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節
作者:西蘭花炒蛋      更新:2020-07-08 11:49      字數:5829
  ……

  自開放沿海港口,設立市舶司後,近幾個月來,海患少了許多,市舶司的提舉都是李逸親自任命的人,各司同時還派遣了一名太監擔任副提舉,與提舉互相牽製,這些人不僅僅隻是管理市舶司的事情,李逸還讓他們暗中查訪沿海官員是否有與倭寇勾結的情況,然後上報給他,如此在懲治了部分勾結倭寇的官員後,沿海一帶氣象更新,海運發展蒸蒸日上。

  李逸還帶著王瓊姿去看了造船廠費時三個月造出來的豪華巨大的高層艦船,很震撼,經船工介紹,能夠載重七八百噸,同時能夠容納近千人。雖然比不上二十一世紀的造船技術,但是她就是很確定大周造的這艘船肯定比歐洲這些航海家出海的船水平要高得多。

  李逸道:“這艘船現在還不能下水,等完全造好後,我要組一支船隊,讓人駕船出海,揚我大周國威。”

  這就很有些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態勢了,當然不是不好,可是王瓊姿還得提醒他,“咱們不能做虧本的買賣,揚國威是一回事,該掙的錢也得錢,國家派船隊出海耗資巨大,千萬不能像傻子一樣漫天撒錢,不然再地大物博,也經不起幾次折騰。”

  “知道啦,管家婆,”李逸道,“我會派使者去會見各國的皇帝,大家互通有無,經商貿易都行。”

  “這還差不多,”既然不做虧本生意,那就一切好說,王瓊姿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來,問:“可有國旗?”

  李逸愣住了,“國旗是什麽?”

  “哎呀,船要出海,總要掛一麵旗幟,代表這是我們大周的船,大周國力強盛的話,有了這麵旗幟,別的國家或者海盜就不敢對我們的船動歪腦筋。”

  李逸覺得非常有道理,喜道:“夫人想的可真周到,我明日就讓翰林院那幫人去弄一麵旗幟出來。”

  過了幾日,翰林院的老學究們設計了旗幟的草稿出來,作出了成品,黃色的旗麵,上麵有一條威風凜凜的八爪金龍,龍身的右邊有個黑色遒勁的楷書“周”字。

  王瓊姿覺得沒什麽新意,但是該有的意思都表達到位了,說不上不好,還行吧。李逸倒是挺滿意的,立刻吩咐下去,以後大周的船出海,都可掛上這麵旗幟。

  南倭北虜一直是困擾大周的兩大外敵,李逸一邊著手解決南倭的事情,對北邊的蒙古人也沒有放鬆警惕。每年冬天蒙古人因為缺少糧食都來犯邊,大舉進攻不多,但是小打小鬧不少,讓人煩不勝煩。

  作為龍傲天男主的邵廷玉怎麽可能不出場呢?他熟讀兵書,在登州抗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領兵作戰方式,又結合他父親年紀時抗倭留下的經驗筆記,上了一本折子給李逸,題目簡單直觀,曰《練兵十策》。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明天見。

  107、第 107 章

  《練兵十策》從十個方麵闡述如何訓練兵士, 部署邊防,不但對大周的海防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 而且對著北邊的蒙古韃靼族也提出了作戰方針, 不是空手而談,而是佐以實例。

  李逸通讀了一遍《練兵十策》, 讚不絕口,拿去給王瓊姿看。

  王瓊姿被最後一條吸引住了目光,其中竟然提出北患從中原建國自古有之,秦漢時期有匈奴,盛唐時期有突厥, 到宋朝有西夏、遼金, 滅而不絕,在整備軍務的基礎上,可效仿宋時的檀淵之盟, 兩國結交,開放邊境互市,甚至鼓勵通婚。

  龍傲天不愧是龍傲天, 果真有幾把刷子, 並不是一味好戰之人,王瓊姿突然明白原書中他日後為什麽能一呼百應, 推翻大周,成為新朝的皇帝了,他極富有個人魅力,不著眼於眼前, 考慮長遠,而且從他的《練兵十策》中還能看出他對士兵的愛護,並不是把他們當做打仗的工具人,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跟隨他,甘願為他效命。

  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男主角的運氣光環,這樣的人不成功,還有誰會成功呢?

  李逸拿著《練兵十策》,簡直如獲至寶,對王瓊姿說:“朕慧眼識英雄,為大周招攬了一個大將軍。”

  王瓊姿“哼哼”兩聲。

  李逸:“你不相信?”

