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王福疇離京
作者:一隻辣椒精      更新:2020-09-19 08:08      字數:2899
  網 ,最快更新我若修仙法力齊天</a>最新章節!

  尚書右仆射。

  朝廷二品文職。

  右仆射下掌控兵部、刑部、工部等諸多事宜。

  這是能參與朝廷議政的職位,甚至較之封賞大會上開腔的蕭瑀職位和權利更高。

  官居如此之高,封德彝舊居坐落位置就離皇城較為接近了。

  以秦家的地位,拿下這種宅子也沒人說閑話。

  朝廷對汗國征戰,不得不追求高額稅收,想著激活地產經濟,才放開了購買限製。

  如今可能覺察到政策要收尾,又有秦家的關係,戶部中書舍的官員速度極快。

  答應在三天內完成的登記轉移手續在兩天內便完成。

  待得李鴻儒和李旦交了戶宅費和稅費,一張地契也到了手中。

  在李氏布店中,李保國正和十多人一起喝酒吹牛皮。

  轉移了住宅,李氏布店便會成為曆史,難於過遠掌控經營。

  客氏心情有激動,但也有著矛盾。

  這是打拚了十幾年的地方,每一處都有曾經奮鬥過的痕跡。

  兩夫妻有著不舍。

  但李保國和客氏很清楚,當子女高升時,他們隻能助推,不能成為拉後腿的對象。

  否則鬧騰出兒子住豪宅大院,父母蹲守破舊布店的傳聞,便會臭了子女們的名聲。

  待得李鴻儒和李旦回店,店內又熱鬧了好一陣。

  眾人小聚熱鬧時,再聽門外有人敲門聲。

  待得李鴻儒開門,頓時見得了公孫舉。

  在公孫舉身後,王福疇的身影依舊。

  “老師!

  李鴻儒呼上一聲,頓時迅速打開了大門。

  王福疇被取消禁閉的時間比李鴻儒想象中要快。

  這是上午就已經宣旨了。

  “好!

  王福疇端詳著門內的李鴻儒。

  眼前幾乎是一個陌生的青年。

  沒有了往昔看到的弱不禁風,李鴻儒的身材高壯,甚至於透出一股武者的強大氣勢。

  這是缺失了他的教導,李鴻儒走上了另外一條路。

  但這條路走的很精彩。

  如今的李鴻儒遠比他想象中成長的要好。

  即便是王福疇再苛刻,也找不出任何責備之言。

  征調到並州一行,李鴻儒完成了人生的蛻變。

  唯有那聲‘老師’依舊。

  有公孫舉在,王福疇也清楚了部分內容,得知了這個學生在後方出力。

  公孫舉搭進去了。

  但李鴻儒又將他撈出來了。

  王福疇不知這是如何辦到,讓君王如此快就改變了意願。

  “老師屬於大勝汗國的特赦,隻是責罰也有些重,今日就要啟程去儋州上任公孫舉道。

  “儋州?

  迎入王福疇之後,李鴻儒聽得公孫舉發聲,眼睛頓時一瞪。

  “你不用擔心,陛下這是不想再看到我,免得將來出事有著遷怒。

  王福疇嗬嗬一笑,臉上也不做介意。

  此時的李鴻儒不像當初那麽萌新,連大唐的地理誌都不清楚。

  儋州。

  雖然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地名,但李鴻儒很清楚那邊是什麽地方。

  儋州是屬於流放者的地盤。

  諸多有罪者被流放到嶺南,交趾,儋州,瓊州等處。

  那是一片荒蕪之處,人口和文明有限,更是有毒瘴和妖物叢生,需要進行不斷的開荒才能生存。

  這些地區最繁華之處,或許還沒有潁城好。

  諸多流放地被譽為天之涯,海之角。

  入了這些地區,基本相當於放逐。

  被流放者隻能在這些土地上生存,繁衍後代。

  而官員腦袋中也不用想著升遷,調任等事情。

  在這數處地方,很少有官員能擺脫當地職位的魔咒。

  王福疇入了儋州,此生便基本無望再回長安城。

  李鴻儒沒想到唐皇解除王福疇禁閉之後,懲處還是如此之大。

  “我這算是咎由自取,真是悔不當初!

