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如果人類是卵生
作者:大秦小兵      更新:2020-04-06 15:02      字數:2254
  低配版係統主神最新章節

  螞蟻係統宿主製作“甲殼蟲”的舉動給習通帶來了靈感。

  同時,這個靈感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二次迸發。

  亞特蘭蒂斯世界的基因科技。

  人體的基因潛能是有限的,而且這個上限根本無法以基因藥劑的方式打破。

  就像電腦硬盤一樣。

  上限是固定的,隻會少,不會多。

  除非,再安一個。

  基因藥劑的使用有很大的學問,錯誤的用藥會導致基因潛能被破壞,就像硬盤中損壞的扇區一樣。

  所以,低層次的人會急功近利的濫用藥劑開發潛能,高層次的人則根據自身生理、心理精心製定服藥療程,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發潛能,以免造成無法修複的損傷。

  但是,在身上安一個類似假肢的器官呢?

  既增加了自身基因潛能的上限,還能對其隨心所欲的使用藥劑,獲得的基因能力直接生效,宛如自身。

  如果將假肢做成特殊的形狀,不就是武器、裝備、坐騎了麽?

  有生命的裝備。

  不斷成長、進化的裝備。

  或者,類似機械外骨骼的特殊設備。

  亞特蘭蒂斯的科技很先進,尤其是對生命的研究和探索。

  隻是他們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海洋中的生物,並且研究方向是基因藥劑。

  螞蟻係統不同。

  宿主的研究方向是昆蟲,他沒有製作藥劑的打算,而是直接從根源上改造生命。

  說得更具體一點,宿主研究生命的基石是變態。

  通過結繭、蛻皮、化蛹等方式,從根本上達成生命的質變。

  再者就是將生命還原為受精卵狀態,直接編輯遺傳物質,從本源上控製生命的蛻變、進化。

  習通的靈感就是——這兩種風格迥異的文明,似乎可以結合起來。

  比如宿主正在製作的甲殼蟲交通工具,完全可以依照亞特蘭蒂斯的科技,將其製作為某種全覆式鎧甲、戰衣。

  機械外骨骼、單兵作戰機甲,或者幹脆製作成高達。

  在習通看來,高達也沒什麽了不起的科技含量。

  它所需要的科技習通都能拿出,所需要的材料習通都能找到,而且更優秀、精湛、高端。

  不僅如此,習通還能使用煉金、煉器的方式淬煉材料,強化零部件,或者在外裝甲上布置陣法,勾繪符文賦予特殊屬性。

  最逆天的是,隻要設計得當,這種單兵作戰機甲甚至高達,可以像下蛋一樣大批量生產,像孵小雞一樣孵化、培養。

  機械化大生產中的流水線作業方式被人吹捧不斷,可是在習通看來,這種方式已經變得腐朽、陳舊。

  流水線作業需要占地廣闊的工廠,需要堆積如山的原材料,需要密密麻麻的人工或者機械臂。

  最重要的,流水線屬於一步錯、步步錯,必須有強大的糾錯係統配套。

  流水線作業看似高效。

  實際上,這個過程繁瑣無比,而且對穩定性要求極高,隨便哪個環節崩潰就意味著全線癱瘓。

  放在和平時期到還沒什麽,可是戰爭環境下,這種生產方式非常容易被敵人針對,並且很容易被敵人破壞。

  再看螞蟻係統使用的生產方式。

  隻需要將編輯好的遺傳物質填充到營養物質中,就意味著製作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尋找事宜的環境自然孵化、自由生產。

  這就意味著,它跳過了一環又一環的生產、裝配、檢驗,直接給出了成品。

  雖然這個成品還需要孵化和生長。

  但是就生產效率而言,完爆流水線作業百倍、千倍。

  流水線作業再怎麽牛逼,也隻是分解工序,增加熟練度。

  這個過程中或許可以簡化或重疊掉少許不必要的工序,但是它再怎麽強大,也不可能將工序壓縮到1。

  生蛋可以。

  不就是精卵結合麽?

  一步到位。

  將編輯好的遺傳物質封入營養物質罷了,既不複雜也不繁瑣。

  所以,即便戰爭環境下,生蛋機器依舊能高速運轉,並且高效生產,不像流水線那樣容易被針對,而且一針對就崩潰。

  再者就是原材料的消耗。

  流水線作業需要各種各樣的材料和零部件,這勢必得增加大量的配套生產線。

  這些生產線全都需要大量的物資,一旦物資中斷,生產線停擺,流水作業也就無從談起。

  但生蛋機器不一樣。

  無論遺傳物質還是營養物質,所消耗的原材料都少之又少,而且消耗的原材料都很普遍、易得。

  最重要的是,自然環境下就能完成蛋的孵化,孵化成功後,生命體可以通過自然進食成長、變強。

  相較而言,前者就像是胎生動物的繁衍方式,後者就像是卵生動物的繁衍方式。

  胎生方式確實提升了下一代的質量,但這種方式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和隱患。

  人類是世界的主人倒還好說,可以給下一代提供絕對安全的環境。

  可如果人類不是世界的主人呢?

  如果人類被另一種強大的統治生物追殺、捕獵,行動不便的孕婦有多少生存能力?懷胎十月期間又能躲避多少搜索和捕殺?

  習通不禁思考。

  胎生真的就比卵生優秀嗎?

  卵生提升的是數量,產卵後母體立刻恢複行動自由,增加自己的安全,也變相提升了下一代的生存能力。

  胎生提升的是質量,嬰兒在母體中不斷發育,有更長的時間提升自身的精密度。

  難道,這又是永生派和繁衍派的分歧點?

  繁衍的方式究竟是誰選擇的?誰製定的?

  為什麽人類就一定要胎生?

  如果人類是卵生方式,會是什麽樣的局麵?

  習通不禁在腦海中想象了一下。

  如果人類以卵生的方式繁衍那就意味著分娩不再是鬼門關,女性每個月都能產下一到兩枚卵。

  如此,女性和卵都會變成財富的象征,進一步加重女性生育機器的厄運。

  某些娶不上媳婦,又想有個孩子的男性就會選擇購買卵,自己孵化。

  如此一來,某些身體強壯、智慧超群、姿色不俗的女性就會成為搶手的貨色。

  對,沒錯!

  同性才是真愛,男女隻為繁衍後代的時代將會真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