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土地法
作者:曉小鋒      更新:2021-08-06 01:30      字數:3052
  膠州北城十裏外,一座喧囂的集鎮屹立在大沽河一側,集鎮中央的街道上,此時正是摩肩接踵、人來人往,因為今天是草市趕集的日子,所以附近的山村、田莊的百姓都趕到了小鎮上。

  ??吵吵嚷嚷的人群之中,一隊士兵邁著整齊的腳步,來到官府專用的昭示欄前,將一份白色布告貼到了昭示欄上,開頭的幾個大字用朱紅色的墨跡書寫著,表示了這份布告的重要性。

  ??對於這一幕,周圍的百姓早已經是見怪不怪,布告剛貼上去,很快周圍就聚滿了圍觀百姓。

  ??還沒等士兵把布告上的內容念出來,一個老者就在百姓的謙讓下來到了布告之前。

  ??他用手輕輕的揉了揉眼睛,便熟練地開口練了起來,“政務院昭告。”

  ??“土地法”今半島境內,土地兼並日益嚴重,富戶屯田,貧農無地,長此以往,不利國家生產,為緩解此種情況,特此頒布“土地法”。

  ??老者幾句話才念完周轟的一下炸開了,往日裏不關心的人也紛紛圍了過來。

  ??半島處於山地,膠州一帶還算土地平坦,雖然荒地開墾良多,可偏偏人口密集,除去海邊那些鹽堿地,農戶手中的土地根本就不到兩畝,加上近年的天災,這裏又沒有什麽土特產,想要養活一家五六口人,那堪那堪比登天還難。

  ??所以很多人都隻能到戶富人家中當佃農,除去雜七雜八的花銷與稅賦,家中留下的糧食,雖然不至於讓一家人餓死,但也絕對是饑一頓飽一頓。

  ??對於土地兼並的事情,以往的大梁朝廷根本就不管,隨著時間慢慢變長,土地都聚集到了那些世家豪族手中。

  ??小鎮周圍八成的地都是地主周家的,足有近三萬畝之多,周家借著土地,橫行鄉裏不說,還屢屢借天災名義不給佃戶口糧、工錢,弄得很多人都怨聲載道。

  ??心中雖然憤憤不平,但周家還養了三十多個家丁護院,加上又與官府有聯係,眾人也隻能把心中的怨氣壓在心底。

  ??現在一聽說這法就是針對這些屯田富戶的,頓時就惹來了不少人的圍觀,隨著消息向外擴散,聚集的人也越來越多。

  ??老者似乎毫不知道身後早已擠滿了人,他慢悠悠繼續念道。

  ??“其一,凡屯田富戶者,必須按照膠州城生活水平,每月按時給佃戶工錢,且不得拖延過半月,工錢也可用糧食或其他等值物品代替,但不得以百姓無用物品取代,凡違此一條者,處罰金或勞役。

  ??其二,凡屯田富戶者,必須到官府名下重新丈量土地,凡過一千畝以上者,多餘田地均需按年繳納土地保有稅,一千畝者繳納十分之一,兩千畝者繳納十分之二,三千畝者繳納十分之三,依此類推若不滿千畝者,將免除以往所有農雜稅費。

  ??其三,凡有過千畝者,可選擇出售多餘田地,可以進行正常土地交換,也可向政務院出售,政務院將會按市價兩層購買,也可以用土地換取肥皂工坊與紡織工坊的開辦權,且會免稅一年。”

  ??老者念完,周圍立刻掀起了喧囂的議論聲,都在討論這件事情是否為真,不過在想到之前王新出的那些政策都實現了,眾人立刻就變得興奮了起來。

  ??這是“少爺”在給自己這些貧苦人做主,之前那些政策實行,但與他們這些佃農並無多大關係,所以王新的形象,在百姓之中並無多大影響。

  ??但“土地法”一出,頓時王新在眾人心中就變得高大了起來,在喧囂的人群之中,周家的一個外出采辦管事,瞳孔瞪大,似乎不敢相信麵前的榜文,甚至恨不能立刻就擠到跟前看個仔細。

  ??見到擠不上去,老者又已經練完,他收起心中繁雜的思緒,推開了眾人急匆匆跑回周府。

  ??像這樣的告示,並不是隻出現在這個鎮上,膠州周圍的集鎮和最早期控製的高密、平度,都有這樣的告示貼出。

  ??靜心園書房。

  ??溫錄為看著王新,疑惑的開口問道,“老師,竟然半島的土地,根本解決不了百姓的糧食問題,那您為什麽還要推行土地法呢?而且之前老師你也不同意土地改革。”

  ??王新笑著說道,“土地雖然解決不了半島的糧食問題,但誰說土地法一定是要解決這個問題的,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在半島根基還太薄弱,若再不為百姓做些事情,我們恐怕根本無法得到百姓的認可,土地法也僅是拉近民心的一個政策罷了,半島的糧食還是需要向外輸入。”

  ??聽完王新這麽一解釋,溫錄為總算是明白了,王新為何突然要推廣土地法?

  ??但溫錄為還是有諸多不解的地方,就比如那一千畝的標準,竟然是要得到民意,那為何不把標準壓到五百畝?這樣不是更好?

  ??身為王新的學生,溫錄為還是非常好問的,對於自己想不明白的地方,他馬上就向王新開口請問。

  ??對於溫錄為好問的態度,王新也是非常的滿意,若是他們一直點頭表示認可,沒有自己的意見與主觀的話,王新就會對他們的能力感到擔憂。

  ??對於溫錄為的疑惑,王新也慢慢的給他解釋了起來。

  ??無論在什麽時代,財富總是雲集於少數人手中,現在王新麵對的情況,這時財富全部都雲集於那些靠土地兼並,起家的地主和士紳們手裏。

  ??無論在各朝各代,這些地主士紳,都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而且他們也是知識普及率最高的一群人,王新並不認為把這些人都殺了就能一了百了,而且他放眼的目標是整個中原大陸,若是自己現在吃相太難看,以後攻占其他地方就會遭到不小的阻礙,因為自己不給那些人活路,他們會抱著必死的決心以自己對抗。

  ??王新也說了,這些士紳和地主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他們不僅掌握了土地,還因為土地聚攏了大量百姓在身邊,加上這年頭百姓都多為白丁,隻靠言語傳遞消息,所以擁有話語權的他們,在地方上就是土皇帝,隻要輕輕挑撥幾下,說自己要砸了那些百姓的飯碗。

  ??王新相信,肯定會有一大批農民拿起手中的農具,與自己手中的燧發槍對抗,屠殺百姓這是王新萬萬不能接受的。

  ??所以要想順利推行行政,加快領地發展的腳步,就必須砸爛地主士紳籠罩在普通百姓頭頂的那個大牢籠,所以王新才組建了報紙,與讀報者。

  ??但王新又不能把所有地主都得罪了,一下子全部推到自己對立麵去,所以在順利接管半島後,王新立即讓人查詢了大量的戶籍和土地買賣資料,現擁有兩百至一千畝土地的地主占了八成,剩下的才是那些過一千畝土地的大地主,隻是其中少部分。

  ??因此王新定一千畝標準的目的就在於,拉攏一批,打壓一批,而且地主士紳之間也並非和平相處。

  ??大地主大士紳,打壓、排擠那些小地主的事情也並不少見,定一千畝標準,就能主動避免八成的小地主,而且他們手中的土地也僅占半島的四成,剩下的六成都在那些大地主手中。

  ??這樣一來既可以緩解半島的土地問題,又能得到半島百姓的民心民意,又不至於把所有的地主都推到自己的對立麵。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