  王福疇開口。

  這讓李鴻儒一時不知道說點什麽。

  王福疇的下場並不算冤枉。

  王福疇的介入還是太主動,也太快,更是極為不湊巧的撞上了太子出事。

  想著提醒君王,這是將自己都陷了進去。

  “陛下賞罰分明,你莫要責備陛下,若是人人如我一般,這天下便是謠言滿天飛,如今陛下讓李淳風和袁天綱調查,算是我付出有所得。

  王福疇的臉色坦然。

  他顯然不後悔向朝廷提交注釋《秘記》,他隻是後悔自己選擇的時機不算好,被一些有心人推波助瀾當了槍。

  也算他多年來勞苦功高,沒有因為太子被蠱惑後就被砍頭。

  如今唐皇借助大唐對外大捷進行特赦,也止住了一些人的嘴。

  但唐皇隻能做到這種程度。

  畢竟王福疇影響的是唐皇的兒子,還是太子之職,未來大唐帝國的繼承人。

  此番懲罰已經算是非常留情麵了。

  他低聲說了數句,又對李鴻儒和公孫舉警戒道:“你們一定要注意,不論將來官到何等位置,實力又有多強,都不要介入到皇權的事態中。

  夾雜在《秘記》中,王福疇發現自己完全失去了對事態的控製。

  民間的傳言被人推波助瀾,蔓延的速度太快太快了。

  一步錯,步步錯。

  他不得不跳出來。

  但跳出來之後,王福疇發現自己倒了大黴。

  他在這種大勢之中不可避免充當炮灰。

  “將來之事難言,但大勢難擋,逆潮之時會猶如螳螂擋車。

  經曆過一次,王福疇也看開了。

  他此時的下場已經算是很好。

  “今天十二點之前,我便要離開京城王福疇道:“我心中牽扯著諸多事情,也放心不下你的教學。

  王福疇看著李鴻儒。

  這是他教育最少的弟子。

  眼見著李鴻儒放射出灼灼光華,但他難以看著成長。

  王福疇有幾分不甘心。

  但見得李鴻儒的模樣和實力,更有國子學生的身份,他又放心了幾分。

  “這是我《南明丁火的後三卷》,也有一些關於我個人推衍的方向,隻能提前交予你,若是有不解,就找你師兄,他如今也是個閑散人王福疇叮囑道。

  “以後也是以後也是公孫舉連連開口道。

  “你怎麽能說以後也是?

  “學生本就對做官並無多少興趣,隻是最初想著有幾分能耐,若是不報效於大唐,不免浪費了才華,如今替代者甚眾,我就安然退下來了。

  公孫舉嘮嘮叨叨。

  他顯然不想再做官。

  成長到一郡的刺史,這已經是文官的極高成就。

  倘若再成長,便要進入長安城朝廷政治中心。

  見識了自己被貶的速度,還有王福疇夾雜在這中間的風雨,公孫舉已經熄了這方麵的誌向。

  “你被貶的幹淨,沒人落井下石,想著謀害你,也好!

  王福疇尋思了數秒,這才吭聲。

  人在江湖,想退出時身不由己。

  但在官位之上,同樣是如此,這不是想退就能退的場所。

  公孫舉立場極中立,又時常跑跑腿四處盤活渤海郡經濟。

  諸多州郡被他占了便宜。

  但諸多刺史又巴不得他趕緊來占便宜,好方便兌換掉自己州郡多餘之物。

  這讓公孫舉的人緣處於被嫌棄又歡喜中,依舊是不偏不倚,和王福疇的中立態度沒大區別。

  眾官難於因為這種關係力保公孫舉,但也不會對公孫舉下黑手,在落難時落井下石。

  公孫舉能安然退出。

  他擅長經濟,又是元神高手,不當官也能活得很好。

  “那就隻有你了!王福疇看向李鴻儒道。

  “我還沒當官呢李鴻儒低聲回道:“再說了,我對當官也沒興趣。

  “……

  王福疇覺得自己收的徒弟個個都很佛性。

  一個上任安然,退任坦然,下來後就沒想著回去。

  一個現在就對當官沒興趣,這種態度在將來當官摞挑子隻怕是極快,怠政是免不了。

  “你們多少還是要有興趣一些啊!

  王福疇隻覺有些恨鐵不成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