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445
  李先生笑了,“願意做官學也行,住我家裏也行,我家離官學近的很。”

  梅香看向黃茂林,黃茂林卻看向慧哥兒,“你想不想去?”

  慧哥兒有些猶豫,“兒子想去,可是兒子走了,弟弟妹妹還小,阿爹阿娘身邊沒人照顧。”

  黃茂林笑了,“你隻管去你的,我與你阿娘身子骨還好得很,暫時不需要你照顧。”

  說完,他又看向李先生,“親家母,一事不煩二主。既然慧哥兒交給了你,我想再請您幫個忙。”

  李先生點頭,“親家隻管說。”

  黃茂林把泰和叫了過來,“親家母大概也知道了,我這兒子天生神力。在這個小縣城,不免埋沒了他,先生看能不能幫忙找個懂拳腳的師傅來教導他。”

  李先生把泰和叫了過去,問了許多問題,心裏大概清楚了泰和的水平。

  “親家放心,我回去之後就操辦此事,年後必定有回音。慧哥兒要是跟我走,過年就回不來了。”

  黃茂林擺擺手,“親家母那裏也不是外人,就讓他留在省城過年。”

  青蓮一直呆呆的坐在一邊,哥哥要走了,長俊哥也要走了。

  梅香看見女兒這副惆悵模樣,心裏十分心疼。李先生看見兒子呆呆的樣子,心裏也很難過。

  小兒女好了這幾個月,忽然間說要分開,豈不比刀割還難受。

  李先生張了張嘴,又閉上了。她想說讓青蓮一起去,但兒媳婦沒過門,總不好住到婆家去。

  說定了事情之後,梅香火速給慧哥兒打包行李,又給了他一些錢,讓他跟著李先生走了。

  青蓮萎靡了好幾天,整天食欲不振,精神不好,做什麽都懶懶散散的。

  黃茂林心疼女兒,偷偷與梅香商議,“過完年咱們去一趟省城好不好?咱們還沒看過孟家到底什麽樣,不了解一番,怎麽敢把女兒嫁過去。”

  梅香點頭,“好,去看看孟家,再看看官學。說起來,我還從來沒有去過省城呢,這回一定要去好生逛一逛。”

  黃茂林摟過梅香,“咱家雖然沒有孟家富裕,去省城玩一玩的銀子還是有的。把青蓮和泰和都帶去,咱們一家子一起玩。”

  夫妻二人說定了之後,梅香立刻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女兒。

  青蓮高興得雙眼發亮,“阿娘,我也能去嗎?人家會不會說我不知規矩。”

  梅香摸了摸女兒的頭發,“怎麽會,你是跟著父母去看望哥哥,旁人說不上嘴。”

  青蓮又紅了臉,“那我要不要準備什麽?”

  梅香想了想,“給你哥哥和長俊一人做一身衣裳,配一個荷包,再做兩雙鞋子和兩雙襪。”

  青蓮立刻高興的去準備東西。

  看見女兒忽然有了精神,夫妻二人終於放心了。

  既然決定要去省城,梅香給李先生去了信,請她幫忙租幾間屋子。

  時間一晃而過,年後剛過完正月,一家人就往省城去了。帶了許多東西,穿的都很樸素,假裝是去探親。

  一路坐著馬車,路過府城的時候,黃茂林還帶著妻兒去拜訪了胡老爺。

  一家子到省城時,剛進城門,慧哥兒老遠就看見了父母,狂奔過來。

  “阿爹,阿娘,青蓮,泰和!”他一邊跑一邊喊。

  等慧哥兒到了眼前,梅香拉住兒子的手,一邊哭一邊笑,“我兒好不好?阿爹阿娘來看你了,弟弟妹妹也來了!”

  慧哥兒也紅了眼眶,他長這麽大第一次離開父母這麽久。李先生雖然待他溫柔和善,孟家也樣樣都好,但他心裏還是惦記自己的父母家人。

  接到信之後,郎舅二人都非常高興。估摸著日子,慧哥兒和長俊請了三天假,一起蹲在城門口。眼見著最後一天就要過去了,郎舅二人心裏十分失望,哪知忽然間就在人群中看到了熟悉的人。

  慧哥兒和梅香母子二人相見親熱,長俊給嶽父嶽母鞠躬行禮,又偷偷拿眼去看青蓮。

  見過麵之後,黃茂林問長俊,“我們晚上住在什麽地方?”

  長俊笑著回答,“阿娘說了,一定要讓嶽父嶽母住到我家裏去,我要是不能勸動你們,就不用回家了!”

