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
作者:雲弎      更新:2020-07-05 09:37      字數:3763
  代郡情況比扶蘇想象的要嚴重很多。

  本以為隻有一個匪患過後的糧食問題, 誰知道未來耕種也成了大難題。

  楊郡守近半月來眉頭就不曾鬆過,他年齡也不小了,四十好幾, 長得濃眉大眼一身正氣,眉間有深深的溝壑。

  他蹙著眉, 娓娓道來:“半月前跟朝廷遞信的時候沒想過會這麽嚴重,如今是夏日熱些正常,十天半個月不下雨也還算正常, 可到現在已經整整一個月沒雨了, 連陰天都沒有過,日日豔陽天, 地都開始有些幹裂的跡象了。”

  “咱們代郡多平原,以種植小麥和水稻為生, 如今各地傳來消息, 水田早已幹枯, 城外那些耕地也早已變成了旱地,老農去除草都費勁得很, 幹巴巴的土鏟都鏟不動。”

  他苦笑著搖頭, “公子您也知道我是從軍出身, 對地裏頭這些事不太了解。”

  正是因為不了解所以危機意識不夠,他滿以為夏天這樣的天氣是正常的, 沒想過後果,就算是隱隱覺得有些不對, 也怕這天氣不降雨, 怕百姓缺水飲用。

  有經驗的老農卻看出來, 照著這樣的天氣下去,這耕地要廢了, 楊郡守滿心期盼著朝廷的救濟糧食過來,幫助百姓度過這一年,明年糧食種下去收上來就好了,卻沒想過,若是一直不下雨遭遇幹旱,還怎麽種莊稼?

  老農心慌意亂,聯合了好些人求見郡守,他才恍然驚覺。

  “我家祖輩種地,靠天靠地吃飯,我那死去的爹就常說,地旱不能旱一月,這天不旱則以,一旱就得數月數年都有。以往祖輩口口相傳,說發生過的幾次大旱災就是如此,若超過月餘不雨還沒未陰雲遮日就危險了。”

  “如今不下雨,地眼看著要曬幹了,來年定是不成了,現在被那些強盜一整家家戶戶還缺糧,不知道能撐多久。”

  眼下的情況就是百姓缺糧不說,如果遭遇幹旱,說不定明年也沒了糧食吃飯,一連串的惡性循環,這麽大一個郡,朝廷能救一年,救不了兩年三年,否則會被吃垮了。

  扶蘇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這個也怪不到楊郡守身上,他隻是危機意識不夠,當時趕鴨子上架來代郡當了郡守,就遇上這事兒,且當時送信給朝廷時也才半月不雨,誰能想到後麵也是如此,天老爺不下雨,凡人能奈何?

  郡守府來來往往好幾個有經驗的老莊稼把式都是這樣的說法,都很悲觀,搖著頭歎氣。

  了解清楚情況,扶蘇將這些整理一番寫成折子送去鹹陽皇城,這麽大的事總得父皇拿主意,到時若真的幹旱了百姓走投無路,這數百萬計的百姓該如何生存?

  至於百姓該安撫的安撫,楊郡守也不全無是處,他早在扶蘇來之前就調查好了各家各戶的缺糧情況,總得來說,糧食缺口很大,但若沒有天災憑著朝廷的救濟應當能熬過明年。

  楊郡守:“以前咱們這兒家家有糧,也算是富裕,現在……唉,恐怕得給朝廷拖上好一陣子後腿。”

  來這兒當一郡之守他不是沒有野心的,代郡地好水好適宜耕種,出了名的有糧,誰知道一來就碰上這事兒,自己治理的地方,不能給朝廷上交稅收就罷,還得靠朝廷來養活,他簡直愧對公子,愧對陛下。

