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3章 萬國來朝之雖遠必誅
作者:餘人      更新:2022-04-13 20:21      字數:4179
  隊伍從城門出來,眼前便是連通大校場的官道,而官道兩邊則是田野和湖光山色,不少百姓遠遠觀望著這一支皇家儀仗隊。

  旗幟在季春的陽光麗日下,被照得璀璨奪目。

  最前麵是十二麵龍旗開道,由十二名身穿兵甲的校尉分左右持旗而行, 緊跟北鬥旗一、纛一居前,豹尾一居後,同樣身穿著兵甲,隨後是門旗、日旗、月旗,青龍、白虎、風、雲、雷、雨、江、河、淮、濟旗等六十四麵,木、火、土、金、水五星旗,五嶽旗,朱雀、玄武、熊等旗及二十八宿旗,每類旗用甲士五人, 一人執旗,四人執弓弩。

  隨後則是幢節、響節、金節、燭籠、青龍白虎幢、班劍、吾杖、立瓜、臥瓜、儀刀、鐙杖、戟、骨朵、朱雀玄武幢等。

  錦衣衛是這支儀仗隊的護衛軍,由錦衣衛指揮使朱孝希親率八千人,全權保衛著居中那一輛金光燦燦的馬車。

  此次皇駕選用五輅中的金輅,端莊大氣的陳皇後帶著一對可愛的兒女端坐在車中,目光平視前方,已然有了幾分武皇帝的風采。

  後麵是一大幫隨行的文武百官,再之後是此次受邀請的各國使團,最後又是負責保護隊伍安全的禦林軍。

  皇上出行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由於此次是就近參觀軍演,故而負責保衛皇上安全的兵力僅有一萬餘人。

  很快地,這支隊伍沿著官道到達軍演的大校場,轅門下站著身穿威武盔甲、手按刀柄的將士,而兵部左侍郎吳桂芳帶著一幫官員在這裏恭候多時。

  金鉻並沒有在這裏停留, 而後直接駛進裏麵。

  吳桂芳親自迎駕,將百曆帝、陳太後和百安公主三人引向了觀演台。

  “請隨我來!”

  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是這場軍演的操辦者,對於如此安排文武百官和外國使團早已經進行預演, 便是引領著文武百官和外國賓客走向觀演台。

  為了這一場史無前例的軍演, 這裏亦是修建了一座巨大的觀演台,采用磚石結構,整體呈現著一個半月的形態。

  百曆帝、陳皇後和百安公主被安排在最中央,文官居左,武官居右,而外國使團被安排在外賓看台。

  一個身披銀甲的青年男子騎著一頭高大的白馬,手握著一把精致的青銅劍,從校場外拍馬來到了皇座下麵的高台。

  “臣文華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林晧然恭迎皇上、太後,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身穿銀甲的林晧然翻身下馬,對著上麵端坐在百曆帝和陳太後行禮道。

  他一改往日的溫文爾雅,整個人宛如一位將軍般,渾身多了一份陽剛之氣,特別那雙深邃的眼睛平添幾分智慧,宛如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將軍般。

  文武百官看著林晧然這般裝束出現,先是微微一愣,旋即便是釋然。

  林晧然雖然貴為當朝次輔,隻是現在仍舊兼任兵部尚書,而今日是各個部隊的軍演,確實是有必要披甲出現。

  陳太後看著下麵平台上的林晧然,卻是突然聽不到任何聲音般,正是癡癡地打量著這個出乎意料的身影。

  咳!

  站在旁觀的唐素兒看到陳太後一陣失神,隻好不著痕跡地咳嗽一聲,以此來提醒這位失態的當朝太後。

  陳太後終於是反應過來,咽了咽吐沫地抬手道:“林愛卿,平身!”

  “太後,他是問你軍演可否開始!”唐素兒目視前方,卻是小聲地提醒道。

  陳太後頓時俏臉微燙,隻是不由痕跡地改口道:“嗯,那便依林愛卿所奏,軍演便開始吧!”

