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作者:西蘭花炒蛋      更新:2020-07-08 11:49      字數:5424
  王瓊姿撐著下巴想,要不是龍傲天在女人的事情上含糊不清,她最開始應該直接抱龍傲天的金大腿算了。憑她對龍傲天的知遇之恩,日後安穩日子總還是能過的。可惜她不想成為龍傲天的後宮,結果呢成了小昏君的後宮,一樣的艱難模式,太難了,唉!

  要是就這麽跟小昏君掰了,大不了在冷宮熬個十年,十年後她也不到三十歲,還是一條好漢,到時候趁著宮亂偷偷溜出宮,還能出海,去南洋或者歐洲都沒問題。她當年的英語成績還不錯,這麽多年,雖然忘了不少,但是基本的日常用語還是會的,出海做生意自己當大佬,王瓊姿胡思亂想,有點困了,道:“睡吧。”

  閉上眼睛,不一會兒,她就呼吸平緩,陷入了沉睡之中。

  小英輕輕替她掖好被子,然後拉著葫蘆一道出來。兩人擔心王瓊姿,也不離開,喚個小內侍端了一盆銀絲炭來,在冬暖閣外間的榻上湊合一晚上。

  帝後吵架的事情很快就被太後知道了。

  李嬤嬤道:“聽說動靜鬧得挺大的,砸東西了。坤寧宮的人對外說是因為宮女不小心失手砸了瓷器,可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不過是哄哄外人罷了!”

  太後問道:“可知道是為著什麽事情吵?”

  李嬤嬤搖搖頭,道:“不是十分清楚,據說是皇後勸皇上勤政,惹怒了皇上,不過也說不準。”

  太後道:“這皇後管的忒寬了,好好打理內廷事務就行了,還管到朝堂上去。依我看,皇上已經夠勤政了,這段日子按時上早朝,從來沒有耽誤過吧?”

  李嬤嬤回道:“是。”

  太後想起了先帝來,歎了口氣道:“先帝當年為著朝政宵衣旰食,天還沒亮就起來上早朝,那些大臣還不情願,又讓他開午朝,就這些還不夠,有時候甚至晚上還要議事,真個是一整天忙得連飯都不能好好吃。先帝就是這樣累壞了身子,不然也不會早早的就薨逝。”

  想起往事,太後忍不住擦了擦眼淚。先帝在的時候那日子過得多快活,無憂無慮,那是她一輩子最開心的時候。

  李嬤嬤跟著掉了兩滴眼淚,勸道:“您就別傷心了,先帝在天之靈也不願意看到您這麽難過。皇上現在娶了媳婦,您就別操太多心了,安心晚年就行。”

  媳婦,一提起媳婦太後就生氣,也顧不上傷心了,道:“我當時就說皇後不好,脾氣大,你看現在是不是應了我的話?連自己的夫君都敢頂撞,還一味的逼著皇上勤政。朝堂上的事情自有內閣大臣們商議,天下那麽大,皇上不可能操心所有的事情,很多事交給閣老們處理就好。”

  太後對朝堂上的事情一知半解,隻知道先帝在時,有什麽時候都跟內閣商議,最後由內閣大臣們擬一個可施行的方案出來就行了,不必要皇帝事事操心。

  李嬤嬤委婉勸道:“皇上跟先帝不同,皇上性子跳脫,有皇後在一邊勸著,是好事。”

  太後不滿道:“勸也得慢慢的勸啊,她也不能這麽急,皇上身子本來就弱,合該好好保養……”

  又是那一套老生常談的話了,李嬤嬤閉了嘴,不再多言。

  宮女來稟報,說是皇後娘娘過來給太後請安。

  太後正有一肚子話要教訓王瓊姿,讓人把她請進來。

  婆媳兩人坐下來,王瓊姿照舊問候李嬤嬤一遍太後昨日的飲食起居,李嬤嬤道一切都好。

  原本這套程序結束後,今日的請安任務完成,王瓊姿可以打道回府了,但今日太後似乎有話說。

  太後開始給王瓊姿講解《女誡》,重點是夫婦之道。不過太後可能是太久不讀《女誡》了,頗有些張冠李戴的意思,將夫為妻綱這些話才摻雜進去。

  不過說來說去,就一個意思,讓王瓊姿溫順些,要以夫為天,處處敬著夫君,捧著夫君,不得有任何違逆夫君意思的行為。

  太後長篇大論地說了一通,問王瓊姿:“可明白了。”

  王瓊姿裝作不是十分明白的樣子,道:“母後講的夫為妻綱,我略懂一些。隻是對與《女誡》,我有一條不很懂,可否請教母後?”

