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節
作者:西蘭花炒蛋      更新:2020-07-08 11:49      字數:6035
  李嬤嬤蹙眉道:“我總覺得建昌伯夫人的目的並不是讓太子把小殿下抱過去養那麽簡單,她可能另有目的。”

  太子是儲君,事關大周國柞延綿,不同於其他皇子,太後去撫養太子的理由並不充足,而且建昌伯夫人眼神閃爍,似乎另有圖謀。隻是口風緊,李嬤嬤暗地裏也沒有打探出來。

  王瓊姿心裏疑慮加重,並不表現出來,笑道:“多謝嬤嬤提點,我都知道了,會注意的。”

  李嬤嬤見皇後聽進去了,兩人又說了些閑話,告辭,次日就出宮了。

  這些事情王瓊姿不打算瞞著李逸,將李嬤嬤的話給李逸說了,道:“不知這個建昌伯夫人又在搞什麽鬼?”

  “她能做什麽,不過就是挑事生非,再就是從太後那裏摟好處唄!”李逸不甚在意,建昌伯被他削了幾次後,老實了許多,近兩年來都沒有給他惹事,他現在對這舅舅並不關心。

  “我不管!”王瓊姿揪著他的衣領子,氣呼呼地說,“她敢多次攛掇太後把寧兒抱過去養,那就是我的仇人。現在寧兒是太子,太後不好抱過去,咱們要是在有了其他孩子呢?”

  李逸頭疼:“建昌伯夫人真是個煩人的婆娘!要不是她生了幾個兒子,我早讓建昌伯休了她了!行吧,你想怎麽辦就怎麽辦。”

  他給了王瓊姿一塊錦衣衛的令牌,然後把徐勉撥給她使用,隨她去了,反正娘子開心就好。

  李逸最近也很煩,關於朝堂上的事情。朝臣們鉚勁兒參馬大成擾民侵利,擅權做歹,再有就是引著皇帝學壞這些老生常談的事情。李逸煩不勝煩,羅翔折了,他留著這馬大成還有用。李逸所想的就是,他可以即刻就殺了馬大成,但是必須建立在他自己想這麽做的基礎上,而不是被朝臣逼著殺。

  閣老劉遷又開始鬧致仕,李逸這回做了麵子功夫,勸了兩回,再第三回劉遷上書致仕時,給批了,同時給出理由,劉遷年紀太大,準予他乞骸骨,加封他為太保,風風光光送他回老家。

  朝堂民間並未因此起太大的風浪。李逸早已不是那個剛登基什麽都不管不顧的皇帝了,這些年來他施行的一係列措施,鼓勵農桑的,減稅的開展海外貿易,南倭北虜的威脅基本上解除,從外國引進的土豆紅薯玉米等農作物的種植,增加了百姓的口糧,是以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李逸這幾年的風評很不錯。

  馬大成繼續安安穩穩做他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依舊風光無比。他甚至還找了借口,打擊了不少反對他的臣子,貶了好幾個官員出京,還重重懲罰了一個六部給事中,對此李逸視若無睹。

  作者有話要說:有點短,晚安,明天見。

  144、第 144 章

  王瓊姿跟李逸相處這些年, 摸清楚了他的脾氣。馬大成對他來說並不是親生兒子一般的存在, 李逸肯留著他一定是有用。

  再看看被馬大成貶出去京城的那些官員,誠然是屢次上折子彈劾馬大成, 但是同時這批人在朝堂上也是反對李逸最激烈的那批人, 同時這批人中有幾個甚至有結黨的嫌疑。

  她恍然大悟,問李逸, “你早就看這批人不順眼了吧?”

  李逸回道:“是, 但是作為皇帝,我親自貶這麽多人, 那些文官們就要聯合起來搞事情了, 所以由馬大成來做是最合適的。跟在我身邊的這些太監未必不知道我的想法, 可是真正敢去做我手中的槍的人也隻有馬大成一人,以前的孫忠也算是一個。”

  這些年來, 他把馬大成按在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上, 馬大成沒少做以權謀私的事,但同時李逸心中所想的事情, 馬大成也一一為他辦到了, 打擊文官勢力、土地兼並,清理鹽科,做得徹底,不怕得罪官員地主們,這些事要是交給普通官員來做,未必會有馬大成這些殺伐果斷的手段,故而李逸能夠一直容忍馬大成, 畢竟人無完人,不能既讓馬兒跑,又不給它糧食吃。

  王瓊姿盯著李逸看了看,李逸道:“看什麽?”

  她問:“你怎麽保證馬大成隻聽你的指揮,萬一這把刀最後揮向你自己怎麽辦?”

