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4597
  常老爺聽說明盛在縣裏辦學堂,與韓家以及方孝俊夫婦商議後,把兩個兒子也挪到了縣城,理由是離家更近。

  方孝俊也明白,並未阻攔。名盛接手常家兄弟後,對他們要求更嚴。夜晚讓他們睡在學堂裏,吃飯自己做。

  明盛得了學生們的束脩,往張縣尉家送了份禮,給婉柔買了些姑娘家的胭脂水粉,剩下的錢他留了一半,其餘的送回家給了葉氏。

  明盛問姐姐借錢的事情並沒有瞞著大哥,明朗還埋怨他,“需要錢,來找我便是,如何去問姐姐姐夫借?咱們家還欠姐姐二百兩銀子呢!”

  明盛自己倒茶自己喝,“誰也不曉得辦學堂需要多少錢,大哥才往家裏送了錢,我豈能又問阿娘要。妹妹明年要出閣,也該備嫁妝了。阿娘手裏若沒錢,心裏可不著急。”

  明朗點頭,“如今咱們兄弟又沒分家,得了錢財還是交給阿娘,你年底要娶親,妹妹也要置辦嫁妝,不能讓阿娘為銀子操心。”

  明盛把買宅子的想法說給明朗聽,明朗也不反對,“且再等等,等入了秋再說。”

  兄弟倆在縣城裏幹得有聲有色,葉氏母女幾個在平安鎮也越發有臉麵。

  日子過著過著,眾人都發現了不對勁。

  這老天爺快兩個月沒下雨了!從秧苗栽進田裏到現在,一滴雨都沒有。

  可憐那小禾苗幹的,田地裏都張了口子。農夫們紛紛想辦法,肩挑手提,到處弄水澆灌禾苗。

  可天仍舊是一天比一天幹,各處百姓為了搶奪灌溉之水,大打出手,死傷皆有。

  縣衙裏的官吏們也坐不住了,下鄉四處查看,帶著百姓們通溝渠,引水灌溉,爭取多搶救一些。

  這邊幫著百姓搶救禾苗,那邊,李大人往上遞了奏折,寫明榮定縣旱情嚴重的實情。

  所有人的心都沉重了起來,如葉氏和梅香家裏這樣的,雖然如今不在土裏刨食了,但周邊鄉鄰們遭災,誰不心痛。更何況,家裏的地都租給了佃戶,若是絕了收成,佃戶們要如何生活?家裏的收成也要少了許多!

  梅香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這個孩子可真是福星。

  因梅香懷孕,上半年家裏的糧食就沒來得及賣,有去年剩下的稻穀,還有今年新收的麥子。黃茂林原說要賣,但糧食太多,搬運的過程中梅香怕他再次傷到腰,就說再等一等。

  這一等,就等來了天旱。

  黃茂林即刻把家中的糧倉仔細查看了兩遍,清點了所有的存糧,稻子、麥子、黃豆、油菜籽和其他芝麻綠豆等。又把屋頂和糧食底下的木架子檢查一遍,瓦片錯位的地方整理好,木架子有損壞的及時更換或加固。

  有這些糧食,吃個兩三年也沒問題。

  但隻是自己家裏有存糧,也不能讓兩口子完全放心。梅香天天也跟個老太太一樣對天祈禱,求老天爺趕緊下場雨。

  黃茂林開始有意識的減少了每天磨豆腐的量,迎賓樓那邊,他讓張發財從鎮上糧店手裏購買糧食,每日減少飯菜供應。除了保證住店的客人,外頭的人來吃飯,來早了有,來遲了就沒有。

  家裏的喜饃鋪子早就停下了,這個時候,誰家也沒心思辦喜事。天災無情,那些年齡大的人心裏都清楚,到災荒年,糧食比金銀都值錢。

  所有人內心都焦慮不已,鎮上的糧店開始提高價格,且限量供應,張發財也隻能適當提高飯菜價格。

  黃茂林趁著往縣城送貨的機會,自己租了輛車,四處倒騰,買了兩車略微便宜一些的糧食回來,往迎賓樓和如意坊送了一些,剩下的先存在家裏。

  各家各戶,不管家裏餘糧多不多,都開始節衣縮食。如梅香家裏,每天都可著人頭做帽子。做飯的時候,梅香親自舀了米給張媽媽,雖不會餓肚子,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經常出現吃不完的情況。

  慧哥兒和青蓮不需要人吩咐,小孩子家最是敏感,察覺到了大人中間流傳的緊張氣氛,再也不敢剩碗底子。

  不光是平安鎮,整個榮定縣今年都少雨。農夫們快要絕望了,眼見著禾苗變黃,痛哭不已,等到禾苗就要枯萎,正準備扶老攜幼外出討飯。也不知是老天忽然起了悲憫之心,還是不忍心釀造一出人間慘劇,竟然下起雨來了!