  很快,在扶蘇的敲定下,那封告示貼了出去,他大張旗鼓來代郡就是為了定民心的。

  郡守衙門外圍了好幾圈的人,識字的官差貼了後,大聲在那念著,念得文縐縐的,還念完就走,老百姓大字不識幾個,都沒聽懂。

  還好有識字的書生站出來給解釋了一番,“大意是說咱皇帝陛下已經知道了這裏的難處,派了扶蘇長公子前來,另外還有瓏寶小公主來替咱們祈福,這回還帶了糧食過來,讓咱老百姓不要慌,日子照過。”

  人群拍手叫好,“原來那個長得怪好看的年輕公子是咱長公子扶蘇啊,早聽過公子的名號了,現在親眼見了才覺得長得真好,一表人才的,怪氣派的,陛下是不是也長這樣的?”

  有人哄笑出聲,說:“陛下當年征戰四方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兒個疙瘩角落裏窩著呢,陛下啊,生得跟天神似的,三頭六臂,一隻手就能撕碎一個人。”

  識字的書生:“……”

  這裏是老趙國舊地,年紀大些的老百姓曾算是趙人,可趙不趙的對他們來說無所謂,相反秦國統一了之後他們才有了歸屬感,往常總覺得說不定今日是趙人,明日就變成楚人了,活著都沒安全感,秦皇統一天下後,這世上再沒其他國家才覺得安定下來了。

  也因而在大家心裏,他們的皇帝陛下就一個,雖說以前也常聽說皇帝如何如何不好殘暴不仁等等,但也沒見朝廷多加賦稅,摳搜百姓的,反而是那些口口聲聲說著為大家好打著趙人舊部的強匪魚肉百姓,現在可好,皇帝陛下派了最信任最親近的長公子親自前來,足以見得他有多重視他們。

  書生繼續說道:“瓏寶小公主今年三歲餘,聽聞頗受陛下寵愛,她年紀還小,不遠千裏來為咱們祈福,聽說剛到那日就暈過一次。”

  “書生,你咋知道的?”

  書生:“我爹在郡守府裏做事。”

  這是一封有些特殊的告示,在安撫完了百姓之後,後麵有一段是捐獻名單,“瓏寶小公主捐贈黃金三箱,李將軍府小公子捐贈黃金兩箱,白銀一箱,丞相府二公子捐贈白銀兩百兩,金元寶兩個,治粟內史府王二公子捐贈……”

  書生念完後,圍觀的百姓都蒙了,好半晌,有人不確定問道:“這、這是捐給咱的?”

  代郡經由強匪橫行後如同龍卷風過後一般是窮得一根毛都不剩了,可謂是沒錢還沒糧,就剩吃飯的肚子。

  書生仔細看完後,掩下心中的震撼點點頭。

  老百姓更驚訝了,“如果老夫沒聽錯的話,後生你剛才說那瓏寶小公主也才三歲多吧?”

  見書生再次點頭,有個挎著籃子的大嬸恍然大悟,“莫不是那日還好看的公子懷裏抱著那個就是咱公主?”

  “那一長串的娃娃就是上頭念的那什麽貴人大官府上的小公子?”

  再次得到肯定的點頭,老百姓們隻覺得夢幻了,他們竟然讓一些三五歲的小奶娃娃來接濟?

  就是人家身份不一般,是權貴家的孩子,其中一個還是公主也覺得不得勁兒啊。

  這要是朝廷給的他們收得心安理得,嘴上心裏都感激朝廷,感激皇帝陛下,就算不是朝廷,是一般人,要是成年的大人捐的,他們也鐵定打心眼裏感激,可是……現如今對他們施以援手的竟然是一群不到大人腿高的三五歲奶娃娃。

  這怎麽心安理得收人家救助?

