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
作者:當歸矣      更新:2020-07-06 15:53      字數:4615
  宋六郎忽然感到一陣惡意:“???”

  顧玉成望著他,眼神悲憫:“家中小輩都已長大成人, 各有婚配,不知六哥想求娶什麽樣的淑女?”

  宋六郎:“!!!”

  原來不知不覺間,他已經淪為全家唯一的單身狗了麽……

  顧玉成年輕底子好,完全放鬆下來養傷,不過兩天就能下床行走。等五行大舅哥輪值一圈半後,他除了臉色還有些蒼白,行動已與往常無異。

  恰在此時,黔源縣迎來了傳旨的宮人。

  這次傳旨的叫常連,是個新麵孔,年紀卻不小,看起來和寶華天子從前的大太監方寬相差無幾。據說從太子一落地就跟在身邊,是實打實的心腹。

  現在太子登基,他跟著水漲船高,一躍成為宮中大太監,此次傳旨還肩負替天子巡邊安撫的重任。

  待眾人擺好香案瓜果,常連先頒了對宋家的兩道旨意。

  其一是平冤昭雪,並送來十幾車賞賜。非但全家不用再流放,宋琢冰還因護駕有功,額外得了縣主封號,可每年領銀五千。

  其二則是封賞。原來宋將軍出京前就得了太子密令,可便宜行事。中途被迫離散後,更是接手駐紮西南的軍隊,在剿滅平王叛亂中戰功赫赫,被封為鎮西將軍,暫時統領西南一帶,等待朝廷委派官員過來後再行交割。其子從大郎宋琢金到六郎宋琢雷,亦各有封賞。

  第三道聖旨是給顧玉成的。

  他作為一個被貶謫出京的縣令,非但沒有心懷怨懟,反而兢兢業業,勤政愛民,動亂時以身涉險,生擒平王世子,勞苦功高,被狠狠誇獎一番,然後就地得了個正五品的奉政大夫頭銜,實職需進京後再定。

  奉政大夫是個虛銜,可以隻拿錢不辦事,算是朝廷給文官的福利之一。至於其他金銀布帛等賞賜,因顧玉成有母親和妹妹在京師,他又是要回京的,便直接賞賜到了她們手中。

  “恭喜諸位大人。”常連收起聖旨客套一番,又對顧玉成笑盈盈地道,“陛下口諭,命您在黔源縣好生將養,勿要著急回京複命,切切不可虧損身體。”

  顧玉成再次謝恩,然後給常連塞了個大紅封。

  常連久居深宮,一眼就知道這紅封分量不輕,加上送紅封的人簡在帝心,宋家又是絕處逢生更上一層的新貴,心中極為滿意,臨走前狀似無意地道:“陛下深感妖僧邪道之害,欲激濁揚清,以振風氣。顧大人智勇雙全,嫉惡如仇,大有可為啊!”

  顧玉成聽得一頭霧水,好在他素來沉穩,不動聲色地就把這茬客氣過去,然後趁沒人的時候跑去問宋將軍。

  宋將軍前幾天看他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的,提起個“顧”字都忍不住鼻子噴氣,恨不得給他一蹶子,好在宋琢冰每日燉湯燉肉地寬慰老父親,又趕上全家受封這種大喜事,心頭暢快之餘,終於恩賜了顧玉成一個好臉色:“玄鶴子這妖道禍國殃民,那幾個和尚也沒好哪兒去,你既不信僧道,將來回到京師,說不得要去處理這些。”

  怕顧玉成聽不懂,宋將軍還撚著手指小聲補了一句:“九逍派每年煉丹花費,起碼這個數兒。”

  顧玉成:“……!”

  這些人可太有錢了,難怪新天子要處置僧道。拋開私人恩怨,哪怕隻為了國庫,都不能放過啊。

  ……

  三道聖旨下來,整個黔源縣衙喜氣洋洋。因宋將軍職責重大不能回京,宋大郎便帶著四個弟弟先行上路,一來回去看看妻兒老小,二來返程時可以把宋夫人護送到西南。

  五行兄弟一同出發,還帶著士兵,戰鬥力很有保證,就把俘虜都帶上了,浩浩蕩蕩地朝著京師而去。

  昔日的平王世子楊茂也在其中。作為重犯,他得以坐到囚車上,不用跟在車隊後拖著兩條腿吃灰。饒是如此,楊茂仍臉色灰敗,時常垂淚。

  他生來就是皇家子孫,身份尊貴,哪怕被請封世子之前,都是金尊玉貴,哪裏受過這種苦?

  □□上的苦倒是其次,精神上的打擊更為致命。回想戰敗之際,生死關頭,雷長春拍馬調頭支援手下,宋琢冰提刀上前接住顧玉成,哪方也沒理他。

  若非主戰場是在他的營地,楊茂少不得要被亂蹄踩踏致死。

  幸好很快兵敗,他被那宋家六郎拎走,勉強得以苟活。可是進京之後,他這當世子的十有□□要跟父王一起被幽禁,這種日子豈非生不如死?