  太後道:“那一條?”

  王瓊姿緩緩地念了出來:“夫不賢,則無以禦婦,婦不賢,則無以事夫。”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

  98、第 98 章

  王瓊姿自進了宮, 私底下她與李逸怎麽樣外人看不大明白,但是她把表麵功夫做得很到位, 在後宮倡行節儉, 而且首先從她自身做起,省了坤寧宮的很多用度。皇室征斂無常, 她也勸著李逸把免去不少征斂,她當皇後的這幾個月,南海的珍珠,廣西的木材,廣東的香藥, 江南的布帛等等, 除非必要,大多給免了。

  在外戚的事情上更是做得讓人無可挑剔,她的大哥王綜現在也才封了錦衣衛指揮同知, 連個伯爵都沒有掙到,家人低調守禮,從不打著外戚的名頭在外麵惹是生非, 對比太後的娘家兄弟建昌伯, 可謂是好到了極致。

  朝堂內外對太後的評價並不高,但是在王瓊姿有意無意為自己的造勢的基礎上, 她的名聲很不錯,隻要她安分地保持下去,日後在史書上留下一個賢後的名聲是沒多大問題。

  故而她敢拿《女誡》上的這句話來問太後。

  太後被這句話氣得不輕,指著王瓊姿道:“他是你的丈夫, 他不好,你也好不到哪裏去!”

  王瓊姿不與太後多說什麽,隨口應了一句:“太後說的是。”

  論起伶牙俐齒善辯,太後比不過王瓊姿,最重要的是太後自個也覺得兒子有些事做得實在荒唐,辯也沒得辯。

  李嬤嬤及時出來解圍道:“太後娘娘,到了您喝參湯的時辰了。”

  要是在往常,王瓊姿肯定說一句要服侍太後喝參湯客氣客氣,今日她沒那個心情,站起來給太後福了福身,道:“母後您歇著,我明日再來給您請安。”

  太後再看到她隻怕連參湯都不想喝,揮揮手,十分嫌棄道:“快走,快走!”

  待王瓊姿帶著她那一群人呼啦啦地離開了,太後才拍拍胸口,唉喲一聲,“這是個什麽兒媳婦啊,竟然是要氣死婆婆。本來還想問問她與皇上之間到底鬧了什麽矛盾,我這個當婆母的少不得為他們夫妻調解一二,沒想到人家根本不領情!”

  李嬤嬤心裏歎氣,道:“太後娘娘,奴婢倚老賣老替皇後娘娘說句話,論理,皇上也該有人管管他了,若是皇後娘娘能管一管,實在是好事。”

  太後眉頭皺起來,笑罵道:“你拿了多少皇後的好處,現在來替她說話?”

  李嬤嬤笑道:“奴婢說沒有,您信嗎?”

  太後自是信的,李嬤嬤跟在太後身邊二十多年了,一向忠心耿耿,有些事情太後一時想不過來,也是全靠李嬤嬤的提醒。

  “不聾不啞,不做阿翁。您之前因為建昌伯的事情與皇上鬧了不愉快,這會兒皇上與皇後發生了點小爭執,就當不知道。您看,您雖然不喜歡皇後,可是她現在已經是皇後呢,您總不能將這個兒媳婦退回去吧。”

  太後道:“我倒是想退,可也退不了!”

