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商業往來
作者:zooooz      更新:2020-03-09 03:22      字數:3306
  當然,更重要的是別被劉起知道。雖然自己不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架不住自己手下都是一群這樣的人啊。

  就像現在這樣。

  劉豹清秀的臉上此時雙眼都紅了,仍不甘心的據理力爭道:“若無弓弩手協助,遇到稍微大點的匪患,我們如何自保?”。

  劉起用修長的手指揉著額間,顯然頗顯頭疼,指尖微微有些顫抖,但仍舊毫不示弱的反駁。

  “一次提升這麽多人,可行嗎。人都快餓死了,還訓練個毛線,還打個錘子仗!”

  奈何最後被劉豹智商碾壓,被迫答應,這時劉起才意識到,劉豹的智慧已經如此之高了。

  劉起決定了,以後新招募將領,一定要朝猛將方向發展,不然哪一天被自己的將領給氣死了,這得多慘。

  一想到,以後一群將領堵在自己家門口,要糧要兵要軍械,頓時,整個人都不好了。

  最後經過反複協商,與其討價還價,劉豹成功的從劉起手上要到了60個弓弩手進階名額。

  將六十個名額用在第二次征召的士兵身上,剛好60人,其實城裏招募的所有係統士兵,他們的經驗值早就滿了。

  畢竟,劉起是擁有四級練兵天賦的人,12.5天就能使初級兵種進階,隻是限於糧食緊缺無法晉級。

  既然決定了,劉起也不去想那些有的沒的了,直接選擇提升這些士兵的等級,頓時60名全副武裝的羅多克弩手升級完成。

  劉起心中一痛,1200石的糧食份額就這麽不翼而飛了,但同時,也是挺欣慰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加強,亂世裏自己手裏又多了一張牌。

  有了這支軍隊,不敢說對付10倍的黃巾軍輕而易舉,但是遇上3、5倍的黃巾軍,劉起還是有信心與之勢均力敵、平分秋色,甚至有機會戰而勝之。

  回家的路上劉起雙手摻著袖中,一臉鬱悶,心中卻是難受的緊。

  “哎,我就是個傻子,跑來讓人家宰了一頓。”

  東城兩區,和西城兩區現在殘存的民房不多,原本的房屋基本上都被拆掉,殘垣處是茂盛的野草叢生,斷壁裏已是一片欣欣向榮的自然景象。

  被拆掉的好木料,用來修繕房屋,或者集中起來統一建設中城區。廢料也多被收集起來,材料被一塊塊的搬運至城牆,當做滾木擂石儲備,盡量做到物盡其用。

  這片山林,劉起準備規劃幾個大型養殖場,養點山雞、豬、山羊等牲畜。這些牲畜都是山村常見家畜,劉起隻是將其規模化了而已。

  東城兩區這種山地,坡度不是很大,最適合的就是建造幾個養殖場,大麵積的養殖這些家禽家畜,能很大程度的解決大家的食物問題,這些工作,需要交給那些具有養殖經驗的人負責。

  從城內百姓中選出了兩人,一個二十三四的村中農婦,叫白雪,丈夫死於黃巾之亂,雖然是個農婦,但因為皮膚很白,人也比較漂亮,被人稱作白娘子。

  劉起並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問過老農王義,得知此女其對家禽養殖比較有心得後,就準備等養殖場建立後,讓她負責這件事情。

  還有一人乃是一個老媼,已經六十多歲,花白的頭發被她梳理的一絲不苟。

  真別說,古代家禽的養殖,多為家裏婦人操持。

  劉起這次可是下了血本,自然不希望這次養殖場的計劃,一舉成功。

  西城兩區可以種植一些山藥、金銀花等藥材,也是一條增加經濟收入的有效手段,這些工作可以交給一些老農負責,估計效果不大,能做到簡單的創收,已經可以了,山藥可不是那麽好養殖的。

  目前主要的工作還是養殖場的建設,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和一些商賈商談合作,大量購置一些家禽家畜的幼崽。

  仗義每多屠狗輩,若是養殖場做的好了,以後發家致富,定不在話下。

  就如張飛就本是一個屠戶,家裏是辦養豬廠的,黃巾亂後變賣家財資助劉備起兵平亂,竟能憑此為劉備募集500多精壯。

  可見這年代做養殖生意有多賺錢,而劉起規劃的養殖場麵積,又豈是平常人所比,足足占據兩座城區,建成後麵積高達四五平方公裏,近1600畝的山地。

  這些牲畜的糞便還可以用來,增肥土地山林,從而增加糧食產量,促進動植物生長,簡直一舉多得。

  小城位於常山西南,新興郡東南,樂平郡正北。

  如此地理位置簡直是天然的經濟要道,若要發展起來,做運輸市場是最合適的門路,這裏完全有資格成為一個聯通三郡的樞紐。

  豹城與新興郡和樂平郡相連,與常山擱著逢山長穀。

  是鏈接新興郡與樂平郡的經濟要道之一,地理位置很是重要,樂平郡也盡是山脈,和豹城環境相似,人口不多,僅有7萬餘人,僅分為兩縣,樂平縣和沾縣。

  跟豹城相似,一樣的貧瘠,但其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上了年份的山參等滋養草藥多不勝數,是其重要資源之一,很多商販也願意前去收購。