  梅香擦了擦眼淚又笑了起來,“你阿娘說話還是這麽風趣!去就去吧,我們遠道而來,住到親家家裏去也不過分,正好省些房錢,聽說這省城住房貴的很。”

  長俊和慧哥兒帶著黃家人一起回了孟家。

  到了家門口一看,謔,好氣派的宅子。

  門口有仆人趕忙上來迎接,“大爺,姑舅爺,太太在家等著呢!”長俊回身請黃茂林夫婦先進。

  梅香一路走一路看,進了大門,繞過兩處月亮門,到了垂花門,進去之後走了一小段路,又是一個垂花門,進去之後才是李先生住的地方。看來這是院子套著院子,一道門攔著一道門,果真是大戶人家的做派。

  李先生已經站在廊下,見親家來了,趕緊過來迎接,“親家和妹妹來了,快到屋裏坐。”

  梅香和李先生相互行禮,黃茂林也對李先生拱手,“勞動親家母了。”

  李先生旁邊有個年輕的婦人,“嬸子盼了好多天,總算把人盼來了,親家老爺和親家太太快進吧。”

  黃茂林有些拘謹,倒不是說他被孟家的氣勢所震懾,而是考慮到李先生寡婦的身份,他一個親家公,往守寡的親家母院子裏來,雖然有梅香作陪,他也不敢放肆,一直低垂著眼神,不亂看,也不多說。

  眾人在屋裏說了一陣子話之後,李先生吩咐長俊,“帶你嶽父和慧哥兒去前院兒,請你二伯和四叔來作陪。”

  黃茂林如蒙大赦,趕緊跟著長俊走了。

  李先生拉過青蓮的手,“幾個月不見,青蓮又長高了。”

  青蓮有些羞澀,“先生好不好?我給先生做了身衣裳,還做了些功課,請先生幫我查看。”

  李先生笑著點頭,“好,先住下來,功課的事兒明兒再說。這是你五嫂子,我請她來幫忙的。”

  孟家五嫂子知道這是李先生的兒媳婦,很客氣的帶著青蓮去客房休息,又讓丫頭們打來了熱水給青蓮洗漱。

  李先生和梅香繼續寒暄,“妹妹好不容易來一趟,定要多逛一逛。就住在我家裏,吃的喝的用的,妹妹不用擔心。咱們又不是外人,不用講那些客套話。我家裏別的沒有,空屋子最多。你們來了,家裏都多了些熱乎勁兒。如今我上無公婆,什麽事都是自己做主,妹妹隻管當自己家裏一樣。”

  梅香笑著點頭,“姐姐家裏真大,那我就不客氣了。”

  李先生先讓人伺候黃家人梳洗換衣裳,又準備了豐盛的酒席給他們接風,還請了關係要好的族人來作陪。

  第二天,李先生把家裏的管家還給黃茂林夫婦,陪著他們到處逛一逛。長俊和慧哥兒去學堂了,但晚上人仍舊會回來。

  梅香果真到處逛,她也不怎麽買東西,東看看西看看,就圖個高興。

  “原來省城裏這麽熱鬧啊,這一比起來,咱們榮定縣就差了很多。”

  黃茂林笑了,“當初咱們剛到縣城的時候,覺得韓家崗和大黃灣差了許多,如今再一看,縣城裏也不怎麽樣嘛。”

  一行人在一家茶樓裏停了下來,黃茂林請管家喝茶,管家推辭不掉隻得遵從。

  黃茂林和管家說笑,梅香帶著女兒一起喝茶吃果子,泰和在包間裏跑來跑去的。

  逛了大半天,一家人又回到孟家去了。

  李先生給他們一家子安排了個單獨的大院子,方便他們一家子說話。慧哥兒本來和長俊住在一起,這幾日也搬了過來和父母一起住。

  李先生並不去打擾她們,隻每日讓人用心準備飯菜夥食。

  長俊每日下學後都會過來看一看,梅香有時候會把他打發到西廂房和青蓮一起說話,但如月會在一邊守著。

  長俊這幾日看到青蓮就變得嘴笨,除了笑,就是點頭。他漸漸通了人事,總是在夢裏夢見一些自己平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青蓮快十三歲了,小小少女身段開始變得玲瓏有致,五官也更加精致,睜著眼睛看著他的時候,長俊感覺自己魂兒都要被吸進去了。

