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商業帝國縱橫商行
作者:zooooz      更新:2020-04-28 05:42      字數:1855
  雖然遣散了軍隊,但一些軍事訓練,共助會卻不會停下來。

  每年的征兵,仍在繼續。

  有備無患,必無錯。

  五年時間,每年征兵在繼續。

  當然,遣散的士兵更多。

  而這些經過正統訓練的士兵,遣散後作為預備役使用。

  於是,五年時間,太行七區預備役士卒近30萬,若有戰事,可隨時征召。

  而這些遣散的士兵,共助會也會為其安排工作,讓他們自己養活自己。

  戰時,能隨時征召。

  平時,也不用花錢養著。

  太行七區,本就被劉起作為軍事堡壘建造,其內多山地丘陵,經數年經營,無數村落城堡建成,讓地形更是無比複雜。

  若非本地人,且多年行商,根本無法探尋其道路。

  每座城中商業活動,皆由本地商隊掌控。

  所以物資運輸,多是短距離,分段貨物運輸。

  長途貨物運輸,也多是將這一段段的商路鏈接起來。

  如此,沿途經過的城池,都能賺錢,隻是,或多或少而已。

  其次,這商路還極為隱蔽、安全。

  即使某一條商路被探尋,敵人順著這商路行軍。

  他們每經過一個城堡、崖壁的鏈接點,都會有暴露的風險,且極容易被堵死在某一節點上。

  若是敵人不想強攻,便隻能尋找新的道路。

  然這路實在太多,每個類似商路節點都互相聯通不同地域,稍有不慎,便能偏差個幾十上百裏。

  遇見死路或是懸崖峭壁,再正常不過。

  若是孤軍深入,又極可能被抄了後路,而分散行軍,等於麵對百姓們的汪洋大海。

  30萬預備役,隻要裝備齊全,那都是不弱的軍隊。

  且本地作戰,並無需耗量。

  除了維持資金鏈的穩定,共助會商部部長,元老級成員趙德,完美操盤了這一切。

  當然,僅靠商路養活這麽多百姓,顯然不可能。

  農業、畜牧業、林業應有盡有。

  共助會的元老們,聽從劉戀的部分提議,將所有錢財都投入到民生,以及商務運營中去。

  僅留小部分,維持運營。

  畢竟,沒吃過豬肉,還是見過豬跑的。

  劉起雖然缺乏實際操作的能力,但作為一個穿越者,提點好點子還是能夠做到的。

  有趙德的操盤,將這30萬預備役,作為人力資源,全部劃歸商部。

  這些人,有的從事農業活動,有些從事商業活動,更多的則是成立雇傭軍團,負責兩地之間商業運輸活動。

  商隊不僅在太行七區活動。

  人力資源的對外輸出,這一方麵,趙德等元老成員也未曾放下。

  畢竟,這才是大頭。

  這幾年時間,尤其是並、幽二州之地,趙德的縱橫商行,如雨後春筍般冒頭。

  以合作、競爭等方法。

  吞並了兩州之地,90%以上的店麵。

  其實,說實在的,也沒多少。

  想想也是,兩州本就貧瘠,多是需要外州諸郡接濟,馬匹等物資雖多是對外輸出。

  但其他如食物,布匹,茶葉,鹽等物資,還需從外州商人處購置,本地商賈也不富裕,也不可能掌控多少市集。

  那裏的商業活動,也多是一年半載,才進行個一兩次,根本不受重視。

  冀州本地的世家豪門,其勢力太過強大,商行是難以插足的,雖有劉才扶持,但還是不可避免的遭遇本地豪門打壓。

  畢竟,劉才雖為冀州綠林的扛把子,

  僅能勉強支撐

  虧錢的買賣,共助會顯然是不會做的,畢竟太行七區還有那麽多張口,嗷嗷待哺。

  這時代商業根本不受重視,如徐州糜竺糜芳兩兄弟,買賣能做那麽大,未嚐沒有這方麵的原因。

  共助會卻不然,以從商為榮,士農工商,商賈的地位與其他階層是平等的。

  更有自己專屬武裝商業組織,和運營團隊。

  不僅從事運輸業務,更是從事貸款等暴利業務,貸款對象多是公孫瓚等大小諸侯。

  什麽最賺錢,劉起自然明白,當然是壟斷產業。

  而太行七區便是如此,想要運送貨物,必須雇傭在共助會注冊的商隊雇傭兵。

  本地商隊如此,外地商隊,更不用說。

  除了商賈的押運人陪同,其他人不允許進入太行七區。

  這一個個崖壁,城堡,城池,村落在劉德的運營下,還具備中轉站的作用。

  每兩點之間的商路運輸,隻需固定的人手,並不需要整條線路,從頭至尾商隊一直押運。

  點點相連,形成的這條線,就是商物運輸的線路,類似於快遞業務。

  對於商賈來說更是求之不得,不僅方便了不少,隻需給錢就行。

  最大的作用,便是減少了很大風險。

  亂世中什麽最重要?

  當然是生命安全,雖說亂世之中命如草芥。

  但,那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

  好好活著,不香嗎?

  其次,還能極大縮短運輸成本與運輸時間。

  同時,共助會還提供保險業務,無形中又增加了不少收益。

  長久以來,在共助會信譽的運營下,商業越發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