  皇後無大錯,總不能廢後吧,先不說李逸有沒有廢後的念頭,隻李逸平常的所作所為已經很被朝臣們看不慣了,這回要是無故廢後,就真要坐實昏君的名聲了。

  太後知道自己兒子幹了不少荒唐事,但還是不願意承認他是個昏君。

  李嬤嬤想起了太後當年與先帝相處的光景,笑道:“小夫妻哪有不拌嘴的,指不定明兒兩人就好了。”

  太後道:“好不好也不關我的事!把參湯端過來吧。”

  ……

  接下來的幾日,王瓊姿與李逸莫名陷入了一種冷戰的狀態。李逸住乾清宮,王瓊姿住坤寧宮,有什麽事情必要交流,就讓人傳話,反正兩宮人多得很,不缺傳話的人。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新年。

  宮裏各處掛上了彩燈,春聯桃符都已經貼上,本該是一副熱熱鬧鬧過大年的情景,但因為帝後二人鬧了不愉,致使宮人們都小心翼翼的,輕易臉上連笑都不敢露出來。

  李逸忙著太廟、世廟祭祀,同時令宗室外戚去各處皇陵祭拜。王綜領了去南京孝陵衛祭拜的差事,前來向皇後辭行。

  王瓊姿有半個月沒見到大哥了,見了麵,兄妹兩人都很歡喜。王綜道:“這次回南京,一則是去孝陵拜祭,二則是把我們老家的家廟墳地修整一番。娘娘,可還有什麽事情要吩咐臣去辦的?”

  當初來南京時,並沒有打算常住,估麽著待上幾個月就回去,沒想到這一離開南京,就再也沒回去了。

  王瓊姿想了想,道:“其他東西就算了,隻是我養的那條獅子狗,大哥你這次回去後就給我帶來吧,再就是糟魚糟鴨,還有南京的板鴨也給我帶點兒來,京城的廚子也能做,但是做的不是那個味兒。”

  王綜笑道:“肯定有不同,就說玄武湖出產的蓮藕,我覺得就比京城的好吃。行,我都記住了。”

  葫蘆進來道:“娘娘,大人,乾清宮的張內侍求見。”

  張悅進來,給皇後、王綜行了禮後,道:“娘娘,皇上在乾清宮設宴,特意派我來請王大人過去赴宴。”

  王綜拱手道:“娘娘,那臣就過去了。”

  王綜走後,小英鬆了口氣,臉上露了點笑意,葫蘆傻乎乎地問:“小英,你怎麽見到大少爺後就高興成這樣,莫不是看上了大少爺,想要給他做小老婆?”

  “呸!”小英作勢去撕她的嘴巴,“你瞎說什麽呀?大少爺與大少夫人感情那麽好,再說我也不是這樣的人。我是高興皇上心裏是有咱們娘娘的。”

  葫蘆嘁了一聲,“皇上好幾日沒來坤寧宮了,對娘娘不聞不問!”

  小英笑道:“你這傻子,還沒看清楚呢?以往咱們大少爺進宮時,每次皇上都會在乾清宮設宴招待大少爺,你看這次雖然皇上與娘娘冷著,但是皇上依然在設宴招待大少爺,要是皇上真生了娘娘的氣,怎麽也得遷怒在大少爺身上。”

  葫蘆“哦”了一聲。

  她也希望皇上與娘娘能夠趕緊和好。以前兩人好得蜜裏調油的時候,宮裏一片喜悅平和,哪裏像現在這樣冷清清的,雖然因為過年張燈結彩,看著熱鬧極了,可是葫蘆就是感覺冷清,而且娘娘表麵上看著沒什麽,葫蘆卻能感覺到她並不開心。

  新年期間,李逸在前朝有的忙,太和殿舉行朝會,接受百官與四夷使者的朝賀,之後則要設宴宴請文武百官、宗室外戚、勳爵們,太極殿幾乎每天都有宴會,足足鬧了三四天才算結束。

  兩人畢竟是大周身份地位最高的一對夫妻,不可能向尋常百姓夫妻鬧了矛盾,妻子回了娘家就行了。王瓊姿回不了娘家,而且有些場合她與李逸避免不了見麵。

  例如去奉先廟祭拜的事情就就要帝後一起,拜祭完後,兩人還要一起去清寧宮行禮,拜賀皇太後新年。

  他們兩人看著別別扭扭的,與往日截然不同,太後一眼就看出來了,知道他們還沒有和好。

  中午在清寧宮用午膳。王瓊姿與李逸兩人連眼神都不接觸,也沒說幾句話。太後讓李嬤嬤舀了一勺鴿子蛋放在皇上的碗裏,笑道:“我記得皇上最喜歡吃鴿子蛋了。”

