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班師(謝謝肥駿的萬賞)
作者:一隻辣椒精      更新:2021-03-04 08:12      字數:3143
  一枚隻有自己能動用威能的龍珠。

  特定針對的對象是吐渾國的龍種馬。

  當一些因素結合起來,本應該光芒萬丈的戰略寶物頓時黯淡無光。

  “辛苦你了啊!”

  李大亮對著李鴻儒安慰時,李鴻儒隻覺腦袋有點懵。

  他跑一趟吐渾,丟了寶又砸了人,這是連本錢都收不回來了。

  領導們的安慰話沒個鳥用。

  就如同他獲得的信息與寶貝一樣,看似牽扯諸多,但實際用處一點都沒。

  早知道就不倒騰兵部這些任務了,這還不如他在九層佛塔撈金多。

  “如今之計,也隻有鴻儒兄與我一起衝殺,殺它吐渾個九進九出,建立功勳大業!”

  李道宗眼睛一轉,臉色頓時就殷勤上來。

  他沒法帶著龍珠去殺敵,但拉了人一起上也差不多。

  但凡李鴻儒在他身邊大喝一聲,他就能去取敵將腦袋。

  若大夥兒都能用龍珠,那才叫不好搶,很難輪到他。

  “九進九出?”

  李鴻儒一驚,隨即連連擺手推辭。

  李道宗在吐渾**團中一進一出都難做到,還帶他玩九進九出,這是嫌他死的慢。

  龍珠具備極大的克製力,但持著龍珠者相應也會成為聚焦打擊的靶子。

  隻要這種威能顯擺幾次,必然會被針對。

  在大型戰爭中,便是頂級大將都避免不了隕落,何況他這種水準。

  李鴻儒已經不是戰爭的萌新,很清楚大戰時的模樣,那是一排排鐵甲洪流,隻能向前。

  任何過早的使喚氣力,都會呈現出弱勢,進而被水準不足的人收割。

  江湖上,越階挑戰是天才。

  但在戰場上,越數階擊殺對手也不足為奇,他甚至以儒家正氣之身牽扯過元神八品的楊荷。

  各自狀態的不同,也對應了各自的實力。

  上了戰場,生死便隻能由命。

  除非是能真正掌握到戰爭的節奏,清楚何時能將眼前的這場戰鬥進入尾聲,有一定節奏的參與戰爭才有可能做到遊刃有餘。

  李鴻儒對治國安邦通曉不多,對軍事戰爭內容也隻是淺嚐輒止。

  他隻覺跟著李道宗玩遲早要出事,這事幹不得。

  “李道宗打仗喜歡縱行衝擊,但你跟在我身邊,我肯定保住你啊。”

  一旁的薛萬徹亦是發了邀請,他拍了拍極為健壯的身軀,頓時讓這具身軀發出沉悶的金甲轟鳴聲響。

  “本將修鐵頭功、鐵臂功、鐵肘功、鐵拳功、鐵掌功、鐵指功、鐵膝功、鐵腿功、鐵布衫,九大橫練功法大成,不懼刀劍臨身,想護誰就護誰,誰也甭想弄死我的人。”

  薛萬徹的舉薦讓李道宗張了張嘴,罵了一聲鐵疙瘩。

  薛萬徹在大唐武將中修為隻是上等,甚至較之他武魄水準還差一丟丟,但薛萬徹是大唐當前武將中最難的打鬥者。

  這家夥渾身上下刀槍不入,便是尉遲恭和秦瓊揍起來也覺得皮粗肉厚,壓根不想碰。

  這是橫練大成,肉身難有人可敵。

  “怎麽樣?跟著我立大功,立大功就有賞,官職、錢財、良田、仆役……嗨,反正跟我打仗的都發財了”薛萬徹大聲舉薦道。

  李道宗能瞬間想到的事情,他也能。

  武將們能聯想的都是如何將寶物發揮運用,獲取到最大裨益。

  薛萬徹隻覺若是能搭配一番,在針對吐渾國時必然是如虎添翼。

  這是正麵衝擊不懼,而追殺時也能直接潰敵。

  “跟薛萬徹打仗的確實都發財了,隻是沒發財的都死掉了。”

  長孫無忌在李鴻儒身後補上一句,頓時讓李鴻儒連連搖頭。

  這是猛將。

  若說李道宗殺個九進九出還有什麽顧忌,薛萬徹靠著身體的強勢,絕對沒有任何搖擺的念頭。

  渾身上下不穿成小金人,李鴻儒覺得沒法和薛萬徹混。

  跟隨了薛萬徹去九進九出,這是誰混誰死的下場。

  “本人覺得……”

  “侯君集你別開口,我們很頭疼龍種馬,但你鬼花樣多,搗鼓搗鼓沒什麽大問題,就別來湊這個搶人的熱鬧了。”

  侯君集剛欲開口敘說,隨即被李大亮堵了回去。

  “大亮兄道法驚人,想必也不畏龍種馬,不如將人讓與我。”

  李道彥亦開始開口搶人。

  這位是皇族宗室大將,地位崇高,開口時讓李大亮張了張嘴,有了一些悶悶之色。

  “你們這是想幹什麽?”長孫無忌開口道:“我麾下就這麽幾個人,你們還想掏走不成?”

