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節
作者:青雲上      更新:2020-07-06 14:31      字數:5283
  梅香搖頭,“扯秧不累,我坐在秧馬上呢。今兒扯了不少秧,明兒你不在,我還是去栽秧吧,讓茂源和妹妹去扯秧。”

  黃茂林摸了摸她的頭頂,“讓你受累了,我還說到我家了能讓你歇一歇,還是要忙個不停。”

  梅香把頭靠在他懷裏,“茂林哥,我當初願意跟你好,又不是為了享福的。”

  黃茂林輕輕撫摸了她的背,“雖然你不是為了享福的,可我還是想讓你能多歇一歇。”

  梅香聽到這話後心裏很是柔軟,“茂林哥,日子還長著呢,以後家裏總會越來越好的,到時候我就能享福了。”

  黃茂林笑了,“你說得對,我早晚要讓你在家隻管享福。”

  小夫妻說了一會子悄悄話,很快又纏綿到了一起。

  第二天天還沒亮,黃茂林就起身了。梅香想到黃茂林以前都是空著肚皮上街,立刻也跟著起來了。

  她洗漱過後立刻去了廚房,裏鍋燒稀飯,外鍋開始給黃茂林父子二人做早飯。

  家裏的剩幹飯隻剩下一小盆了,剩肉還有不少,那些炒雞蛋之類的昨兒都挑揀著吃完了。梅香不知道家裏雞蛋藏在哪裏,她跑到雞圈裏摸了兩個夜裏母雞下的蛋。

  雞蛋攪好了之後,她切了把韭菜,炒了個韭菜雞蛋,然後又把剩肉熱了一些,把幹飯炒了炒,正好,裏鍋的稀飯也好了。

  黃炎夏父子三個才磨好豆腐,梅香就把早飯端進了豆腐坊,“阿爹,茂林哥,你們忙完了來吃些飯。”

  楊氏這些日子都不早起了,豆腐坊有爺兒三個,再加一個人都轉不開身了。

  黃茂林看著梅香笑了,“讓你多睡一會子你起來這麽早。”

  梅香不好說楊氏的不是,“反正都已經醒了,早些起來也行。”

  黃炎夏知道兒媳婦這是心疼兒子,他不過是跟著沾光罷了。但沾光不沾光的,都是一家人,他也沒客氣,就著兩樣菜吃了一大碗幹飯,還喝了半碗粥。

  楊氏原來剛進門的時候也早起給黃炎夏做過早飯,但她白天還要照顧田地和菜園裏,順帶手還要帶黃茂林,黃炎夏就不讓她早起了。後來就漸漸成了規矩,她早上不再起那麽早做飯。

  爺兒兩個吃過飯之後,黃炎夏挑著擔子到各村去賣豆腐,黃茂林到鎮上去了。

  楊氏起來後到廚房看一圈後,就明白梅香早上起個大早給爺兒兩個做了早飯,心裏哼了一聲,並沒說話。

  梅香也不去看她含著的臉,隻管把飯端到了堂屋桌上,“阿娘,茂源,妹妹,都來吃飯吧。”

  楊氏整個途中一句話沒說,淑嫻忽然感覺到了氣氛的緊張,低頭吃飯。

  梅香笑盈盈地對楊氏說道,“阿娘,吃了飯我直接去栽秧吧,昨兒扯了那麽多的秧呢。茂源早上起早磨豆腐,扯秧總舒服一些,讓他去扯秧吧。”

  楊氏扯了扯嘴角,“你都安排好了,還問我作甚。”

  梅香又笑了,“我才來,不大懂咱們家的規矩,要是哪裏說得不好,阿娘隻管說我。既然這樣不合適,那我聽阿娘的安排吧。”

  楊氏抬頭看了梅香一眼,眯了眯眼睛,又低下頭吃飯,“就照你說得辦吧。”

  吃了飯之後,楊氏不好讓梅香一個人去栽秧,她也跟著去了,黃茂源兄妹二人一起往秧田扯秧去了。

  梅香今兒早晨早起給黃茂林做早飯的時候就知道會得罪楊氏,但她不能為了怕得罪楊氏就委屈黃茂林。既然已經得罪了,她就的表現更好,隻要黃炎夏父子兩個都站在她這一邊,她就不怕楊氏生氣。

