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有疑點的案情
作者:錦鯉薇薇      更新:2020-07-09 09:25      字數:1647
  升堂審問完畢,證據確鑿,兩個證人的口供的都對蘇硯群不利,口徑一致的說是他殺了蘇大強。

  村彤望自問並無偏頗和不妥,但考慮到這個小內監是自小侍候皇帝的,到底是腰斬還是刺配充軍,打算討一討皇帝的示下。

  如果皇帝不忍,那就判個激情殺人,情有可原,流配千裏。

  倘若皇帝也懶得管了,那就直接判個斬立決,還可以讓自己博得一個不畏皇權,官聲清正的好名聲。

  皇帝隻是在屏風後麵聽著,並沒有遣人上來打斷,村彤望還是心裏打鼓,到底是拍了驚堂木,說退堂,稍後再審。

  楚爻也就勢起身,說坐的乏了,讓村彤望陪他去散散心。

  大理寺的庭院景致不差,罕有人至,更顯得清幽。

  村彤望注意到皇帝神態輕鬆,拿不準他的態度,索性直接問道:

  “陛下,您對此案還有何示下?“

  “有幾個疑點,這個案子現在看起來,住在蘇家樓下的老漢和住在對街的婦人都是異口同聲的,指認蘇大強是蘇硯群所殺,不知道愛卿認為這件事是對還是不對呢?”

  “目前看起來情況確實如此,但是下官不知為何,胸中像有團散不開的迷霧一般,卻不知如何撥雲見日。”

  村彤望是何等的老油條,他根本不覺得此案有什麽蹊蹺,但是皇帝沒有一錘定音,那就必定是有蹊蹺。

  “你去看過蘇家的院落嗎,壽金坊的房屋,隻有案發地對街的這兩處房屋寬敞,而正值冬日,那個老漢為了取暖,住的是耳房,他腿腳如此不便,聽到樓上有人跌倒的響動,再走到門口來,看見蘇硯群的人影,恐怕需要的時間不算短。”

  “江常,你用剛才那老漢的步伐,從這裏走到那棵合歡樹下,看看需要多久的時間。”

  江常依言照做,一步一步,拖著腳走到樹下。

  村彤望凝視著他的步伐,沉思道:

  “那老漢上堂的時候,確實步履甚是緩慢,怕是比小江公公還慢一些。”

  “這就是了,刺死人的時候是半夜,他又是從夢中驚醒,聽到樓上有重物倒地的聲音,又有咚咚咚飛跑下樓的聲音,再披上衣服穿好鞋,慢吞吞走到門口,還能看見一個年富力強的人的逃竄的身影?”

  “……正是,莫非那老漢在說謊,他並沒有看見什麽人影?”

  “倒也未必。他當晚知道蘇硯群回家探望父親,又曾聽過父子兩人爭吵,而後睡去,過了一段時間才聽到重物落地的聲音。人睡著了,對時辰是沒什麽概念的,他聽到人摔倒的聲音,應該是之後才是。”

  “皇上,微臣以為,斷案當以證人口供為先,而不能以猜測為主。”

  村彤望躬身作揖,表達了不同意見。

  楚爻毫無慍怒之色,反而鼓勵道:“愛卿不盲從朕的看法,很是有風骨,但是既然說了,必然是有所推斷。”

  “臣,願聞其詳。”

  “我們先說,住在對街那個婦人,她看人的時候,往往雙眼忍不住眯起來,這說明什麽?”

  “此婦人視力不佳。”

  “是,她這裏不佳,又住在街對麵,當夜睡下的極晚,偶然起夜的時候,發現對麵的房屋還點著燈,有人揮刀人影一閃。”

  “如此遠的距離她是怎麽判斷出來,那個人就是蘇硯群的?”

  “而且老漢的證詞說是,他天剛擦黑不久就聽到父子二人爭吵,然後不久就睡著。”

  “而婦人說的睡眠時間卻是深夜,這中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

  “皇上言之有理,僅憑這兩人證詞,並不能判斷凶犯就是蘇硯群,隻是亦不能為他脫罪。”

  “貌醜不至禍君這句話,他之前就跟我說過,說的時候麵紅耳赤,朕當時未曾在意,現在想來他是為了保住自己父親的性命,不得已而為之。”

  “蘇硯群被抓走的時候說出這句話,就是說幕後有人曾經找過蘇大強,想從朕的近侍身上來影響朕的判斷。”

  “所以此案既然是有疑點,不如先把蘇硯群收押,嚴加看管,看有沒有人想讓他在獄中畏罪自殺,再做打算。”

  “皇上聖明,微臣自愧不如。”

  楚爻笑了一笑,拍了拍這位大理寺少卿的肩膀,目光卻不著痕跡,默默掃向他身後的江常。

  一眼瞥見這位小宦官,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心中冷笑。

  想讓他娶劉綺羅的,多半是太後一黨,費盡心機安插內侍進來的又是寧王。

  光是害他身邊一個小太監就花了如此心思。

  等著弑君的人又不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