  這是很有可能的。在原本書中,李逸身邊最得勢的太監是孫忠,權勢極大,宦官誤國,最後連皇帝也製約不住,導致亡國。

  李逸很自信,“我能控製住他。”

  王瓊姿道:“要是皇帝勤於朝政,精力好,頭腦清明,控製他是沒問題的;但要是皇帝好逸,於朝政並不關心,或者幹脆就身子不好,你再想想誰能控製這些手眼遮天的太監?你現在覺得自己控製的住,能保證以後的子孫控製的住嗎?前朝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自己現在開了這樣一個頭,日後子孫跟著你一樣,又控製不住太監,那麽大周的氣數就到了盡頭。”

  她話裏的直接意思就是李逸不負責,現在為著自己方便,把太監的胃口養大,從一時來說,馬大成確實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比起長遠來,惡肯定大於利。

  李逸的辯才一向不如王瓊姿,說不過她,投降道:“好吧,我會好好想一想,不會給寧兒留下一個爛攤子。”

  王瓊姿見好就收,止住了這個話題。

  錦衣衛在辦事效率上絕對值得表揚。不虧是特.務機構,查起人的陰私來也很厲害。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徐勉就將建昌伯一家查的清清楚楚。

  王瓊姿看了徐勉的報告,簡直是又氣又好笑,這天底下還有比建昌伯夫妻更蠢的人嗎,必須沒有。

  就算是她與李逸都不在宮裏,建昌伯夫人也休想把寧兒帶出宮,她當宮裏的守衛都是傻子?現在不是先帝時代,後宮太後一手遮天,王瓊姿當皇後這些年,早就開始收攏太後的勢力,太後的話根本出不了清寧宮。

  這又蠢又壞的兩口子勾搭上楚王,楚王給了不少銀子給他們,並且派人遊說,許了重重好處。

  王瓊姿越看眉頭越發皺進,楚王,怎麽哪裏都有楚王的影子,豹房的老虎豹子有一大半是楚王所進宮,再就是之前她隱隱聽李逸說過,楚王請求恢複藩王府的兩千護衛,當時馬大成還幫楚王說了好話。馬大成無利不起早的性子,隻怕了收了楚王不少銀子。

  楚王這人辦事的法子老套但好使,直接拿銀子砸,真金白銀亮出來,不怕人不買賬。

  楚王真想起兵謀反,難。除非李逸突然死了,沒有兒子才可行。這麽一想王瓊姿恍然大悟,這位楚王的父親與先帝是親兄弟,身份較之其他宗室,與李逸的血緣關係近親多了,隻要他善於經營,還是極有可能的。

  沒想到查建昌伯居然還挖出這檔子事來,楚王的事情交給李逸去辦,至於建昌伯夫婦想要害寧兒,王瓊姿絕不輕饒,立刻讓錦衣衛逮捕建昌伯夫婦,並將人關進錦衣衛詔獄。

  建昌伯夫婦不過是跳梁小醜,不難處理,但是事關太後。李逸讓王瓊姿給他想個好法子出來,“不然太後又要鬧絕食了,我實在是沒辦法,總不能看著親娘餓死吧?”

  撐死容易,餓死難,王瓊姿一直以為太後就是做做樣子嚇唬兒子,她問:“太後是真的啥都不吃?”

  李逸點點頭,表情沉痛地說:“對,我剛登基的哪一年,建昌伯闖了大禍,也是像現在這樣關在詔獄。太後真的三天沒吃東西,我在旁邊守著呢,看得清清楚楚。”

  這……也就是放在古代沒辦法,要是放在現代,啥話也不用說,直接拉去醫院打葡萄糖。

  王瓊姿想了想,道:“我可以替你想辦法,但是隻能暫時瞞著,以後也一樣會被發現。”

  “能瞞一時瞞一時吧。要是被太後發現了,我自己在她麵前擔下來。”

  這樣就好辦了,後宮就是王瓊姿的地盤,包括太後的清寧宮,她不讓消息傳到清寧宮,容易得很,瞞太後幾個月不是問題。

  前朝的事情就要靠李逸自己去辦了。其實真想查辦一個人很容易,以前之所以擱置不管,完全是沒有觸及底線,現在涉及到了寧兒,李逸不能裝作看不見。

  因著楚王一案,在後人眼裏,宣和六年注定是腥風血雨的一年,這一年,楚王意圖謀逆的事情被揭發。一石掀起千層浪,楚王的藩王府搜到了龍袍皇冠等違禁之物,接著牽扯進了許多人,包括國舅建昌伯一家、京城大大小小的數十名官員,甚至連當朝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馬大成也被查出與楚王有染。一時之間,皇上下旨處斬了不少人,楚王處斬,其子嗣全部貶為平民,馬大成的財產沒收,判處斬;建昌伯一家十歲以上的男子全部處斬,女眷籍沒入官,更不論其他判處流放出京的上百人。

