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兵臨膠州外
作者:曉小鋒      更新:2021-08-06 01:30      字數:2858
  就在王新一行人尋訪大頂山的時候,吳梁兩國終於談妥罷兵休戰協議,以此時的戰線劃分國土,雙方軍隊不得越界一步。

  ??在曆經了一年多的戰爭後,這場殘酷戰爭終於結束,吳國奪下海州、徐州、宿豫滿載而歸,巨大的勝利也讓吳國百姓倍感驕傲。

  ??三王子鐵弘安的聲譽更是在吳國境內大漲,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之下,說三王子鐵弘安有開土之君的風範,未來定是盛國明君。

  ??雖然雙方罷兵,但為了防止吳國背信棄義,張賀英並未第一時間帶領軍隊離開臨沂,而是繼續選擇駐守一段時間,等吳國大軍搬師回朝後,他才會帶兵返回青州。

  ??雖然張賀英的大軍還需要駐守臨沂,但一些地方團練兵馬卻是開始返回自己駐地休整,等待朝廷新一輪的調遣。

  ??但也有將領並未帶兵返回原駐地,蕭驥在經過兩日的風塵仆仆行軍後,終於率大軍抵達了日照。

  ??在日照休整兩日,補充過一些軍需物資後,蕭驥就帶著大軍一路向東,直撲膠州而去,當蕭驥大軍抵達日照時,軍情部探員便將消息反饋回了總參。

  ??得到消息的高尋,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密切關注蕭驥所部的動向,隨時將消息呈報回總參。

  ??膠州總參作戰部,高尋拿著一份調查報告說道,“這裏就是關於蕭驥所部的全部信息,下麵會每人發一份資料,請各位看後我們再做討論。”

  ??說完,高尋便示意了旁邊的工作人員,把資料發下去。

  ??坐在首位的秦傲天,打開資料第一頁寫著的便是,蕭驥的家庭背景以及履曆。

  ??蕭驥男,三十歲,今年正好是而立之年,家中名列老二,家有一妻三妾,有子女五人,現為青州勇衛左營主將。

  ??蕭家是大梁的百年勳貴,祖輩曾與梁祖一起打過大梁江山,蕭驥的父親,蕭家家主蕭起現在更是貴為大梁成國公。

  ??蕭家這百年來能在大梁屹立不倒、經久不衰,並不是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蕭家四子都在大梁軍隊任職,而且個個能征善戰,貴為一方主將。

  ??勇衛左營、勇衛右營、與王城禁衛軍、玄甲鐵騎,並稱為青州四大守護軍,除了王城禁衛軍是兩萬人以外,其他三部皆為一萬人。

  ??因為南線戰局緊迫,所以勇衛左右兩營,皆被派往了前線。

  ??現在南線戰局已定,蕭驥不率勇衛左營回青州駐防,而是一路向東而來,其意圖自然不言而喻,他的目標是膠州。

  ??看完手中資料,秦傲天環顧眾人開口說道,“蕭驥率軍而來,都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作戰部的一個二級參謀開口說道,“參謀長,我覺得蕭驥應該是想來試探我們的底細,順路還想撈些軍功回去,畢竟他們這次被吳國打得這麽慘,柿子都想挑軟的捏,蕭驥無疑是把我們看成了軟柿子。”

  ??話音剛落,另一個人便開口接道,“參謀長,膠州是我們的中樞重地,我們必須派兵將蕭驥所部攔截在安全區域外。”

  ??秦傲天看著高尋,不許不急的說道,“高部長,你覺得應該派哪支隊伍去攔截蕭驥。”

  ??高尋開口分析道,“蕭驥所部有一萬人馬,其中有三千騎兵,所以具有非常大的機動性,因此一個騎兵團與一個陸戰團是最佳方案,但膠州現在僅剩一支騎兵混編團,若是把這個騎兵團派出去,那膠州將再無騎兵機動部隊,若是有突發情況,這將會是一個致命點。”

  ??剛才那個最先開口的二級參謀開口說道,“若是沒有騎兵團側翼輔助,那陸戰團正麵遇敵,將會遇到很大的威脅,所以我建議,派一千蠻族騎兵跟著,另外再從靈山衛調一個海軍陸戰隊前去增援。

  ??一個滿編陸戰團,一個滿編海軍陸戰隊,再加一千蠻族騎兵,那就是七千人,七千人對付蕭驥的一萬兵馬應該足夠了。”

  ??對於蕭驥的一萬兵馬,秦傲天還真沒放在心裏,見其餘人也沒什麽說的,秦傲天開口道,“竟然出擊兵馬已經決定,那你們作戰部就馬上擬一份詳細的作戰方案出來,一會兒把作戰方案商討報備一下,就發文調兵吧!”

  ??隨著大方向確定,總參各部門就像打了雞血似的飛速運轉,作戰部在第一時間推演作戰方略,以及有力的作戰地點和運用戰術。

  ??雖然紀大剛去了大頂山,還沒有回來,但後勤部還是在第一時間運轉了起來,準備作戰所需的各種物資以及彈藥武器。

  ??軍情部也在將蕭驥所部的動向去一條條的傳回總參,“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但軍事情報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然兵家也不會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說法。

  ??總參在高速運轉的同時,也發令通知出擊部隊做好準備,接到出擊命令的是,駐守在膠州的中央戰區五團與半個蠻族騎兵團,還有一個海軍陸戰隊。

  ??為了保險起見,這次出擊行動由作戰部部長高尋親自指揮。

  ??大頂山,王新看著手中的調查報告有些不知道說什麽,單翼滑翔傘的科研經費通不過審批,隻是單純的通不過而已,其中並沒有什麽見不得人的貓膩。

  ??之所以拒絕,隻是因為財政部的那幾個審批人員,不相信人能飛上天空而已。

  ??若非王新是從後世而來的,你要是告訴他人能飛上天空,而且還能天空自由翱翔,你看他的反應會是什麽?肯定是妥妥的丟一個大白眼給你,然後看到你就繞路走。

  ??不過看著財政部的那幾個審批人員的身份,王新覺得他們還是不適合那個位置。

  ??因為大頂山的各項實驗,都是王新再用自己的小金庫支持,因此報賬自然需要走王伯的程序,但王伯又不可能親自來管理。

  ??因此這個大頂山科研財務部便誕生了,不過裏麵的人手都是王伯親自挑選的,他們雖然在財務方麵有不錯的天賦,但基本的科學知識卻是一無所知。

  ??王新決定再在科研財政部下麵成立一個審批部,用於各項實驗經費的審批和判斷,這個位置的最佳人選自然是他王新無疑。

  ??但他並沒有那個親自管理的時間,因此人手隻能從各個實驗室自己挑選,既要信得過,又有一定科學知識的人,隻要用排除法輕輕一過濾,人選名單變出來了。

  ??之所以這麽輕鬆,主要是兩個條件都占有的人實在太少,除了他手把手帶的江中立、李天聰、陳學寧、林文海等少數幾人以外,就再無他人了。

  ??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實驗室與研究項目,可能時間不會很多,因此隻能做出一個時間表,讓他們相互抽時間去審批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