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塔吊機
作者:曉小鋒      更新:2020-03-20 17:50      字數:2288
  當一門門漆黑的火炮整齊的擺在碼頭上時,很多人都感覺一個頭兩個大。

  看著那沉重的火炮眾人都很苦惱,不知道怎麽樣才能把這些火炮弄到船上去。

  當眾人正在頭疼苦思冥想時,王新確實悠閑地站在一旁,姚山挪移步伐來到王新身邊。

  語氣試探的問道,“少爺,你是不是有辦法把這些火炮弄上船去?”

  這點小事就把你們難住了,看你們那一個個的樣子,姚山差點沒被王新這話氣死。

  把幾萬斤的鐵疙瘩搬上船,你居然說是小事,盡管王新的話很氣人,但姚山卻是笑了。

  不管氣人不氣人,隻要能弄上船就行。

  行快就有兩群人,那著各式各樣的工具風風火火的朝著碼頭趕來。

  一時間石道上都是移動的人影,很快羅學錢和薛鐵匠就來到了王新身前。

  兩人先後與王新打過招呼,然後就和王新討論起了此次前來的目的。

  很快兵工廠的匠人就和那些泥瓦匠一起,在碼頭上開始搭建一個巨大基座。

  匠人們正在忙碌的是王新自己設計的一款人力式塔吊機,兵工廠負責差動滑輪組與鋼軸的安裝,泥瓦匠人則是負責鋼筋混凝土基座。

  王新則是在一旁指揮,畢竟這款塔吊機是王新設計的,有了王新的加入速度也會快上很多。

  姚山、李銳、紀大綱見自己也幫不上什麽忙,在和王新打過招呼後就各自散去了。

  姚山則是繼續帶人去搬運火炮,李銳和紀大剛則是回了大頂山的校場。

  時間流逝,頭頂的太陽也在緩緩移動。

  忙碌中第一座塔吊機的雛形出現了,在太陽臨近海平線時,三座傳統塔吊機終於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等混凝土幹後,把包邊的木板拆掉,就可以開始使用了。

  忙碌了一天的王新回到別墅後,就被顏秀英四人圍住了。

  顏秀英心疼的摸著王新的臉說道,“那些事情讓匠人去做就行了,你何必要親自湊上去?”

  沙發上坐著的洪雪則是說著風涼話,“哎,以前還勉強可以看,現在都曬黑了。”

  王新聽著洪雪的話,心中則是在想這丫頭是不收拾不行了,最近感覺他好像要飄。

  薛如昔本來也想說幾句的,但看見一旁關心的顏秀英,她還是閉嘴了。

  薛如昔的性格本來就不強勢,反而是像鄰家小妹一樣,性格溫和有些隨遇而安,凡事都不會太去勉強。

  在顏秀英的關心中,洪雪的奚落嘲笑中,薛如昔的目光中,與巧兒的事不關己中。

  一夜就這樣平靜而安和的過去。

  “雞人報曉傳三唱,玉井金床轉轆轤”。

  清晨的大頂山是忙碌的,一門門沉重的火炮被吊上了蓋輪船,在眾人的合力搬動下。

  充滿金屬質感的火炮被挪上了自己的炮位。

  王新與諸多住民在大頂山的生活是忙碌而安穩的。

  而離同縣縣城幾裏外的官道上卻是人影重重,這些人群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老者滿臉皺紋,身上衣物千瘡百孔,眼神透露著對生活疲憊,少者孩童也是形容枯槁,四肢幹瘦有若骷髏。

  雖然每個人都麵有菜色,虛弱不堪,衣不蔽體,但他們眼中始終吊著最後一縷生氣。

  大腦中始終回想著那句話,“一世淒苦,半世卑微求生,半生地獄掙紮。若想躲避戰亂就前往膠州,若想活命生存就前往膠州。”

  這句話成為了他們最後的信念。

  盡管一路走來,已經有很多人倒下,但難民的數量依舊龐大。

  人群中有不少衣衫襤褸,麵容汙黑的青年,在下意識的引導著眾人前進的方向。

  同縣府衙內,知縣廖光華正在伏案處理公文,在這合光同乘的官場內,廖光華算是少有的“兩袖清風,秉公斷案”的清官了。

  也正因如此,已經快年近花甲的廖光華,現在還在知縣位置上幾年未有寸動。

  一個衙役飛快地跑入官廳,語氣急切的說道,“啟稟大人,城外兩裏發現大批饑民正在朝著同縣趕來。”

  聽到衙役的話廖光華丟棄了手中的毛筆,迅速的站起身朝著官廳外走去。

  他雖行色匆匆,但嘴裏還在不停的吩咐著,“快帶人去開倉放糧,在城外架設粥場,再去準備一些禦寒之物。”

  廖光華一旁的師爺說道,“大人倉庫內的量已經不多了,恐怕難以為續啊。”

  本來還想著要出城去看看的廖光華,突然就停下了腳步。他對著一旁的衙役說道,“快去準備馬車。”

  廖光華踏上馬車對著車夫說道,“去城北的高府。”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內,廖光華踏遍了同縣內的所有世家豪族,給他們講述戍邊百姓戰亂之苦,天災下百姓之苦。

  希望他們能做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可是一個時辰下來,卻是收獲寥寥,所有世家豪族捐獻的糧食還不到100石。

  此時的他已經口幹舌燥,神情疲憊眼神渙散。

  他看到了一個國家的暮氣,看到了那些世界豪族的為富不仁。

  他的腳步突然慢了下來,現在的他不敢麵對城外那些饑民,他覺得自己愧對城外那些逃難的百姓。

  也感覺自己頭上的這頂烏紗帽突然變得沉重,壓得他低下了頭顱。

  就當他要踏上馬車,朝著城外趕去時。一個衙役騎著馬匹快速趕到了他的身旁。

  “啟稟大人,那些饑民並未在城外停留,他們正在朝著膠州的方向趕去。”

  廖光華有些不敢自信的說道,“你說什麽?成為那些百姓離開了。”

  “是的大人。”

  此時的他突然感覺有些宜興南山,既有失落也有一絲寬慰。

  失落的是自己沒能幫上那些逃難的百姓,寬慰的是膠州身為軍事重鎮,當庫存量肯定富足。

  而且他對喬方也有所了解,知道這些逃荒百姓過去了,知州大人不會束手不管。

  他對著一旁的衙役說道,“你快馬加鞭去膠州,把這裏的事情和饑民的動向告訴知州大人。”

  其實精武門一路上都在幫助這些饑民,時不時的就給他們發一些糧食或者饅頭。

  不然根本就不會有這麽多人,能活著走到這裏,這些饑民之所以不在同縣停留。

  是因為他們知道,再往前走不到兩裏地,就會有人給他們分發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