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後裝線膛炮
作者:曉小鋒      更新:2021-08-06 01:31      字數:4085
  城陽兵工城主要分為東南西北四大塊,東城占地麵積最小,主要是各種研究所,而西城占地麵積最大,主要是各種武器裝備製造。

  ??南城則是住宿生活區,其中有商業街、學校、醫療所,也是防禦軍隊重點駐紮之地。

  ??北城占地麵積也不小,不過都被水渠隔離成了一塊塊正方形,因為北城主要是武器倉庫、化工廠與鋼鐵廠的所在地。

  ??因此很容易發生爆炸,修建四通八達的水渠,就是為了防止事故發生後危險局勢進一步蔓延。

  ??原料入城走西門,而人員出入必須走南門。

  ??王新走出八號研究所,帶著四處閑逛的紀大剛,直接朝著隔壁的十號研究所殺了過去。

  ??十號研究所,就是神威大將軍的研究設計之地,王新與紀大剛今天會過來城陽兵工城,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新設計的神威大將軍炮。

  ??就在昨天,上一版的神威大將軍設計被推翻了,王新這次過來就是為了確定新的設計方案。

  ??鄧世明就是十號研究所的領銜者,也是跟王新多年的老人了,但十號研究所的大部分研究員,都是從振華學堂新畢業的,思想的活躍跳脫性可是比老人厲害多了。

  ??聽說最近還從別的實驗室調來了幾個新的研究員,一來就對設計圖指手畫腳。

  ??原本上一版的神威大將軍設計都已經敲定了,就等確定製造工藝後,進入批量生產的流程。

  ??可誰知道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設計圖竟然被推翻了,新來的那幾個研究員,根本就看不上沒有多大變化的神威大將軍。

  ??進入十號研究所後,王新就看到了滿臉哀怨的鄧世明,嚴重的黑眼圈,把王新都嚇了一跳。

  ??“少爺,那些新來的家夥太能折騰了,給我換個地方行不?和年輕人在一起工作壓力太大。”

  ??王新哈哈笑道,“老鄧,你四十多歲正值壯年,難道還壓不過一群剛從學堂裏走出來的小夥子?”

  ??鄧世明滿臉苦澀的回答道,“一個晚上,五六款設計圖,我這眼睛都看花了,都沒能確定,還是少爺你親自去敲定吧!”

  ??休息室內,王新看著桌前的六張設計圖,陷入了沉思之中。

  ??此時此刻的王新,內心是有些小小的震驚與激動的,就在這六張設計圖中,竟然有兩張設計圖,采用的是後膛式裝藥。

  ??他們直接摒棄了前裝滑膛炮的設計原理,大膽的采用了新的後膛裝藥,後膛激發的先進理念。

  ??看設計圖的原理,應該是采用了狗鎖火槍的漣撞擊點火方式,仍然沒有逃出燧石擊發的原理,但王新對此已經很滿意了。

  ??在後世那個自動炮閂普及的年代裏,這種設計真的十分粗糙和落後,甚至不值一提,但跨越幾百年在十七世紀,這就是火炮革命中的巨大裏程碑,最先進的設計理念。

  ??王新拿出那兩張後膛火炮的設計圖,看著鄧世明問道,“這兩張設計圖是誰設計的?”

  ??這些設計圖都是鄧世明遞給王新的,對此他自然熟悉無比,王新單獨抽出那兩張設計圖的一刹那,他便明白王新說的是什麽。

  ??鄧世明也沒有湊上去仔細看,便直接開口說道,“那兩張設計圖分別是廖伯年和沈列設計的。”

  ??廖伯年、沈列,王新對這兩個名字還是非常熟悉的,他們也算是王新學生中的老學員了,如果沒記錯,廖伯年應該是馬曉平研究小組的,而沈列則是丁從小組的。

  ??隻是沒想到他們竟然脫離了原來的研究小組,現在竟然跑到十號實驗室來攪風攪雨。

  ??“把那兩貨都叫過來吧!我親自和他們談談。”

  ??沒過多長時間,休息室外便走進來了兩人,兩人都是一頭的利落短發,身形並不算健壯,但身上卻透露著年輕人的英姿勃勃。

  ??進門的廖伯年和沈列,異口同聲的喊道,“老師!”

  ??王新招了招手,笑著道,“別客氣,都過來坐。”

  ??王新把其餘四張設計圖拿開,將兩張後膛炮設計圖攤在桌上,看著兩人問道,“這是你們設計的。”

  ??……

  ??廖伯年和沈列相視一眼,紛紛點頭道,“是的!老師。”

  ??“說說你們的設計初衷。”

  ??廖伯年:“老師我先說吧!在一場海戰中,炮擊速度往往決定著戰爭天平,前裝滑膛炮在戰艦裏並不好裝彈,若是采用後裝滑膛炮,我們的裝彈速度就會得到提升。

  ??後裝滑膛炮除了裝填上的優勢外,還有加工、清理、維護保養方麵的的便捷性。”

  ??對於廖伯年的話,王新是認可的,但並不是全部認同,因為早期後膛炮相對於前膛炮來說,在裝填速度上並無太大優勢,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沒優勢。

  ??因為最早的後膛炮是采用連續螺紋式炮閂,想象一下你是怎麽擰螺絲的,再想象一下,你抱著一個四五十斤的螺冒屁股在那裏擰,是怎麽一種感覺?