  存了表現的心思,梅香栽秧的速度就更快了。她三趟都栽完了,楊氏兩趟還沒栽完。路過的紛紛誇梅香能幹,楊氏還要跟著附和。

  黃炎夏賣過豆腐後,把擔子放到家裏就來了。他一掃眼就知道哪些是梅香幹的,他見梅香幹的這樣快,心裏直嘀咕,到底栽緊了沒有?他趁著梅香不注意,偷偷摸了幾棵秧苗,見每一棵都栽的位置恰好,這才放下心來。

  這樣忙碌了一天之後,第二天上午,黃茂林要帶著梅香回門。黃炎夏挑著擔子賣豆腐去了,今兒黃茂林不在,他要跑好多地方。

  走的時候黃炎夏叮囑他們,“去了幫著幹一天活再回來。”

  梅香連連道謝,“多謝阿爹,明兒我繼續下田,我不累。”

  黃炎夏點頭,“知道你能幹,幫你阿娘多幹一些。”

  小兩口走的早,到韓家崗的時候葉氏才吃了早飯。

  今兒女兒女婿要回門,葉氏準備了不少吃食。

  梅香一路小跑著進了家門,“阿娘,阿娘,我回來了。”

  葉氏忙從廚房裏出來了,明朗幾個也都出來了。

  葉氏拉著梅香的手,仿佛好幾年沒見麵似的,“你們回來了,就等著你們呢,快到屋裏坐。”

  梅香搖頭,“阿娘,不坐了,我們跟著你一起下田去吧。我公爹說了人,讓我們把家裏活多幹一些。”

  葉氏嗔怪她,“胡說,哪有回門的姑娘和姑爺一口水沒喝就下田的。”

  黃茂林把手裏的回門禮送到了堂屋裏,聞聲對葉氏說道,“阿娘,咱們就別客氣了。把活多幹一些再走,梅香也能放心。”

  葉氏聽到這話頓時紅了眼眶,“好,你換身衣裳,咱們去田裏。”

  梅香的舊衣裳葉氏都已經打包好了,她進屋後立刻換了身衣裳,戴著草帽子就到田裏去了。明朗也帶著弟弟一起下田,路過的族人敬奇不已,明朗過了童生仍舊下田幹活就讓人驚奇了,梅香今兒回門也來幹活。

  但一想到梅香家裏這幾年全靠她當壯勞力,眾人也都能理解。

  葉氏見女兒女婿一到家就紮進田裏栽秧,心裏感慨萬千。當家的,你保佑兩個兒子都能取得功名,我也能把油坊全部傳給梅香,誰也不敢囉嗦。

  梅香和黃茂林在田裏泡了一天,加上葉氏和明朗,一起栽完了三畝多地,還有葉氏昨兒自己栽的,剩下的不多了。為了趕進度,晌午飯都是在田埂上吃的。

  趁著天還沒黑,葉氏回家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硬拉著黃茂林和梅香回去了,還請了幾個人來陪黃茂林。

  雖然是農忙,但女兒回門,葉氏提前和韓敬奇等人說好了,請他們來陪新女婿。韓敬奇等人夜裏都來了,陪著黃茂林喝了一些酒,又誇讚小兩口能幹,誇讚黃炎夏仗義,這個時候還把兒子媳婦打發回來給親家母幹活。

  吃過了夜飯之後,梅香就要帶著略微有點醉意的黃茂林回去,順帶把自己的舊衣裳帶回去了一部分,還有她的舊針線筐。

  葉氏原本讓她全部帶回去,梅香搖頭,“阿娘,您給我陪嫁了那麽多衣裳,我若不穿,放兩年也舊了。這些舊衣裳我帶一部分回去,留著家常幹活穿。我挑了一些好的留給妹妹,她願意改了穿就改,不願意改的話留著做鞋也成。”

  蘭香笑了,“姐姐,那衣裳都沒破,怎麽能留著做鞋呢,我回頭改一改都能穿的。”

  梅香摸了摸她的頭,“我不在家裏,家裏一些瑣碎的小事情就要靠你了,阿娘太忙了,你能多分擔一些就分擔一些。等過年的時候,我給你作身新衣裳。”

  蘭香點了點頭,“姐姐放心吧,我會的。”

