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又見聖旨
作者:餘人      更新:2020-03-08 08:06      字數:2537
  寒門禍害最新章節

  《談古論今》二期推向市場,當即就引起全城轟動。

  一來是李雲虎的那幫書商的賣力吆喝、暗中煽風點火;二來內容確實有深度又有娛樂元素,經得起市場的考驗。

  不僅是書生和官員群體,很多喜歡附庸風雅的富商亦會買上一本,甚至還會仔細了解裏麵的內容。起碼在這些天裏,《蜀鄙二道》就成為很多富商所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隻是作為事件的始作甬者,林然卻如同一個局外人般。不打聽《談古論今》銷售如何火爆,亦不參與《談古論今》的話題討論,回到了一個普通史官的生活。

  一杯香濃的茶,一本史書,便能讓他過上一天。

  林然雖然對吳山這個人不感冒,但卻讚同他的觀點。這翰林院是一處修身的聖地,隻有經過這裏的洗禮,經過這裏的磨礪,才能進行一場真正的蛻化。

  特別《談古論今》出人意外的火爆,亦讓他得知這時代的讀書人腦裏似乎隻有四書五經,根本就不讀曆史,甚至還以為司馬遷是翰林院的史官,一二甲進士出身。

  正是如此,他覺得不管是他自己,還是其他的讀書人,都有必要在這裏呆上一段時間。而借著現在有著空餘的時間,亦是將精力放在史書上。

  四月是一個多雨的季節,一團烏雲從東邊滾滾而來,將天空染成淡墨色。旋即,雨水嘩啦啦地落下來,將翰林院院子的花草打得萎萎不振。

  林然聞到院子傳來的一絲泥土氣息,安靜地端坐在公座前,認真地翻閱著跟明成祖相關的資料,繼續了解著這一段曆史。

  明成祖無疑是一個愛折騰的性子,將侄子的皇位搶過來後,不僅重建了北京城,還五征漠北,更是推動了史上鼎鼎有名的遠航活動鄭和下西洋。

  後世對這次遠航活動,評價無疑是極高的。反正林然記得曆史老師講解這個件事時,口沫橫飛的激動模樣,簡直就是大明已經站到了世界之巔。

  但林然翻閱著史料,更多的卻是無奈。

  這次耗費巨資的海上遠航活動,不僅沒有為大明找到一條新的財路,而且還繼續引進一樁賠錢的買賣朝貢貿易。

  朝貢貿易是一場國對國的貿易,但由於政治體製的關係,更多時候是大明皇帝采購其他國家的奢侈品,隻為滿足皇帝一個人的私欲。

  大明皇帝無疑是絕對的大土豪,出手無比的闊綽,往往都是以十倍購之。這些小國仿佛是聞到血腥的鯊魚,表示你不用派鄭和來接我們,我們每年都將商品給你送去,化身成為大明有名無實的藩國。

  正是如此,鄭和下西洋雖然給朱棣帶回大量的奇珍異寶,但卻沒能給大明找到財源,加劇了大明的財政負擔。

  朱棣的帝國繼承者朱高熾算是一個體恤百姓的好皇帝,甚至有過親自拉犁體驗百姓辛勞的記述。他在登基詔書中發布了若幹命令,第一道命令就是下令停止下西洋。

  由於維護成本過高,那些下西洋的寶船全部燒毀,那兩萬多經驗豐富的海員則回歸兵籍,鄭和亦被留在南京混日子。

  成化九年,戶部官員劉大夏旗幟鮮明地阻止明憲宗再次下西洋,藏匿了鄭和留下的航海圖,並燒毀了鄭和的航海資料。

  麵對前來興師問罪的明憲宗,這位官員理直氣壯地反問:“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於國家何益?”

  最終,大明這一次遠航投資,以血本無歸收場。

  若是鄭和當時帶回的是黃金,而不是那些小國的王室和奇珍異寶,恐怕大明的曆史就將要重寫,世界的曆史亦會是新篇章。

  隻可惜,朱棣根本沒有抱著“賺錢”的念頭,亦沒有擴大國家版圖的想法,以致鄭和下西洋像是一個小孩子過家家遊戲。

  哎!

  林然輕歎一口氣,苦澀地搖了搖頭。

  麵對那些可以隨意拿捏的小國,不要求你像西方國家那麽野蠻地進行掠奪,但適度欺負一下亦是可以的,卻偏偏跟人家玩起賠錢的朝貢貿易,這種遠航活動怎麽可能持續。

  說這個封建王朝殘酷,他對友邦卻是如此的友善;說這個封建王朝友善,但它對民眾卻又是那般的苛刻,甚至奴役百萬人去修一座宮殿。

  書已經翻完,雨亦停了下來。

  林然的眼睛閃過一抹落寞,目光望向了門外的院子,像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詩人。眼睛正迷離之致,門外突然走進一個人。

  隨著這個人回來,史官大廳頓時變得鬧哄哄的,有人跟著那人進行道賀,有人酸溜溜地說些恭維的話,亦有人出言打趣

  林然朝著那人望去,正是他的潛在競爭對手張居正,一個長相英俊的青年男子,眼睛隱隱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卻是難怪,張居正方才被召進宮。雖然不清楚皇上找他幹什麽,但必定是一件好事,極可能是跟他發表在《談古論今》期刊上麵的文章有關。

  很多人在羨慕之餘,亦是暗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爭到時事策的名額。同時眼睛亦望向林然,眼睛流露出討好之色。

  “寂靜!你們吵吵鬧鬧成何體統,還有沒有翰林官該有的修養!”卻是這時,一個冰冷的聲音傳來。

  大家紛紛抬頭望去,卻是鄭遠平站了起來,正用那雙淩厲的目光盯著眾人。按著他一貫的作風,誰的聲明大,則會瞪誰。

  其實這群史官都是涵養極高的人,若沒有什麽事情,都很少出言。現在主要是看到張居正麵聖歸來,才有些興奮過度罷了。

  “我們在這裏說幾句話怎麽了?翰林院有哪條規定這裏不能說話了!”陶大臨看著他盯著自己,卻絲毫不懼地說道。

  “我們說幾句話就沒修養,你這瞪牛眼就有修養了?”

  “你是翰林修撰沒錯!但在這裏事事擺譜做老大,那就過分了!”

  “就算要做我們的頭子,那亦輪不到他,我可記得《談古論今》創刊時,某人還打了小報告!”

  ……

  在座的史官,卻出奇的團結,紛紛出言聲援陶大臨,亦對徐遠平進行冷諷。

  現如今,若是在修檢廳分派係的話,那就是林然一派,剩下的徐遠平和曹大章自己一派。若林然發言,他們肯定沒有任何異議,但偏偏是這個自以為是的徐遠平。

  徐遠平心裏那個氣啊!

  這種場麵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以前頂多隻有二三個刺頭,但如今哪裏都是畏的眼神,讓到他亦不知該瞪誰合適。

  隻是他卻氣極反笑,指著大家狠厲地說道:“你們都給我記著,我倒要看看……等過些日子,你們誰來求我!”

  咦?

  林然隻是在一邊看戲,但觀察著徐遠平的聲勢,特別他還得意地瞟了自己一眼,分明是有幾分底氣的樣子。隻是不知,這貨又打算搞什麽小動作。

  待他重新翻書的時候,心裏卻有些不安寧。

  “聖旨到!”

  一個尖銳的聲音突然從院子傳來,令到在座史官的心亦是提起,卻不知這次皇上又要召見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