  想到此處,楊茂忍不住落下淚來。要是父王沒有起事,該多好啊……

  另一頭,宋六郎被宋將軍扣下幫忙,等顧玉成完全恢複後再帶著他和宋琢冰一塊兒返回京師。他起初很不願意,被宋將軍訓了一頓:“你看看你,老大不小了,連個媳婦都找不到,怎麽好意思見你娘?”

  宋六郎:“……”

  這個世界對單身狗真是太不友好了,想當年他悄悄看個才子佳人的話本可是要挨揍的啊……

  腹誹歸腹誹,宋六郎還是老老實實地每天忙活,並抽空為可能催婚的老母親采購禮物。

  顧玉成也很忙碌,他一邊在宋琢冰的照顧下健康養生,一邊每天和宋將軍聯絡感情,包括但不限於做新鮮吃食、請教基礎拳法、陪宋將軍下棋等,終於靠最後一招重新獲得了宋將軍的青眼。

  因為宋將軍是個熱愛下棋的臭棋簍子,還非常迷信“不會下棋的將軍不是好將軍”這話,偏又性子倔強不喜歡別人讓他,以至於幾個兒女曾經像軍中輪值一般,靠拳頭說話,輸的被迫陪他下棋。

  現在好了,顧玉成作為一個剛學會下棋的新手,水平與他不相上下,贏起來艱難,輸起來誠懇,多麽難得的對手啊!

  宋將軍因此回縣衙的時間都延長了,就為了忙裏偷閑和顧玉成下兩局。

  宋琢冰冷眼旁觀,悄悄增加了給顧玉成投喂的藥膳。

  她的和君哥每天都要陪父親下棋,甚至故意把規則打亂好輸得自然,真是太辛苦了……

  如此又過了半月,顧玉成終於等來了繼任的黔源縣令,譚明。

  這位年過而立的新縣令是譚思德的侄子,因為叔父的原因,一直不得重用。現在新朝開啟,譚思德跟著起複,他便補了黔源縣的這個缺。

  因有這層關係,他本人又揣著建功立業的心,雙方交接非常順利。如無意外,未來兩年也會蕭規曹隨,把顧玉成起了頭的幾項政策繼續下去。

  與譚明一同來到黔源的,還有位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高僧,覺緣大師。

  “不知大師前來,所為何事?如果有顧某能幫上忙的地方,還請大師不吝賜教。”顧玉成對這位仿佛活佛轉世的大師印象不錯,他當時得罪玄鶴子還能全身而退,跑到黔源當縣令,還要多虧覺緣大師出力,否則他很可能被蹉跎在京師,再難出頭。

  雖然現在四個國師都被捋了,但覺緣大師本人佛法精深,寶相莊嚴,往那一站就無人敢懈怠,連縣衙幾個道士都恭敬以對。

  覺緣大師雙手合十,朗聲道:“阿彌陀佛,幾位施主有禮了。”

  宋將軍對僧道不感興趣,但宋夫人因家中男兒成日舞刀弄槍,沒少去鎮國寺上香參禪,連帶著宋將軍也和覺緣大師有過幾麵之緣。二人淺談過後,才知覺緣大師受佛祖指引,要往西南邊境傳道,教化百姓。

  宋將軍頗感納悶:“大師怎的一個人孤身前來?”

  覺緣大師端莊一笑:“佛曰,不可說。”

  顧玉成:“……”

  眾人盛情邀請之下,覺緣大師在縣衙住了兩天,臨走提出把三笑真人帶上。

  “貧僧觀此子與我佛有緣,當得道。”

  沒等顧玉成發話,三笑真人撲通一聲就跪下了:“貧道、呸呸,貧僧願追隨大師!”

  但凡方外之人,哪個不知覺緣大師威名?現在大師認為他與佛有緣,那必須有緣啊!他修道快十年了還沒有揚名,說不定就是走岔了路!

  難怪當初怎麽卜算,顧玉成都是他的貴人,原來是應在這裏!

  既雙方有意,顧玉成也不好阻攔,隻得備上禮物送這新鮮出爐的師徒二人離開,然後打包行李,和宋家兄妹一起回京。

  他傷口結痂已開始脫落,旅途奔波無礙,必須要走了。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譚大哥留步吧。”

  “那愚兄就送到這裏,願賢弟此去京師,大展宏圖,鵬程萬裏!”