  葉氏見女兒出嫁了還這樣操心娘家,又高興又心酸,“你放心吧,蘭香跟你一樣勤快的很。這些天家裏做飯洗衣裳喂豬掃地,都是她在幹,昨兒還到秧田扯了一挑子秧。”

  娘兒幾個說了一會子悄悄話之後,葉氏見天色不早了,就打發女兒女婿回去了。黃家送的回門禮厚,葉氏隻留了一半,打發了一半回去。

  時下規矩,回門禮太厚的話,要麽隻留一半,要麽全部留下再回一些別的東西。韓家除了油也沒有什麽好東西了,梅香成親前葉氏已經送了黃家一桶油,這回就把回門禮打了一半回去。

  葉氏本來還想和梅香說說婦人家的私房話,可今兒梅香一回來就到田裏幹活去了。後來她忙著一起在田裏幹活、回家做飯和請人陪黃茂林,一直沒逮住機會和梅香說悄悄話。

  吃飯的時候,她偷偷打量了女兒。見女兒麵色紅潤,和女婿之間情意綿綿的,想來小夫妻和諧的很,倒不需要她多說什麽。等忙過了這一陣子,多少私房話說不得。

  第68章 學手藝鎮上蓋房

  日子忙碌而又充實地往前趕著, 黃家因為有了梅香的加入,如虎添翼。梅香除了不會磨豆腐,家裏什麽活兒她都能幹, 比楊氏都幹得好。特別是田裏的活兒, 她一個人頂的上楊氏和黃茂源母子兩個。

  梅香幹活從不叫苦叫累,除了田地裏的活,家裏的家務活她能搭把手也不會幹看著淑嫻一個人幹。

  在需要人手的農忙季節,誰能幹, 誰就能獲得尊重和更高的家庭地位, 梅香用自己的實力向黃家人證明了自己。

  旁人家才進門的小媳婦沒生兒子前都得戰戰兢兢的,梅香一來有黃茂林撐腰, 二來她自己也不是個慫人。進門第二天就把楊氏比了下去,這才幾日,就贏得了家裏人的尊重。

  你不服氣, 你不服氣你去幹啊!

  黃茂林本來心疼梅香辛苦, 到了夜裏恨不得給她捶腿揉肩,可他見梅香願意這樣,也不再攔著, 隻想著如何能多掙家業,以後讓梅香更享福。

  田地裏人手充足,豆腐坊裏生意也好。如今農忙季,各家都會提高夥食水平。莊戶人家的好菜, 無非就是肉、蛋和豆腐了。

  往年栽秧的時候, 黃炎夏有時候背集都不會出去賣豆腐,今年有了梅香, 黃家日日仍舊出門賣豆腐,利潤比往年也多了一些。

  今年的端午節仍舊是在農忙中度過, 家裏人多,楊氏抽空包了粽子,裏頭隻加了些紅棗,並沒有鹹肉。楊氏又買了二斤肉,算應個景。

  梅香回家的時候,葉氏把家裏榨的糖糕和荷葉給梅香帶了一些回去。韓家有油坊,葉氏每年端午節都會開油鍋炸些東西給孩子們吃。

  黃炎夏見親家母送的東西,最後吩咐楊氏也開油鍋炸些東西。家裏又不是吃不起,讓親家母給兒媳婦送零嘴吃,他覺得臉上很沒麵子。

  黃炎夏最是個要臉麵的人,這些子小事情,他再不肯落人後頭。

  楊氏聽了黃炎夏的話,開油鍋炸了一百多根油條和幾十個糖糕。農忙時節,半上午和半下午若是能吃個糖糕或一根油條,幹活都能更有勁。

  梅香吃東西不嘴饞,家裏有什麽好吃的,她牢記著葉氏的教導,先緊著小叔子和小姑子。但黃茂林心疼她,但凡吃什麽東西,必定要往她碗裏舀一些。

  黃炎夏剛開始很看不慣兒子這幅怕老婆的樣子,覺得黃茂林這哪裏像個大男人。

  可日子久了,黃炎夏發現小兩口你對我好我對你好,兩個人愈發和睦。且兒媳婦並沒有因為兒子疼愛她而生嬌,該幹活幹活,敬重公婆,疼愛弟弟妹妹,在人多的場合,兒子說什麽她都是直點頭從不反駁,他這才放心下來。

