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5723
  黃茂林願意縱著她們娘倆,要不是梅香身子不能走遠路,他還想帶著妻兒們去縣城耍一耍。平安鎮雖說比以前發達多了,比縣城還是差遠了,連個聽戲的梨園都沒有。像樣的銀樓也沒有,隻有個劉家鋪子,如今雖然開始賣一些金器,做工質地都讓黃茂林看不上眼。

  梅香倒是不在意這些,她隻要過的暢快就行。

  葉氏見女兒過得舒心,心裏也跟著高興,但願她此生一直這樣平安順遂。

  大女兒終於過上了舒心日子,兩個兒子也中了舉人,等明年秋天,張三姑娘滿十六了,也可以進門。再翻一年,小女兒也要出閣了。

  葉氏覺得日子真快,一眨眼孩子們都這麽大了。

  自辦完酒席之後,明朗兄弟二人這些日子專心在家讀書、侍奉母親,把前麵幾年不在家人身邊的遺憾都彌補過來。

  才過完元宵節,正月十九的上午,韓敬博突然讓人來傳信,請葉氏及明朗兄弟二人即刻去縣城。

  母子三個到了縣城之後,韓敬博夫婦親自接待他們。

  才進門,韓敬博先給葉氏行禮,“因事情緊急,驚擾三嫂了。”

  葉氏連忙回禮,“四弟不必多禮,你一心為了咱們韓家,我豈有袖手旁觀之理。”

  眾人一頓廝見之後,也不分男女,一起進了韓敬博的書房。

  李氏給大家上了茶水,先退出去了。

  韓敬博直截了當,“三嫂,縣丞大人年前就出發進京趕考去了!”

  葉氏有些發愣,明朗和明盛卻聽懂了。

  韓敬博喝了口茶,“三嫂不懂沒關係,我隻是把這些事情說給你聽。縣丞大人這幾年搭上了上頭的關係,此次春闈若能得中,必定要授正經官職,就算名落孫山,怕是也會離開榮定縣。這縣丞一職,我們可以爭一爭。”

  葉氏聽說涉及到官場的事情,搖了搖頭,“四弟,我一個鄉下婦道人家,哪裏懂這些,你隻與他們兄弟二人商議就好。”

  韓敬博繼續開口,“我與張縣尉合計過了,縣丞一職,朝廷有律法規定,非得有舉人功名才行。榮定縣也不是什麽大縣,縣丞職位隻是個從八品,別說兩榜進士,同進士都看不上,一般都是本地或附近州縣的人擔任。這也是朝廷為百姓著想,縣令用外地人,下麵縣丞等職位用本地人,防止一家獨大,百姓受苦。縣丞大人長子也有舉人功名,但他家已看不上榮定縣這塊小地方。明朗兄弟二人新晉舉人,由我和張縣尉使力,再走一走縣令李大人的路子,多送些禮。李大人馬上任期就滿了,誰做縣丞與他又無礙,且我們好生幫襯他,讓他的吏部考核好看一些,李大人自然願意順水推舟保舉一下,我們倒是可以爭一爭這個職位。現在有個問題,隻能取他們兄弟其中一人。”

  葉氏聽懂了最後一句話,忽然有些為難。

  明朗主動對韓敬博拱手,“四叔,我是長子,理應在家侍奉阿娘,縣丞的事情,讓明盛去吧。”

  明盛卻搖頭,“大哥,你如何說這糊塗話。”

  眾人都看向明盛,他雖一向嘻嘻哈哈,對兄長卻頗為敬重,頭一回對著明朗說這樣重的話。

  明盛看向韓敬博,“四叔,我年不過二十,尚未娶妻生子,縣丞雖不是正經官職,也沒有說讓一個小孩子來幹的事,別說榮定縣的百姓,縣衙門裏六房三班的人也不服氣。第二,我是張縣尉的女婿,若我做了縣丞,縣丞縣尉和戶房書吏都是一窩子親戚,好嘛,這榮定縣到底是縣令大人說了算,還是縣丞和縣尉說了算。第三,我一直在讀書,從未接觸過世事,輕易做官,萬一哪裏出了紕漏,豈不連累眾人。”

  韓敬博看著明盛,半天後忽然哈哈大笑,“好,好樣的,明盛,你倒是個實誠人,把這裏麵的利弊剖析得一清二楚。不過有件事情我也得告訴你們,我若能把你們兄弟二人其中一個推上去,我就要辭了這戶房書吏。”

  葉氏大驚,“四弟,萬萬不可,別說是個縣丞,就是再大的官兒,也不能拿你的前程來換!”