  那一天,上午還晴空萬裏,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梅香坐在屋裏不停的揮舞著扇子,仍舊是汗如雨下。中午勉強吃了兩口飯,躺在涼席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忽然,外麵晴空一個炸雷,把梅香驚了一跳!

  黃茂林立刻摟住她,“別怕!”

  梅香反應過來之後,立刻欣喜的看向黃茂林,“茂林哥,是不是要下雨了?”

  黃茂林也麵帶喜色,“夏日驚雷,看樣子少說得有一場陣雨!”

  兩口子都睡不著了,立刻跑起來站到廊下。

  才剛萬裏無雲的天,忽然間烏雲密布,驚雷陣陣。

  梅香抬起頭看天,內心不斷的祈求,老天爺,下場雨吧!

  打了一陣空雷之後,豆大的雨點開始劈裏啪啦往地上砸!

  梅香高興的用手去接,一邊接一邊與黃茂林說話,“茂林哥,你看呀,下雨啦!”

  黃茂林也非常高興,“是啊,下雨了,有這場雨,今年就不會絕收了!”

  張媽媽最虔誠,跪在廊下對天磕了三個頭。

  梅香正想讓張媽媽起來,忽然覺得肚子一陣疼痛。

  但疼的也不是很厲害,生過兩次孩子的梅香立刻意識到,她要生了!

  梅香見大家都沉浸在下雨的欣喜之中,也就沒有吱聲,這才剛開始呢!

  暴雨越來越急,地上很快就有了積水,順著水溝往院子外麵流。

  鎮上的街坊們都站在家裏拍手稱快,老天爺總算開眼了。鄉下的農夫們,更是激動的涕淚橫流。

  這一場暴雨,直下了小半個時辰。田裏,地裏,水溝,池塘,河流,全部喝滿了水。

  那已經快要變黃了的秧苗,忽然間又煥發了生機,雖然頭頂是黃的,農夫們根據經驗也能判斷的出,秧苗根是活的,葉子隻黃了一半,還有希望!

  暴雨過後,烏雲褪去,天上留下一道彩虹。青蓮長這麽大第一次看見彩虹,高興的在廊上又笑又跳。

  等暴雨帶來的欣喜平靜之後,梅香麵帶微笑看向黃茂林,“茂林哥,我要生了。”

  梅香的語氣很平靜,黃茂林卻忽然呆住了,差點把懷中的青蓮扔到地上。

  等反應過來之後,黃茂林把女兒輕輕放在地上,轉身就喊,“張媽媽,燒熱水,貴仁,去叫我大娘,細月,去通知青蓮的阿奶和外婆!”

  說完,黃茂林立刻緊張萬分的過來拉著梅香的手,“你怎麽樣?疼不疼?”

  梅香笑著搖頭,“我還好著呢,這會子不怎麽疼。等張媽媽燒了熱水,我先洗個澡。”

  黃茂林把梅香扶進屋。

  葉氏第一個趕到,一進門就問,“如何了?”

  梅香反倒勸慰她,“阿娘不要急,這會子還早著呢。我原想著先不叫你們,茂林哥嘴快,把你們都叫了過來。”

  葉氏趕著問東西都預備齊了沒,又去廚房看了看。

  唐氏婆媳很快過來了,楊氏也後腳跟著進了門。

  一群女人一起,把梅香搓洗幹淨,扶進產房。

  這一進去,直到第二天天大亮,梅香才生下次子。

  黃茂林跟著熬了一宿,半夜的時候,他強行把葉氏和楊氏都打發回家。唐氏婆媳走後,看過了梅香和兒子之後,黃茂林也去睡覺去了。

  梅香生過孩子之後精疲力盡,抱著孩子就睡著了,中間起來吃了些東西,給孩子喂過兩回奶,其餘時間都在睡覺。

  隻等到快天黑,一家人終於緩過勁來。

  慧哥兒放學後就衝進了產房,看了看弟弟,“阿娘,沒有妹妹長得好看!”

  梅香摸了摸慧哥兒的頭,“這些天阿娘顧不上你了,你自己要好生讀書,不要搗蛋。”

  慧哥兒拍了拍胸脯,“阿娘放心,我會好生讀書,看著妹妹。”

  青蓮趴在一邊看弟弟,聞言對慧哥兒說的,“我才不用大哥看呢!”

  黃茂林看著一屋子的孩子,內心高興不已,對梅香說道,“老天爺旱了這麽久,昨兒忽然下一場雨,這孩子就出生了,可真是個有福氣的孩子。”

  梅香摸了摸小兒子細軟的頭發,“可不就是,這孩子命真好,你說,給他取個小名兒叫泰和怎麽樣?”

