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5260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5章 尋生計喜迎新年

  紅蓮三日回門那一日, 楊氏因為生氣閆氏不給她長臉,她備的禮很減薄。

  黃茂源有些尷尬,紅蓮咬了咬牙, 就拎著那減薄的回門禮帶著黃茂源回去了。閆氏還在氣頭上, 見到紅蓮和黃茂源,並未給好臉。若不是有楊老太太壓著,她連飯都不想做。

  紅蓮全程笑著和家裏人說話,進門前她就囑咐黃茂源, 少說話, 一切看她的眼色行事。得了表姐的囑咐,黃茂源果真隻賠笑不說話。楊家人問話, 他就支支吾吾說不清楚,楊家人知道他憨,索性也不問了。

  當日紅蓮出門時, 楊老太太見閆家兩個婆娘鬧事, 她本來想阻止的,但想著臉都已經丟出去了,索性讓她們鬧吧, 就算黃家真給了銀子,也落不到閆家頭上。

  誰知這個孫女是個剛性的,竟然以死相逼。楊老太太又開始拿正眼看這個孫女,是個有成算的, 不好糊弄。楊老太太心裏不再輕視這個孫女, 就好生和小兩口說話,還讓閆氏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對小兩口拿回來的回門禮, 楊老太太看了一眼之後就不再提,仍舊溫和地和紅蓮說著話。

  有楊老太太緩和, 紅蓮和黃茂源總算順利度過了回門。回來後,紅蓮仔細跟楊氏說了當日所有的事情。楊氏心裏歎了口氣,好不好的,總是自己的娘家,先冷一陣子,以後再說吧。

  辦完了黃茂源的親事,家裏剩下了不少東西。楊氏準備的雞鴨魚肉都沒用完,再略微補充一點,盡夠過個好年了。

  黃家今年一連娶進門兩個兒媳婦,黃炎夏特意囑咐楊氏,過年弄得豐盛一些。

  楊氏得了銀子也不小氣,除了家裏的東西,她又從黃炎禮家裏購置了一些山貨。梅香見黃炎禮家的山貨品相好,自己又單獨買了一些,預備留著初二回娘家時送給葉氏。

  黃炎夏趁著臘月間生意好,帶著兩個兒子沒日沒夜在豆腐坊忙活。黃茂林每次上街帶的豆腐更多了,黃炎夏除了上午出門賣豆腐,下午也要在家裏接待上門的鄉鄰們。

  楊氏帶著紅蓮備年貨、掃塵、殺雞殺魚、醃肉、洗床單被麵,婆媳兩個配合有度,等到臘月二十六,家裏的東西都備齊了。

  紅蓮這些日子用自己的勤勞贏得了黃家人的認可,她比起梅香來多了一份隱忍。這也是形勢所迫,她本事不如梅香,娘家也不如梅香,且她和黃茂源之間的情分比起梅香和黃茂林之間,還是差了好多。

  梅香和黃茂林從相識到成親,一起經曆過諸多風雨,攜手走到今天,相互之間的默契和信任,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紅蓮沒有見過梅香剛進門時的勤快和能幹,但從淑嫻的描述裏,她也能猜出一二。她有些羨慕梅香如今在家裏的地位,大嫂說話,公婆都能聽進一二,大哥更是對大嫂百依百順。

  雖然有些羨慕,但紅蓮看了看有些傻氣的黃茂源,心裏也熱烘烘的。表弟把她從泥坑裏拉了出來,又娶她進門,聘禮和婚禮樣樣出彩,她還有什麽不滿意的。想來這人和人之間總是有區別的,大嫂有大嫂的命,她有她的命。前幾年大嫂家裏多艱難,如今人家都熬過來了。她再熬幾年,等有了孩子,到時候她的日子在平安鎮必定也算好的了。

  想通了這些事情後,紅蓮越發勤快了。在紅蓮跟著楊氏忙碌的時候,梅香無事可做,趁著天晴,每日出門溜達,有時候去找劉氏婆媳說說話,有時候去找柴氏,給豆豆帶一些零嘴,豆豆就能跟她玩好久。