  “臣遵旨!”林晧然倒沒有多想,當即便拱手領命道。

  在場的文武百官和各國使團對於這場軍演充滿著期待,卻是早已經伸長脖子等待,隱隱間已經看到遠方有軍隊的身影。

  林晧然從腰間拔出青銅劍,便是指向東邊的角樓處。

  校場上,一陣整齊的號角吹起,遠處用鑼鼓聲進行著回應,而後十二門禮炮齊鳴,拉開了軍演的序幕。

  外國使團很多人顯得一頭霧氣,聽到遠處傳來的號角和鑼鼓聲,卻是懷疑自己的耳朵般,總感覺這麽大的動靜十分不科學。

  他們國家有鑼亦有鼓,但卻是不可能出現這麽大的聲音,更是不可能擁有如此排山倒海般的氣勢。

  讓他們開眼界則是那十二門黃銅大禮炮,雖然這十二門禮炮似乎是一個花架子,但聲音確實很大、很嚇人。

  朝鮮國王李昖算是對大明王朝最為了解的人,隻是聽著遠處鑼鼓的聲音,亦是忍不住暗暗地咽起吐沫。

  禮炮是軍演開始的信號,遠處卷起了漫天的灰土,一隻軍隊浩浩蕩蕩地朝著大校場這邊而來,目標毅然是他們所處的觀演台。

  最先出現的是以五千人為方陣的宣府軍,他們身穿統一的橙色軍服,清一色的高頭大馬,手裏扛著“宣”字旗,宛如一陣風般從遠處奔馳而來。

  得益於羊鞭酒暢銷,加上林晧然所掌握的兵部對兵械和馬匹極為重視,而今宣府軍可謂是兵強馬壯。

  他們而今早已經比肩蒙古騎兵,腰間是大明特製的軍刀,背後或是弓箭或燧發槍,以衝鋒的陣仗快馬策鞭而來。

  “他……他們不會是要造反吧?”一些官員看著這個衝鋒的場景,卻是暗暗地咽起吐沫害怕地道。

  五千騎兵夾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進入大校場,隻是速度很快便放慢下來,而後在觀演台前勒馬停下。

  隻是他們哪怕已經停下,但這支宛如是一支兵臨城下的凶悍之師,整個軍陣散著一種勇往直前的氣勢。

  卻是誰都不會懷疑這支輕騎的戰力,單從他們軍貌、軍陣和氣勢,便知道這確實是那支讓人聞風喪膽的宣府軍。

  “這宣府輕騎名不虛傳,今日是幸得一見!”

  觀演台上的文武百官雖然早已經聽說宣府馬家軍的戰績,隻是看著宣府軍出現在眼前之時,看著這個氣勢如洪的戰陣,不由得暗暗驚歎道。

  “這……這是大明王朝的軍隊?”

  外國使團有近千人,其中很多人連馬都沒有見過幾回,而後看著五千騎兵,卻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敢相信大明王朝擁有如此多的騎兵,便是不由得驚呼起來。

  “前麵的,你快給我坐下!”

  外國使團的觀演台效仿後世足場球的看台,有人忍不住站起來想要看得更真切,結果後麵的人當即便不樂觀地站起來道。

  其實在看到五千輕騎出現的時候,他們有過半的人忍不住站了起來,而現在整個外國使團看台的人全部起立。

  “下馬!”

  身穿戰甲的馬芳此次是親自率隊參加軍演,在固定的區域勒緊馬繩停下,隨後一聲令下道。

  在這一刻,宣府軍的軍紀當即便顯露出來,五千人整齊地從翻身下馬,而後跪著單膝跪地,朝著高台上的皇帝大聲地宣誓道:“宣府軍誓死保衛大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身穿銀甲的林晧然站在高位上,先是望了一眼進行應答的陳太後,而後拔出青銅劍斜指著天空以示回應。

  馬家軍重新上馬,卻是在諾大的校場繞了一大圈,而後顯得威風凜凜地撤出了大校場。他們在外麵提前劃出的區域重新結陣,宛如一支隨時出擊的騎兵大軍般。

  這……

  暹羅國王此行有意跟大明聯盟化解緬甸軍的威脅,隻是他一度擔心大明王朝可能實力不濟,但這一刻卻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多麽的天真。

  單是這一支大明的軍隊,別說是幫自己擊退緬甸軍,哪怕直接掃平緬甸國都是一件十分輕鬆的事情。

  在宣府軍撤離後,出現在視野中的是以戰車營為先鋒的薊州軍。

  薊州軍同樣以五千人為陣,雖然夾雜著騎兵和步兵,但在前麵是卷起滾滾塵土的戰車,他們身穿統一的藍色軍服,高舉著“薊”字旗。

  薊州軍雖然少了宣府軍那種來去自如的機動能力和銳氣,但戰車陣宛如是移動的堡壘般,那戰車上一排排的長刺宛如城堡中的獠牙般。

  入眼之下,仿佛是一個個移動的城堡般,兵械、軍服、裝備和馬匹一律鮮明,而居中的將士無不散著肅殺之氣。

  銳意的進攻固然讓人生畏,隻是這種攻守兼備的軍隊顯得更加可怕,宣府軍再度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

  “這……我們怎麽打?”

