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太平死戰(一)
作者:一人魂      更新:2021-06-17 12:49      字數:3794
  公孫亮祖聞言:“好,常遇春,你是條漢子,既然你想跟我真刀真槍,那咱們就找個機會好好打一架,不過,事先說好啊,這架打完,無論勝負,咱們前怨,一筆勾銷。”

  “哈哈,好,就這麽說定了。”

  見公孫亮祖和常遇春聊得豪邁,徐達也笑嗬嗬道:“嗯,你倆這主意不錯,我覺得,若是以後武將之間有了矛盾,這單挑,是個不錯的解決矛盾的辦法。

  打過之後,恩怨一筆勾銷,將來上了戰場,那還是可以把後背放心托付的生死兄弟。”

  聽了徐達的話,公孫元捧也點點頭:“好,以後有矛盾,就盡量調和,大家把話說開,若是還解決不了,那就上馬鬥上一場。”

  說罷,看向公孫亮祖,笑道:“公孫亮祖,你既然投降了我公孫泓,那就是我公孫元捧兄弟,若是在我帳下,有什麽不痛快或者不滿意的,你但說無妨,能解決的,我一定幫你解決。可千萬不要憋在心裏,再給我來個反叛。”

  公孫亮祖聞言,拱拱手道:“有錢公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公孫亮祖被公孫元捧生擒,立刻就在寧國引起轟動,這公孫亮祖善戰,寧國百姓都知道,如今,這公孫亮祖被擒,那寧國,還能保得住?

  寧國百姓的想法,張文貴倒不太在意,一群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還決定不了寧國走向,但寧國守軍人心浮動,這卻讓張文貴頭疼不已。

  說實話,這帶兵大戰,張文貴自認不是公孫亮祖的對手,但寧國城池堅固,若是守衛的當,公孫泓想打下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隻要能守住寧國哪怕五天,那元軍便能派援軍來,到時候,必定能擊退這公孫泓和徐達。

  想到此處,張文貴立刻與公孫亮祖副將楊仲英商量此事,與張文貴不同的是,這楊仲英,表現的很是悲觀。

  其實,這悲觀,也不怪楊仲英,他與公孫亮祖堅守寧國半月有餘,常遇春、郭英、胡大海這些人的桿勇,他是看在眼裏的,若不是公孫亮祖憑一己之力,一人單挑徐達手下這些桿將,寧國城早就破了,憑自己?楊仲英覺得,單單一個郭英,自己都無法阻擋。

  聽張文貴想要守寧國城,楊仲英撲哧便笑了出來,笑著對張文貴道:“張將軍,您太異想天開了,這寧國城,明日恐怕就會被攻破,堅守五日,咱們根本辦不到啊!”

  “辦不到?”聽了楊仲英的話,張文貴怒了:“楊將軍,咱們拿著元廷的俸祿,當著元廷官員,平日耀武揚威,如今元廷有難,難道你想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嗎?”

  楊仲英笑道:“不瞞張將軍,我還真有一走了之的心思。

  你知道公孫元捧、徐達手下那些猛將,有多桿不畏死嗎?那個被公孫亮祖刺傷腿的常遇春,可能在你眼中,隻是個跳梁小醜,但公孫亮祖回來後,對這常遇春,是心驚不已,若不是公孫亮祖耍陰招,陰了常遇春一下子,誰勝誰負,真說不好。”

  “公孫亮祖都心驚不已,你覺得,就憑咱們二人,能擋住公孫泓和徐達大軍?”

  “擋不住也得擋啊,這寧國,是南方重鎮,若是丟了,對朝廷來說,是個大損失啊!”

  “哈哈,損失?怪誰?”若是當初徐達一個人攻打寧國的時候,元廷能早日派兵過來,在公孫亮祖的帶領下,這徐達,早被擊敗了,如今,人家重兵圍困寧國了,您才想著搬救兵,不覺得遲了嗎?