  梅香特別喜歡豆豆,這孩子活潑機靈,長得壯實,小嘴巴整天啊啊啊說個沒完,雖然沒人能聽得懂他到底在說什麽。

  徐氏也樂意讓梅香帶著豆豆,多抱一抱豆豆,說不得明年就能生個男娃,他們小夫妻長房的地位就無可撼動了。徐氏因為嫁給了張發財,對黃家的事情了如指掌。她自然是偏著黃茂林和梅香的,更別說梅香和她說得來,還三天兩頭送東西來給豆豆吃。

  臘月二十六的夜晚,紅蓮做好了晚飯後,一家子圍在堂屋的大桌上吃飯。

  夜裏吃的手擀麵條,紅蓮往裏頭加了些大白菜葉子,用剁碎的醃辣椒炒雞蛋,把蘿卜纓子用水焯了一遍,加了些油鹽涼拌,還有一盤子油炸花生米。

  有了三樣配菜,麵條吃起來也格外有滋味。

  梅香專撿辣椒炒雞蛋吃,她近來迷上了吃辣椒,菠菜拌花生米她一口都不想嚐了。紅蓮還特意給她單獨煮了個蛋,這是家裏如今的規矩,要是沒有葷菜,就單獨給梅香煮個蛋。

  梅香也不吃獨食,每次都分淑嫻一半,黃炎夏夫婦特別滿意。

  吃過了夜飯,梅香搶著把碗洗了,紅蓮就去西院查看了一番。

  冬日夜裏無事,楊氏又在西耳房把火盆繼續燒起來,一家人圍著火盆烤火說閑話。

  黃炎夏想著今兒都二十六了,也該盤賬了。

  他把所有的賬本子和這個月的銀錢都拿了過來,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先把這個月的賬算了,再匯總一下一年的收成。

  看到賬本上的數字,黃炎夏非常高興,“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你們妯娌兩個今年先後進門,以後都是一家子,你們隻有兄弟兩個,定要和睦一些。我和你大伯這麽多年門挨門住,你靠著我我靠著你,雖然咱們兩家人丁不算太多,但誰也不敢來撩撥我們兄弟。你們以後也是一樣,不是說讓你們靠著兄弟吃喝,而是要記得,兄弟有難處,不能看笑話。你今日看了兄弟的笑話,來日你自己遇到了難處,連親兄弟都不幫你,你可還有臉出門?”

  黃茂林先表態,“阿爹放心,我和茂源好著呢。”

  黃茂源也跟著點頭,“阿爹,我會聽大哥的話的。”

  黃炎夏看著小兒子這幅實誠樣子,又有些想笑,“得虧你大哥不是個藏奸的,要不然你這個傻樣子,我死了都不放心。”

  黃茂源嘿嘿笑了,“大哥對我好,再不會坑我的。”

  黃炎夏偷偷看了兩個兒媳婦一眼,見她們並無異色,又開始分錢,“這是茂林這個月香豆腐的分成,臘月生意好,共八百二十文,你媳婦娘家送來的水釜,她拿出來公用,我也不能讓她吃虧,聽說那東西值七八百文錢,我補給她五百文錢。這是茂源的二百文錢,淑嫻也分一百文。梅香今年一進門就要給我生孫子了,有功勞,也分二百文,給你過年零花。紅蓮這些日子跟著辛苦了,你和淑嫻一樣得一百文。我先把話放在這這裏,沒分家之前,你們誰生了孩子,不論男女,孩子落地就獎二兩銀子。錢是小事,人丁興旺是大事。”

  楊氏有些眼熱地看著梅香的肚子,又看了看紅蓮平坦的小腹,內心歎了口氣,要是梅香這一胎是個男娃,這輩子也追不上了。唉,都是命。算了算了,好在當家的不是個偏心的,反正男女都獎二兩銀子。

  大夥兒在黃炎夏的吩咐下一一拿了銀子,又坐在一起閑話。

  楊氏和黃炎夏商議明兒上街再給女兒媳婦們買兩朵花戴,反正閑著也無事,還問梅香要不要一起去。

  梅香頓時雙眼發光,“阿娘,我也能去?”