  “大家散了吧,告示上說過幾日就給大家發放糧食,至於捐贈的銀兩和朝廷給的銀子全拿去外麵買了糧食,發糧食給大家。”

  這樣處理也好,代郡裏麵各商鋪也沒什麽糧食可賣,就是有也死貴到人買不起。

  散了後,這告示上的內容和書生說的話就傳了出去,流傳到代郡各處,人們紛紛燃起希望,朝廷總算來人來糧食了。

  但有一件事引起了爭議,有些老百姓總說讓一群奶娃娃救濟有些奇奇怪怪,仿佛騙小孩錢一樣,華夏人血脈裏一直都有愛護幼小的傳統,在他們心裏奶娃娃是要被護著的,要被大人好好養大的,怎麽可以拿小孩子的錢?考小孩子來接濟養他們?

  這錢這糧食收得心虛。

  “咱就是吃不起飯也不能要幾個奶娃娃的錢啊,我心裏虧得慌!”

  “可不是,要不咱們上郡守府問問揚大人去?”

  “我那日聽了,那名單上幾兩幾十銀兩都有,這些娃娃們雖然出身不錯,但都是孩子身上能有幾個錢?想必也是大人給的零花攢起來的,就是小咱們小公主捐了三箱金子,可能也不簡單,怕不是把嫁妝都捐出來了?”

  有人覺得都是權貴家的孩子拿他們一些錢沒什麽大不了,還心裏偷樂,那麽多錢能買多少糧食啊?

  可大部分老百姓都是樸實的,聽說了這事兒後,想法都差不多,再窮也不能拿孩子的,太虧心了。

  這日小龍崽總算被大哥放了出來,她跟出了牢籠似的,招朋引伴,小跟班們全叫上,說要出去逛一逛。

  以往在宮裏,除了偷偷去了一次哥哥工作的地方,其餘地方都沒去過,小龍崽一想起民間那些好玩的東西就心癢癢,其他小伴讀們也如此,他們出身不凡,年齡又小,家裏絕不允許他們到處亂跑,也就造成了這一群團子們見識少了些,除了各家府上和宮裏,竟然沒去過其他地方。

  扶蘇忙著公務沒空帶孩子,還得帶一串,又拗不過小皇妹,隻得喊了於將軍帶上親衛和丫鬟領著這一群崽子出門玩兒。

  楊郡守有些不放心,還額外喊了衙門裏的捕快出門巡視去,遠遠跟著,有什麽事也好幫著,這麽多娃娃,萬一不小心丟了,他一個也賠不起,還不得被鹹陽城裏的那些大人給撕了?

  雖然是第一次出門。

  但是一串小團子驚喜發現他們仿佛很受歡迎!

  到處都是善意地目光看著他們,去集市街道上小攤販逛的時候,人家還不收錢呢,就問你叫什麽名兒啊,是不是鹹陽城跟扶蘇公子來的?

  團子們驚奇了,“你怎麽知道?你們代郡的人都會未卜先知?”

  攤販們一聽,更高興了,慈愛地看著這一群奶娃娃,錢也不收了,還往各個手上塞了一堆東西,“小孩子就該好好吃,好好玩。”

  從沒來過民間,這一趟出來,團子們自信心爆棚,總有一種全世界都喜愛我的錯覺。

  “那不是錯覺,他們是真的很喜歡我們!”

  “瓏寶,我喜歡這裏,他們真有眼光!”

  “我也喜歡!”

  於將軍跟著聽了一路,笑得不行,給他們解釋了一番,原來老百姓都知道了他們捐了銀子,這一趟過來也是為了給代郡祈福的,所以老百姓喜歡他們,感激他們。

  張寶眼睛閃閃發亮,手上拿著根攤販送的小人兒糖正在舔,“原來他們將我們當成英雄了!”

  “做英雄真好!”

  一群小崽子們第一次體會到了做好事的美妙滋味,除了驚歎外,還一本正經感慨:“早知道多捐些了,找爹娘預支明年後年的壓歲錢也好啊。”

  於將軍:“……”他沒告訴小崽子們的是老百姓還想把那些銀子給還回去呢,一群奶娃娃人不大做事倒挺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