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兵抵山海關
作者:一人魂      更新:2021-06-03 08:28      字數:3821
  公孫劍看著眼前的人才濟濟一堂,他內心是欣慰的。

  但現在還不是決戰的時候,他想爭取一些時間。

  在遼東的問題上,他們前期做了很多準備,最重要的一項是老先生袁可立就任薊遼總督,全麵負責遼東戰事。

  袁可立不但自己去了,還帶上兩位得力的助手,一個是孫應元,一個是陳奇瑜。以他在遼東的威望,雖不敢說取勝,至少在女真人麵前不會吃虧。

  公孫劍之所以爭取時間,因為他感覺沒有完全準備好。

  他在等夷州的戰事結束,需要鄭芝龍派出一支隊伍,不但控製海麵,還要攻擊女真漫長的海岸線,讓對方不得安寧。

  他在等來自石柱總兵管秦良玉的白杆軍,以及來自雲南沐家的狼兵,此前有兩千白杆軍趕到,這次皇帝想要更多,最好是秦良玉親自統領。

  他在等粆圖和岱青結束青海的戰事,京營八部裏的最後一部能夠及時趕到戰場,他們是察哈爾純粹的騎兵,在野戰中實力更加接近女真鐵騎。

  他在等陝西局勢的平穩,那樣的話不但神機營可以趕回來,洪承疇也可以帶領他的軍隊趕來支援。

  此外,孫傳庭的秦兵從河南趕回,勇衛營的將士完成在淮安的任務,大周朝將會以最強的戰力迎接女真人挑戰。

  將領虎大威問:“女真兵力僅存五萬人左右,怎能與我大周軍隊的強橫相比?陛下是否多慮,或許女真隻是想議和,並沒有進攻的打算。”

  旁邊有人用眼神示意他,和皇帝說話委婉點,別那麽衝。

  公孫劍並不介意,回答:“虎將軍快人快語,朕很喜歡。不過昵,關於女真人會不會動手,相信沒什麽爭議。”

  議和當然可以,如果此刻的大周朝非常有誠意,願意給他們土地,給他們糧食與金銀,女真一定會欣然接受,換來說雙方三兩年的和平。

  當然不可以!

  虎大威當真了,提出了反對意見。

  公孫劍在古家口時見過他,此人是個直腸子。也不知名字從哪來的,反正很霸氣。

  話糙理不糙,虎大威的推斷是對的,大周朝不可能讓步到那個程度。

  同樣的,女真也不可能滿足大周的要求,占領的城池不會讓,擄掠的百姓不會還。

  公孫劍對虎大威說:“既然連我們自己都覺得,雙方不可能談攏,那麽開戰就不可避免的發生。”

  眾人紛紛點頭,其實不僅是談不攏的事,作為天朝上國,大周的臣子們自尊心非常強,隻要有人敢提議和,立即給你扣上“漢奸”的大帽子。

  這是主和派經常麵臨的困境,別人會給你貼標簽,會將你妖魔化。

  當然了,主和隻是一種態度,一種政治主古,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

  主和的有好人,也有壞人,不能一概而論。

  此時此刻,公孫劍是那個主和的,如果條件足夠誘惑,他會答應女真人的請求。如果條件不能讓他動心,他也想“主和”,為後麵的戰爭做更加充分的準備。

  從今天起,大周朝進入戰時狀態。

  公孫劍還記得自己的官職:天下兵馬大元帥、京營總督。

  五軍都督府孫承宗負責協調各支隊伍陸續入山海關,做好隨時投入遼東戰場的準備。

  兵部尚書閻鳴泰、戶部尚書畢自嚴負責糧草供應,及時給前線補充兵員及馬匹。

  薊遼總督袁可立負責關寧錦一線的軍隊指揮。京營副總管王在晉赴登萊,負責統帥水師,並負責海路的糧草供應,做好支援朝鮮的準備。

  禮部尚書楊嗣昌親自出使科爾沁,聯絡科爾沁從北路進攻女真。

  與會將領都有差事,公孫劍逐個做了安排。大家都能聽出來,皇帝在會議開始前便已經有了謀劃。

  這一次如果動手,他期望能徹底的打敗女真,開創大周帝國在遼東的新局麵。

  就在君臣之間眾誌成城的時候,一封軍情邸報被送進來。

  公孫劍看過後好半天沒說出話,最後扔在了桌子上。

  ?小承宗拿起來看了看,直搖頭。

  接著是兵部尚書閻鳴泰、戶部尚書畢自嚴,以及禮部尚書楊嗣昌,大家有的歎氣,有的搖頭。

  怎麽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生?太不應該了。

  邸報上說,陝西爆發民亂,三股暴民已經湧現,一個叫王左桂,一個叫王嘉胤,還有一個不知真名叫什麽,外號神一魁。

  他們中每一支隊伍都有幾萬人之多,王左桂攻占了縣城,並打算堅守在那裏。王嘉胤躲在城池附近的山裏,隔三差五的發起攻擊。神一魁最猛,他不停的攻城掠地,並不占領,隻是搶劫。

  公孫劍瞬間想到以前那個崇禎帝,他有機會消滅陝西民變,也有機會對抗女真人。偏偏兩邊都在鬧矛盾,搞得他顧此失彼,最後在雙重壓力下崩潰,大周亡國。

  今天的公孫劍麵臨幾乎同樣的問題,他已經很小心了,一方麵細心做好陝西的官員任命,將最好的官員派往那裏。其次他疏通前往陝西的商路,委托富商田生蘭、黃雲龍專門負責運送糧草。第三他未雨綢繆,還沒登基便派高起潛潛入陝西,把李自成、古獻忠、羅汝才等人網羅到自己帳下,充當皇帝最親近的衛兵。第四是推行新作物,首選地就是陝西,同時興修水利,解決當地人的吃飯問題。

