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束手無策急等待
作者:流連山竹      更新:2020-09-22 00:39      字數:3775
  魏徵。

  或許在他的眼中。

  這些各國使節們,猶如一群不懂禮數之輩。

  可是。

  他心裏也知道,當下如果真要是不解決今日之事,唐國必將遭到各國兵馬的襲擊。

  而且。

  就連西域之西的國家,也都開始加入了進來。

  可想而知。

  這是一場有計劃有預謀的大事件。

  唐國已是派出不少的武將離京,往著唐國邊境而去。

  而最大的威脅,有三。

  一乃是吐蕃國。

  二乃是突厥。

  三就是這高句麗國了。

  就好比這高句麗國。

  僅這麽大點的地盤,每過幾年,總要搞出點事情來。

  說來。

  高句麗國,離著唐國雖近,但因為地處東北方向,那裏隻有半年的時間可以派兵馬前往。

  而後的半年,天氣寒冷,更有長達四個月的時間,更是冰雪封天一般。

  哪怕唐國真是有心想要對高句麗國動武,也得提前好幾年計劃布置。

  而此次。

  諸國卻是狼子野心,早已是勾結在了一塊。

  更是在這一次,暗地裏打著旗號來唐國都城朝拜,實則是過來逼迫的。

  隻要唐國不同意他們的要求,那勢必會發生戰亂。

  淵蓋蘇文看了看魏徵,冷笑道:“聽說你乃是唐國最為硬氣的官員,我蓋蘇文還真想見識一下唐國最硬氣的官員,到底有多硬氣。”

  淵蓋蘇文的話,看來這是想要當場發飆了啊。

  不過。

  魏徵卻是不接招,“我央央九州大地,曆經幾千年傳承,從無到有,從結繩記事到如今文明宇宙。我唐國文化鼎盛,詩詞歌賦譽滿天下,即便你高句麗國的文字,也都是從我唐國所出,大對盧能言我唐國話,想來也是從中學了不少我唐國的東西去吧?”

  魏徵之言。

  說來算是扳回一局。

  華夏自從有了文明開始,從茹毛飲血的狀態,到有了文字。

  後有建立了國都,成為一個文明古國。

  隨著時間變遷,各朝也一直都在尋求著變化。

  到了如今唐時期,也都是如此。

  雖在漢開始,就以儒法為尊。

  但各國也都時不時派出一些使團前來華夏,學習儒家學說。

  不止是高句麗,百濟,新羅等國。

  哪怕就是西域諸國,突厥等國,也都經常派出一些使團,前來華夏之地學習。

  可當下。

  卻是前來問責,這可這叫吃了主家的飯,卻是要砸主家的鍋了。

  淵蓋蘇文被魏徵一言給頂到了牆角,愣是不知道怎麽回話了。

  著實。

  淵蓋蘇文能言唐國話,自然是學了唐國的語言了。

  甚至。

  他當權於高句麗後,更是大量研究著唐國的各種。

  從文化,到軍事,再到一些技術等。

  當下的唐國。

  依著他的推測,隻要給唐國再有幾十年的時間,他高句麗國必亡。

  有著如此一個大國盤踞在身邊,他淵蓋蘇文可不想看到這樣的一個結果。

  所以。

  這一次的諸國密謀之事,他淵蓋蘇文乃是第一個同意的。

  而且。

  西突厥的人,更是把西域之西的波斯國也都拉了過來。

  更甚至,還把戒日王朝的幾個國家拉了進來。

  可想而知。

  這突厥想要亡唐國之心不墜啊。

  此時。

  突厥的使團當中,一位使節卻是站了出來道:“唐國如何,在場的諸位心知肚明,什麽文化不文化,在我們的眼中,誰的拳頭大,誰就最大。”