  韓敬博笑了,“三嫂不必驚慌,我早就預備好了。難道我要做一輩子的書吏?三嫂,我雖不如兩個侄兒有才,卻還有一二分上進心。若縣丞是咱們家的人,家族有人看護,我就不必死守著這個不入流的書吏了。再者,縣衙裏的職位就這麽多,沒有讓咱們韓家占了兩個的道理。第三,這些年我也攢了一些家業,等縣丞的事情落定,若是能如意,我預備外出讀書,說不定過個幾年,我也能中個舉人進士,不比做這勞什子的小小書吏好多了。”

  葉氏聽韓敬博這樣說,方才放下心來,“四弟一心為公,真是咱們老韓家的頂梁柱啊!”

  韓敬博擺擺手,“三嫂,縣衙裏不能沒人,既然明盛已經把話說透了,我稍後帶著你們去拜訪張大人。張大人也不是個不明事理的,曉得這中間的利害,定然也會同意明盛的看法。”

  葉氏點頭,“那就勞累四弟了。”

  一行人立刻備了份厚禮,一起去了張家,張大人和張太太親自接待了他們。

  葉氏去了後院,拉著張三姑娘滿口誇讚,又誇張太太賢良淑德,會教導孩子。張太太也是滿口謙虛話,誇讚葉氏雖是鄉下婦人,卻教導出幾個出色的孩子,比那外頭多少富貴人家的太太都強多了。

  張三姑娘小字婉柔,這是張太太見女兒性子潑辣特意取的這個名兒,希望能壓一壓她。

  張家兩個兒媳婦陪在一邊,葉氏與張太太你來我往說著客氣話,婉柔中間給二位長輩續了茶水。

  前院書房裏,張縣尉也同意韓家的意見,若他們翁婿都起來了,縣令大人要坐不住了。如今讓女婿的親哥出頭,倒是沒有那麽打眼。

  張縣尉又誇讚韓敬博,“韓老弟真是個大氣之人,推舉家中後輩不遺餘力。”

  韓敬博謙虛道,“張大人過獎了,兩個孩子比我出色,沒道理繼續窩在鄉下讀書。他們年紀還小,去年僥幸中了桂榜,今年的春闈我們連提都沒提。等他們中進士還不知道要過多少年,不如先謀個出路,也為家族出些力氣。”

  明盛在一邊開玩笑,“嶽父,我大哥有差事了,我還是個吃白飯的呢!”

  張縣尉哈哈笑了,他就喜歡這個女婿性子活潑,又有才華,他拍了拍明盛的肩膀,“不要眼紅你大哥,你不曉得,做官最累了!你想做什麽,隻要是榮定縣的,我都能給你出力!”

  明盛笑嘻嘻的湊過腦袋,“嶽父,我想在縣城裏開一家學堂,您看可行?”

  張縣尉想了想,“倒是可以,隻是做個教書匠,豈不委屈你你這舉人老爺?”

  明盛笑得眯起了眼睛,“嶽父,您老如何打趣起我來了。我是什麽老爺,不過是個連親都還沒取的毛頭小子。人家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說的就是我這樣的。”

  眾人都笑了起來,張縣尉嗔怪女婿,“也不必這樣妄自菲薄,我們都覺得你好的很。”

  明盛給嶽父續了杯茶,“嶽父您是自家的醜八怪自家愛,學堂的事兒我就托付給嶽父了,您幫我找個合適的地方就行,剩下的我自己來操辦。”

  張縣尉擺擺手,“你不用管,我都給你預備好了,你隻管來做先生就行。”

  明盛搖頭,“嶽父,我若什麽都不管,做個不通庶務的甩手掌櫃,以後就算中個進士,豈不也是個廢物。我想教書,一則是不能總是在家吃白飯,靠著寡母和兄長養活,二則自己也有工夫讀書,這第三嘛,自然是想多跟嶽父學一些做官之道,省得以後被人蒙騙。”

  韓敬博笑話他,“這進士八字還沒一撇,就想著做官的事了!”

  張縣尉笑著點頭,“你既然這麽說,連地方我也不給你找了。等你大哥的事情落定了之後,你們家肯定也要搬到縣城來。到時候我把管家借給你,你有不懂的隻管問他,其餘事情你自己拿主意。”

  明盛高興的給張縣尉鞠躬行禮,“嶽父在上,請受小婿一拜!”

