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難民
作者:曉小鋒      更新:2020-03-19 13:44      字數:2189
  嘩嘩嘩……

  船錨被鐵鏈緩緩從海中拉起,然後就聽到一聲嘹亮的“伸帆”響起,桅杆上的風帆也被船員們徐徐升起。

  “主帆已經打開。”

  “船隻開始轉舵。”

  姚山手握舵輪,開始向右狂打滿舵,在船員們的配合下蓋倫船開始掉頭。

  等船頭回正到出港口,姚山快速回舵,使蓋倫船向前平穩滑行。

  三艘蓋倫船剛剛駛出港口,就碰上了隨後而來的西北颶風,大風吹得風帆嘩嘩作響。

  蓋倫船的速度開始飆升,王新看著被劃開的海浪,心中估算現在最少航速也有15節。

  黃海是粗獷的,沒有小溪流水那般纏綿,王新與顏秀英傲立在船頭,感受著海水撲麵而來,一次次拍打著船頭。

  兩人相伴而立俯瞰夕陽,夕陽射出的金光與波濤的海水交織一起,是那麽的富麗堂皇,美不勝收,讓人驚歎!

  顏秀英張開雙手,想要環抱著美麗的一切,“好美啊!王新。”

  此時的王新雖然感覺夕陽也很美很悠長,但他的注意力卻全部集中在顏秀英身上。

  他怕啊!因為海水拍打著船底,使船隻在大海上起起伏伏,他怕嚴秀英站立不穩,會跌入海中。

  他的目光全部凝聚在顏秀英身上,隻要顏秀英稍微站立不穩,他就會出手把她抱進懷中。

  王新雖然感覺驚險,但卻是深陷在這愛的浪潮中。

  王新身後主桅杆下,劉大錘一行人也是戰戰兢兢,生怕王新與顏秀英稍不留神就會掉入海中。

  而船廠碼頭上的劉二錘都要哭了,他用手放在眉間舉目遠眺,腰間掛著一把唐古刀。

  高大的背影加上那苦瓜般的臉,顯得是那麽的違和與怪異。

  看著蓋倫船迎風而去,消失在茫茫的海平線上,劉二錘隻感覺內心一片淒涼。

  “少爺,你把我落下了。”

  餘正照從一旁的船塢內走來,看著碼頭上的這傻大個,心中有些哭笑不得。

  他朝碼頭上的劉二錘叫了一聲,“大個子……”

  劉二錘轉身看著身後不遠處的餘正照,有些茫然的看了一下四周。

  “別看了,叫的就是你。”

  餘正照朝他打了個手勢,是以他過來。

  劉二錘走到餘正照身前恭敬的出言道,“餘老您找我。”

  餘正照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遞到了他手中,“這是少爺讓我轉交給你的,讓你去帶給膠州城內的王管事。”

  劉二錘興奮的從餘正照手中接過信封,麵容高興的說道,“少爺原來是有事交給我,並不是把我忘了。”

  易縣城外已經成為了一塊難民聚集地,管道兩旁已經搭起了不少的地窩子。

  這些流民,個個麵黃肌瘦,形容枯槁,眼睛內盡是茫然與無措。

  縣令黃清遠在城門外建了一個粥棚,每天隻有粥棚開始施粥的時候那些難民眼中才會出現一絲生氣。

  但每天施的那些米粥都是米湯燒的水,其內根本就沒有多少幹貨,但為了那一碗米湯水,不少人都是不願離開此地。

  在大梁國的律令中,賑災的米粥最低標準都是插上筷子不倒不上浮的,粥厚插筷隻是最低標準,低於這個標準災民吃了很有可能餓死。

  而現在的易縣城外每天都有,每天都有不少人因饑餓而死亡,就連屍體都沒有人願意去清理。

  但這些窩棚之間,每到晚上。都曾流行著各樣罪惡的交易。

  強者淩弱,搶奪財物,孩童幼女被拐買,一個粗黑的慢頭,就可以換去一個女子的貞節,大姑娘白送人都不要,一切都是為了活命。

  隻要能活下去,至於別的東西都不重要,天災下的黎明百姓,根本就沒有任何的人權可言。

  剛才已經來了一隊官兵,給這些難民倒了一些米湯水後就收拾東西離開了,連一刻都不願停留。

  在人不注意的地方,一個衣衫破爛、麵容黝黑的人混進了地窩子中。

  雖然他的外表看似狼狽,但眼睛中卻泛著這神采,整個人也是行動迅速。

  他走進一個地窩子,見到了其中的一位白發蒼蒼老人,老人蓬頭垢麵,眼神中盡是黯然。

  見到有人從外進來,也是懶得搭理,因為他已經沒有了那個餘力。

  麵色漆黑的男子,從懷中掏出了半個白麵饅頭,遞到白發老者的身前。

  白發老者看到眼前的食物,好似整個人都充滿了力氣,立刻搶過了男子手中的白麵饅頭,狼吞虎咽起來。

  因為進食速度太快,白發老者被噎得臉色蒼白,不斷的用手在嘴中掏著。

  漆黑男子見狀,迅速來到白發老者身後,用手輕輕的拍了起來。

  片刻後白發老者才順暢過來,眼神中也露出了一絲生氣,他對著身旁的漆黑男子說道,“不知足下大名,找老朽所謂合適。”

  漆黑男子麵露一抹幽色,神情有些蒼涼的說道,“一世淒苦,半世卑微求生,半生地獄掙紮。”

  “我等平民百姓,隻要天下大亂,便會流離失所,若有天災到來,我等便會餓死瓢野。”

  “今見易縣官府,不但不施齋賑糧,反而還驅趕我等,於心不忍前來告訴眾人一條生路。”

  “若想躲避戰亂便前往膠州,若想活命生存就前往膠州。”

  還沒等白發老者問清具體情況,漆黑男子說完便離開了窩棚,消失在了難民地中。

  其實在難民營地中,這樣的人並不止一個。

  很快難民地中就傳出了一條消息,若想躲避戰亂便前往膠州,若想生存活命就前往膠州。

  一個窩棚前靠著一個麵容憔悴,神情萎靡的中年人,窩棚內還有一名麵色漆黑的女子與一名消瘦男童。

  窩棚內女子發出微弱的聲音,“律郎,聽說到了膠州就能活命,要不我倆明天走吧。”

  女子看著懷中消瘦的兒子,眼淚就止不住的落下。

  男子眼神中露出一抹糾結,但看著身後消瘦的兒子,與麵容憔悴的妻子,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了。

  在這易縣生不如死的活著,還不如前往膠州看看,畢竟那邊屬於梁國大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