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皇帝,我收養了個孩子
作者:迪巴拉爵士      更新:2021-09-01 12:20      字數:5395
  “陛下,臣彈劾上官相公受賄為他人牟利。”

  楊德利開火了。

  他最痛恨的便是貪官汙吏,這和他以前的經曆有關係。

  早年他一家子都去了,隨即被姑母接到了賈家,也目睹了賈家一步步走向貧困的過程。

  窮人事多,說的不是事情多,指的是一件小事就能讓窮人一家子愁眉不展。

  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但他發現一個規律,越窮的人家災禍越多。

  各種事,村裏的欺淩,小吏的欺淩……各種而樣的災禍。

  剛開始楊德利覺得這就是所謂掃把星帶來的,可後來他才發現,原來大多窮人家都是如此。

  為啥呢?

  楊德利為此冥思苦想多年,直至前些年才恍然大悟。

  你家窮了別人就會欺負你。

  就這麽簡單!

  所以他極度讚同表弟所說的人性本惡。

  可那些人為何要欺負窮人?

  他同樣苦思了許久,後來才發現,沒什麽複雜的原因,就因為窮人好欺負。

  窮人沒錢沒權勢,被欺負了也隻能忍著。

  後來姑母一家子都去了,僅僅剩下他和表弟。那幾年他和表弟也沒少被欺負。

  他曾經為此去報官,請求官府的救助。

  但沒人回應他,隻是冷漠的把他驅趕了出來。

  等到收稅時,那些小吏對賈家如狼似虎般的凶狠,楊德利再度懵了。

  我們家窮啊!

  為何不憐憫一番,反而要變本加厲的盤剝呢?

  後來他也想通了。

  沒啥原因,還是因為窮人好欺負。

  小吏盤剝了窮人,窮人沒路子去反擊,於是小吏就安全了。

  歸根結底就一句話:你越弱,欺負你的人就越多!

  人啊!

  終究是欺軟怕硬!

  他不恨那些鄉鄰,因為欺軟怕硬本就是人的天性。但他卻恨那些貪官汙吏。

  身為官吏,本該主持公道,可這些貪官汙吏卻成了打壓公道的存在。

  賈家那些年過的有多苦,楊德利對貪官汙吏就有多恨。

  “陛下,臣隻是收了些字畫。”

  上官儀很淡定。

  雅賄罷了,難道還能計較?

  楊德利怒火中燒,“字畫能賣錢!閻尚書的字畫一幅千金難求,這不是錢是什麽?”

  上官儀眯眼看著楊德利,“字畫隻是消遣之用。”

  誰沒收過雅賄?

  在場的大概除去許敬宗都收過。而許敬宗不收不是因為他清廉,而是這貨沒朋友,那些人想行賄也不敢出手,擔心這廝會大嘴巴說出來。

  竇德玄覺得楊德利有些軸了。

  這般得罪上官儀有何好處?

  若是小賈在,定然會阻攔。

  想到賈師傅,竇德玄就不可抑製的想到了戶部最近的日子,不禁微微一笑。

  “金銀可是雅賄?”

  楊德利猛地蹦了一個概念出來。

  ……

  君臣都愣住了。

  是哈!

  你說字畫不是錢,不算受賄。可金銀呢?

  大唐的法定貨幣是銅錢,金銀按照字麵意義……沒價值。

  但金銀的價值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貴族之間交易自然不會動用沉重的銅錢,而是優雅的用金銀付賬。重量輕,體積小,這就是金銀的優勢。

  你要說金銀和銅錢孰輕孰重……自然是金銀。

  上官儀發現自己竟然無言以對。

  “陛下,臣……”

  皇帝說個話吧。

  宰相們直起腰,等著皇帝的嗬斥。

  皇帝神色平靜,武後也是如此。

  “身為宰輔,不隻是每年朝中給的錢糧,更有朕的賞賜……田莊,錢糧不計其數,可缺錢?”

  這話風頭不對。

  上官儀低頭。

  皇帝淡淡的道:“不缺錢就好生為朕效力。字畫如何朕不提,就問問……收了字畫之後,你可曾為他辦事?”

  大唐律法:收受賄賂沒辦事算輕罪,收受賄賂為人辦事屬於重罪。

  上官儀滿頭冷汗,“陛下,臣……”

  這是默認了。

  收了別人的字畫辦事,嚴格計較起來就是枉法!