  張縣尉哈哈笑了,“拜不拜我都無所謂,等你成了親,定要對婉柔好,若敢欺負她,我把你吊起來打!”

  明盛涎皮賴臉的笑,“嶽父放心,我再不是那種靠欺負女人逞威風的窩囊廢。”

  說笑過後,明盛就跟二位長輩辭別,說要往後院去,張縣尉讓家裏的丫頭往裏頭傳話,然後帶三姑爺進去。

  明盛走了之後,張縣尉和韓敬博開始拉著明朗絮絮叨叨個沒完,又議定了許多後續的計劃。

  張家丫頭帶著明盛往後院去,明盛一路目不斜視,到了張太太的正院後,明盛立刻鞠躬行禮,“見過阿娘、嶽母和諸位嫂嫂們。”

  葉氏笑著說兒子,“如何不在前頭陪著?”

  明盛拱手回答,“嶽父和四叔正帶著大哥說公事,我想著許久沒來,就過來給嶽母和嫂嫂們問個好。”

  張太太笑著讓明盛坐下,“好孩子,難為你這樣知禮,我們都好的很。我與你阿娘正說的熱鬧著呢,你來了就一起說兩句。”

  婉柔坐在一邊不說話,拿眼睛去斜看明盛,明盛立刻給婉柔鞠躬行禮,“三妹妹這一向可好?”

  二人過年期間才見過的,明盛又這樣正經的問好,婉柔也隻好回個禮,“我好得很,二公子好不好?”

  明盛趕忙點頭,“我也好的很。”

  葉氏怕他們小兒女害羞,連忙讓明盛坐下,繼續與張太太說話。

  等前院兒幾個男人說完了正事,天都快黑了,張家人死活要留飯,葉氏想著今天是回不了平安鎮了,所幸就留在張家吃飯。

  張太太又問家裏可安頓好了,葉氏笑著點頭,“兒媳婦和小女在家,好在大女兒和大女婿住的近,相互有個照應,倒不用我擔心。”

  葉氏一行人在張家熱熱鬧鬧吃了頓晚飯,又一起回了韓敬博家。

  轉天早上,母子三個又一起回來了。除了梅香,葉氏沒有對任何人說這件事情,並一再囑咐女兒,“事情沒有塵埃落定之前,除了茂林,不要再告訴任何人。”

  梅香聽得直點頭,“阿娘放心,我不會出去說一個字的!”

  葉氏歎了一口氣,“希望這事兒能順順利利的!”

  梅香給她打氣,“阿娘不用憂心,我聽四叔話裏的意思,看樣子是跑不了了!”

  葉氏看了看女兒的肚子,“若是事情辦成,你兩個弟弟必定都要辦到縣城裏去。說真的,我隻想在這平安鎮養老,真不想到外麵去。”

  梅香笑了,“看阿娘說的,兩個兒子都去了縣城,您豈能不去!”

  葉氏又有些擔心,“我們都走了,你怎麽辦呢?你家裏那樣忙碌,我們不在了,平時有事情誰給你搭把手!”

  梅香聽了這話後內心有些感動,拉著葉氏的手輕聲說道,“阿娘不用擔心我,我家裏雖然事情多,人也多呢,如今並不需要我做太多事情。若是等著孩子出生後忙不過來,我再添兩個人也使得。茂林哥對我好,在黃家誰也不敢欺負我。再說了,我弟弟若是做了縣丞,平安鎮誰還敢欺負我呢!”

  葉氏摸了摸大女兒的頭發,“這麽多年你一直在我身邊,忽然要隔幾十裏路,我如何能放得下心呢。”

  梅香又安慰她,“阿娘,暫時別想那麽多,等事情落定了之後再操心也不遲。”

  母女兩個絮絮叨叨說了許多閑話,葉氏怕女兒坐久了對身子骨不好,忙讓她帶著細月先回家去。

  黃茂林聽了梅香轉告的話之後不置可否,“先不要急,等他們兄弟二人在縣城裏紮下根再說。”