  等這些事情徹底平息下來,已是宣和七年的春末了。寧兒邁著小短腿噠噠噠地走路,會說的話也越來越多,雖然隻是幾個字幾個字的往外蹦,但是比以前總是說“吃吃”進步了許多。

  看著這個漸漸長大的兒子,王瓊姿很容易生出一種流光容易把人拋的感慨,畢竟這小子長大飛快,證明她的大好青春年華也在漸漸流逝。

  宮裏朝堂一派平靜,自馬大成死後,李逸重新製定了一套宦官的製度,禁止宦官參與朝政,同時對內閣進行改製,基本上杜絕了一人獨大的情況。王瓊姿以一個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無論怎麽變,其實內核還是封建主義那一套,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這些總是要被淘汰的,不過那就是後世之人該操心的事情了。

  太後在知道建昌伯被斬首的消息後,暈厥了兩次,至今不肯跟李逸說話,每天在清寧宮吃齋念佛,也不再召見誥命夫人進宮陪她說話。

  母子徹底決裂,即使李逸心裏早有準備,真走到這一步還是很難過,太後的想法他改變不了,可能太後疼愛弟弟的心思就像他疼愛寧兒吧。

  王瓊姿難得見他憂鬱的模樣,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問道:“又要當爹了,現在是個什麽感受?”

  李逸看著她的肚子,狂喜道:“我們寧兒有小弟弟小妹妹了?”

  “是啊!”

  “太好了,我希望它是個女兒,不,還是個男孩吧。”

  王瓊姿扁著嘴巴說:“可我希望有個小公主來陪我。”

  “男孩好,女孩以後還要嫁人,沒有做男孩好。你要是真喜歡女兒,那些宗親家裏有那漂亮可愛的小女孩子就養一個,反正都是李家的人。”

  “以後再說吧,有了這一個我也沒那麽精力去撫養別人。”王瓊姿道。

  一時寧兒午睡醒了,牽著乳娘的手走過來,他與王瓊姿感情極好,母子兩靠在一起親密的說話,寧兒還拉著王瓊姿去院子裏看螞蟻搬家。王瓊姿竟然也興致勃勃跟他一起看,這一看就是半個時辰。

  李逸的心情突然大好起來,就算是沒有太後,他還有家人啊,而且即將要有另外一個孩子,有些事情也要放開心,世事總不能十全十美。

  到了宣和七年年底,王瓊姿生下了第二個孩子,是個男孩子。她一麵失望,一麵又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在這古代,男子的日子肯定是比女子好過許多,即使是公主也不能過的自由自在。

  永安公主李媛就是最好的例子,與駙馬貌合神離,想要和離都不行。駙馬李兆文第一次出海回來後,仿佛就迷上了海外,不久後又出了海,說是要去更遠的地方,已經有一年沒有回來了。

  李媛不以為意,抱著新鮮出爐的二侄子,瞧了瞧,笑道:“嫂嫂,這孩子與寧兒不同,他長得更像你一些。”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明天見

  145、第 145 章

  “是嗎?”王瓊姿看不大出來像誰, 但是老二的鼻子眼睛嘴巴長得比他哥哥秀氣, 想來是像她吧。

  李媛對兩個侄子極好,每次進宮, 會帶許多稀奇古怪的民間小玩意兒給他們, 而且還會耐心地陪他們玩,兩個孩子也很喜歡姑姑。

  王瓊姿見她抱孩子的溫柔模樣, 笑問道:“想不想有個自己的孩子?”

  李媛愣住了, 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

  王瓊姿忙解釋:“你別誤會,我不是硬要把你與駙馬湊做一堆。隻是想問問你, 還想這麽繼續跟駙馬過下去嗎, 要是不想, 由我來想辦法,讓你們和離, 之後你可以找個自己喜歡的人, 生兒育女過日子。”

  這大概就是古代女人俗世中的快樂吧。

  李媛想了良久,堅定地搖搖頭, “還是不了, 我現在這樣自在得很,沒必要和離,而且我也不想再去應酬另一個男人。”

  王瓊姿在心裏給她點讚,不愧是原書中由小可憐逆襲成功的王者,這思想境界就是跟一般的女子不同。

  “我現在挺好,想做什麽做什麽,跟駙馬和離, 京城那些長舌婦又要多嘴,我隻是嫌煩。”她親親二侄子白嫩的小臉,“我喜歡兩個侄兒,他們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

