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章 勇敢站出來
作者:一人魂      更新:2021-06-06 16:07      字數:3794
  什麽玩意?

  公孫劍聽傻了,憑什麽啊?黃丙才用驛站的車馬,和他毛羽健用,有什麽分別?幹嘛要揪著黃丙才不放?

  劉文炳攤攤手,我要是不去調查,也不知道啊!

  不過,陛下請想,他家夫人打小妾,他是怎麽恨上驛站的?就是因為驛站能讓消息傳遞的更快嗎?是不是同樣很荒謬?

  公孫劍感歎:什麽人啊這是?

  毛羽健告狀不成,他開始處心積慮對付黃丙才。其中一個原因是看到黃閣老快要下台了,覺得黃丙才好欺負。

  這毛羽健可不是尋常人,他發現黃丙才連續兩日去如意賭坊,於是安排人引誘一對賣唱的父女去賭坊,又出錢讓一個混混強搶民女,算準了黃丙才會打抱不平。

  混亂之中,他又安排一個人偷偷在背後捅刀子,殺死了那個混混,成功誣陷黃丙才。

  好戲才剛剛開始,又有人負責將死屍送去衙門,這些人拿了好處,卻不知雇主是誰。

  而那個背後捅刀子的也沒有好下場,又被事先安排好的其他人殺掉,毛羽健順利完成殺人滅口的操作。

  至此,線索全斷。毛羽健導演了一出大戲,過程中每個人各司其職,達到他想要的效果,卻沒人知道是他在指使。

  公孫劍感覺愕然,如果黃丙才和他有殺父奪妻之仇,這樣做還能理解。

  可黃丙才甚至不認識毛羽健是誰,哪怕認識,也是毛羽健對不起人家,陷害人不成功,怎麽還有理了?

  公孫劍疑問:“既然線索全斷了,你又是怎麽懷疑毛羽健的?難道是發現了那個殺人滅口的凶犯?”

  劉文炳稟告道:“其實道理很筒單,那天我一覺醒來,突然就想明白了。”

  黃丙才出事是在如意賭坊,但他最近走背運是在驛站,又是誰在驛站的問題上喋喋不休,查來查去隻有兩個人,一個是兵科給事中劉懋,另一個就是毛羽健,這倆居然還是親戚。

  劉懋幫著毛羽健上疏,但經過調查,基本能排除他的嫌疑。

  隻剩下毛羽健,我派人日夜跟蹤,卻沒有發現任何端倪。今天看他有公務要去天津,實在是不能再等,隻好先抓起來,詔獄裏的刑具還沒用昵,他已經尿褲子,把什麽都說了。

  公孫劍忍不住“靠”了一聲,毛羽健竟然是這樣的人。

  “告訴金主編,把毛羽健的事情作為反麵典型,在大周日報連載刊登。”

  劉文炳豎起大拇指,到時候一定拿著給牢中的毛羽健看,這比殺了他更為殘酷。

  公孫劍不是為了惡心人,他在助推驛站改革,用毛羽健的事警示後來人。

  現在的驛站是大周的財政負擔,是各級官吏腐敗的直觀體現,如果取得預想的改革效果,驛站非但可以盈利,還能穩固各地的統治,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總算完成一件事情,劉文炳手頭沒有緊急的活,可以隨皇帝去順義了。

  太監王承恩急匆匆跑了過來,陛下,軍情急報!

  哪裏有來的急報?看王承恩焦急的樣子,莫非是官軍輸了?陝西來的,還是夷州?

  公孫劍打開一看,臉都白了。

  他最害怕、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劉文炳問:“怎麽回事?”

  公孫劍喃喃說道:“皇太極十日前已經出兵,向東進攻東江軍和朝鮮。”

  在公孫劍還在準備的時候,戰爭已經提前爆發。

  可是,二貝勒阿敏,還有兩個小貝勒阿濟格和多鐸,都還在北京城與大周朝談判昵,皇太極完全不顧他們的死活?