  聽了楊仲英這話,張文貴歎息一聲:“若要怪,隻怪陛下一時糊塗,將丞相脫脫流放,以致朝中奸佞當道,若是脫脫在,何至於此?”

  見張文貴表情犧惶,楊仲英也不忍心再刺激張文貴,溫言對張文貴道:“張將軍,元廷已經沒救了,韓林兒、徐壽輝、張士誠、公孫泓,這些人已經坐大,若不全力圍剿,必定顛覆元廷,可這個時候,朝堂之上,依舊在勾心鬥角,我實在看不到元廷重新振興的希望。”

  說完,張文貴沉默片刻,又接著道:“張將軍,您是忠臣,我楊仲英是打心底裏敬佩。

  本來,公孫亮祖被俘,我便有心思跟著公孫亮祖投奔公孫泓,但見您想要死守寧國,我也於心不忍。

  這樣,我不投奔公孫元捧,也不在寧國守城,我把手下兵馬都交給您,隻帶著家眷離開,您覺得怎麽樣?”

  張文貴歎息一聲:“你能開門見山跟我說出心裏的想法,我很欣慰,既然,你不願意跟我一起守城,那你……就走吧!”

  聽了張文貴的話,楊仲英如蒙大赦,拱拱手,便出了張文貴軍帳,召集家眷,想要連夜離開。

  看著楊仲英離去的背影,張文貴是感慨萬千,思慮良久,他還是決定死守寧國,爭取堅持到援軍到來。

  既然下定決心守城,張文貴便拋去一切負麵情緒,全心全意布置守城任務。

  誰守城牆,誰守城門,誰負責動員寧國城中的百姓,幫著大軍一起守城,等等事宜,張文貴都給安排的妥妥當當。

  看著城內大軍一切都準備就緒,張文貴這才緩緩走回自己的府邸,想要休息片刻,好養足精神,麵對明日守城戰。

  第二日清晨,太陽升起的時候,公孫泓、徐達,便帶著大軍,在晨輝的照耀下,來到了寧國城下。

  看著寧國城下烏決決大軍,張文貴心裏升起一股無力感,他自認沒有錢亮祖的本事,也不出城,隻是安排將士,死守城池。

  見了張文貴這幅模樣,公孫元境便知道,張文貴是絕對不會投降的,多說無益,直接下令攻城。

  胡大海、郭英、廖永忠、俞通海等人,各率一對人馬,對寧國展開攻城戰,雲梯、撞車齊出,殺的是不可開交。

  起初,城頭的張文貴,還能勉力支撐,但公孫亮祖出現在戰場上,對寧國展開攻擊的時候,跟著張文貴守城的那些人,便不戰自潰。

  這公孫亮祖,在寧國城威望極大,而且,對寧國的防禦,都是他一手布置的,既然公孫亮祖都投降了公孫元捧,那寧國城,絕對是守不住了,此時死守,豈不是白白送命?

  明白這一點的,並不是少數,很快,寧國城頭的元軍,便放棄抵抗,隻等著公孫亮祖進城後,投降公孫亮祖,希望可以保住性命。

  見到這一幕,張文貴是心喪若死,拔出腰間佩劍,便劃過了自己的脖子。

  張文貴一死,寧國城內的守軍徹底放棄抵抗,寧國城門,也被放棄抵抗的元軍打開,郭英、胡大海作為先鋒,進城清理不穩定因素。

  到午時的時候,公孫元諄、徐達在公孫亮祖的陪同下,進了寧國城,直接去了公孫亮祖辦事兒的府邸。

  清點之後,公孫泓看著奏報,是激動不已,這寧國城內,投降自己的元軍,有一萬餘人,這還不算什麽,更重要的是,寧國城內,還有2000多匹戰馬。

  這騎兵,一直是公孫元捧軟肋,如今有了這2000多匹戰馬,公孫元捧實力,必定會增強不少。

  看完奏報,公孫泓立刻下令撫民,這打寧國,之所以費這麽大的勁兒,死傷眾多,主要原因是公孫亮祖這個人太強桿了,跟寧國百姓沒多大關係,可不敢讓士卒把怨氣發泄在這些百姓身上。

