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拿下檀州
作者:抱歉走錯門了      更新:2020-12-25 11:45      字數:3330
  這西北麵來的兵馬也是有來頭的。

  原來遼國郎主,聞知說是梁山泊花榮這夥兵馬,領兵殺至檀州,圍了城子,所以特差遣了這兩個皇侄,前來救應:一個喚做耶律國珍,一個喚做耶律國寶:這兩個乃是遼國上將,又是皇侄,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引起一萬番兵,來救檀州。看看至近,迎著梁山兵馬。兩邊擺開陣勢,兩員番將,一齊出馬,但見:

  頭戴妝金嵌寶三叉紫金冠,身披錦邊珠嵌鎖子黃金鎧。身上猩猩血染戰紅袍,袍上斑斑錦織金翅。腰係白玉帶,背插虎頭牌。左邊袋內插雕弓,右手壺中攢硬箭。手中持丈二綠沉槍,坐下騎九尺銀鬃馬。

  那番將是弟兄兩個,都一般打扮,都一般使槍。梁山兵馬迎著,擺開陣勢。

  落雕弓唐斌搶先出馬,厲聲高叫到:“來者甚處番賊?敢來找死!”

  那耶律國珍聽聞大怒,喝道:“水窪草寇,敢來犯吾大國,倒問俺那裏來的?”

  唐斌也不再問,躍馬挺槍,直搶耶律國珍。那耶律國珍乃是遼國年少的將軍,性氣正剛,那裏肯饒人一步,挺起鋼槍,直迎過來。二馬相交,兩槍亂舉。二將正在征塵影裏,殺氣叢中,唐斌槍法,迅速快捷,耶律國珍的,也自有神機。兩個戰過五十合,不分勝敗。

  那在後方的耶律國寶,見哥哥戰了許多時,恐怕他久戰力怯,就令中軍篩起鑼來。

  耶律國珍正戰到熱處,聽的鳴鑼,以為有甚麽意外之事,急忙就要脫身,被唐斌用槍纏住,那裏肯放他。耶律國珍此時心忙,槍法慢了些。在唐斌這等高手麵前分神,那就是活膩了,被唐斌找著了破綻,使起槍來,突入進去,往番將項根上隻一槍,搠個正著。可憐耶律國珍,金冠倒卓,兩腳登空,落於馬下。

  他兄弟耶律國寶看見哥哥落馬,便搶出陣來,一騎馬,一條槍,奔來救取。

  梁山這邊陣上“沒羽箭”張清,見他過來,這裏肯饒他,在馬上約住梨花槍,探隻手去錦袋內,拈出一個石子,把馬一拍,飛出陣前。這耶律國寶也飛馬似的過來,張清迎頭撲將過去,兩騎馬隔不的十來丈遠近,番將不堤防,隻道他來交戰。隻見張清手起,喝聲道:“著!”那石子往耶律國寶麵上打個正著,登時令他翻筋鬥似的落馬。

  林衝、潘忠,乜恭、丁得孫見對方連折兩將,當即擁兵掩殺。遼兵無了主將,登時大亂,東西亂竄。隻一陣,便殺散了遼兵這萬餘人馬,把兩個番官,全副鞍馬,兩麵金牌,收拾寶冠袍甲,割下兩顆首級,當時奪了戰馬兩千餘匹,解到檀州城外來見花榮獻納。花榮大喜,賞勞三軍,書寫記了功勞,等回山再做理會。

  破了檀州援兵後,花榮和朱武等商議如何最大的減少損失攻下檀州城,到傍晚。計議已定,當即分調人馬。

  差調林衝、潘忠引領豹勇營軍馬,從西北上去取檀州;再調唐斌、乜恭引英勇營軍馬,從東北上進兵;卻教盧俊義、索超引威武營軍馬,從西南上取路。花榮領剩餘軍馬作為中軍,從東南路上去。隻待的令下,便一齊進發。又讓李逵樊瑞帶領陷陣營先去城下準備。至二更為期,號炮響起,水陸並進。各路軍兵,都要廝應。號令已了,諸軍各個準備取城。

  且說洞仙侍郎正在檀州堅守,專待救兵到來。不想等了半天,援軍沒見到,卻有皇侄敗殘人馬,逃命奔入城中,備細告說被打敗的情況,兩個皇侄大王,耶律國珍被個使槍的害了,耶律國寶被個戴青包巾的,使石子打下馬來拿去。

  洞仙侍郎跌腳罵道:“又是這蠻子!不想損了二位皇侄,叫俺有甚麵目去見郎主?待拿住那個青包巾的蠻子時,定要碎碎的割了那廝!”

  至晚,番兵守衛來報洞仙侍郎道:“潞水河內,有五七十隻糧船,泊在兩岸,遠遠處又有軍馬來也!”

  洞仙侍郎聽了道:“那蠻子不識俺的水路,錯把糧船直行到這裏。岸上人馬,一定是來尋糧船的。”

  當即便傳了三員番將,楚明玉,曹明濟,咬兒惟康,前來吩咐道:“那梁山蠻子,今晚又調許多人馬來,卻有若幹糧船,在城外河裏。可叫咬兒惟康引兩千軍馬出城衝突,卻叫楚明玉,曹明濟開放水門,從緊溜裏放船出去。三停之內,截他二停糧船,便是汝等幹大功也!”