  最低兩百杖,流放三千裏。

  兩百杖能把上官儀打個半死,流放三千裏能讓他後半生隻能在某個鳥不拉屎的角落裏自怨自艾。

  上官儀覺得不對。

  這等事兒皇帝不該是隨口一句話就抹過去了嗎?

  為何要計較?

  這是為何?

  宰相們都在琢磨。

  皇帝說道:“行賄屬實,然上官儀為朕效力多年,忠心耿耿,也頗為勤勉……”

  上官儀隻覺得被雷劈了一記。

  受賄屬實……這就是定性了。

  “先回去,等候處置。”

  ……

  上官儀倒台了。

  這個結果讓無數人跌破眼鏡。

  “說是楊德利彈劾……上官儀收了別人的字畫為人辦事。”

  “這……這般嚴苛嗎?”

  楊德利回到禦史台,頓時就成了英雄。

  “彈劾宰相成功,近些年你第一!”

  黃舉含笑誇讚著。

  但轉過身他卻說道:“上官儀結交頗廣,楊德利這幾日怕是不穩妥。”

  上官儀為人和氣,詩才了得,喜歡和一群騷客出入長安青樓。

  這些年下來他的朋友堪稱是遍天下。

  這些朋友和上官儀是互相利用的關係,楊德利把上官儀弄倒台了,那些人就少了一棵大樹,能饒過他?

  上官儀回到了家中。

  “阿耶!”

  上官庭芝也聞訊回來了。

  “老夫歇歇也好。”

  上官儀疲態盡顯。

  上官庭芝哽咽道:“楊德利欺人太甚,陛下昏聵!”

  “住口!”

  上官儀喝住了兒子,說道:“此事不可非議。至於楊德利……”

  ……

  楊德利彈倒了一個宰相,心情自然是愉悅的。

  下衙後他急匆匆的出了值房,想去買些好菜回家。

  出了皇城,前方一個老吏走一步咳嗽一下,然後吐一口濃痰,弄的周圍的人皺眉。楊德利也不爽,剛想避開,可周圍人太多了。

  “哈~tui!”

  老吏一口濃痰吐去,拍拍胸脯,“舒服!”

  前方有人喊道:“奸賊,看打!”

  下衙的人很多,堪稱是車水馬龍。

  就在這個人潮洶湧中,一個中年男子拎著一根木棍衝了過來。

  我曰!

  一群人目瞪口呆。

  守門的軍士想來救援,可前方全是人流,跑不動。

  楊德利站在那裏,看似呆了。

  中年男子疾步而來,見他發呆,不禁目露喜色。

  老吏果斷避開。

  中年男子狂喜,近前就準備揮舞木棍。

  啪嘰!

  眾目睽睽之下,中年男子就這麽突然滑倒。

  就趴在了楊德利的腳邊。

  楊德利牽著馬,神色平靜的道:“讓一下。”

  他就這麽從中年男子的身上跨了過去。

  中年男子抬頭,滿臉血。

  有人看著他的鞋底,說道:“娘的,這人踩到了濃痰。”

  隨即守門的軍士就撲了過來。

  ……

  “陛下,下衙後有人襲擊楊禦史。”

  皇帝怒了,“楊德利如何?”

  “那人自行摔倒了。”

  皇帝點頭,“嚴懲!”

  武後在邊上默然。

  太子在東宮默然。

  ……

  “上官儀倒台了。”

  盧順載等人在笑。

  沒法不笑啊!

  “皇帝趕走了李義府這條惡犬,如今連上官儀這條忠犬也不留了,哈哈哈哈!”

  眾人不禁大笑。

  “自斷臂膀!”

  就在這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中,一輛馬車進了長安城。

  “公主!”

  見到新城下了馬車時,仆役們不禁熱淚盈眶。

  “我等都以為公主不回來了。”

  張廷祥哽咽著。

  這一去就去了一年多啊!

  黃淑進來了。

  “黃淑啊!”

  張廷祥剛想問話,一下就愣住了。

  黃淑手中抱著個繈褓。

  “這……”

  “這是公主在路上遇到的孤兒,收養了。”

  張廷祥一怔,“這……公主自家生養豈不是更好?”

  他覺得此事不妥,苦口婆心的道:“你去勸勸公主,這收養的終究不貼心。公主也不小了,尋個駙馬生幾個孩子豈不更美?”