  “借譚大哥吉言。”

  官道細柳下,顧玉成和譚明及縣衙諸人互相道別,爾後調轉馬頭跟上宋琢冰和宋六郎,踏上了回京師的路。

  此時日已偏西,橘紅的陽光鋪滿官道,為幾人鍍上一層柔和的光暈。

  顧玉成騎的是一匹棗紅馬,騎著騎著就跑到宋琢冰的白馬旁邊,親昵地打了個響鼻。

  顧玉成輕笑出聲:“這馬兒真機靈。”

  宋琢冰看他一眼,放慢速度,由著兩匹馬並轡而行。夕陽下,兩道影子越來越長,漸漸融為一體。

  因繞到隊伍後麵檢查所以落後一步的宋六郎:“!”

  他打馬揚鞭,踢踢踏踏地追了上去:“我來啦!”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完結啦~︿( ̄︶ ̄)︿

  後麵還有不少番外,但是感覺故事結尾在這裏比較合適,就在今天正文完結啦,比心心~2333

  第92章 番外1

  在路上走了近一個月, 顧玉成一行終於重返京師。

  他們從黔源縣出發時北方天寒地凍,回來時已經春意初現, 淺草萌芽了。

  宋府喜氣洋洋, 顧家也不遑多讓, 老夫人還專門放了上千響的鞭炮, 為顧玉成接風洗塵。

  最高興的還是王婉貞和顧玉榮。顧玉榮尚自懵懂時就與顧玉成形影不離,從沒分開過這麽久, 她人雖小,卻也知道哥哥是去遠方吃苦受罪的,為了讓哥哥早點回來, 每日勤奮寫作業,絲毫不敢懈怠。

  現在哥哥終於提前回來了, 顧玉榮認為自己的努力也起了效果, 開心得又跑又跳。

  她其實很想撲到哥哥身上去,可是哥哥受了傷,她還長高長大了, 隻好獨自歡樂, 整個人笑成一朵花,嘰嘰喳喳地說著分別後的生活。

  王婉貞則是悲喜交加, 背轉身狠狠哭了一場。她跟女兒留在京師, 對動蕩感受得更加明顯,早在臘月就被叮囑閉門不出,唯恐叫作亂之人衝撞。幸好有新天子撥亂反正,京師重又平靜下來。

  聽聞作亂的就是黔源縣附近的平王, 王婉貞如何能放心?每天寢食難安,夜夜拜佛祈禱,結果還聽說兒子受傷的消息,差點急昏過去。

  好在因黔源縣距離遙遠,信使走得不勤,她前腳得知兒子受傷,兩天後就收到驛使報平安的信,知道兒子幸運得救還立了功。

  按說該高興的,可是顧玉成自小就主意大,從來報喜不報憂,王婉貞始終心頭惴惴,直到兒子重新站在眼兒跟前,黑了瘦了,人也結實了,她才真真切切把懸著的心放下。

  母子三人敘話半晌,王婉貞終於平靜下來,洗了臉去廚房做菜。

  顧玉榮則搬出自己完成的作業,非常自豪地請哥哥檢查:“哥哥你看!這些都是為你完成的作業!”

  隻見兩個藤編箱子裏,堆滿了顧玉榮寫過的字帖、默下的古詩,還有給他寫的信——為了讓哥哥放心,小姑娘每次都打好草稿再謄抄,一絲不苟。

  隨手翻過不同的字帖,能明顯看到顧玉榮的進步。去年她有的字還歪歪扭扭,今年已經橫平豎直有模有樣了。

  看這數量,肯定不止寫完了他留在書房的作業……

  顧玉成心頭一虛,就見顧玉榮彎腰從床底下扒拉出個大大的藍色布袋,雙眼亮晶晶的:“哥哥,那些是寫好的,這些是寫壞的!娘說了,要愛惜字紙,所以我都留起來了!”

  顧玉成瞬間被巨大的心虛淹沒,忙揉揉顧玉榮的小腦袋,真誠誇獎道:“阿榮真是太棒了!”

  顧玉榮不好意思地紅了臉,笑出兩顆小白牙:“嘿嘿嘿。”

  她雖然長大了,可還是喜歡聽哥哥誇獎,每次被哥哥誇完,她都能再寫十張,不,二十張大字!

  待王婉貞做好菜,一家人美滋滋吃了頓團圓飯,就說起了搬家的事兒。

  “顧先生全家上下,對娘跟阿榮都很好,可到底沒有長住在別人家的道理。”王婉貞含笑道,“現在你回來了,又有禦賜的宅子,咱們就選個日子搬出去吧。”

  顧玉成:“?!”

  他這才知道,原來天子除了金銀布帛,還賞賜了他一棟宅子!

  那宅子是三進的,很是寬敞,院裏還有個不大不小的花園。最重要的是靠近中心地帶,距離將軍府隻有四條街。要不是京師動蕩,什麽牛鬼蛇神都浮出水麵,被天子狠捋了一批,一般人就是想買也買不到這個地段的宅子。

  顧玉成頓時大喜:“搬!明天我就找老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