  此後,一家人都耐下性子等,這期間,韓家兄弟二人多次往縣城裏去。

  葉氏把家裏的存銀都掏了出來,還從梅香這裏借走了二百兩,都交給韓敬博去打點。

  縣令李大人那裏頭一個需要打點,府城那邊也少不了。但縣丞雖去京城趕考,職位並未脫去,當前能做的,隻能是打好鋪墊。

  下麵的六房三班暫時不用去管他們,等事成之後定然也要籠絡。

  張縣尉和韓敬博帶著明朗一起四處奔走,張家是榮定縣大戶,關係錯綜複雜,張縣尉平時看著大大咧咧,於經營人際關係之道頗有心得。

  韓敬博整日把明朗帶在身邊,跟他講解各處人脈。明朗幼年喪父,見慣了人情冷暖,最知人心,什麽人該說什麽話,一點就通。

  秦先生聽說此事之後,給女婿寫了一封長信,把自己這麽多年做縣丞的經驗傾囊相授,還送來了一些現銀,給女婿打點用。

  等到四月初,縣城裏終於傳來好消息,前任縣丞金榜題名,高中進士,吏部重新授了他外地官職,榮定縣縣丞職位空缺。

  張縣尉等人頻繁四處活動,葉氏給的那些銀子根本不夠用,張縣尉和韓敬博往裏麵補貼了不少,但這個時候也顧不上說銀錢的事,姻親姻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等事情辦成,這點銀子算什麽。

  功夫不負有心人,端午節前後,明朗的任命書終於下來了,雖是微末小官兒,任命書上卻也加蓋了吏部的紅章。

  葉氏再次喜極而泣,韓氏族人要求葉氏辦酒席,葉氏卻拒絕了。

  葉氏親自與韓文富解釋,“七叔,他們兄弟二人去年才辦了流水席,這會子若再大張旗鼓,太過打眼。二則,不瞞七叔,前些日子打點上官,我把家底都掏空了。這會子若辦酒席,說不定就有人來送禮,明朗還未上任就收人錢財,說出去豈不難聽。還有,四弟為了我們辭了書吏一職,我們內心正愧疚著呢,哪裏還有心思慶賀。”

  韓文富點頭,“侄媳婦說的有道理,樹大招風,確實不宜太張揚。但敬博的事情侄媳婦不必往心裏去,這些年他在縣衙裏苦苦支撐,如今也該歇一歇了。讓他好生去讀書,也能圓一圓他的舉人夢。”

  葉氏忙跟著說吉祥話,“四弟是咱們老韓家最有出息的人,這些年為了大家夥耽誤了他,如今他能專心讀書,七叔且等著看吧,三兩年的功夫,咱們老韓家又要多一個舉人了!”

  從韓家崗回來之後,葉氏立刻把大兒子一家人打發去了縣城,並給了他一些盤纏。

  明朗有些愧疚,“為了我的事情,把家底掏空了,阿娘和弟弟妹妹都要過苦日子,我反倒要一個人去縣城,不能侍奉阿娘照顧弟弟妹妹,兒子心中愧疚不已。”

  葉氏笑著安慰兒子,“再也沒有的事情,你做了縣丞,我們一家人臉上多有光。至於掏空家底,再沒有的事。我和你姐姐前兒才把這一季子的收成分了,馬上就麥收了,又有些收成,你放心吧,我們家過不了苦日子的!”

  明朗再三叮囑明盛,“我不在家裏,你好生孝敬阿娘,照顧姐姐妹妹。”

  明盛笑著點頭,“大哥隻管去吧,家裏不用你操心。”

  玉茗原說留在家裏侍奉婆母,葉氏死活不肯,定要她跟著兒子一起去,“你們一小家人分開了這幾年,讀書是大事,實在沒得辦法,如今豈能讓你們為了我繼續分開過。”

  明朗帶著妻兒去了縣城,韓敬博幫他租了間小院子,稍作安頓後,立刻走馬上任。

  先是各處拜訪,再是熟悉公務,與同僚打好關係。明朗還自己出錢,請六房三班的弟兄們一起吃飯。

  眾人也願意與新任縣丞打好關係,人家再年輕,也是正經的舉人老爺,如今又做了縣丞,誰也不敢仗著年紀大去縣丞大人麵前刺眼。

  幾日的功夫,明朗很快摸清了縣衙裏的具體事宜。縣丞的主要責任是協助縣令大人完成賦稅、安民、勸農等重大事宜,上官有其他任務時,也要主動為縣令大人分憂。

  大兒子一家子走了之後,葉氏又開始發愁,年底要娶小兒媳婦,明盛還要在縣城裏開學堂,這可是兩筆不小的開支。再者,婉柔進門後,明盛說不定也搬到縣城去了,可兄弟倆在縣城裏連個宅子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