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慕容氏的長輩
作者:一隻辣椒精      更新:2021-03-04 08:14      字數:2743
  對第一次來到長安城的慕容忠烈而言,長安城是厚重的,也是沉重的。

  這種厚重和沉重壓在了他心頭。

  直到來長安城走了一趟,慕容忠烈才知曉往昔父親所說的話。

  除非是從內部打破,否則沒人可以消滅大隋,即便西天的佛陀也不行。

  這更無須說吐渾國。

  遊牧國度的人少凶悍,隻適合臨時的打秋風,遠不足以占據發展。

  而大唐地域多山河,雖然壯麗遼闊,卻並不適合放牧,無法讓諸多遊牧國生存發展。

  但凡進入到大唐境內,便會形成關門打狗的局麵。

  第一次見到長安城,慕容忠烈更是隱隱覺察到這座城市下似乎埋藏著什麽。

  或許是陣法,又或許是其他。

  陣法講究天造地設,才能發揮到最大的用途。

  長安城下或許就擁有某些傳承的陣法,在絕境時翻盤。

  熟讀過一些相關的曆史,慕容忠烈亦是知曉汗國最為強盛時,兵馬隻距離長安城不到三十裏。

  但汗國兵馬在三十裏外硬生生止住,沒有進入到長安城下。

  這或許就與長安城的布置相關。

  即便排除陣法,近五十米高的城牆讓人望而生畏,足以絕掉任何強行打擊的信心。

  相較之下,吐渾國的伏俟城大而不牢,難有底蘊可言。

  曆代東土統治者不乏定都在長安城,也在不斷完善長安城,讓這座城市愈加雄偉。

  而今到了大唐。

  大唐的長安城中更為繁華,貿易昌盛,底蘊也更為厚重。

  “感覺如何?”

  李鴻儒看著慕容忠烈,問了對方一句。

  除了使館,又或等待唐皇的召見,慕容忠烈沒有多少地方可去,轉悠了不少區域,慕容忠烈最終留在他這兒耐心等待。

  李鴻儒此番閉關的時間並不長,慕容忠烈隻是在李府等了兩天。

  此時李鴻儒的詢問似乎是在問等待的如何,又似乎在詢問所見長安後的感覺如何。

  “感覺很親切,很好!”

  慕容忠烈尋思了一下,將心底諸多所想壓了下去,極為中性的回答了李鴻儒這個問題。

  李鴻儒的提問有些臨摹兩可,但他的回複也是得體,不論是哪種詢問都能做回應。

  這讓李鴻儒點了點頭。

  眼前的慕容忠烈年少,但氣質與聰慧皆具,並不是頑愚之人。

  隻要慕容忠烈見唐皇能有此時的發揮,李鴻儒覺得對方親事可成。

  有拓跋誇的回傳信息,又有慕容忠烈的拜帖,唐皇最終許了慕容忠烈來長安覲見。

  此時慕容忠烈便是耐心做等待,等待唐皇的傳喚。

  “若有陛下召喚,叔叔能不能代慕容家作為長輩參與一番”慕容忠烈詢問道。

  “長輩?”

  吐渾王的長輩沒這麽好當。

  李鴻儒雖然許了慕容忠烈私下叫叫叔叔,但成為藩國之王的長輩,這無疑會產生一些禮儀方麵的問題。

  但隻是想想自己那五千金的謝媒禮,李鴻儒就點頭下來。

  麵子遠沒錢財重要。

  這不是五百兩白銀,而是五千兩黃金。

  雖說李鴻儒對八級練功房還沒什麽念頭,但他很清楚那是動輒六千四百兩黃金起步的建築。

  此時提前存點黃金沒問題。

  有唐皇應允,慕容忠烈這樁事情大概率可成,他此時也要做好陪襯,免得到嘴的錢財丟出去。

  “你那邊對西域信息了解多一些,有時間幫我打探打探諸如降龍木等法寶,我到時看看能不能取得一兩件!”

  “好的叔叔,我回都城後就去下令!”