  “皇上駕到!”

  王承恩喊完這一聲之後,談判現場跪倒一片,眾人都不明白,為何皇帝會親自到來,而且事先並未有人打招呼。

  公孫劍身後是劉文炳,以及他帶領的錦衣衛。

  別等了,抓人吧!

  以阿敏為首,包括阿濟格和多鐸,以及智囊範文程,近百人的女真使團全部抓起來。

  阿敏奇怪,急切之下連女真話都飆出來了。

  公孫劍聽不懂,請使用大周官話。

  “陛下為何如此?”

  公孫劍把戰報扔給了他。

  阿敏撿起來一看,頓時臉色變了。

  阿濟格和多鐸都年輕,疑問道:“怎麽了?”

  “陛下出兵了!”

  阿敏說的陛下顯然不是公孫劍,而是他們新成立大清國的陛下,以前的女真大汗皇太極。

  皇太極出兵向東,攻打毛文龍的東江軍,以及更東麵的朝鮮國。這是大家都預料到的,此舉成功後可以搶奪東江軍和朝鮮人的物資,實現女真人一貫喜歡的“以戰養戰”模式。

  但是,包括阿敏等三位貝勒在內,誰都沒有想到,他會在此時發起進攻。

  這樣做相當於將這三位貝勒害了,他們在八旗之中分領一旗,就這麽被大周國俘虜了?

  公孫劍心中感歎,皇太極的確是做大事的人。

  公孫劍在千方百計拖延時間,皇太極全看在眼裏。他也在迷惑大周朝,讓三位貝勒前來便是他表現出的誠意所在。

  隻可惜這份誠意是假裝出來的,目的是迷惑公孫劍,讓大周朝以為戰爭還遠,還能再拖一會。

  皇太極便可以出其不意,趁著北京城手足無措之時,向東先擊潰東江軍和朝鮮。他需要閃電戰,快速的取得勝利,然後回師與大周交手。

  至於被犧牲掉的三位貝勒,皇太極表麵上是被迫無奈,盛京城不斷有人餓死,女真貴族催促他盡快出兵,其實早有謀劃,阿敏等三人是他的眼中釘,死了最好。

  大家目瞪口呆看著,剛才還是兩國大臣在唇槍舌劍,轉眼間女真這邊全部被抓,一個都沒有放過。

  阿敏卻知道,如果隻是單純抓人,大周的皇帝沒必要親自來。

  果不其然,在抓捕行動結束後,他又被重新帶出來,進屋後見到了大周皇帝。

  公孫劍身邊是王承恩和劉文炳,見阿敏來了示意鬆綁,賜座。

  阿敏行禮,坐下,問道:“陛下有何吩咐?”

  公孫劍吩咐上茶,然後說道:“皇太極率大軍東出,二貝勒可曾事先知曉?”

  阿敏無奈道:“我若知道,又怎會願意來北京城找陛下,這不是有來無回嗎?”

  公孫劍同意他的觀點,不管是什麽原因,不管未來如何,阿敏回不去了,那兩個小貝勒阿濟格和多鐸也要做長期定居大周的準備。

  阿敏早料到這個結果,“陛下召外臣來,不會隻是說幾句話吧?”

  “朕要禦駕親征,與皇太極決一死戰,不知二貝勒可有什麽交代?”

  阿敏尋思半天,說道:“皇太極排除異己,處處針對我等,隻為奪取女真的控製大權。按理說,我應該恨他,可我畢竟是女真人,請陛下原諒,不能出謀劃策。”

  公孫劍不怕他不服,“朕掃平遼東後,女真從貴族到百姓,他們的財產、土地,甚至性命,可都在朕的手裏,其中包括你的家人,二貝勒不想為他們謀一條生路嗎?”