  同樣的這裏的人,遇上災年也容易形成大規模的流民潮,畢竟,山多地少,糧食產量還是製約當地發展的重要因素,又因為常年的打獵和采集山藥,這裏的人身體素質弓術都挺不錯。

  小城南凹關與沾縣相連,沾縣的商人也多通過這裏,去外地購買糧食,販賣皮毛藥材。

  新興郡治所九原縣,下轄六縣,分別是忻縣、五台縣、盂縣、定襄、原平、代縣。

  小城申口關與新興郡代縣相連,新興郡屬於並州,這裏盛產戰馬、多產牛羊豬犬,民風彪悍。

  而騎兵的戰鬥力要遠遠勝過步兵,可以說在北方的爭霸之中,誰占據了產馬地,誰就擁有了極大的優勢。

  當時的產馬地不多,但是並州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產馬地。

  劉起完全可以借助地利優勢,借助連通並冀二州的大商人,將小城建成一座堅不可摧的軍事堡壘,小城地理位置雖說屬於三郡交界處,但嚴格來說還是屬於並州。

  並州英傑無數。

  張遼、高順等名將均是並州人,宋憲、侯成,並州人士,呂布九原郡人士,曹魏後期的郭淮、鍾會、郝昭等人均是並州人士,由此可見並州民風之彪悍。

  並且並州此地因為居於與匈奴的交際處,常年征戰,民風剽悍,我們從並州一代盛產武將就可以看出,其中呂布、高順、張遼等人均為其中的佼佼者,當然以後劉起定不弱於他們。

  並州士兵的戰鬥力也是很強的,因為並州士兵多是邊防軍出身,常年征戰,戰爭經驗豐富。

  三國曆史上從一開始,並州軍隊打敗了董卓的西涼軍隊就可以看出,並且後來呂布縱橫大江南北,身邊依靠的也多是並州本地軍隊。

  劉起想要建造這座大型養殖場,與並州代縣商人的交易就占了大頭。

  常山郡治所元氏縣,因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將真定國並入常山郡,郡改稱常山國,治下13個縣城。包括分郡治真定縣(即秦朝東垣縣)附近的四個縣為真定國。

  常山國與小城所在位置被山脈阻隔,想要通行的話,需要從代縣進入可直達元氏縣。

  當然劉起有係統地圖,隻要清掃周邊匪患,劉起自然有信心,打通一條通往常山郡的商路。

  趙雲就是常山真定人,劉起可是深深記在心中的,這可是一員超級猛將啊。

  劉起從係統士兵中挑選出3個有經商經曆的人,讓他們負責管理3號商業據點,經過和3號商業據點的行商溝通,敲定了一係列的合作規劃。

  3個係統士兵中為首的叫趙德,是一個圓臉青年,主要是從三人的言行舉止中,雖然三人智力屬性相同,但憑借與其他商人的商務交流與合作,劉起一眼就看出這個名叫趙德的係統士兵情商,明顯高了其他兩個係統士兵一籌。

  劉起任命其為商部主管,主管3號商業據點內外諸事,其他兩人從旁輔助,商業區這一塊算是暫時搞定。

  主要是劉起自己也覺得,每次與其他外地商賈交流都要自己出麵太費事,交給其他有能力的人自己也省心不少。

  將自己與其他商賈的合作計劃與趙德交了交底,完成交接工作,其中就包括家禽幼崽的購買,糧食物資的買賣,自己特產山藥的買賣,商隊的護衛工作等等。

  劉起頓時感覺無事一身輕。

  留下趙德在小城內,與這些商賈友好交流,同時,還承認商賈的地位,認為其是天下流通的血液,並願意出售多餘的食鹽等物資給他們,對其禮遇有加,一點也不曾看輕。

  趙德並表示小城需要更多的糧食,需要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得以在這亂世活下去,同時承諾,這些商賈可以在小城商業街購買店鋪,每年隻收很少的租金。

  對於劉起的話,趙德完成的很好,不僅對這些商賈們禮遇有加,同時表示願意讓一部分利益給他們,商賈們感激不盡,紛紛表示願意資助劉起,幫他籌集糧食。

  劉起這一個多月,繼續著他救助流民,教書育人,修繕房屋,修建地道,整備城防,商務運營,清剿匪患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