  楊氏笑了,“去吧去吧,明兒天晴,路上也不滑。我們三個人一起看著你呢,定無事的。”

  梅香頓時高興地笑了起來,“那就有勞阿娘了。”

  黃炎夏囑咐楊氏,“到親家母家裏去看看,多給孩子們買兩朵花,大過年的,戴花喜慶。親家母家裏如今沒有菜園,明兒你走的時候把家裏的菜多帶一些過去。大白菜蘿卜菠菜蒜苗,一樣弄一些。”

  楊氏摸了摸淑嫻的頭,“乖乖這些日子辛苦了。”

  淑嫻抿嘴笑了。

  第二天一大早,楊氏吃過了早飯後,帶著兩個兒媳婦和女兒一起往鎮上去了。離得又不遠,娘兒四個慢悠悠地走,一路走一路閑話。

  等到了鎮上後,四人先去黃茂林的攤子上看了看,然後一起往劉家去了。

  劉太太一見楊氏帶著媳婦女兒一起過來了,忙上前迎接,滿口的好話,恭喜楊氏今年娶了兩個兒媳婦,明年就可以抱兩個孫子了。

  楊氏和劉太太說了半天閑話,梅香幾個就在店裏瞎看。要過年了,劉家進了許多新鮮貨,姑嫂三個看的挪不開眼。

  楊氏給她們三個一人買了兩朵花,樣式自己選,另外搭配一些絲線,盤頭發時藏在頭發裏,閃亮亮的。除了姑嫂三個的,楊氏又另外多買了兩朵。

  楊氏付過了錢之後,又帶著她們幾個往韓家去了。

  葉氏一邊在家裏準備晌午飯,一邊招呼上門的客人。學堂裏的孩子們昨兒下午都回家去了,等過了十五再來。明朗和明盛今兒也在家裏,正在書房裏。

  見黃家一行人來了,葉氏忙出來迎接,明朗兄弟也出來和楊氏行禮,又問候梅香身體。

  葉氏把她們幾個迎進內院,蘭香給她們倒了茶水,還上了些零嘴。

  葉氏拉著梅香的手,問了半天她這些日子的起居,梅香都一一回答了。

  等她們娘兒兩個說完了,楊氏才笑眯眯接口,“我們當家的怕弟妹家裏過年缺菜,讓我給弟妹帶了一些家裏種的菜過來。這真是的,弟妹頭先還賣菜,如今倒缺菜吃。”

  葉氏也笑了,“可不就是,我還說尋摸塊地種菜呢,到現在還沒尋到。有勞大哥大嫂還給我送菜來。”

  楊氏擺擺手,“也不值個甚,弟妹家裏要是有什麽活幹不了,隻管叫茂林來幹,我們家裏都忙完了,家裏也沒什麽事情。”

  說完,楊氏拿出了多買的那兩朵花,“我才剛帶著幾個孩子去買花戴,多買了兩朵,給蘭香過年戴,都是大紅的,喜慶的很。”

  葉氏立刻又趕著道謝。

  兩個人客氣了半天之後,楊氏對葉氏說道,“弟妹,我把梅香放在你這裏,我去買些過年用的門對子和香燭紙炮。”

  葉氏忙道,“大嫂,香燭紙炮也就罷了,門對子別買了,我讓明朗給你寫一些帶回去。”

  楊氏笑著點頭,“也行,明朗寫的比外頭那些還好呢,弟妹有福氣,兒子這樣有出息。”

  葉氏又笑了,“大嫂也有福氣,明年就可以抱兩個孫子了。”

  楊氏把梅香放在韓家,自己帶著紅蓮和淑嫻走了。

  葉氏終於能和梅香說些私房話了。

  多日不見,葉氏很想念大女兒,如今梅香就在她麵前,她又不曉得說什麽了。

  梅香拉著葉氏的手問她,“阿娘這些日子忙不忙?”

