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淨土三經
作者:一隻辣椒精      更新:2021-03-04 08:13      字數:2661
  上百冊佛經佛典圍繞人旋轉,這是一份極為高強又精細的法力。

  阿難陀不僅修為高深,一些本事顯然已經到了入微的地步,控製力非凡。

  “我佛與東土有緣,預備了一百八十八冊佛典!”

  摩訶迦葉伸手一指阿難陀。

  他伸手取出其中一冊,翻開典籍冊頁,隻見陣陣金色微光閃耀,傳來一陣陣讓人安心的氣息。

  “這麽多佛典!”

  李鴻儒一怔。

  他忽地想到前往靈山秘境取經的陳禕。

  也不知這些經文書典是不是為陳禕所準備,又被這兩人掌控。

  東土和西天路途遙遠,信息難通。

  這更無須說知曉到個人。

  他靠著李靖的介紹,聽聞過一次仙庭和釋家大人物之名,而摩訶迦葉和阿難陀則對他們來曆完全不知。

  雙方能輕鬆交流,這與偶爾相逢,又李鴻儒等人有心入村莊尋問題想解決方案有關。

  這也與李鴻儒和張果子身上的氣息相關。

  兩人修煉《抱樸子》有成,難於給人惡感,第一印象不會差。

  “佛度有緣人,佛典傳承入四方,我等不會吝嗇”摩訶迦葉笑道:“但需要施主有緣!”

  “去尋金缽?”李鴻儒奇道。

  “不不不!”

  摩訶迦葉搖頭,他手對著河水一招,頓時見得千餘米外一道金光飛遁了回來。

  李鴻儒覺得摩訶迦葉的小測試很要命,依對方操控金缽的水準,隻要摩訶迦葉不想讓人找到,下水尋找者就別想找到。

  這不是測試尋找金缽,也並非測試修煉水準,而是測試誠心和耐心。

  這個金缽隻有在摩訶迦葉滿意的時候才會被尋覓者獲取。

  “阿難陀擅長擬物,這看似有上百冊佛典,但真實的佛典不過三冊”摩訶迦葉道:“若你有緣,自會取得真正的佛典。”

  “大師,你們藏得也太深了吧,這一百八十八冊佛典就三冊是真的”張果子吐槽道。

  “不過三冊是不到三冊的意思,可以是三冊,也可能是兩冊,一冊也很正常”李鴻儒提醒道。

  “那選中的難度也太高了”張果子道。

  “你我萍水相逢,緣分隻有這麽高!”

  摩訶迦葉臉上含笑,他手指一點掌中的經文,隨即便見得那經文變成了一枚貝葉。

  “此貝葉是我佛親手摘下,雖無**力,但隨身攜帶也能讓人心神安寧,若是尋不到真正的佛典,貝葉便是小僧們送予的禮物!”

  “兩位的**力神通讓人讚歎!”

  李鴻儒看著貝葉,他又來回端詳了一番,隻覺眼睛難於看出佛典和貝葉的差異之處。

  對方的術法變化極為巧妙高深,難於看出破綻。

  除非采用破法等手段針對,才能讓物品顯出真實。

  李鴻儒伸手摸了摸,隻覺觸感與真實書籍沒有任何區別。

  但他心下一時也略有所感。

  “我能摸摸嗎?”李鴻儒問道。

  “可以”阿難陀點頭道。

  “那我就摸摸了!”

  雙眼所見難窺真實,觸摸亦無法分辨真假,李鴻儒的手指劃過阿難陀身邊環繞的諸多典籍。

  諸多典籍書目不斷在眼睛中呈現,又不斷流走。

  良久,李鴻儒手指點中一冊典籍,取回了手心中。

  “嗯?”

  阿難陀輕咦出聲。

  “你可選定了?”摩訶迦葉問道。

  “就這冊吧!”