  “對,誰的拳頭大,誰就最大,唐國坐擁如此富庶之地,為什麽還要攻擊其他國家?”此時,西域之西一國使節也隨即大聲附和。

  說來。

  這些國家,與唐國並無任何的糾葛。

  可這一次。

  卻是被突厥人給拉了進來。

  估計也是想對唐國下手了。

  畢竟。

  唐國的瓷器也好,還是茶葉也罷,更甚至,還有著唐國最為保秘的絲綢。

  這些東西,在他們的國度裏,乃是最為上層的人才能用得起的。

  就更別說唐國地處富庶了。

  如此多的國家聯合,他們所衝的,必然是這些東西,說一道萬,全是為了利益而來。

  魏徵聽到這麽一席話,也知道再說下去也是白說了。

  與著一群野人一般的人說文化,說文明,那還不如對牛彈琴呢。

  寶座之上的李世民。

  聽到那突厥人的話後,心中大怒。

  什麽誰的拳頭最大,誰就是老大。

  可當下的局勢,卻是迫使得李世民心中暗暗咽下了這口惡氣。

  這就猶如當年自己剛登上皇位當年,與這突厥頡利、突利二位可汗來了一次渭水之盟,這也使得他蟄伏了好幾年,這才報得此仇。

  而這一次。

  比之上一次,來得更為凶險。

  稍有一些異常,就有可能導致唐國邊境戰火連天。

  而且。

  李世民從邊境傳回來的消息當中,也看出了,這近二百個國家,所有的兵力加起來,乃是唐國兵力的五倍有餘。

  如此多的兵力屯集於邊境。

  這真要是戰事一起。

  不用想就知道唐國必敗。

  如給唐國三年的時間,說不定到也不怕。

  可這匆匆之下,糧草等後勤都還沒來得及運送,這仗可真打不得。

  李世民心中暗恨,隨即又是看了看文官一係的人,希望這些文官們,在此時能站出來好好與這諸國使節理論一番。

  哪怕爭取一些時間,也是可以的。

  可隨著李世民再一次看向文官一係的人之後。

  所有的文官。

  包括他的小舅子長孫無忌,也都低著頭,根本不敢站出來與這些諸國使節們辯上一辯。

  此時。

  李世民終於是領會了鍾文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了。

  文官,那隻不過是文官,當戰事一起之後,他們的腦袋,比誰都低得快。

  曾經。

  如果像今日這般的事情發生。

  文官一係的人,必然會諫言說和親和親。

  可幾次的諫言之後,李世民聽從了鍾文的話,否決一切和親之政策。

  哪怕唐國任何一個平民百姓之女,都不允許和親。

  這也使得李世民以前曾在朝堂之上發了話,任何人不得議和親之事,更是頒布了法令,和親之事誰要敢再提,直接降爵降職。

  所以。

  今日這朝堂之上,任何人也都沒再提議和和親之事。

  而且。

  這些文官們哪一個都精明的很,知道此時不是說話之際,所以,隻能低著頭,希望這事不要落到他們的頭上來。

  李世民環視了一遍這些文臣後。

  心中即無奈,又痛恨。

  最終,隻得看向那些武將們了。

  能說話的武將,除了爵職最高的程咬金之外,連一個可用之人都沒有了。

  正當李世民看向武將一係人之時。

  一位中郎將卻是站了出來怒喝道:“爾等諸國想來早已密謀多年,要不然,此次來我唐國說是朝拜,卻是打著如此大旗,就是為了想要逼迫我唐國國君,狼子野心,昭然可見。即然爾等早已是有此預謀,而我唐國人也從不懼戰,如爾等想打,我蘇定方定當奉陪。”

  此中郎將,乃是左衛中郎將蘇定方。

  蘇定方。

  可以說乃是一位驍勇善戰之人。

  當年。

  為了突襲突厥牙帳,那可是直接帶著數百人就敢直入突厥內部。

  可想而知。

  蘇定方除了有勇之外,更是有謀之人。

  當蘇定方一言而出之後。

  突厥一方的數十名使節聽到蘇定方一名之後,驚得連連倒退了一步。

  蘇定方之名。

  在草原之上,那絕對是如雷貫耳。

  即便是草原上的小娃,都聽聞過蘇定方這個名字。

  隻要誰在草原上說一句蘇定方來了。

  估計所有的草原之民,都會立馬縱馬逃離。

  更有甚者,還會直接跪服於地上。

  蘇定方的大名,放在草原之上,可以說能做到夜止童啼了。

  此刻。

  吐蕃使節東祿讚卻很是冷靜的看著這位即不年輕,也不年老的唐國將軍,心中卻是在衡量著眼前的這位如貫耳一般的蘇定方。

  蘇定方敢以數百兵力,就敢帶兵直闖突厥可汗的牙帳。

  這對於東祿讚來說。

  這樣的人,才是可怕。

  雖吐蕃國地處高原。

  如眼前的這個將軍,也如當年一般,帶著數百騎兵直奔他們的邏些城,那這後可不可想像。

  而且。

  吐蕃地廣人稀。

  想要突襲邏些城,那絕對比突襲突厥可汗的牙賬,卻是來得更為便捷。

  頓時。

  東祿讚心中多了一些警惕,心中暗暗記下此事,待回去之後,好把他心中的擔憂傳回吐蕃。

  隨著蘇定方的一言之後。

  朝堂之上的武將們,也紛紛大聲的訓斥著這些諸國使節們。

  武將不怕打仗,就怕沒仗可打。

  就好比蘇定方。

  雖有突襲突厥之功,可卻是因為劫掠了突厥之事,一直得不到重用。

  依著他的功勞,少說也得封個大將軍之職,甚至,連爵位至少也得是一位縣公吧。

  可到了如今。

  蘇定方也隻是一個縣男的爵位,更隻是一位左衛中郎將。

  先不說蘇定方了。

  在長安的這些將軍們,除了程咬金已是到了頂之外。

  又有多少個不希望打仗的?

  隻有戰爭,他們才有官升,有爵可封。

  天下太平,可就無法做到封妻蔭子了。

  誰不想高官厚爵的?

  可是。

  寶座上的李世民,聽著蘇定方之言,以及諸武將們的附和聲之後,心中雖喜,可卻又是頭疼的不行。

  這仗斷然是不可能打。

  真要邊境戰事一起,唐國必輸的。

  此刻。

  李世民真心希望。

  鍾文能在此時回到長安,好解決當下的這個困局。

  李世民心中。

  從未有過這種迫切的希望。

  以前。

  李世民還期望著朝堂之上的這些文臣武將們,能幫他解決問題。

  可當下,武將們已是派了出去守著邊境了。

  而這些文臣們,除了在自家鬧來鬧去,卻是不敢與這些諸國使節們論上一個是非來。

  更或者,有些人還選擇閉口不言,就當這事沒發生一樣。

  至此。

  李世民終於是明白,文臣靠不住。

  能靠得住的,隻有鍾文這個在他心目中地位直線上升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