  “相信,我是覺得就算你那時候沒有推薦他去登州會昌伯麾下,人家也準備去萊州了,可能過程會稍微艱難一些,但是注定會出人頭地。”

  李逸道:“這樣的人才就如耀眼的明珠,任何泥塵都不會蒙住明珠的光環!”

  王瓊姿瞧了他一眼,突然道:“我夫君也很不錯啊。”

  李逸有點不自在,“你往常不訓我就罷了,今天怎麽誇起我來?”

  王瓊姿輕輕捏捏他的臉頰,“誇你都不敢當真,真可憐!”

  李逸摟了她的腰,“快說,我哪裏好,要是說的不讓我滿意,我就撓你胳肢窩。”

  他知道王瓊姿最怕癢了,故而這麽說。

  王瓊姿頓時覺得他把手擱在自己腰上,很癢,她一邊躲開,一邊笑道:“你你最大的願望就是做大將軍,有個年紀比你大不了幾歲的年輕人,兵法好,有見識,還有實戰經驗,是個天生的大將軍,我還擔心你嫉妒人家呢!現在看你並不是這樣的,反而誇讚邵廷玉,我覺得自己夫君心胸寬廣,所以就誇你兩句啦。”

  李逸笑道:“原來如此,不過我也沒什麽好嫉妒邵廷玉啊,就算他統領千軍萬馬,那也隻是我的大將軍,他大將軍的名銜還要我來封。”

  這話聽起來怎麽像是要重用邵廷玉的樣子,王瓊姿把心裏的疑慮問出來。

  李逸道:“是,我打算重用他。他本來擔任登州衛指揮僉使,現在回了京城,平調到京衛指揮使司任指揮僉使,太屈才了。”

  他嫌惡地皺了眉頭,“京衛指揮使司不成個樣子,勳貴們塞了自家不成的孩子進去,裏麵兵不兵,將不將的,先帝在世,京營占役,好好的士兵們不去操練打仗,跑去修山陵寺廟宮殿,都成了什麽樣子了!”

  王瓊姿想起一個人來,道:“你自己還不是這麽做的,崔小姐的哥哥崔詠不就是被你安置在了京衛指揮使司做了指揮僉使?呀,崔詠現在跟邵廷玉是同僚啊,不知道他們相處的怎麽樣。”

  一個徹徹底底的隻好享樂的紈絝子弟,一個是有抱負的寒門子弟,一定合不來。

  李逸笑道:“這事兒是我做的不妥當,至於崔詠麽,他隻怕連邵廷玉是什麽圓的扁的都不知道,自從身上掛了這麽一個職位,他隻上任的第一日去應過卯,之後就再看不到他的影子。”

  王瓊姿道:“我知道他在哪裏,隻管去秦淮河的花船裏尋人去,他現在必定是摟著那位姑娘在花天酒地。”

  李逸歎了口氣,道:“崔詠不過是掛個虛名而已,我也不敢真正讓他做事。自我登基後,對京中三大營有所整頓,停止勞役,恢複操練,那些世襲的子弟若沒有真才實學,就隻讓他們掛個虛名而已。隻是從先帝朝積惡到現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整頓好的。”

  王瓊姿不禁唏噓,在世人眼裏,小昏君活脫脫是個坑爹的角色,可是真正知道了其中的內幕,她倒很同情李逸了,他不是坑爹,而是被爹坑。

  先帝柔仁,好說話,縱容外戚皇親,對待百官也十分寬容,他拿著大周去做好人,留給兒子一個亂攤子。李逸接了這亂攤子,稍微嚴厲一點,那些在先帝朝受盡好處的人就會開始說他寡恩刻薄,繼而詆毀他的名聲。李逸十幾歲登基,少年人的天性,自然有不謹慎的事情,他們抓住了他的一點小事,無限放大,使得他的名聲越來越差。

  偏偏先帝又是李逸的親爹,為尊者諱,李逸也不能到處嚷嚷親爹這裏做的不好,哪裏做的也不行,隻能悶頭受了,默默地接過先帝甩過來的一口大黑鍋。

  王瓊姿很心疼他,“你也不容易。”

  李逸很不習慣這麽沉悶壓抑的氣氛,故意笑道:“既然知道夫君不容易了,以後請對我好一點呀。”

  王瓊姿點點頭,“你不去拈花惹草,我心情好了,肯定就對你好。”

  李逸苦著臉說:“夫人,真沒有。”

  “我知道你沒有,現在這麽提一提是為了替你緊緊弦。你暫時沒這個心,難保羅翔、馬大成他們不會慫恿你做出什麽事了來。”

  李逸知道她向來不喜歡羅翔等人,解釋道:“人有兩麵,那些內閣大臣看著正氣凜然,他們不一定好;羅翔等太監看著狡猾,但是不一定壞,我用的順手就行。”

  他又在維護那些太監們,和稀泥,王瓊姿不便多說什麽,“隨便你吧,但羅翔等人要是再惹到我身上,我一定不會饒了他們!”

