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南洋的華夏苗裔
作者:大秦小兵      更新:2020-02-29 14:34      字數:2218
  低配版係統主神最新章節

  大清龍脈氣運腰斬,就像伍子胥一夜白頭,瞬間從壯年變成垂垂老矣。

  原本,大清在世界上還是古老而強大的帝國,雖然是紙老虎,但這個紙老虎嚇人還是沒問題的。

  洋人們也是打了上百年的交道,才漸漸發現清帝國外強中幹的事實。

  現在,大清國一夜間漏了底子。

  兩廣就不說了。

  花城是教廷的大本營,本省民眾最先信教,再加上這次開光儀式的影響,以及幾千號斷胳膊斷腿的人現身說法,所有人都知道教廷上達天聽,有仙家手段。

  東廣都被拿下了,西廣就更不說了,畢竟在地球曆史中,洪秀全在老家東廣傳教收效甚微,於是輾轉隔壁西廣,在這裏大紅大紫,搖身一變成為天王巨星。

  曆史驚人的相似,教廷在東廣的發展是一日千裏,在西廣則一日萬裏,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地方官員見到教廷勢大,一個個都裝聾作啞,隻要教民們不是明目張膽造反,他們不敢管也不敢問。

  當然,教民明目張膽造反的話,他們還是不敢管不敢問,甚至有可能直接脫下官服投誠。

  兩廣徹底失去控製,周圍幾個省也都是表麵忠誠,實際上早就和教廷眉來眼去,隨時都有可能改旗易幟。

  習通沒打算和清帝國開戰,但這並不意味著習通就什麽事都不幹。

  多爾袞留下的金甲屍被習通派遣出去,針對兩湖地區的朝廷大員“說服”教育。

  還別說,金甲屍挺好用的,尤其是遁地的天賦,稱得上來去無蹤,鬼魅無常,想要讓誰三更死,就絕對活不到五更。

  多爾袞生前為滿清打下了偌大的江山,死後就把這片江山打回來吧。

  另一邊,同萌會在各大洲都站穩了腳跟,南洋地區更是已經完成初步開發,走上正軌。

  早在千年前,華夏人就已經乘船南下,進入南洋地界,並且在這裏開墾良田,繁衍生息。

  隻是,華夏人一直受到當地野人的侵擾和劫掠,不能安心發展,然後便是西方殖民者的到來,進一步增加了對華夏人的壓迫。

  同萌會建立南洋分會之後,對這片區域進行徹底的清理,同時聯絡各地的華夏苗裔,將他們聚攏起來。

  一則,同源同種,南洋的華夏苗裔對同萌會先天親近,畢竟漂泊在外,隻有抱團取暖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如果這個道理都不明白,他們也不可能發展到今天。

  二則,同萌會展現出神仙下凡的力量,將當地野人絞殺一空,無論大仇得報的感激還是對血腥手段的畏懼,都令他們選擇了忠誠。

  三則,同萌會展現出了呼風喚雨的本領(小型氣象控製中心),點石成金的能力(金屬熔煉廠)等黑科技,被南洋苗裔當做了仙家手段,於是更加敬仰畏服。

  整合了當地華夏苗裔之後,南洋同萌會獲得四十多萬人口。

  “教練,下一步怎麽辦?現在統計出來的就已經四十萬人了,其他地方的華夏苗裔估計更多,這可多人,我可管不了啊。”

  習通倒是十分淡定。

  “南洋一直都是化外之地,他們渴望得到清帝國的承認和管轄,清帝國對他們卻棄如敝履。上千年一直都沒人管,人家不還過得好好地?”

  “所以呢,無為而治就好!你們隻需要提供一個和平、穩定的大環境,其他的,讓他們自己解決就好。”

  南洋分會的成員們頓時鬆了口氣,隻要不是讓他們去下鄉當村官就行。

  “教練,南洋幾個宗族的頭麵人物找到我,說是要給我上供、納糧,怎麽回答?”

  南洋土地肥沃、礦產豐富,隻要勤奮勞作,絕對不會有饑寒之苦。

  但正因為這些華夏苗裔太勤奮了,他們總是能積攢下大量的財富,而當地的野人不事生產,好吃懶做,一個個都窮得光屁蛋。

  他們不但不反思,反而還把這一切都怪在華夏苗裔頭上,認為是華夏苗裔偷竊了他們的財富。

  千年來,南洋的華夏苗裔一直都飽受欺淩,也正因此,他們更渴望有一個強大的靠山,給靠山交保護費自然天經地義。

  習通想了想,“那就收下吧,如果你不收,他們反而心裏不踏實。至於稅率,你們自己定,差不多就行了。”

  “還有,你們手中有多功能農用車,多功能采礦車,無論種地還是挖礦,都用不到什麽人力。所以,讓南洋的華夏苗裔盡快轉型吧。”

  讓他們當建築工人,加快南洋的城鎮建設。

  鐵匠、皮匠、木匠之類的手藝人,將南洋的物產利用起來。

  青少年則進行義務教育,學習文化、管理等方麵的知識,為將來改造清帝國做準備。

  習通對南洋乃至整個清帝國的定位就是大幅削減農業人口,將人們從土地上趕出去。

  以往,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在彎著腰在土裏刨食,肚子都吃不飽,誰會有心思琢磨宗教,琢磨信仰?

  而現在,習通將泰拉星球的農業黑科技拿了過來。

  以南洋的土地資源和水熱資源,別說隻有四十萬人,就算再多十倍,也能供養得起,過個一兩年,就算一百倍的人口也毫無壓力。

  吃飽穿暖,有錢有閑才會琢磨那些花裏胡哨的東西,比如信仰教廷,膜拜係統主神。

  所以,讓他們從神殿的建設開始吧!

  神殿不需要像花城那麽龐大,也不需要像花城那種規模,弄個小屋小廟,讓南洋苗裔有個祈禱的場所就行了。

  於是,南洋同萌會在接受當地宗族貢獻的香料、糧食、金銀之後,與他們商談接下來的發展。

  首先就是,同萌會準備在這裏興建神殿,但是人力不足,所以向南洋苗裔雇傭,按工計酬。

  南洋宗族首領聽說靠山要派活,一個個都拍著胸脯保證,保證送來幾百個幾千個壯小夥,而且一分錢不要。

  但是,同萌會堅持要給,不拿不行。

  廢話,如果不拿,怎麽讓打火機、鏡子、香皂之類的現代產品傳播開來,流通出去,又怎麽讓南洋的華夏苗裔知道做工比種地賺錢,而且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