  外頭多少人家的媳婦,因兒子怕婆娘,最後被婆娘教的不認爹娘。

  漸漸地,家裏人都習慣了黃茂林和梅香二人恩愛和諧的事情。黃茂林再往梅香碗裏夾肉,眾人都跟沒看到一樣。

  黃茂源見哥哥嫂子這樣好,一來眼熱,二來偷偷學著對表姐好。他每個月的五十文零花錢,不是給紅蓮買零嘴,就是給她買花戴,或者偷偷塞給她三五文錢做零花。紅蓮如今心裏把黃茂源當心頭肉,見黃茂源像開了竅一樣心疼人,心裏更高興了,隻盼著姑媽能早日來下聘,她也能早日名正言順和表弟一起過日子。

  再說韓家,梅香和黃茂林回門當日幫著幹了不少的活兒,葉氏自己後頭帶著明朗一起把剩下的都幹完了,繼續上街賣油賣菜。

  葉氏本來要請柴氏幫著挑擔子,明朗不肯,非要自己挑。

  葉氏急得頭大,“明朗,阿娘知道你是個好孩子。可這麽遠的路,你從來沒挑過擔子,怎麽能挑得動?再說了,你如今身上好歹是個童生,怎麽能挑著擔子上街。”

  明朗堅決挑起了擔子,“阿娘,原來我小,實在挑不動,家裏指望阿娘和姐姐受累。如今姐姐出嫁了,我也長大了,如何還能坐視阿娘一個人辛苦。這一挑子菜又不是很重,我能挑得動的。以後我還要到省城考試,聽先生說考場上號房裏一住就是好幾天。若不好生打磨筋骨,考場上如何熬得住。”

  明朗說的不假,自梅香出嫁後,葉氏逐漸減少了賣菜的分量,一來是她確實忙不過來。二來是家裏油坊生意好,她更多的精力要放在油坊裏。

  這一挑子菜才四五十斤,明朗已經十四周歲了,今年長了一大截子,按理是能挑的動的。

  葉氏拗不過明朗,隻得答應了。從此,每逢上街趕集,明朗就擔負起了幫葉氏挑擔子的重任。

  原來柴氏還期盼著能繼續幫葉氏幹活,可明朗要幹,誰也不能說什麽,隻能跟著誇他能幹。

  忙了幾天之後,終於把秧苗都栽進了田裏,葉氏終於鬆了一口氣。

  黃家人多,活兒完成的更早。最後一天栽秧的時候,全家出動,淑嫻把飯菜送到了田埂上吃的。

  黃炎夏中途抬頭看了一眼田裏的家人,心裏很是高興。怪不得人家都盼著人丁興旺,隻要家裏還能過得下去,人多幹活快啊。親家母家裏就因為沒有壯丁,這一季子農忙,若不是因為兒子媳婦去幫忙,得苦熬到什麽時候。

  幹完了田裏的活兒,黃家的日子開始恢複了正常。

  梅香仍舊每日早起給黃家父子做早飯,楊氏因為理虧,雖然不高興,也沒敢說什麽。因梅香每天起得早,早飯就成了她的任務,楊氏起來後自然就得去西院照顧牲口。西院有兩頭牛一頭驢,每天有不少雜活兒呢,黃茂源每天放牲口都得忙活半天。

  什麽事情一旦形成了規律,漸漸的大家都會認同了。梅香把做飯包下了,其他的事情她就管得少。且她飯食做得好吃,大家也認同。淑嫻仍舊是每日早起掃地,上午洗衣裳。

  這一日逢背集,黃茂林出去賣豆腐去了,梅香吃過早飯無事可做,就一個人在屋裏做針線。淑嫻正在井邊洗衣裳,梅香說要幫忙,她死活不讓。

  梅香才納了幾行鞋底,黃茂林挑著擔子回來了,梅香忙出去迎接,“茂林哥回來了?要不要再吃些東西?”

  黃茂林對著梅香笑了笑,“早晨走的時候吃得飽,這會子不餓呢。你們吃過飯了?”

  梅香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我們才吃過了,阿娘去菜園去了,我說要一起去,她沒讓我去。”

  黃茂林又和淑嫻打招呼,“洗過了衣裳後,沒事跟你大嫂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