  ??不過也不能一概而論,具體的還要看設計原理。

  ??有王新在這裏,設計的後裝滑膛炮,自然會跨過最初的擰螺絲階段,在王新的腦海中,阿姆斯特朗式後膛炮的設計原理漸漸成型。

  ??阿姆斯特朗式後膛炮是19世紀的產物,放到現在來用,肯定會產生水土不服,第一個水土不服就是精加工製造的達不到要求。

  ??它采用的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原型式開發的設計,阿姆斯特朗式後膛炮從頭到尾都在進行著大轉變。

  ??炮身由身管、炮尾、炮閂和炮口製退器組成,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及飛行方向,並使彈丸旋轉。

  ??當然,此時采用的都是滑膛炮的彈丸,一般不會旋轉的,炮尾用來盛裝炮閂。炮閂用來閉鎖炮膛與擊炮彈和抽出射後的藥筒,是半自動炮閂。

  ??炮口製退器用來減少炮身後坐能量,射時,裝在炮閂內的擊針撞擊炮彈底火,點燃射藥。

  ??興許以前撞針還是個關鍵的問題,不過萊州發現鎢礦後,製造撞針的材料就得到了解決,鎢鋼的堅硬程度,完全可以勝任。

  ??牽一發而動全身,後膛炮不僅設計原理需要改變,就連炮彈這塊也要進行大改造,甚至連遼東造船廠設計的齊魯級戰列艦,也需要在某些地方進行船體改造。

  ??王新在思考中,鄧世明、廖伯年、沈列等人,都在一旁靜靜等候著,鐵公雞紀大剛也是如此。

  ??紀大剛雖然聽不懂什麽,後膛炮的設計原理和理論,但他身為後勤部部長,與城陽兵工廠接觸非常多,他知道這些東西都至關重要。

  ??一次次的以少勝多戰役中,告訴了他武器裝備的重要性,他不明白原理不重要,他明白這些研究後勤部需要大力支持就夠了。

  ??沉思後的王新,又看向了一旁的沈列,示意他說說自己的初衷。

  ??“老師,後膛炮在清理炮膛、加工膛線、擊發炮彈、抽出煙氣等方麵都有非常大的優勢。

  ??除此之外,設計上帶來的延伸性和潛力非常大,後裝炮可以依靠需求靈活設計,口徑、倍徑的改變或者是裝藥量的變更,結構的便利性也使得炮彈的種類多樣化。”

  ??聽完沈列的話,王新不由得多看了他幾眼,自己這學生在後膛炮上的造詣不差啊!

  ??竟然都想到了以後,後膛炮的延伸性,廖伯年的設計是後裝滑膛炮,而沈列的卻是後裝線膛炮,雖然閉鎖原理一致,但在某些細節方麵還是各有不同的。

  ??此時此刻的王新有些糾結,阿姆斯特朗式後膛炮因為精加要求工達不到,現在製造不了,但弱化版的後膛線膛炮還是可以製造的。

  ??隻不過嚴重的問題在於,這家夥現在隻能小規模的製造,並不能直接拖上兵工廠,就開始進行流水線大規模生產。

  ??因為後裝線膛炮的自身加工技藝太高,而且傳統的開花炮彈也要進行改變。

  ??必須把圓形的彈體改變為錐形彈體,引爆方式也要改變,引線式引燃,必須改成彈頭式觸發引爆。

  ??王新一咬牙,決定無論花費多少精力和時間,都必須要造十幾門後裝線膛炮出來。

  ??雖然不能進行海軍戰艦全麵普及,但用來當壓軸武器,還是非常吃香的,竟然是後膛裝彈,不妨把火炮造得笨重一些,用來裝在戰艦底層中部壓船也是非常好的。

  ??也為日後技術成熟時,先打打基礎,培養一批優秀匠人。

  ??最終王新選擇了沈列的後裝線膛炮設計圖,不過這張設計圖並不是很完善,必須要進行完善後,才可以進行開發與製造研究。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王新對幾項技術的關鍵點撥下,沈列、鄧世明帶著幾個研究員,開始對這張後裝線膛炮設計圖進行完善設計。

  ??後裝線膛炮的攻堅任務交給了沈列,王新帶著廖伯年則是離開了十號實驗室。

  ??光有炮沒有炮彈,那火炮造得再優秀,也隻是一根大點的破鐵管罷了,王新要交給廖伯年的任務也很緊張,那就是進行觸發式錐形彈頭與擊發母統的研發製造。

  ??王新帶著廖伯年、紀大剛調頭朝著北方走去,因為二十二號實驗室就在那邊,二十二號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對後裝線膛炮來說非常重要。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