  諸般舉措之下,公孫劍想不到問題還是爆發了,三路大軍同時造反。

  公孫劍想到了女真人,在這個節骨眼上陝西民變,似乎和他們有某種關係。

  映月湖北島上,古靈兒頭纏白毛巾,躺在床上滿臉慈祥,一副專業坐月子的架勢。

  按規矩,她和田秀英一樣,這陣子不能洗澡。

  現在可是夏天,一年之中最熱的季節,像袁夢荷這樣的,每天至少兩到三次沐浴,仍舊覺得身上都是汗。

  陳圓圓把奇巧館送來的“風扇”支在床前,隻要有人拉動,便可以呼呼的吹風。再配上去年冬天儲存的冰塊,徐徐涼風撲麵而來,為兩位媽媽、三個孩子帶來涼意。

  袁夢荷趕來安慰古靈兒,姐姐莫要分心,照顧好孩子才是真的,皇帝不能來一定有他的考慮。

  古靈兒懷抱胖兒子,高興的合不上嘴。她怎會抱怨昵,今早剛接到皇帝送來的信函,上麵說了不能來的原因。

  他身為一國之君,嗅探到女真那邊的動向,緊接著發現陝西大麵積民變,朝中各類問題堆積,北京城回去容易,再想抽身出來需要些時間。

  皇帝在信中說,他會在十日內理出個頭緒,然後趕來北島相聚,兒子的名字就叫公孫慈燦吧。這名不太好聽,但也是瘸子裏拔將軍,列祖列祖留下來能用的字沒幾個,湊合著用吧!

  公孫劍加足馬力處理奏疏,他離開京城的這段時間,重要的奏疏會快馬送去,他身邊帶著內閣的文閣老,帶著司禮監的劉若愚,處理政務並無障礙。

  但畢竟是遠離京城,還有很多不那麽重要的奏疏,以及被誤認為不重要的,已經積壓的如同小山一般。

  公孫劍把內閣的黃立極喊來批評一頓,然後召集內閣及司禮監很多人,大家聚在一起集中辦公,務必在十日內將問題清理完。

  這一忙就是整個上午,中午休息的時候,已經有大臣排隊等著接見。

  公孫劍見到的第一人是工部尚書周延儒,頓時感覺有些生氣。咱倆一同去的江南,有什麽話當時不說,等朕回京這麽忙了,你還趕著第一個來見麵?

  周延儒解釋道:“江南之行,有江南的事情。這次求見,為的是眼前的局麵。”

  軍事會議已經開過,陛下該安排的都已經安排,但是工部任務非常重,大量的軍械和火藥都需要工部來完成。

  公孫劍靜靜聽他說完,最後才問:“你覺得遼東戰事將起,工部最大的責任是什麽?”

  周延儒答道:“工部肯定能完成生產任務,最關鍵的是保證質量。唯有此,才是對前線將士最大、最好的交待。”

  用的槍是否符合尺寸,火藥是否過關,那些刀槍盔甲質量怎麽樣,大炮能不能順暢的發射,全是工部負責的。

  公孫劍接過周延儒的奏疏,裏麵列舉工部的各項操作規範,以及如何保障質量的建議。

  公孫劍對此非常滿意,示意他放開手腳幹,戰場上會驗證工部的所有努力,周愛卿雖然不會上戰場,但

  如果前線打贏了,你們工部是有功勞的。

  公孫劍合上奏疏,直說吧,做到這些有哪些難點,需要朕做什麽?

  周延儒回答:“資金開支還有缺口,尋常時候的預算是足夠的,但是戰事開啟,各類消耗成倍增長,工部需要提高預算。”

  公孫劍一聽是錢的事情,微笑著點點頭,周延儒能意識到這一點,說明他很好的適應新政策。從預算方麵講,工部的尋常開銷,那算是支出預算,屬於常規發生的。如今遼東那邊要打仗,陝西那邊要平叛,屬於項目預算,中央財政給工部追擊預算合情合理。

  周延儒走了,接下來連續進來六七位大臣,不管說的對不對,公孫劍口頭上都予以褒獎,鼓勵他們好好幹。

  接下來一位給公孫劍出難題了,兵科給事中劉懋登場,他要彈劾內閣首輔黃立極,並獻上正式的奏疏。

  公孫劍接過來看了,內容關於黃立極的兒子,無官無品卻征用驛站的官馬,從驛丞處索要財物,還毆打兩名辦差的驛卒。

  劉戀作為常駐兵部的官員,負責督辦驛站改革事宜,他舉報的內容在職責範圍內。

  公孫劍放下奏疏,問道:“驛站改革進展如何?”

  劉戀直搖頭,“微臣鬥膽諫言,驛站不應擴建,應該裁撤。”

  沒想到具體管事的領導不認同,認為驛站非但沒有前途,反而應該逐步的裁撤。

  這個責任在於兵部尚書閻鳴泰,雖說劉懋是給事中,一種負責監督的特殊官銜,並不直接歸兵部尚書管。但閻鳴泰身為兵部尚書,應該任用合適的官吏,不能讓一個不認可此事的人,非要把事情給辦好。

  公孫劍想聽聽,他的理由是什麽。

  劉戀很熟悉大周的驛站,直戳要害的言道:“驛站花費巨大,當今天下各州縣困於驛站的十之七八。而驛站事務之中,用於公務的僅十之一二,其餘皆為官吏私事。”

  公孫劍沉默了片刻,劉懋沒說錯。

  大周朝的驛站的確花費很大,從去年開始的裁軍,又將很多人送進驛站,導致依賴驛站討生活的人更多。公孫劍看過報表,最新的數字顯示,大周朝的驛卒總數量接近四十萬人,這是個非常龐大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