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四方議定起事
作者:抱歉走錯門了      更新:2020-12-25 11:44      字數:2383
  在婚事到來的前三天,三方通過氣的人馬到了梁山。

  聚義廳中,四方各據一方,討論著都關心的事情。

  其中又以田虎方的三人最為著急。

  所以在花榮開了個場後,房學度首先出言道:“現在時機已到,趙宋朝廷已經準備派出十五萬西兵聯合北方崛起的金國進攻遼國。必定不會有多少兵力來剿咱們,正是出兵占領州府的好時機。”

  聽了這話蕭嘉穗道:“這話不對吧!要是國內烽煙四起的話,趙宋朝廷肯定會停止出征遼國,先清掃國內叛亂,安定民心的,他們再怎麽昏聵,也不會不顧老巢的安危,去取那不能確定勝敗的地方的。”

  王慶方來的劉敏也是道:“要是我們此時起兵,不是正好撞到朝廷的槍口上了麽?到時集結好了的西軍,正好轉向對付我們,我看此時不是好時機。”

  “就算對上又有什麽問題?隻要我們要起事,早晚都是要對陣西軍的,早一點晚一點沒什麽區別吧!而且咱們一起發動的話,趙宋朝廷就是東南西北四麵楚歌,一個方向又能派出多少兵馬來?還要留足夠得人防備西夏。頂天了十萬兵馬就不錯了。”房學度又道。

  “作戰是沒有問題,隻是十萬兵馬諸位各方就能抵擋了麽?要知道趙宋再怎麽軍隊再怎麽弱,那也是經過多年訓練的,還有諸多箭炮利器,你們確定臨時拉起來的民兵能夠抵擋的住?”朱武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來。

  “當然可以抵擋,河東這幾年天災頻繁,官府又不放糧,活不下去的百姓多的是,到時隻要我們大王扯起大旗,攻下城池放糧,景從者必然很多,估計就是三四十萬人也能聚起來。然後取了城中器械盔甲,幾倍的人據城而守斷不會成問題!”這次和房學度一起來的鈕文忠道。

  看到劉敏還要反駁,金劍先生李助摸了摸胡子語氣堅定的道:“我們也是隨時都可以起兵響應,我方現在團結起來的京西淮西荊湖等地的好漢就有七萬多人,攻城掠地易如反掌!”

  “隻是據小生所知,貴方隻是以聯盟的形式聯合各地山寨壯大的,到時戰起,各個山寨能夠統一指揮調度麽?小生怎麽看都不如收歸一起來的方便吧!”吳用又提出一個問題道。

  “這就不用吳軍師費心了,我家盟主自有辦法調度,而且起事時拖住趙宋朝廷十萬兵馬不成問題,是絕對不會拖後腿的。”李助毫不客氣的道。他們這方也是需要大戰的,吳用說的對,這種聯盟的形式是很不牢靠的。隻有有了來自外方的壓力,才能將各個山寨的兵力自然的逐漸合並到一起,再不分彼此,戰力才能倍增。不至於強行合並,導致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出來。李助就是看的清楚,所以才出聲讚同的。

  不得不說,這些草莽人士是很看不起趙宋朝廷的軍隊的,隻是梁山跟朝廷戰過很多次的。知道朝廷的軍卒的實力並不弱,比從百姓中新招募的士卒技戰書要厲害很多。隻是苦於主將調來換去的,主將和士兵之間根本沒什麽默契。

  而且每每作戰之時,還多有喜歡指手畫腳的文官監軍,導致士氣不高,實力根本發揮不出來。稍有不順就沒心思抵抗了,潰敗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要是有能將帶領著發揮出實力來,還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也不知道這些人哪裏來的自信,感覺自己方能輕鬆擋住十萬人馬的。

  不過花榮也沒說話,現在說也沒有用,不親身經曆,他們是不會相信的。隻有吃虧了後,才能聽進去別人說的話。

  花榮這時看著一直隻是在傾聽沒有說話的方臘方主事之人王寅到:“貴教的意思呢?”

  這次來到梁山的還是上次的王寅、鄧覺遠、方傑三人。王寅早就打算好怎麽說了,隻聽他開口直接道:“就是沒有貴三方的商議,我教本來也是打算明年開春就起事的,原因有兩方麵。”

  “第一就是我教聖公要搶在遼國被滅之前先行幹掉趙宋,之後才能集結兵力專心應對更加強大能打的金國。”

  “第二就是教內教眾近期反應激烈,被朝廷壓迫的生活艱難,紛紛請願上示聖公,想要通過起事來改變生活狀況。現在眾意難犯,再不起事教眾就要不穩了。”

  “貴方對自己的實力這麽自信?我看遼國覆滅也就在五六年間了,你們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就幹掉大宋?打算的也太好了吧。就沒有考慮過失敗的問題麽。”許貫中無語的道。

  民間百姓起義之所以基本不會成功,沒有那麽多人才是一方麵,但更多的是自己心裏沒有逼數,總感覺占據了幾個州府就是天大的厲害了,隨後就盲目的擴兵,去打新的地盤。武器都配備不全,更別說銅盔甲胄了。拿著鋤頭的百姓能打什麽仗?人海戰術?到時遇到硬茬兒,幾輪齊射就能教你做人了!

  “我們有教眾十萬,各個都是敢死敢戰之士,加之江南武備不齊,兵馬不多,定能短時間之內就攻下不少的州府。隻要尋險要地形防守打退趙宋朝廷隨後的反撲,就可以贏得很長時間休整空檔,畢竟就是要重新訓練士兵也是需要時間的。”方傑道。

  現在說這些都是沒用的,戰爭的勝負才是關鍵。

  不過現在總共四方,三方都同意起事,就剩下實力最強的梁山這邊還沒有確定了。是以三方都是看著花榮幾人,等著聽他的決定。

  就是還沒準備妥當,花榮這時候肯定不能慫了啊。還能有什麽選擇?這時候不同意,不是把自己這方孤立在外了麽。花榮在心裏歎了口氣後道:“既如此,我們也一起吧,隻是我們這兩年一直在和趙宋朝廷作戰,雖然每次都是有驚無險,可是損失也是不小。還需要一斷時間修養,恐怕做不了主力應對方了。到時恐怕會遲上幾天響應!”

  在座的都不是傻子,自然是聽出花榮的意思就是不想做頂住朝廷壓力的主力。不過他們也是沒有辦法,人家不想做出頭鳥,你總不能逼著做啊!再說梁山本來就是最不著急的。人家有實力又有時間能等的起。他們卻不同,兵多,消耗的就多,又沒有穩定的糧食來源。眼看這個冬天就要糧草告急了。再不攻打幾座城池,就不好過了。不能供應投靠百姓的吃食,誰還跟著造反!

  意思達成了一致,就剩下商定時間了。時間上又有了些許的分歧。田虎方最急切,表示兩個月內就要起兵了。江南方臘方麵也是有些急切,也是表示近期就要發動。王慶方麵就無所謂多了,什麽時候都行。最後還是定在兩個月後,也就是宣和二年的二月初一,一起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