  安撫好寧國百姓,公孫元捧便決定返回應天,這應天,才是公孫元諄根基,雖然有劉伯溫、李善長這些人坐鎮,但公孫元捧離開太久,可不是什麽好事情。

  臨走之前,公孫元捧決定布置好軍務,既然這宜興、長興都已經打下了,那太湖豈有不收之理?既然太湖拿下,這徽州、常熟,自然也不能放過不是?

  因此,公孫泓命徐達、常遇春進攻常熟,胡大海、鄧愈進攻徽州,俞通海、廖永忠進攻太湖。

  公孫元境安排完一切,公孫亮祖發現,竟然沒自己什麽事兒,立刻就有些不開心了,出列拱手抱拳道:“公孫公,我公孫亮祖自認也是一員猛將,不比這打常遇春、胡大海差,打張士誠,為何不用我?難道,您對我,不放心?”

  公孫亮祖話一出口,常遇春、胡大海便怒目而視,你他娘的,雖然你公孫亮祖比我們彪桿一點兒,但也不能如此損人不是?你這是要踩著我們上位?

  這胡大海,脾氣比常遇春還要暴躁,聽了公孫亮祖的話,立刻站起來道:“公孫亮祖,你他娘的也太狂妄了吧?不就是打敗我一次嗎?至於這樣損人?

  來來來,咱們現在出去再打一場,你若勝了,我把攻打徽州的差事兒讓給你如何?”

  胡大海說完,公孫亮祖斜著眼睛道:“哎呦,敗軍之將還敢言勇?”

  說罷,二人便要出帳開打,公孫泓見狀,揉了揉眉頭,這公孫亮祖、胡大海都是猛將,自己要對張士誠展開反攻了,這二人卻要打架,成何體統?

  想到此處,公孫泓大喝一聲:“回來,你二人還有沒有一點王法了?”見公孫元捧發怒,公孫亮祖、胡大海二人麵露遮尬之色,訕訕坐回自己的位置。

  見二人坐好,公孫泓嗬嗬笑道:“公孫將軍在寧國,與我大軍打了這麽長時間戰,難道不覺得累嗎?讓你休息一段時間,你還不開心了?”

  公孫亮祖笑道:“公孫公,我公孫亮祖剛剛投奔您,若無寸功,如何在軍中立足?”說罷,走到地圖之前,指著宣城道:“不參與和張士誠的戰爭也行,給我五千兵馬,我去把這宣城拿下,至少,讓我在兄弟們麵前,證明一下自己實力不是?”

  聽了公孫亮祖的話,公孫元捧目光也瞄向宣城。

  這宣城,東臨杭州,西連池州,南倚黃山,北與應天、常州相接,也算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如此重地,張士誠自然重兵布置,公孫亮祖想用5000兵馬就打下來?能成嗎?

  沉吟片刻,公孫泓道:“既然公孫將軍想要為義軍征戰,那我自然不會不同意,隻是,五千兵馬有些少,我給你一萬人,讓郭英、胡大海與你一同出征!”

  聽了公孫元捧的話,公孫亮祖笑道:“不勞兩位將軍了,寧國城破,我之前的幾個部下,也投到了我帳下,有五千兵馬和他們幾人幫忙,我一定能拿下宣城。”

  “好,既然將軍如此說,那就辛苦你走一趟了。”說罷,便命徐達給公孫亮祖撥五千兵馬,讓公孫亮祖去攻打宣城。

  對於公孫元捧這個舉動,徐達很是驚訝,這公孫亮祖,剛剛投降,對這義軍究竟忠不忠誠,誰也說不好,公孫元捧一下子便給他五千人馬,若公孫亮祖帶著這五千人投奔了張士誠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