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狂潮起
作者:曉小鋒      更新:2021-08-06 01:31      字數:3933
  新城青島政務院。

  ??因為大量州府與縣城的陸續歸附,密密麻麻的黃冊戶籍、案件卷宗、稅務賬本也隨之運了過來。

  ??以膠州府衙的那點麵積,根本就裝不下這麽多名冊、賬冊,所以被逼無奈的政務院,隻能選擇提前搬遷到新城青島。

  ??之所以說是提前,是因為政務院的家屬樓還沒有建設好,現在都還處於毛坯房的狀態,除了光溜溜的牆體,根本看不到一點裝修。

  ??不過政務院的其他地方,基本已經建設完成,就連園林綠化都做得無可挑剔,至於還沒有裝修的家屬樓,也隻能暫時將就了。

  ??政務院的資料儲存處,一本本黃冊戶籍被整理記錄,因為近期的流民遷移和天災流亡原因,雖然黃冊戶籍的記錄已經不再準確,但依舊具有利用價值。

  ??黃冊戶籍是什麽?黃冊戶籍就是記錄人口、田地的神器,隻有有了黃冊戶籍,政務院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大梁百姓的一切。

  ??例如,這個人家中的性別比例與人口數量,還有這個縣城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田地等等。

  ??還能查到近些年來的賦稅,若是沒有這個,政務院就得重新派官員從頭統計,這樣會非常的費時費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

  ??看著那已經堆出幾米高的黃冊戶籍,已經熬夜奮戰兩天的溫錄為感覺自己要崩潰了,他必須在這個月底之前把目前的人口,與各個地級市耕地記錄清楚,最後把統計出來的答案報給王新。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官員和一隊警衛司護衛走了進來。

  ??年輕官員來到溫錄為身前,語氣恭敬的說道,“院政,這是新出的吏員考試試題,需要您的過目和簽字,因為考試時間已經臨近,你可以先看一下嗎?”

  ??溫錄為放下手頭工作,點頭說道,“可以,咱們去辦公室。”

  ??政務院綜合辦公大樓,五樓溫錄為的辦公室內,溫錄為接過密封袋,先檢查了一下是否被動過,確認無誤後,才撕開了封口。

  ??政務院策劃的吏員考試,主要考明經算術與經義策論,拋棄了傳統的八股四書。

  ??科舉的八股文內容,格式限製非常嚴重,以往的科舉考生,都隻會按照題目字義敷衍成文。

  ??至於各人創意,想象力早被扼殺殆盡,習慣了八股文空洞僵化的內容樣式,突然改為策論,就算是以往的狀元郎來了,說不定也會铩羽而歸,因為八股與策論,完全是兩種風格迥異的考題方式。

  ??至於明經算術,在大梁以往的科舉製度中,那壓根就沒出現過,正式的儒學思想教育中,明經算術也隻能算是雜流而已。

  ??政務院主辦的叫吏員考試,什麽叫做吏員?吏員就是協助上官統計一縣錢糧,你若算數都不會,那純粹就是來浪費時間的,因為你壓根就不可能會被選上。

  ??即使曆史走進了某些不同的岔道,但很多東西追根溯源,依舊是偏離不了它強大的發展軌跡。

  ??1641年,放在王新原來的那個時空,此時應該已經走到了明朝末年,北方的通古斯人後羿,也將南下中原,主宰漢人的花花世界。

  ??明朝鼎鼎大名的“八股文”正式登上曆史舞台,並統治了明清數百年來的科舉考場。

  ??所謂八股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後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

  ??八股文的結構很嚴格,對內容也有很高的要求,麵卷上的每一個字,表達的每一個主題,都要嚴格遵循《四書章句集注》,否則任你寫的妙筆生花也無濟於事。

  ??而王新現在所處的時空,也是八股盛行的年代,文化發展的慣性依舊是如此的巨大,且不可更改。

  ??但早期的科舉製度,並非是如此的,在隋朝時期,隋煬帝為了打破氏族壟斷官場的行為,就發明了科舉製度,通過考試選舉進士,為國家儲備人才。

  ??而唐朝的科舉分為兩類,分別為常科和製科,定期考試的就是常科,突然臨時下詔舉行的考試叫做製科。

  ??唐朝初始,常科分為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誌、明算等五十多種“專業”,部分“專業”看名字就能猜得出來,比如明法就是法律、明算就是數學了。

  ??在古代,由於法律、數學的知識體係非常薄弱,未起到太大的作用,所以不被人重視,漸漸的都被廢除了,導致後期的科學發展漸漸滯後於人。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唐朝保留下來的科舉考試主要是兩種,一種是明經,一種是進士。