  李鴻儒應下慕容忠烈要求時,隨口也帶了一個請求,這讓慕容忠烈極為高興,隨即就答應了下來。

  人對錢財的**不會是無限的。

  李鴻儒在長安城居住之處的規格已經極高,又給予大量的錢財下,慕容忠烈也有些擔心李鴻儒從此沒了追求,難於有彼此的牽扯與關聯。

  此時聽得李鴻儒需求轉向了另一方麵,他頓時高興起來,覺得以後還能長期維持聯係。

  但凡李鴻儒有不斷的追求,他也就越開心。

  作為一國之主,他存在很多便利,能滿足李鴻儒的各項需求。

  這也會讓雙方的關係越來越緊密。

  “皇上不會讓你等待超過三天,你做做準備,或許陛下明天就會召見你”李鴻儒建議道。

  “小侄的諸多準備已經做好,隻是念念不忘叔叔顯法,還盼叔叔能賜法!”

  慕容忠烈應下時,敘說著自己的小要求。

  一場大戰,吐渾國諸多法王死亡。

  吐渾國能顯法者少。

  而要學習到大唐的文化,則吐渾的大修煉者顯法也無濟於事。

  在吐渾國稀少的機會,在大唐同樣不算多。

  對諸多年輕人而言,隻有太學偶爾才能見到這種機會,而國子學中則看授課者的心情。

  顯法能讓了解的知識直達本質,可以速學速記憶一些內容,慕容忠烈求賜法的念頭並不奇怪,甚至於承受了顯法的師生恩惠,這能讓彼此關係更為親密。

  這讓李鴻儒點了點頭。

  他還去呼了李旦和王梨過來。

  張果子跑去了洛陽授學萬文石,李鴻儒尋思自己什麽時候也去洛陽看看萬文石。

  自己這個大弟子身體孱弱,除了修長生便是鑽研儒家經典。

  但練歸練,數年下來,萬文石並未踏入元神境。

  李鴻儒尋思自己也能顯法,可以去提攜一番。

  他說上數句,亦是開始講述。

  淡淡的藍色光芒和紅光開始顯了出來。

  學法能增進知識,對李鴻儒而言,授法亦能增進他經驗。

  在他授法時,亦是帶著與學習者的交流。

  這種交流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數人,甚至數十人。

  不斷的練習,也能讓顯法的能耐不斷強化,甚至訓練到分心的能耐。

  李鴻儒掐指,低聲喃喃之間,元神光華一陣陣衝刷。

  他不時回應慕容忠烈,又與李旦和王梨有著不同的交手。

  從一個學習者,他亦在慢慢成為一個授學者,將自己所學傳授出去。

  此時授學的範圍很小,但授學對象的等級卻很高,甚至於影響也會很廣。

  寧王難以普及心中關於儒家理念治理吐渾國,但慕容忠烈則有機會。

  李鴻儒偶爾也會想想,若是自己立於廟堂之上,又如何去治理國度。

  外患、內患、休養生息、貨幣、經濟、民生……

  建設遠比破壞難,這是一項項需要付出大心力的行為。

  “吐渾已經被毀壞了,或許要兩到三代君王才能恢複強大,你切記一定要穩,不要有任何其他心思!”

  萬般的書隻是理論。

  李鴻儒按《九經》傳授了理論。

  但思索到慕容忠烈年輕又無資本,便是他這樣的人都視作靠山,李鴻儒也不由有著叮囑。

  穩。

  穩住吐渾王庭,也穩住慕容忠烈的性命。

  萬般的破壞會由時間慢慢去修複創傷。

  而大唐也需要一個弱勢沒有侵略性的吐渾國,隻有遵循雙方的需求,毫無根基的慕容忠烈才會活得安安穩穩。

  不需要有什麽雄心壯誌,隻去求安穩,唐皇才能放心下來。

  年輕確實占天然的優勢,倘若是寧王又或其他國度的成年王者,唐皇難於產生多少真正的信任,更無須說是賜婚。

  但慕容忠烈年輕,也顯得人畜無害,若無將吐渾國恢複強大的野心,求親的一切很可能會水到渠成,大概率會獲得最大的保命護身符。

  當著慕容忠烈的長輩,李鴻儒也盡可能叮囑一些。

  為了自己,也是他還寧王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