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百年和平【求推薦求收藏】
作者:曉小鋒      更新:2020-03-08 16:45      字數:2452
  天下大勢,自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戰爭導致人口急速銳減,各國就會進入修身養息。和平就會帶來安穩的發展環境,水利被修繕,農耕也將被重新拾起。

  沒有外部的大趨勢,內部也是一片安詳,隨著物產的逐漸豐富,人口就會快速增長。

  當人口達到一定的基數,就會產生階級矛盾,土地的日益兼並,就會給社會內部增加衝突。

  各國為了安穩國內的百姓,就會對外挑起事端。一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一致對外。二也是為了爭奪更多的生存空間。

  自從王新來到這個世界,他就開始研究這個時空的曆史變化。

  唐末天下大亂,各處藩鎮揭竿而起,人口急速下降,各處休養生息。

  百年和平,各國人口增加兵強馬壯,武器裝備精良,糧草輜重堆滿倉庫。

  中原大地就會再次洗牌,有王朝寂滅,也有王朝興起。

  中原大地戰火四起,狼煙遍地。人口又將急劇下降,各地又將陷入修身養息。

  他看著膠州城內繁華的街道,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奔走著,看著那店鋪林立的街道,此時的他陷入了一陣沉思。

  真的會和自己想象的一樣嗎?他既有期待也有猶豫,他不想看見漢族人民在戰爭中拋灑熱血,但他又渴望機遇。

  最後他咬牙下定決心,若世界太平他就不會攪動風雲,若漢族人民迎來戰爭,他必將挺身而出。

  倉庫內王新又打開一個木箱,裏麵的物品被油紙緊緊包裹,擺滿整整一箱。

  王新不用打開,也知道裏麵包裹的是什麽,那就是一個個嶄新的燧發機。

  隻要鑄造坊那邊,能夠鑄造出更多的槍管,這些燧發機就能夠發光發熱。

  王新走出倉庫,招呼那兩個家丁過來說,“辛苦你們了,但庫房裏麵的東西十分重要,一定要嚴加看管。”

  兩個家丁急忙點頭承諾到,“一定與庫房共存亡。”

  王新接下來又朝著振華學堂的方向走去,他走進馬家四合院。

  這裏忙碌的人已經減少,隻有少數泥瓦匠還在做著最後的收尾工作,那就是打掃好應建造而塵土飛揚的院子。

  唐末五代時期出現以藏書修書為主的書院開始,到現在逐漸成為著書立學、傳經布道之地,書院製度也在不同功能發展下逐漸有了完善。

  自百年前起,書院多數為私辦性質,官辦書院為輔。因創辦性質不同,故管理方式也稍有區別,因教育、教學的要求與生徒的管束,一般都訂有“教規”、“學則”,而且等級十分嚴格。

  私人書院與官辦國學、府學大差不離,其主要課業為《四書》、《五經》之類,以研習儒學經典為主,兼學詩詞。

  而王新創辦的振華學堂則與前兩者背道而馳,他不再是以儒家文化為中心,而是以自然科學為基礎,教化他們認識這個世界,慢慢的去解放他們的思想。

  王新所招收的學子,全部都是超過十三歲的青少年。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控力,所以王新的振華學堂,一周隻休息一天,一月才允許他們回一次家,學習任務十分艱苦。

  天色漸暗,星空澄澈,夜涼如水,整個膠州城漸漸的陷入安寧之中。仰望夜空,那份深邃令人無限沉迷。

  柳翠居的西北庭院中,一間匠戶的臥房中,陳長興一家正坐在一張圓桌前討論事情。

  陳長興一家有四口人,所以他們分到了兩間廂房,他與妻子吳氏住一間,兩個孩子住一間。

  吳氏手中拿著兩張通知單,正在和陳長興討論。

  “老陳,你說少爺給我們這兩張通知單是幹嘛用的?”

  陳長興隻是在一旁不耐煩地說道,“我都說幾遍了,少爺自己辦了一個振華學堂,他給我們這兩張通知單,是希望我們家的兩個孩子去他那裏上學。”

  吳氏在一旁點點頭表示明白了,“那我們要讓小宇和小南去嗎?”

  陳長興則是沒有任何猶豫的說道,“去,當然要去。”

  陳長興可是親自見識過王新的厲害的,每每想到鑽床設計圖和熱壓法鑄造金剛石鑽頭,他就對王新有一種莫名的崇拜。

  吳氏見當家的發話了,就看著一旁的兩個青年問,“你們願意去上學嗎?”

  兩個青年都急忙點著腦袋。

  陳長興則是對這吳氏說道,“他倆竟然願意去,你就去給他們準備一下衣服。”

  吳氏則是滿臉疑惑地說道,“少爺不是說那個學堂就在柳翠居隔壁嗎?還要準備什麽衣服?他倆又不是不回來了?”

  陳長興則是無奈的摸著自己的臉,“隻能再次和吳氏解釋一遍,少爺說了他的學堂是全封閉管理,他倆一個月才能回一次家。”

  吳氏則是有些不高興的說道,“你去和少爺說一聲,我們就隔著一道牆也不行嗎?非要弄得這麽麻煩。”

  陳長興則是板著一張臉說道,“這是少爺定的規矩,我們這些下人最好別去插嘴,你忘了之前我們在外麵吃苦的日子了嗎?”

  吳氏想起來到柳翠居之前的生活,心中就是一陣後怕,她可不想再回到那種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苦日子。

  吳氏最後隻能默默的去給兩個孩子準備衣服。

  王氏酒莊內,朱文波、朱亞偉父子坐在一起,朱亞偉拿著手中的通知單,問一旁的老父親。

  “父親,你看這事我們應該怎麽處理?”

  朱文波抽著手中的旱煙袋,不許不急的說道,“讓果子去。”

  “可是父親,果子從小就頑劣,我怕他去了振華學堂,會給咱家添亂,要不我們送他到隔壁的許秀才那裏去念私塾就行了。”

  “振華學堂可是少爺開的,那小兔崽子要是在裏麵惹了什麽禍?會給我們出家帶來麻煩的。”

  朱文波用著旱煙杆,用力的敲打著桌子,恨鐵不成鋼的說道,“你糊塗啊,許秀才是什麽人?少爺又是什麽人?隻有讓果子跟著少爺,他的未來才會有希望。”

  朱文波也是被王新後世知識折服的人之一。

  “少爺的為人我還是清楚的,隻要果子不犯什麽大事,少爺是不會怪到我們朱家身上的。”

  朱亞偉會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還是點點頭同意把朱果子送到振華學堂。

  船廠的一間宅院中,李天聰手中著拿著振華學堂通知單,則是手舞足蹈。

  他的父親李老漢隻是一個大字不識的仆役,所以振華學堂通知單的事情李老漢根本就不會過問,一切都讓李天聰自己拿主意。

  今夜在王家下轄所有產業的人員家庭中,都發生著類似的一幕。

  有人高興,也有人愁眉不展,還有的人卻是不以為意。

  有的家庭認為這是改變孩子未來一生的機會,也有的家庭認為這隻是王新的一時之意,並不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