  葉氏搖頭,“比以前強多了,不用下田下地,隔幾日你二伯和明輝過來榨油。我隻管給學堂裏的孩子們做飯,再招呼上門的客人就行了。”

  梅香摸了摸葉氏的手,是比以前細嫩一些,“阿娘辛苦了這麽多年,也該歇息一些了。”

  葉氏摸了摸她的頭發,“阿娘是能歇著呢,可阿娘一想到等你生了孩子之後,還要幹活,阿娘心裏就難過。”

  梅香笑了,“阿娘,我如今在家裏什麽活兒都不做,隻管吃飯睡覺。等明年孩子出生了,我還要帶孩子。”

  說完,她悄悄對葉氏說道,“茂林哥跟我說,明年我們家說不定也要來蓋房子,等搬到了鎮上,田地都交給別人種,家裏就清閑多了。”

  葉氏高興地直點頭,“好好,等你搬來了,阿娘給你帶孩子。”

  說完,她低頭摸了摸梅香的肚子,“小乖乖呀,外婆跟你說話呢。要聽話,別鬧你阿娘喲。”

  忽然,梅香的肚子裏咕嚕動了一下,葉氏頓時高興地笑了起來,“哎喲,這個小猴子喜歡外婆呢。”

  正說著,明朗兄弟進來了。

  明盛跑過來,稀奇地看著梅香的肚子,“姐姐,這才幾天不見,都這樣大了?它什麽時候出生?”

  梅香笑了,“還有一陣子呢。”

  明盛看了看梅香,“我能摸摸它嗎?”

  梅香笑了,“隻管摸。”

  明盛伸出了手,輕輕摸了摸,感覺到底下小娃兒正在翻跟頭,立刻高興地叫了出來,“它動了,它動了!”

  明朗笑著說他,“小些聲,別嚇著它。”

  說了一會子孩子,葉氏又讓明朗去給黃家寫門對子。明朗年年寫,韓家有幾個門他心裏都清楚,帶著明盛回書房,一個裁紙一個寫字,很快就準備妥當了。

  中途,葉氏出去好幾趟,給上門的客人打油。要過年了,來打油的人特別多。

  葉氏想著楊氏很快就要回來了,立刻回屋把梅香這幾個月的分成給了她。娘兒兩個互相信任,葉氏也懶得再報一遍賬目,她提前算好了,直接把錢給梅香,梅香也從來不問賬目的事情,葉氏說多少就是多少。

  梅香還來不及拒絕,葉氏趕著把錢用一個荷包裝好,塞進她懷裏,“趕緊收好,等會子你婆母回來了。錢拿回去自己收好,除了茂林,誰也別說。”

  梅香立刻把錢收好了,“多謝阿娘了,我整日還白吃娘家的。”

  葉氏把旁邊的花生剝開了給她吃,“如今家裏寬裕的很,等過了年,孩子們交了束脩,家裏就更寬裕了。我也幫不上你別的忙,隻能多貼補你一些銀錢,再說了,這也是你該得的。”

  分過了銀錢,葉氏忽然轉了話鋒,又跟梅香絮叨起韓家崗的事情。

  “你敬博叔父這回可發達了。”

  梅香詫異,“他怎地了?”

  蘭香在一邊插話,“姐姐,敬博四叔要去縣裏做書吏啦。”

  梅香驚道,“果真?書吏可不是誰想幹就能幹的呀!”

  葉氏笑了,“可不就是,聽說是頂的宋書吏的差事,做戶房書吏。你七爺爺七奶奶高興壞了,可著整個榮定縣,一共不就隻有四個書吏。等過了年,你四叔就要去縣裏了。”

  梅香高興地直點頭,“那可真是太好了,四叔這些年在縣裏可算沒白混。”

  葉氏也高興,“誰說不是呢,你四叔這些年讀書花費了不少銀錢。得虧你七爺爺七奶奶管家有方,幾個兄弟也沒有怨言,但若是長久這樣下去,家裏也吃不消。考鄉試更費錢,你四叔就想辦法謀了這個差事。他身上有功名,做個書吏也夠格。我聽明朗說,這中間秦先生和宋書吏也使了勁的。咱們和秦家是親家,宋書吏和秦先生是師兄弟,誰不想後頭接任的是自己人呢。秦先生雖然是外地人,但宋書吏可是咱們榮定縣的人,有你四叔在,好歹能照應他的家人。”

  梅香聽得直點頭,“是這個理,阿娘,咱們家如今越來越好了。四叔在縣裏做書吏,明朗在鎮上教書,到哪裏去,咱們韓家也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