  她有自己的小心思,隻要對兩個侄兒好,自己就又他們唯一的姑姑,等到太子登基,也少不了她的榮華富貴。

  這姑娘真是生錯了時代,要是生在現代,或者是生在大唐也好,出家當個女冠,各路才子小生帥哥俊男都來奉承,那才是真正的好日子,可惜了。

  李媛將二皇子交給乳娘,起身對王瓊姿說:“嫂嫂,聽說太後病了,我身為女兒,應該去看看她老人家。”

  這話說出來連王瓊姿都不相信,笑道:“你到底幹嘛去?”

  李媛也笑道:“不幹嘛,真去看看她。”

  王瓊姿隨她去了。太後是皇帝的親娘,李媛也不敢拿她怎樣,隻不過是打扮的富麗堂皇,神采奕奕地去看看太後,說幾句話就走,至於太後怎麽想那都不關她的事。

  ……

  老大的名字取了一個“寧”字,以此來紀念李逸與王瓊姿的初識地南京,寧兒是長子,寄托了兩人無限的期待才出生,真真是撫養地周到細心,寧兒身邊的所有的事情,王瓊姿與李逸幾乎都是親力親為。等到有了老二,沒有了剛生孩子的新鮮勁兒,對老二的照養就不如老大精心,老二的名字都是王瓊姿順口起的,叫做“阿宣”。

  有了寧兒與阿宣兩個孩子,至少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是暫時不必要犯愁了,隻需好好把他們養大。王瓊姿與李逸達成一致,至少五年內是不準備再要第三個孩子了,先照顧好了這兩個再說。

  寧兒兩歲了,會跑會跳會說話,與大人應答如流,可愛極了。阿宣則是個隻會吃與睡的胖團子,有他們兄弟的陪伴,坤寧宮裏每天都熱鬧非凡。

  馮妙青帶著她一歲的女兒進宮來,還沒走進在就聽到一片歡聲笑語。葫蘆迎她進去,笑道:“太子殿下在騎竹馬玩兒。”

  王瓊姿讓人看著寧兒在院子裏玩,與馮妙青進了屋。馮妙青的女兒長得玉雪可愛,大眼睛紅嘴唇,一對多一點,會牽著大人的手慢慢地走路,王瓊姿沒有女兒,稀罕的很,把這小姑娘摟在懷裏了,小姑娘嬌聲嬌氣地喊她:“姨姨!”

  成親這幾年,馮妙青隻得了這一個女兒,珍愛異常,恨不得給她最好的東西,小姑娘身上的鞋子都是用緙絲料子做的,鞋子上還綴著拇指大小的珍珠。她見阿宣穿著棉布做的鞋子和很不理解,道:“娘娘,還是用緙絲裁鞋最鮮亮了,更加適合小孩子。”

  “緙絲太硬了,我怕劃傷他,所以才用柔軟的棉布,你看阿宣裏麵的小衣裳我也是用棉布做的。”

  實則王瓊姿覺得緙絲的料子太金貴了,給個小孩子做鞋子太浪費,可能穿幾次就小了,這是其一,其二是不希望小孩子養成奢靡的習慣。

  馮妙青“哦”了一聲,覺得有道理,“等我回去了也跟我們寶兒做幾身棉布衣棉布鞋子。”

  其實她今天來是有事情的,邵家幾代單傳,因她生了一個女兒,邵母雖然歡喜孫女,但是也想要孫子傳宗接代,不免有些微詞。好在馮妙青的娘家夠強大,可以為她撐腰,而且邵廷玉這幾年在甘肅帶兵,夫妻兩個聚少離多,邵母隻能按捺住心裏的想法。

  馮妙青蹙了眉頭,道:“我婆母對寶兒還不錯,但是我聽說她也常常在人麵前說要是寶兒是個男孩子就好了,現在孩子聽不懂沒事,要是長大一點以後聽懂了,心裏不知道多難過。”

  她有點泄氣,“生個男孩子好難啊!我娘一輩子想生個兒子也沒有如願。”

  按照原書中的情節,馮妙青生了一個兒子。是以,王瓊姿以為她會生個兒子,沒想到生了個女兒。現在事情的發展已經與原書中有很大不同,在蝴蝶效應下,馮妙青這胎是個女娃。

  她安慰馮妙青,“先開花,後結果。說不定你很快就能生個男孩子了。”

  馮妙青嘟著嘴巴,“但願如此,我母親也沒法子了。娘娘,這宮裏有什麽秘方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