  黃淑神色平靜,“公主身體不好,生不了。”

  久違的新城公主回京了,但這位公主低調,當初出遊時就沒人關注,此刻歸來後依舊如此。

  新城第二日就進了宮。

  皇帝平靜的臉上多了一抹笑容。

  “新城回來了?”

  “皇帝身體如何?”

  “還好。”

  兄妹二人相對而坐。

  “這是我一路采買的特產。”

  幾張紙上都是禮物。

  “去了不少地方。”

  皇帝幾乎把眼睛湊在紙上才看清了內容。

  “是啊!江山如畫,這一次我才知曉原先是坐井觀天。”

  “是該多出去走走。”

  兄妹二人久違之後,難免多說些,直至下午。

  “用了晚飯再回去。”

  於是新城就和帝後一家子吃了一頓飯。

  “太子怎地不愛說話了?”

  新城覺得板著臉的太子有些好笑。

  “是朕讓他少說話。”

  皇帝看了一眼太子。

  吃完飯,新城提及一事,“皇帝,我此次出行,在關中遇到了一個孤兒,見之不忍,就帶了回來。”

  皇帝微笑道:“也好,等以後尋個駙馬,如此還有個幫襯。”

  新城歎道:“我此次在蜀地遇到了一個神醫,神醫說了……我此生再難生養。”

  皇帝錯愕的道:“竟然如此嗎?”

  新城苦笑,“這個孩子我一看就歡喜,算是有緣吧。”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皇帝自然點頭。

  “回頭取個名字……”

  “李鶴。”新城馬上說了孩子的名字。

  李治:“……”

  晚上,皇帝一人坐在寢宮之中,下麵站著沈丘。

  “趙國公和公主一路出遊,在蜀地還收拾了一批豪族……”

  “那事朕知曉。”

  皇帝的聲音平靜,“阻礙學堂招生,隻為一己之私。豪族……終究是天下的禍害!”

  沈丘低頭,“是。至於孩子……”

  皇帝淡淡的道:“去吧。”

  沈丘告退。

  皇帝坐在那裏,突然歎息,隨後出了寢宮。

  王忠良跟在後麵,就聽皇帝幽幽的道:“一個高陽,一個新城。二人的駙馬皆不妥。高陽跋扈,新城沉寂……孩子……罷了!”

  “李鶴,閑雲野鶴,你這是想借著這個孩子的名字向朕表明心跡嗎?”

  ……

  賈平安在初夏時節回到了長安城。

  “都是禮物!”

  十餘車禮物到了家中,兜兜率先歡呼。

  “這一路給你們尋了不少好東西。”

  賈平安對兩個婆娘很是體貼。

  當夜自然是鞠躬盡瘁,往來於兩個臥室之間。

  第二日,賈昱來匯報情況。

  “家中這一年多來頗好,沒人敢欺負……”

  賈昱看到父親似笑非笑,就問道:“阿耶覺得不妥嗎?”

  王勃代替賈平安回答,“先生就希望能有人上門來欺負一番。”

  然後痛毆對手?賈昱打個寒顫,“兜兜學業好,二郎的學業也不錯,隻是性子依舊如故,三郎最讓人頭疼。”

  老三有些陰陽怪氣的,這個賈平安知曉。

  “你的學業如何?”

  賈昱說道:“孩兒的學業在算學中乃是上上。”

  了不起!

  後世這等年齡的孩子學習還得家長求著,嗬斥著,各種手段齊上。看看賈昱,十三歲的少年,學習的自覺性能秒殺後世無數孩子。

  賈平安目光轉動,盯住了王勃。

  “你的功課如何?”

  賈昱幸災樂禍的衝著王勃擠擠眼。

  看來這兩個在這一年多裏交情不錯啊!