  “切,是誰在我們刑部拉人。”

  “還在我們兵部搶了人去江湖司坐鎮。”

  “我們搶你的人又怎麽了!”

  “社稷重事不分你我,咱們就是臨時用用你的人。”

  “就是就是!”

  ……

  長孫無忌剛要保人,隨即被眾人一陣口水直噴,一時憋屈不已。

  幹什麽事情都是要還的。

  李道宗率先搶人,他反擊搶人,而後又到了爭奪人的時候。

  誰都能看出李鴻儒手持龍珠,很有可能決定到一次交鋒的勝利。

  麵對征戰吐渾國時,隻要能合理利用,必定能發揮到極大的作用。

  若是統帥大軍出擊,有這種人協助,能進能退能殺敵之下,心中無疑是會極有底氣。

  這讓兵部眾高官齊齊有了開口。

  唐皇也不管眾人,在那看眾人熱鬧。

  大半年不見李鴻儒,唐皇沒想到對方居然真跑到了如此之遠之處,還能安然回歸到長安城中。

  李鴻儒帶來了一個戰爭的小優勢。

  這或許能形成對吐渾征戰的一柄尖刀,進而將優勢不斷擴大。

  隻要傾巢出動,大唐必然能將吐渾國打跑打遠,但唐皇要的並不僅僅是這些。

  要快,要徹底,不能陷入泥潭,也不能遭遇重大損失,對周遭諸國必須維持控製與均衡。

  這一戰牽涉的方方麵麵不少。

  隻有快刀斬亂麻,才能將一切迅速平定。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增添一點底氣都彌足珍貴。

  隻有這樣,在平定了吐渾國之後,他才能去針對到毗那夜迦佛的秘境,也能去與西涼國的萬壽山秘境做一定的交談。

  眾人好一陣扯皮時,隻見一頭信鴿扇動著翅膀,噗通噗通朝著禦馬監飛來。

  “什麽?”

  信鴿上的傳訊入到唐皇手中,頓時讓唐皇驚座而起。

  “段誌玄班師了!”

  房玄齡同樣觀看了傳訊。

  他提及一聲,頓時讓諸將齊齊安穩了下來。

  “怎麽可能這麽快班師回朝?”李道宗茫然道。

  “段誌玄那無賴保守性子確實能做出這種事!”

  長孫無忌眉頭皺了一下,亦是點點頭。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諸多軍事行動更多是依靠統兵大將做決定。

  “段誌玄深入吐渾國,離吐渾聖山隻有三十餘裏!”

  “他帶了最精銳遠射團,又拿了望遠寶鏡,各大軍區神箭手幾乎齊齊調了過去,以他帶軍的水準,打出這種戰果不難。”

  “此時隻能快快下詔,讓段誌玄繼續打擊,莫要錯失良機。”

  或許是感應到了什麽,又或許心下難於決定。

  段誌玄征戰吐渾國的步伐停了下來。

  但有李鴻儒佐證,吐渾國聖山的金龍已經死亡。

  若是進發吐渾國海心山,隻需撈取湖泊中的遊魚喂食妖馬,便能鑄就同樣的龍種馬。

  一旦龍種馬對上龍種馬,吐渾國的優勢將全然殆盡。

  唐皇悶聲之時,已是著人速速取來紙筆寫詔書。

  大唐軍馬的調動,軍團的調動都需要時間。

  段誌玄是首發,之後還有次發,諸多優勢會層層疊加,最終一舉擊潰到吐渾國。

  但唐皇沒想到,他們後續還沒動手,這打首發的大將就決定班師回朝。

  “此番不乘勝追擊,我們後續要耗費多少心力才能有此戰的順利開局,誌玄兄這次犯了糊塗!”

  房玄齡一時有些痛心,臉上有些不甘的神色。

  即便唐皇此時急詔,他也能猜測到後續大致的模樣。

  段誌玄起這個心思時就已經開始了調動,到傳訊回長安,又到長安傳訊到吐渾國,這其中的時差足以讓段誌玄撤退出上千裏路。

  軍團難以來來回回的折騰行進。

  吐渾**團也不是靶子,可以固定在一片不動彈。

  這場反擊戰來得快,退得也快。

  在迅然中爆發,也在迅然後撤中將一切破滅。

  但沒人知曉他們這在數月之中做了多少事。

  吐渾王庭和大唐朝廷來來回回的交鋒,不時的扯皮,派出特使麻痹對方,暗中不斷調動軍團。

  一切的一切,就是為了這場征戰能輕鬆一些。

  當文人策略用盡,接下來隻能承受硬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