  他這樣吩咐,卻不知成敗何如,有詩為證:妙算從來迥不同,檀州城下列艨艟。侍郎不識兵家意,反自開門把路通。

  再說梁山人馬,當晚黃昏時分,李逵,樊瑞為首,將引陷陣營步軍在城下大罵。洞仙侍郎叫咬兒惟康,催促二千軍馬,出城衝殺。城門開處,放下吊橋,遼兵出城。卻說李逵,樊瑞,鮑旭,項充,李袞五個好漢,引三千本部陷陣營,盡是悍勇士卒,就吊橋邊衝住,番軍人馬,那裏能出的城來。有專門炮手卻在軍中,搭起炮架,準備放炮,隻等時候來到。由他城上放箭,自有牌手左右遮抵著,鮑旭卻在後麵呐喊。雖是三千人,卻有萬餘人的氣象。

  城牆上觀戰的洞仙侍郎,見軍馬衝突不出,急叫楚明玉,曹明濟開了水門搶船。

  此時梁山水軍頭領,都已先自伏在船中準備,未曾動彈。見他水門開了,一片片絞起閘板,放出戰船來。炮手得了消息,便先點起一個風火炮來。炮聲響處,梁山兩邊戰船,廝迎將來,抵敵番船。左邊踴出阮小七,成貴,謝福,右邊出踴出曹塵,耿華,李寶,都使著戰船,槍聲鳴想,殺入番船隊裏。

  番將楚明玉,曹明濟,見戰船踴躍而來,槍響人倒,抵敵不住,料道有埋伏軍兵,急待要回船,早被這裏水手軍兵,都跳過船來,隻得上岸而走。

  梁山水軍的阮小七等六個頭領,先搶了水門。管門番將兵,殺的殺了,走的走了。這楚明玉,曹明濟,各自逃命去了。水門上預先點起一把火起來,花榮朱武在後看了,又命準備好的炮手開炮。那些炮火直飛城牆。直炸的城池碎裂,亂石紛飛。

  洞仙侍郎見的火炮連天聲響,嚇的魂不附體。李逵,樊瑞,鮑旭項充,李袞引領陷陣營等眾,直殺入城。洞仙侍郎和咬兒惟康在城中,看見城門已都被奪了,又見四路賊兵,一齊都殺到來,隻得上馬,棄了城池,出北門便走。未及二裏,正撞著“青麵獸”楊誌,“豹子頭”林衝,攔住去路。

  話說洞仙侍郎見檀州已失,隻得奔走出城,同咬兒惟康匯合,擁護而行。正撞著林衝,楊誌,又是大殺一陣,隻是城破兵敗,又讓火器炸的心顫,哪裏有心戀戰,隻顧往斜刺竄去,死命撞出去。楊誌,林衝要搶城子,也不來追趕,且奔入城。

  檀州城門已破,吊門已下,水門被占,城中主要將領也是都帶著兵馬棄城而走,隻剩下萬餘京州兵在城,被魯智深,武鬆,孫安,李逵,卞祥等人領兵殺入後,也是無心作戰,紛紛棄械跪地投降。

  卻說一戰沒費什麽大力氣,就拿下了城池,花榮引大隊軍馬入檀州,殺散俘虜了番軍。一麵出榜,安撫百姓軍民,秋毫不許有犯。傳令教把戰船盡數收入城中。一麵賞勞三軍,及將在城遼國所用官員前來見麵。官員中有姓漢人者仍前委用,無姓番官,盡皆收押,等候處置。一麵盡將府庫財帛金寶,解赴回雄州,交於彭玘看管。

  卻說花榮召見了檀州城內治理事物的官員,一番談話過來,這些人的態度,讓花榮很有感觸!

  最讓其心有感觸的就是,這些北地遼國漢人,民族意識及其淡薄。

  不過花榮也不奇怪,這都是曆史原因造成的。自唐以來,燕雲地區幾經戰亂,數易其主。因此,該地區“漢人”的政治態度一般都比較靈活。宋人馬擴就評價說:燕雲漢人隨事俯仰,契丹至則順契丹,夏國至則順夏國,金人至則順金人,王師至則順王師,隻是但營免殺戮而已。他們沒有中原漢人那麽強烈的華夷觀念。

  遼國統治下漢人的民族身份認定也十分尷尬。一方麵,“漢人”的民族身份得不到宋人的承認;另一方麵在女真、契丹、奚等北方民族看來,漢人終究是漢人,並不十分信任。而且地位相對來說不高,經過百多年的發展,也有漢人發展出來成為了世家地主,這些人雖然地位改變了,可是花榮並不待見他們。

  原因不方便說:就是當下還沒發生的,宋朝背棄與遼盟約,同金達成海上之盟,聯手滅遼,奪回了燕雲十六州時。燕雲地區的這些已經在遼國站穩腳跟的“漢人”對此普遍心存不滿,怨恨宋人背信棄義,而紛紛投靠金人。等到金軍南侵,宋人則更加猜忌燕雲“漢人”,以至發生屠殺燕雲“漢人”的事件。

  當然事無絕對,遼金統治下的北方漢人還是出現了不少像辛棄疾一樣心向宋朝的起義軍的。也有不少的好漢,向梁山就有公孫勝,馬靈這樣的好漢來投奔。遼國境內也是有科舉出來的官員的,他們才是花榮的目標。就算這些人也要思想教育,加強他們的民族榮譽感。

  花榮現在就是要將這裏能用的官員先行發配回山,讓吳用好好教育教育,順便讓傳令聞煥章,讓其調派仇悆帶幾人前來檀州,安撫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