  李逸馬上道:“不用你饒他們,我這裏就先不會饒他們。”

  ……

  宣和四年六月,李逸不顧內閣大臣的反對,破格提拔邵廷玉為寧夏總兵,鎮守河套地區,此為正二品的官職,有實權,相當於封疆大吏。

  而邵廷玉此時連而立之年都沒有到,這在大周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一時之間,朝堂上指責李逸用人不當的人有,當然邵廷玉在登州一帶立了不少戰功,也有人極力支持這位年輕將軍,以會昌伯與英國公為首。

  寧夏總兵一職雖然風光,但是要直麵蒙古人,風險也極大,比起遼東、冀州、宣府、太原等鎮危險係數高多了。在王瓊姿有意無意的建議下,李逸給邵廷玉選了艱難模式。

  不過王瓊姿對邵廷玉十分有信任。他可是龍傲天,還有他辦不到的事情嗎?蒙古人不過就是小意思!

  馮妙青進宮探望王瓊姿,王瓊姿本以為她要哭鼻子,沒想到她臉上都是笑意,反而道:“皇上肯給我夫君機會,廷玉他一定不會讓皇上失望!”

  王瓊姿問:“你不擔心嗎?”

  馮妙青道:“擔心肯定是有的,但是我相信他,男兒誌在四方,自他到了京城,整日無所事事,精氣神都比不上在登州時,我雖然擔心他,但是更希望他能做出一番事業來。”後麵一句話說得鏗鏘有力。

  邵廷玉八月啟程去甘肅,馮妙青托腮道:“我們還有兩個月的相處時間,這段日子我要好好陪著他,要是能有個孩子就好了。”

  聽她提起孩子,王瓊姿猛然想起一事來,龍傲天個人能力無可挑剔,但是他還有一個致命的——優點還是缺點呢,對男人來說,當然算是優點,這家夥走到哪裏桃花開在哪裏(廢話,要是沒有點女性角色調劑,龍傲天光奮鬥事業,讀者也不買賬啊。),這一去甘肅,一年半載才能回京述職,他在甘肅肯定會招桃花。

  王瓊姿問:“你跟著一起去嗎?”

  馮妙青悵然道:“我想跟著去,可是我爹娘,婆母都不讓我跟著去,甘肅幹冷風沙大,氣候也不好,爹娘擔心我受不住,而且婆母還在京城呢,我做媳婦總要留下來照顧她吧。”

  王瓊姿打趣道:“不錯,現在有了點為人媳婦的樣子了。”

  馮妙青悶悶不樂,“人家跟你訴苦,你反而來笑話我。”

  “……我沒有。”

  馮妙青又道:“我們家的那位朱姑娘想跟著去,不過我不讓。”

  朱姑娘就是朱小憐啦,是龍傲天初入江湖時,結識的第一位紅顏知己。兩人之間關係清不清白,外人不知道,但邵廷玉為了順利迎娶英國公九小姐馮妙青,認了朱小憐做義妹,如今朱小憐依附於邵家而住。

  提起朱小憐,馮妙青的眉頭就皺起來,道:“我就不知道她是怎麽想的!當初我們在登州時,會昌伯夫人賜下的那兩位姐妹花,我很輕易的就打發了,每人兩百兩銀子,再找媒人替她們尋個好夫家,都歡歡喜喜地嫁了人。待我們從登州返回京城時,我不放心,特意讓人去打探她們過得好不好,姐妹兩個日子都過得很不錯,其中一個還懷了身孕。可是這位朱姑娘,你替她相看人家,問她好不好,她要麽搖頭,要麽就是哭個不停,別人還以為我虐待她。”

  說起來朱小憐,當初還是王瓊姿給了她盤纏,助她與邵廷玉團聚。王瓊姿那時候因為邵廷玉與俞家解除婚約的事情,擔心俞家與自己家,一方麵是幫朱小憐,另一方麵當然有自己的目的,想通過朱小憐隨時了解龍傲天的近況。

  不過這些都是陳年舊事,而且她那時候還不認識馮妙青,無所謂是故意給她添堵。她沒故意瞞著馮妙青,但也不打算主動告訴她。

  馮妙青的婆母邵夫人是個方正端莊的人,總不可能讓個非親非故的未婚大姑娘就這麽含含糊糊在家裏住著,這也影響邵廷玉的名聲啊。

  王瓊姿道:“你婆母是個什麽意思?”