  阿敏沒回答,他上次來京當使者,公孫劍救了他的命。現在,又因為己方的胡作非為,導致自己被抓。

  從私交而言,他應該感謝公孫劍。在國家大義麵前,阿敏仍堅守一個女真人的立場。

  公孫劍並不著急,指著劉文炳說道:“上次二貝勒在順義皇莊住,朕曾讓淇箱帶你遊覽,第一站去的是火器局,第二站是順義大學,第三站是奇巧館,第四站應該是京營。”

  阿敏驚詫於皇帝的好記性,的確是這些地方,也是這個順序。

  “如今過去半年多,如果二貝勒有時間,又有興趣,可以故地重遊。”

  火器局裏兵器更為犀利,而且有新品種湧現。順義大學已經開學,學生們研習嶄新的學科,人才會持續不斷的培養出來。奇巧館貌似與戰爭無關,但是那裏生產的稀罕東西在富豪圈裏很受歡迎,今年上半年賣出三四十萬兩銀子。有了銀子,還愁打仗嗎?

  最重要的是京營,阿敏看的時候隻是京營改革的第一步,今日的京營分為八部、兩衛、四師,總兵力直逼二十萬,現代化兵器配備,加上充足的錢糧供應。二貝勒看過以後,應該知曉朕沒有妄言。

  掃平女真人,打到赫圖阿拉,公孫劍非常有信心。

  當然了,他不願意付出太大的代價,因此拒絕蠻幹,一直試圖尋找更靈巧的方法。

  戰爭中最悲慘的是百姓,而大周在山海關外已經沒有百姓。

  阿敏知道公孫劍的用意,問道:“陛下願意善待女真百姓?”

  “大周乃天朝上國,無論境內百姓從哪裏來,隻要遵守大周律,都應該喜樂安康的生活下去。如若二貝勒願意配合,待遼東平定之後,皇太極是朕的敵人,但女真的百姓也是朕的百姓,朕會像對待大周子民一樣,把他們將來的日子安排好。”

  阿敏仍未下定決心,公孫劍建議他可以去看察哈爾人,他們有的被安置在天府之國的四川,有的願意去更南麵的地方。

  現在是小冰河期,導致各種異常天氣,北麵的草原筒直不是人呆的,女真人所在的遼東同樣環境惡劣。唯有大周朝可以解決難題,讓女真百姓吃飽飯、穿暖衣。

  公孫劍今天真的沒必要來,既然女真人首先發難,這屬於背信棄義,抓你使者變得天經地義。

  他選擇來了,目的便是與阿敏深談,大周必須出兵遼東,如果有阿敏相助,相信難度會降低很多。

  而且,公孫劍有自信,作為被皇太極拋棄的棄子,被百般猜忌最後硬生生奪走權力的人,阿敏有理由恨皇太極,並選擇站在自己的一方。

  公孫劍給了他美好的借口,一切都是為了家人,為了女真百姓。

  東江軍的消息還沒有傳到京城,平寧總兵官毛文龍突然間遭遇強敵,有一種被打懵的感覺。

  女真大汗皇太極親自統兵五萬,如同一年前阿敏的行軍路線,突然間兵分兩路,一路兩萬人由濟爾哈朗統領進攻鐵山,另一路皇太極親自統領三萬人進攻義州。

  毛文龍隻有兩萬精銳軍隊,與他搭檔的朝鮮軍兵雖然多,卻沒什麽戰鬥力。

  僅僅一天的時間,兩個地方同時失陷,女真人搶到他們想要的糧草物資。

  毛文龍一邊派人向上匯報,請求登萊軍隊,以及朝廷的支援。另一邊把兩萬精銳集中,準備與女真較量一番。

  現在仍是夏季,皮島孤懸在外,隻要發揮水軍的戰鬥力,皇太極是滅不了他的。

  毛文龍可以憑借船隻運送,讓隊伍出現在女真的前方,或者後方,尋找最佳的進攻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