  各國使團幾乎是第一次看到戰車,卻是不由得瞠目結舌地喃喃道。

  麵對著這種攻守兼備的戰車陣,當他們將自己的軍隊代入其中時,發現他們的軍隊壓根無法進攻,卻是隻有被動挨打的份。

  文武百官雖然早已經知道戰車的存在,隻是看到如此一排排的戰車結陣,亦是暗暗地感到心驚不已。

  盡管他們早已經知道而今的九邊軍隊今非昔比,但卻是一個十分模糊的感覺,而今才知道他們的可怕,亦是理解他們能夠擊潰韃子並非偶然。

  戚繼光在特定的位置讓軍隊停下,而後朝著高台上的皇上和太後再度行禮,而後林晧然手持青銅劍再度回應。

  各國使團看著薊州軍離開,本以為已經結束,但發現他們是貨真價實的井底之蛙,亦小瞧了這個強大到令人恐懼的大明王朝。

  薊州軍過後,接著是俞大猷所率的遼東軍、石昊所率的征西軍、喬一峰所率的騎兵營,李木所摔的神機營……這些都是來自各軍的精銳,但盡管如此,此次所展示的軍隊便足以橫掃亞洲大陸。

  似乎是感知到什麽一般,太陽躲出雲彩之中。

  正當各國使團成員還在震驚之中無法回過神之時,卻是突然發現自己有腳下突然產生了細微的震動。

  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最後壓陣的軍隊出現了。

  隨著一陣整齊又驚天動地的馬蹄聲傳來,卻見遠處出現一支身穿銀甲的軍隊,連同他們所騎的馬頭都披著銀甲。

  在場的文武百官還沒有看清那麵“同”字旗,便已經是知道這是名動大明的大同重騎,一支橫掃蒙古的無敵軍隊。

  盡管現在的大明出現不少精銳部隊,但論戰力的話,那麽大同軍的石家重騎無疑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在場的文武百官看到出現的大同軍重騎,心裏不由得生起一股自豪感,一種源於華夏的自信,更是輕蔑地瞥向那邊的外國使團成員。

  “這世間怎麽會有這種軍隊?”

  各國使團成員直接是看傻了,本以為剛剛的軍隊就足夠震撼,但大明的王牌之師還是刷新了他們的認知,卻是難以置信地望著眼前的重騎軍道。

  身體高大的石華山翻身下馬,將長刀立在地上、單膝跪地道:“大同軍誓死保衛大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如果剛剛的馬家軍和薊州軍是矛和盾的話,那麽便是大同重騎便是無敵戰甲車,他們足以碾壓一切敵人。

  “果然是名不虛傳,若是朝鮮……”朝鮮國王李昖對大明的情況最是了解,隻是聽到和看到完全是兩碼事,卻是麵帶苦澀地感慨道。

  其實在大同重騎出現的時候,他便不需要用語言來形容這支大明軍隊。從那個地動山搖的動靜傳來,再到這支大同重騎出現在眼前,他的心裏隻有“恐懼”這一種感覺。

  曾幾何時,雖然朝鮮一直以大明的藩國自居,但他的心裏卻沒有將大明當一回事,畢竟自己一直過著跟朝鮮天子一般無二的日子。

  隻是今天看到這一支支令他生畏的大明軍隊,他才知道自己確確實實是井底之蛙,曾經的想法是多麽的可笑。

  或許在以前,他確實不需要討好大明王朝,但現在大明王朝已經重新崛起,朝鮮的存亡其實就在大明的一念之間。

  林晧然麵對著放眼望不到頭的一個個軍陣,高舉著青銅劍大聲地詢問道:“我們大明軍隊的口號是什麽?”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九大軍陣的將士頓時熱血上湧,眼睛透著一種無所畏懼和自信地回應道。

  這股洪亮的聲音直上九霄,而這一場軍演其實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