  如月雖然在一邊看著,但她又不傻,經常一個人端著一盤果子到一邊吃。

  這個時候,長俊就會炸著膽子去拉青蓮的手,有時候什麽都不說,有時候說兩句讓青蓮想捂住他的嘴的話。

  黃茂林每次看到長俊去了西廂房,就開始兩眼一直盯著這邊。

  梅香笑著打趣他,“真是二十年媳婦熬成婆,以前自己成日家偷偷摸摸的,如今看著女婿就跟看賊似的。”

  黃茂林想到自己以前去韓家時,背著葉氏對梅香動手動腳的事情,心裏就很不放心,生怕女兒吃了虧。

  梅香總是拉住他,“你別跟個閻王似的,他們多久沒見麵了,讓他們好生說說話。你怎麽又忘了,前一陣子青蓮跟掉了魂似的,你不讓他們多說幾句話,回頭又這樣,你又心疼。”

  黃茂林隻能歎口氣坐下,“養女兒真難。”

  梅香卻岔開了話題,“等下回慧哥兒回家,讓他也去秦家住幾天。”

  這是後話了。

  西廂房中,青蓮紅著臉拍開了長俊的手。長俊又去拉青蓮的雙手,把她拽到自己麵前,四目相對,一副隨時要吃人的樣子。

  青蓮扭開臉,“長俊哥,你這樣好嚇人。”

  長俊趕緊收斂了自己渾身進攻的氣息,“你別怕,我就是想好生看看你。過幾天就走了,我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看見你呢,你也看看我。”

  青蓮紅著臉看向他,“有什麽好看的,我又不是不認得你。”

  長俊忽然聲音變低了起來,“多看一看,要是你想我了,就能夢見我。”

  青蓮呸了一口,“誰要夢到你!”

  長俊嘿嘿笑了…

  過了兩三天,李先生果真給泰和找了個拳腳師傅,姓張,卻是個身有殘疾的。這人原來參過軍,略微懂一些軍法謀略,在戰場上也立過功勞,被敵軍砍掉了一隻胳膊。因身有殘疾,又不會走門路,最後隻領了一筆撫恤銀子回家了。

  李先生笑著對黃家夫婦說道,“你們別看張師傅少了一隻胳膊,功夫卻好的很,他上過戰場,知道一些排兵布陣的事情,經常從我家裏借一些兵書回去看,我雖不懂武術,但也知道,張師傅這樣的,教一個小孩子綽綽有餘了。等過幾年泰和大了,到時候再做安排。”

  黃茂林夫婦出於對李先生的信任,接受了張師傅。張師傅捏了捏泰和的筋骨,又讓他拉弓射箭,欣喜的發現這孩子天資極佳,真是塊好料子。

  自己先教他幾年,等他大一些,再給他尋更好的師傅,說不得能培養出一個好苗子。

  又住了幾天,黃茂林和梅香決定回去了。

  李先生帶著兒子親自把黃家人送到了官道上,慧哥兒見過了父母心滿意足,長俊和青蓮這些日子也說夠了甜言蜜語,估計能管一陣子。張師傅也歡歡喜喜的跟著黃家人一起回了榮定縣。

  日子如流水一般過去了,等泰和能完整的把張師傅教的各種兵器耍下來,韓家的孝期也滿了。

  這幾年間,明朗兄弟二人閉門守孝讀書,從最基礎的策論文章重新做起,把自己這幾年做官和教書育人的心得加到文章裏去,頓時顯得文章比過去更加有內涵。

  除了這,他們也時常與韓敬博以及秦家兄弟一起討論學問,把曆年春闈的考題整理到一起,特別是前三甲的卷子,仔細琢磨考官們的喜好。

  這樣用了三年心,兄弟二人感覺都進步不少。

  孝期滿了,兄弟二人開始籌劃著進京趕考的事情。

  這幾年家裏人情來往少,開支也少,葉氏攢下了不少銀子,就準備留給兩個兒子科舉用的。

  但不巧的是,今年沒有春闈。兄弟二人決定先到各處同窗那裏拜訪,再把底子打厚一些,明年春天再圖上京之事。

  省城那邊,孟家進入了高度緊張狀態。無他,大爺和姑爺要一起參加秋闈了。

  長俊和慧哥兒在官學讀了幾年書,基本功紮實了不少。孟家藏書多,李先生娘家兄弟都是兩榜進士出身,時常寄來一些讀書心得。郎舅二人這樣刻苦了幾年,總算沒有白費這幾年的心思。

  李先生提前與黃茂林夫婦打過招呼,讓他們不要操心,慧哥兒考科舉的事情,孟家一手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