  李逸整副心神都在王瓊姿身上,這會兒讓給他吃什麽都嚐不出味道來,他囫圇吞了鴿子蛋,道:“多謝母後。”

  他偷偷用眼角的餘光打量王瓊姿,她低著喝著一碗羹湯,鎮定自若。李逸心裏不免泄氣,又有些生氣,他們五日未見,王瓊姿如此狠心,剛才竟然連一個眼神都沒有給他,看他跟空氣差不多。

  李逸可以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但是他介意王瓊姿說他荒唐,說他昏庸。是,他在很多方麵做得有不好的地方,可是他也有做得好的事情啊,他已經為她改變了不少。

  以前兩人吵架,每次都是他主動來求和,這次李逸想讓王瓊姿來哄哄自己,他也是會生氣。可是他盤算著時間,一二三四五天都過去了,她連隻言片語都沒說,若不是今日要去奉先殿祭拜,兩人繼續見不上麵。

  用過膳,太後對著兒子噓寒問暖,說了許多體貼的話語。李逸心不在焉聽著,暗暗留神打量王瓊姿那邊。

  王瓊姿就是一個陪客,太後不想跟她說話,隻拉著兒子說話。王瓊姿百無聊奈,低著頭看著自己新染的指甲。

  時人用鳳仙花染指甲,王瓊姿不太喜歡,找了各色的顏料來,學著現在染指甲的技術,在指甲上繪出各色紋路來。

  太後道:“皇上,你舅舅這兩年來已經老實了許多,我就這一個弟弟,已有兩三年沒見他了,母後年紀大了,沒幾年好活,就想想見見親人,可否讓你舅舅進宮覲見?”

  李逸心裏正想著王瓊姿的事情,太後說的話沒太聽進去,隻“嗯”了一聲回應太後。

  太後就當他答應了,喜道:“皇上,我代你舅舅謝恩了,你肯原諒他真是太好了。”

  王瓊姿雖然看著自己的指甲,但耳中把太後與李逸剛才那一番對話全都聽進去了,心裏忍不住暗笑,小皇帝是這麽容易就吃虧的人嗎?

  果然李逸很快反應過來:“母後,朕什麽時候說原諒舅舅了?”

  太後:“你剛才說讓他進宮啊,這難道不是表示你原諒他了?皇上仁厚,你舅舅一定會時刻銘記於心。”

  李逸無奈地搖頭,往常每逢節日,或者李逸高興的時候,太後總會在他耳邊叨念建昌伯的事情,她們姐弟小時候感情如何如何好,建昌伯如何如何知錯了,他在家裏克己反思,又是如何如何不容易。

  李逸每次都胡亂敷衍太後,這次他滿腦子都是王瓊姿,一時不察就入了太後的套。

  他自然不願意這麽容易就放過建昌伯,於是道:“母後想見他也行,過了元宵節,我召他到慈慶宮,母後與他見一麵吧。不過先說明白,朕覺得建昌伯反省地不夠徹底,還需要繼續反省。”

  慈慶宮在太和殿的左邊,並不位於內廷,不讓太後姐弟在內廷見麵,李逸這是在隱晦地提醒太後,別忘了建昌伯在慈慶宮奸/淫宮女的事情。

  太後即使心裏再不高興,一提起這事也理虧,慈慶宮就慈慶宮吧,一步步來,建昌伯總有恢複爵位的時候。

  大過年的,清寧宮上上下下都是人,李逸與太後麵上也是母慈子孝。王瓊姿連壁花都不必做,她坐了一會兒,借著更衣的名頭出來。

  李嬤嬤親自引著她出去,王瓊姿對李嬤嬤的印象很好,她每日過來清寧宮,與太後其實說不上幾句話,大多時候都是在與李嬤嬤說話。

  李嬤嬤從不多事,更加不在太後麵前做些添油加醋的事情,甚至有時候還會勸著太後。不管李嬤嬤是不是刻意交好,王瓊姿其實挺感激她的。

  她更衣完,並沒有即刻回大殿,而是找了一處亭子坐下來,道:“嬤嬤,我在這裏透會兒氣再進去裏麵,你也坐。”

  李嬤嬤在她身邊坐下,笑道:“娘娘這些日子累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