  黃茂林品了品,覺得這名字不錯,“好,康泰和順,希望他一輩子都能這樣好命,遇難呈祥,逢凶化吉。”

  葉氏緩過勁兒之後又趕了過來,誇讚梅香這名兒取的好,“可不就是,昨兒那一場雨,救了多少人的性命,老天爺慈悲,我們泰和這個時候出生,可不就是好命。”

  黃炎夏聽說梅香又給他生了個孫子,按照往常的慣例獎勵梅香二兩銀子,又給了多餘的錢讓楊氏給他們母子多置辦一些吃穿上的東西。

  梅香如今雖然不缺這二兩銀子,也表達了自己的敬意和感謝。

  因天氣太熱,吃的東西預備多了也不好。楊氏一次沒有買那麽多,隔個兩三天送一些東西過來。有時候是兩條鯽魚,有時候是二斤豬腿,或者是其他產婦能吃的東西。

  除了吃食,楊氏和紅蓮輪著來幫助梅香照顧孩子。張媽媽要操持家務,細月要帶青蓮,梅香一個人帶孩子不免有些吃力,有楊氏和紅蓮來幫忙,至少白天的時候,梅香能輕鬆很多,時常能補個覺。若是日夜都帶孩子,那才熬人呢!

  葉氏見楊氏和紅蓮過來,她是娘家人,倒不好再每天過來,怕人家說婆家人照顧不精心。

  泰和的洗三悄悄辦的,就家裏這些人。

  這是黃茂林和梅香商議後的結果,如今外頭人才遭了災。雖說下了場雨,但今年的收成畢竟要比往年差上很多。且這一場雨過後,還不知道後麵會不會繼續幹旱呢。

  這個時候,黃家不宜太打眼。

  他們二人決定的事情,不管是黃炎夏還是葉氏,都不去幹涉。

  小泰和能吃能睡,也不怎麽鬧人。天氣有些炎熱,梅香雖然坐月子有些辛苦,但孩子乖巧,也能少受很多罪。

  等到泰和滿月的時候,已經接近了伏天尾聲。泰和的滿月禮仍舊辦得很低調,隻請了親近的一些人,族人和街坊都沒有請。

  葉氏給小外孫送了厚厚的滿月禮,還給泰和打了個小金鎖。明盛和明朗都抽了一天的工夫回來,慶祝小外甥彌月之喜。

  一個月的小泰和長得白白胖胖,天庭飽滿,看著就是個有福氣的孩子。

  黃茂林和梅香詢問過黃知事,黃知事也說這孩子五行齊全,命裏帶福,一輩子順風順水,不用發愁。

  夫妻二人非常高興,也沒有給泰和另外再取大名,直接用了一個泰字,大名黃庭泰。

  辦完了泰和的滿月禮,梅香終於恢複了可以天天洗澡的日子。這一個月可把她熬壞了,總感覺自己身上臭烘烘的。

  泰和的作息日漸規律,梅香讓楊氏和紅蓮不必再過來幫忙,她自己一個人能忙得過來。

  旱情有所緩解,明朗那邊終於鬆了口氣。他才上任,就遇到這樣的大事,整日忙碌也就罷了,最擔心的是怕顆粒無收。

  而且,旱災過後容易出現洪澇,這一旱一澇,百姓就要遭殃了。

  經過一陣子的精心伺候,田裏的禾苗救下了許多,那些連根都死掉了的,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葉氏母女兩個總是單獨住在平安鎮,明朗兄弟二人非常不放心。姐夫事情多,姐姐要帶孩子,就算長了八隻眼也照看不過來。

  兄弟二人把手裏所有的錢財歸籠到一起,與葉氏商議之後,準備在縣城裏置辦一棟房子。

  葉氏把手裏所有的存銀也拿了出來,玉茗也把自己這幾年店鋪和學堂裏的租金都拿了出來。

  從嫁到韓家,玉茗也沒有什麽花錢的地方。學堂和店鋪一年有近二十兩銀子,玉茗全部拿了出來,包括她的嫁妝,合起來有不少錢呢!

  眾人都非常吃驚,葉氏連忙攔住玉茗,“咱們家買房子,豈能讓兒媳婦掏嫁妝補貼。”

  明朗也不同意,玉茗笑著勸解眾人,“為著官人補這個縣丞,阿娘掏空了家底。我沾光做了縣丞太太,出這些錢算什麽。總不能說我隻跟著拿好處卻不肯出力,世上豈能有這樣的便宜事。我這年年都有的,清溪和登哥兒都小,暫時又花不著錢,二叔年底要娶親,妹妹要出閣,索性咱們就買個大一些的宅子,省得以後再換。”

  反複說勸,葉氏和明朗才接下了這銀子。

  眾人一起,湊了好幾百兩銀子。有了錢,葉氏心裏就有了底。她帶著玉茗一起,看了好幾處地方,最後定下了一套四進的宅院,花了三百多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