  王勃淡淡的道:“家父說……不敢教我了。”

  王福疇大概率是唏噓不已吧。

  “你父親……也不知是該失落還是歡喜。”

  王福疇能上史冊多虧了王勃這個兒子,沒有王勃渡劫般的宦途,他隻會出現在王通的子女那一欄中……但那一欄幾乎沒人看。

  而曆史上卻不同,但凡看過王勃簡曆的人,基本上都看到了王福疇。

  ——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親王福疇,路上經過南昌,正好都督閻公重修滕王閣,王勃就去湊個熱鬧。誰知曉閻公想讓女婿揚名,出個題目,讓大夥兒為此事寫個序文。王勃一揮而就……滕王閣序橫空出世。

  滕王閣序有多出名,王福疇和都督閻公也就跟著有多出名。

  等賈昱走了之後,王勃說了最近朝中之事。

  “先生走後,依舊是皇後監國,陛下偶爾也會上朝……太子依舊觀政……”

  “前陣子楊禦史兩次彈劾上官儀,第一次是酒後口出怨言,第二次是收受雅賄,陛下令上官儀免職歸家,不過並未削爵。”

  賈平安有些納悶,“表兄雖說做事直來直去,嫉惡如仇,可也不至於會盯著上官儀不放吧。上官儀倒台了……他竟然倒台了?”

  上官儀堪稱是皇帝的忠犬,曆史上若非李治丟他出來應付皇後,賈平安覺得這人至少還能有二十年富貴。

  可他竟然就這麽倒台了。

  倒在了自家表兄的彈劾之下。

  “造化弄人呐!”

  但賈平安覺得這不一定是壞事,至少上官儀一家子保住了,不會如曆史上那般隻剩下個兒媳帶著上官婉兒進宮為婢。

  都是命!

  賈平安覺得許多事兒真的都是命。

  若是上官儀一切無恙,那麽上官婉兒一生自然順遂……成長,成為長安才女,嫁給某位權貴高官的子孫,隨後生幾個孩子,經常出入宴會吟詩作賦。

  這是一個普通貴婦人的一生。

  而曆史上上官婉兒卻在宮中成功逆襲,竟然成為了叱吒風雲的大佬。最後摻和太深,被一刀剁了。

  這等境遇是福是禍很難說,如魚飲水。

  賈平安見王勃在發呆,就問道:“子安是願意用半生來轟轟烈烈,還是願意一生安穩祥和?”

  王勃脫口而出,“自然是轟轟烈烈……”

  這還是那個裝比少年!

  “我要修書!”王勃的眼睛很亮,“既然我的性子無法出仕,那便去修書。我九歲時就能作《指瑕》,且積累幾年……難道隻有為官才能轟轟烈烈?”

  這娃的智商真的能碾壓所有人。

  學霸都不足以形容這廝。

  一般人九歲在幹啥?

  大多還在被父母訓斥,有的還在撒嬌,整日糾結功課好多……

  王勃九歲就通讀了顏師古的《漢書注》,並發現了許多問題,於是編寫了《指瑕》。

  去交趾探望父親的路上隨手就是一篇流芳千古的《滕王閣序》,注意,是立時就作出來的作品。

  一般人寫詩作賦需要醞釀,短的數日,長的一年半載不在話下。

  立時而作的鳳毛麟角,立時而作序文更是難上加難……作出千古傳唱的名篇……這個難度無法想象。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傳唱了多少年的名句。隻是看一眼,仿佛看到了那幅美景。

  王勃現在的表態就是……哥就算是不出仕,改教書了,可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有鬥誌是好事。

  賈平安頗為欣慰。

  “好生讀,到時候我為你相看一個宜家宜室的娘子。”

  王勃臉一紅,“先生,還早呢!”

  “早不早的另說。”

  晚飯後賈平安去了楊家,和表兄談了許久。

  第二日,他必須要去報個到。

  先去兵部。

  門子不敢相信的揉眼睛,“國公?”

  咳咳!

  “不要大驚小怪的!”

  等吳奎見到賈平安時,幾乎是熱淚盈眶。

  “國公,你可算是回來了。”

  這般懷念我?

  賈平安有些自得。

  吳奎訴苦,“自從國公走了之後,兵部辦事時常被人怠慢,下官進了朝堂參與議事也被重臣們無視,國公,兵部苦啊!”

  賈平安淡淡的道:“今日我便去看看!”

  他隻是在兵部轉悠了一圈,士氣大振!

  “國公回來了,看看誰還敢欺負咱們!”

  等賈平安出現在朝堂上後,宰相們都微笑拱手。

  而吳奎進朝堂時,宰相們隻是看一眼。

  “陛下,臣特來銷假。”

  賈平安看了皇帝一眼,發現李治平靜的就像是一潭死水。

  皇帝成人偶了?

  ……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