  “婆母?”馮妙青撇撇嘴巴,“婆母說人家畢竟不是邵家的人,不能勉強她。我未嫁過來之前,朱氏就在服侍我婆母了,婆母挺喜歡她的。我本來疑心她的廷玉有非分之想,可是她在家裏,隻守在婆母身邊,輕易連廷玉的麵都不見,我才放心下來,連婆母也覺得她是個老實的好姑娘。可是這次她突然說要去甘肅服侍廷玉,哼,平時裝得倒像,連我婆母都被她給蒙騙了!”

  王瓊姿不覺得邵母這種大風大浪都見過的人會被朱小憐的小伎倆蒙騙住,那麽隻有一個可能,邵母就是喜歡朱小憐,想讓她做自己兒子的侍妾。想想朱小憐,身世清白的小戶女,剛認識邵廷玉時,此時的龍傲天是個被人嫌棄,退婚的落魄小子,朱小憐與他共患難,這樣的女子十分難得。

  朱小憐才是真正的慧眼識英雄,什麽的不計較,一心一意跟在彼時落魄的邵廷玉身邊,把個邵母服侍地無微不至,可能邵母覺得她的身世不能做邵廷玉的正室,但是做妾是完全沒問題。

  王瓊姿將自己心中的猜想跟馮妙青說了,馮妙青尋思了半響,啊呀一聲,“就是這樣的,我婆母對朱小憐嫁人的事情一點也不熱衷。她要是真沒有私心,就該勸著朱小憐早日嫁人,別再耽擱下去了。”

  她生氣了一會兒,自己又想開了,“廷玉不喜歡朱姑娘,婆母就算有那個心也沒辦法,朱小憐現在仗著自己年輕還能拖,等再過兩年,年華將逝,她也不敢再拖。”

  王瓊姿忍不住點醒她,“問題不在於朱姑娘身上,也不在於你婆母,而在於邵廷玉,你得抓重點啊,姑娘!”

  馮妙青一頭霧水。

  王瓊姿道:“萬一你家的邵廷玉就是招女子喜歡呢,你今日想辦法弄走朱小憐很容易,明日來了一個張小憐,李小憐呢,來一個,你弄走一個,不嫌累得慌嗎?”

  108、第 108 章

  “管住邵廷玉才是關鍵, 他守身如玉,其他女人都不是問題。”最後王瓊姿如是說。

  馮妙青聽得一愣一愣的, 呆呆地問:“怎麽管?”

  王瓊姿攤手表示無奈, “我也沒找出法子來,前段日子我跟皇上冷戰好多天, 我們倆實際情況不同,你自己想辦法。”

  說實話,就目前情況看,馮妙青比她容易多了,王瓊姿麵對的是小昏君哎, 馮妙青對付邵廷玉總容易得多, 畢竟她老子英國公有實權,在龍傲天沒有完全起飛之前是可以按住他的。

  馮妙青想了想,道:“廷玉答應我不會再有其他女人, 要是他違背誓言,任憑我處置。”

  王瓊姿:“祝你好運。”

  但願她能按住龍傲天身邊的桃花吧。

  馮妙青見她不以為然,皺皺鼻子, 道:“皇上賞了一個朝鮮女子給我爹做妾的事情你知道吧, 那姑娘年紀比我還小一歲。”

  王瓊姿道:“知道,這事是兩廂情願的, 你爹願意,那朝鮮姑娘也願意。”

  “就連我娘也願意。”馮妙青接過話頭說,“我娘早就不大管我爹房裏的事情,有沒有小妾無所謂。我沒嫁人之前真沒覺得姨娘是個問題, 嫁給廷玉以後才開始不喜歡姨娘,奇怪,你說我要是嫁給別人,會不會也跟我娘一樣?”

  “不知道。”對於這個問題王瓊姿無解,畢竟她不是真正的古代女子,“不過我家裏是沒姨娘的,我爹與大哥都沒有。我娘當初為我尋訪人家時,也都選那種家風正的人家,這種人家並不興姨娘那一套,四十無子方能納妾,納妾主要為了傳宗接代,並非是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