  李鴻儒點頭,隨即捧書雙手合十謝過。

  這讓阿難陀嘴巴張了張,最終停下了術法,將諸物齊齊收了回去。

  淡薄的金光溢散,手中書籍一時難有神異,化成了一冊藍書皮典籍。

  典籍之上,《淨土三經》的字眼與李鴻儒此前看到的並無區別。

  他難辨識出典籍真麵目,但太吾能窺探到。

  一切以‘可研讀’和‘無反應’為結果。

  “施主果然與我佛有緣,阿彌陀佛!”

  摩訶迦葉眼中閃出異色,雙手同樣合十做著介紹。

  “我靈山淨土有三經,佛說無量壽經,觀經,阿彌陀經,這三經文乃我佛重典,修行後讓人百病不生,邪風難侵。”

  “還望施主取經後好好修行,才不辱沒到這經文之妙!”

  對方修為遠不如他們,難於看破真實。

  大概是沒想到李鴻儒真能抽中。

  這種概率微小,即便是摩訶迦葉也隻能勉強張張嘴,用有緣一詞來解釋。

  他和阿難陀對望一眼,見得阿難陀目光恢複,又點點頭,最終將一顆心思放了下去,轉而有了叮囑。

  他與李鴻儒等人交流並不長,隻是短短數分鍾而已。

  待得事情落下,亦是轉向了那粗布衣老者詢問。

  待得尋清楚族老們居住之處,兩僧人才大踏步離開。

  這兩個僧人步伐看似如常人一般,但行進時的速度卻是極快,宛如唐皇一般形成了縮地成寸的本能。

  “就……就這樣?”

  張果子支吾了好一會,這才吐槽了一句。

  他隻覺有些不可思議。

  李鴻儒就這麽厚著臉皮問一問,這就要到了一冊經文。

  這與他想象中不符。

  在大唐,任何一冊典籍都被人視為珍寶,哪曾有這種問一問就給的道理。

  這與缺錢時問人要錢有何區別。

  一個真能厚著臉皮去要,一個也能大發善心的給。

  這是王八碰上了烏龜,雙方對口了。

  “釋家願意四處傳法,他們的典籍最好拿”李鴻儒笑道:“就是難於拿到完整的!”

  不僅僅是在大唐,便是國外亦有諸多寺院的僧人通曉佛法,這些佛法有代代傳承,也不乏佛陀元神顯靈額外傳授。

  釋家對佛法的把控並不算嚴密。

  這宛如一個超大型的門派,四處收著外門弟子,也授予一些可傳授的技能。

  釋家授法諸多,但若論及完整性和階梯層次,這便是一個大問題。

  若非碰到釋家高層傳授,正常的佛經難有什麽完整可言,缺斤少兩是常事,難於去補齊。

  大唐亦不乏漢化的佛經,又有部分佛法技能,甚至李鴻儒此前還帶人抄查過大業寺,獲得過典籍。

  但也正是因為涉及的此類原因,李鴻儒少有去鑽研佛經佛典。

  若阿難陀和摩訶迦葉的能耐低一些,李鴻儒或許就不會如此主動去詢問了。

  但凡遭遇大人物,他的臉皮還是能拉下來的。

  隻要沒有形成對立,造成利益衝突,這些高僧大抵還會秉承有緣,又或慈悲為懷。

  便是他自己也不例外。

  若是有看得過去的後進向他求學詢問,測試後給一冊可傳授的修煉學也沒問題。

  “這典籍完整嗎?”張果子問道。

  “應該完整”李鴻儒點頭道:“日後看看便知!”

  能不能學,又是否完整,太吾會給出一個答案。

  摩訶迦葉提及修行後讓人百病不生,邪風難侵,若是覺察不出什麽問題,李鴻儒也打算學學,畢竟他修行並不怎麽費事。

  若真能讓人百病不生,他甚至還能替對方宣揚佛經,傳授給親戚朋友。

  “我什麽時候才能碰到這麽大方的人?”

  “為師難道不大方嗎?”

  張果子嘀咕一句,隨即被耳尖的李鴻儒聽了進去,這讓張果子好一陣連連點頭。

  隻要修行有成,李鴻儒傳授時還是很大方的。

  但隱約之間,張果子似乎也弄明白了李鴻儒知識為何如此淵博的某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