電話裏道,“我過年來之後看到貨船那麽大,可以裝不少東西。想著要是其他地區的貨物要是也送到我們這邊來,也可以走水運,所以就想著宣傳一下。這樣,也能讓咱縣裏的碼頭資金回籠的快一些。”

  林書記聽了這話之後,就立馬把蘇曼叫辦公室來具體談談。

  高縣長道,“小蘇,咱們南平的碼頭不算大。這整個省裏,碼頭也是不少啊,光是省城那麽大的碼頭,比咱們好多了。”

  在他和林書記心裏想的是,南平到底還是小了。小的都不起眼了。建的碼頭就更小了。沒法和人家比。

  蘇曼認真道,“可咱南平也有好處。咱附近挨著的一些縣裏市裏,基本上是沒碼頭的。他們如果走南平這條路,比去省裏要方便。我覺得如果縣裏想要吸引這些人過來,咱完全可以頭一年免費讓他們使用。等他們這條路走習慣了,這些人就能留住了。如果免費一年不成,那就兩年,三年。我覺得,如果能夠留住這些人,暫時不賺錢,從長遠來看,咱縣裏是值得的。比如說,為了來我們縣裏運輸貨物,咱雙方一起合夥修路,他們是不是也會願意考慮一下。”

  聽到蘇曼說合夥修路,林書記和高縣長心裏都是一動。

  要是真的能夠和這些地區把路給通了,南平就真的活了。

  一個四通八達的縣,好處是很大的。

  之前南平窮啊,路也不好走。所以很難搞發展。

  蘇曼又繼續道,“等這些人習慣了南平這條路,咱這邊貨運量大了,縣裏完全可以搞個船運公司啊。”

  搞運輸,那都是賺錢的大買賣。

  縣裏要是搞起來了,又是一筆財政收入。

  這些事兒林書記和高縣長後麵當然可以考慮到。現在蘇曼提前說出來了,那也給了他們一個衝擊了,好處都一堆冒出來了,讓人沒法不動心。

  對於蘇曼的提議也更加重視。

  搞宣傳的事兒,林書記和高縣長是定下來了,至於免費讓其他地區的同誌使用碼頭,這事兒還要開會,開縣委會議。

  蘇曼覺得這事兒還是有很大的幾率成功的。

  蘇曼回廠裏之後,就還找朱廠長和高廠長說了這些情況。

  朱廠長給她豎起大拇指,“小蘇啊,你這腦子真讓人心服口服。”他覺得小蘇這腦子,當縣長都能當啊。就為了個倉庫,連縣裏都給盤活了。

  高廠長點點頭,但是沒坑聲。

  他覺得蘇曼叫他們來,肯定這麽簡單。

  蘇曼道,“我也是剛想到一件事兒,我和縣裏提議說,讓他們給出免費使用權,來吸引貨流量。我就琢磨著,咱們倉庫是不是也能先讓人免費使用一年。給咱們自己做宣傳的同時,也算是給縣裏做貢獻了。畢竟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等縣裏貨流量大了,咱倉庫掙錢了,林書記和高縣長他們估計也能想到苗頭了。他們現在沒想到,是因為沒覺得咱碼頭這邊這麽點貨流量能掙錢,可以後肯定會想到的。咱得做的讓領導心裏舒坦。”

  高廠長和朱廠長愣了幾秒鍾。然後咳了咳。心裏默默的算著這一年不收錢,他們少賺多少錢。

  蘇曼看著他們,“咱不能想著少賺多少,在我心裏,不虧錢就是賺了。還能得到領導的肯定,以及知名度。而且頭一年的貨運量,肯定是比不上未來的,也沒不會少賺多少。當然,這種事兒還是要你們同意。”

  高廠長和朱廠長也不是糊塗人。

  蘇曼這麽一提,他們也考慮到未來的事兒。到時候領導們不高興,確實也是個事兒。

  再一想未來能賺到的錢。現在做出一點犧牲,那也不是不可以。

  “成,我們也是這麽想的。”

  蘇曼笑著道,“那到時候這事兒咱三家一起去和林書記說。”

  第157章

  林書記和高縣長對於免費讓其他地區同誌使用碼頭的事兒商量了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