  ??其中,明經主要考的就是死記硬背的能力,考試題目往往是打開四書五經任意一本,寫上其中一句,然後讓考生補充其它的內容,或者解釋其中的意思。

  ??這種考試隻從固定的幾本書中選材,所以難度實在不高難度真正高的是進士,考的是詩詞歌賦,隻會死記硬背就不行了,必須得有真正的文采與才華,所以通過率不高,受到的重視程度比較高。

  ??當時所傳的便是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也就是說,三十歲考上明經算老明經,但五十歲能考上進士算年輕的了。

  ??大唐之所以繁盛,也離不開這種優秀的選官製度,但隨著曆史的遷移,一切都在發生改變,很多優秀的東西都沒能保存下來。

  ??至於恢複到大唐那種五十多科的科舉製度狀態,政務院想想還是放棄了,因為那樣考下來,通過的人寥寥無幾,根本就起不到這次召開吏員考試的目的。

  ??足足花費了半天時間,溫錄為才看完了所有考題,在末尾簽上自己的名字,蓋上大印。

  ??溫錄為找來了新的密封袋,把兩套試卷裝進去,又用火漆把封口密封好,交給了等待的年輕官員。

  ??等年輕官員和押送人一起離開後,溫錄為又返回了黃冊戶籍儲存處,看著其中依舊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人員,溫錄為也活力十足的加入了忙碌的工作之中。

  ??但忙著忙著,溫錄為就會開小差皺眉思索,因為剛才的兩套吏員考題,讓他久久不能忘懷。

  ??溫錄為內心腹誹不已,特馬的那是哪個龜孫子出的題?為什麽有一小半的題我都看不明白,特別是明經算術中的那幾道數學題,他真的是半點思路都沒有。

  ??明經算術難就罷了,為什麽連經義策論都有那麽多坑?看不懂、坑多就不說了,你每套試卷搞個幾百題是什麽意思?這麽多題目,就不怕考生作到吐血?來找你賠償。

  ??想到自己不用參加考試,溫錄為才長舒了一口氣,若是讓他去參加考試,名列前茅沒問題,但想擠進前十,希望不足10%,去了那就是去丟人現眼了。

  ??茬平縣、田家集。

  ??在甲十三的勸導下,一同翻進田家宅院的五個人,都拿上了自家現在正耕種土地的地契。

  ??就在五人目瞪口呆與不敢置信的目光注視下,化身為栓子的甲十三,直接搬著糧食就從田家大門晃晃悠悠的出去了。

  ??但令五人驚奇的是,大搖大擺的栓子並沒有被田家人發現,栓子不僅安然無恙的回來了,而且還拖回來了一輛平板車。

  ??把白麵、臘肉、大米往平板車上一丟,就又明目張膽的拖著往院外走,一趟來回見栓子仍然無視。

  ??其餘五人也眼紅了,轉身紛紛跑出去找平板車,當五人拖著一車滿滿當當的食物往家中跑時,這條消息就不脛而走了。

  ??有佃農不相信,紛紛跑來田家大院確認,當看到田府門大開,栓子還在往外托運著糧食時。

  ??前來確認真偽的人群立刻就炸開了,一個二個爭先恐後的朝著田家倉庫跑,扛著一袋大米或者一袋白麵就往家裏跑,此時的那些佃農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氣般,孜孜不倦的扛著東西就往家中跑。

  ??隨著消息傳開,越來越多的佃農朝著田家宅院跑去,生怕自己去晚了,倉庫就被別人搬空了。

  ??一瞬間,田家宅院就變得混亂了起來,不少來晚的佃農為了爭奪糧食,擼著袖子就是大大出手。

  ??而那些最先進來的佃農,再搬過兩三趟糧食後,立刻把目光從田家倉庫移向了別的地方,很快田家前廳、後堂、後院、左右廂房,就如被十級龍卷風刮過一般,被欲望衝頭佃農洗劫的得空空蕩蕩。

  ??但卻沒人發現,田家宅院中並未有田家人的身影,興許有清醒的人發現了,但也沒有在意。

  ??天色大亮時,田家宅院僅剩下了一堆殘破的瓦礫。

  ??“不患寡,而患不均,”搶到食物的佃農自然是興奮不已,而那些沒有多少收獲的佃農,則是隻能不甘心的憤憤離去了。

  ??在饑餓與欲望的趨勢下,那些沒有搶到食物的人,則是紛紛把目光轉向了其他地主豪強。

  ??無論什麽時候,膽大包天的人從來都不缺乏,當有人帶頭衝進隔壁圍集的地主豪強家時,一場瓜分狂潮在未收複的東昌府掀起,並且波及範圍越來越廣。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