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海變幻死無數
作者:流連山竹      更新:2020-08-20 00:37      字數:3615
  就這樣的條件,著實把不少人給氣的肝疼。

  如此的條件,明擺著是衝著世家士族去的。

  即不是商人,也不是官員,更不是農人。

  那除了匠人,以及文人之外,冒似就沒有人了。

  可當要是文人申請的話,那此人未來的前途基本也就破滅了,這是李世民打著要把文人一係打盡之意啊。

  至於用匠人的名義去申請通文。

  那也不是你想就能做的。

  天下的匠人,絕大部分歸屬於朝廷。

  除了世家,士族等還有一些之外,基本是沒有幾個的。

  而且,用一個匠人的身份去,那也得是一個符合的匠人才行啊,更甚者還得是在朝廷有備案的匠人才行。

  世家士族的匠人,基本是不會在朝廷有備案的。

  為此,他們隻能用文人的形式申請通文了。

  李世民授意的這份告示,自然是有其深意的。

  此時。

  宮中。

  魏征等人正在向著李世民諫言,“聖上,前去扶桑國之事,如讓那些文人前去,那這不是把我唐國的文人至於如那商賈一般的境地嗎?此事萬萬不可啊,聖上,如此例一開,到時候我唐國的文風斷然將不存在的啊。”

  “告示中可沒有說一定要讓文人前去扶桑,全憑自己意願,如誰要去,那就讓他去,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是嗎?”李世民笑著說道。

  此事,他李世民斷然是不會更改了。

  告示上就是這麽寫的,隻要你敢申請,李世民他就敢批。

  管你是什麽文人還是什麽人,反正不是他李世民喜歡的人就行了。

  身為一個文人,你要是被人收買,想要用這種方式交好那些世家士族,那這樣的文人,以後就算是做了官,那也隻是會遺害百姓。

  “聖上,此法隻要一開,對我唐國必然會有所打擊的,還請聖上收回成命。”房玄齡也是諫言道。

  “好了,此事就如此,以後不再議了。”李世民見這二人明顯是為那此文人說話,臉上掛著一臉的不快來。

  事情,就這麽定下了。

  可是申請的通文,慢慢的又開始多了起來。

  不過,比起之前來,那絕對是少之又少。

  對於這樣的通文,李世民直接丟給了內侍省去處置,而每一個持證人也都一一記錄在案。

  時過半個月後。

  江陰碼頭卻是迎來了不知道多少人。

  船隻更是越來越多,全部擠在了長江的入海口處。

  郭子義他們的船隊,早在半個月前就已是離開,前往儋羅島了。

  此時的這些船隻,有大有小。

  “那是王家的船隊吧?他們的船隻怎麽會有這麽多?”此時,一艘船上的一名文士,看著遠處的船隊後,向著身邊的人問道。

  “小郎君,那就是王家的船隊。”那人回應道。

  王家有錢,造的船也多。

  畢竟,王家的鹽業越發的沒了什麽生意,這使得王家好多的船隻開始空閑了下來。

  這不。

  當王家得知扶桑國遍地是白銀後,就聚集了不少的船隻,準備前往扶桑國看撿銀子去。

  而且。

  王家還從朝堂上得知,那日運回宮中的白銀,有著十四萬錠。

  這可是白銀,不是銅錠。

  十四萬斤的白銀,如真要折算銅錢,那絕對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當下,白銀換算成銅錢可沒有數的,估計好幾貫錢才能換得到一兩的白銀,差不多是金餅子的一半了。

  而且,王家還知道。

  朝廷在扶桑國尋得了一處產銀之地。

  如此巨量的利益,王家必然會首當其衝,要前去扶桑國撿銀子去的了。

  當然,除了王家之外,其他三家世家也是如此。

  而此次。

  四大世家更是動用了不少的文人,申請了通文。

  如王家此次行動的人,至少有上千人。

  在這上千人當中,就有著一百張通文。

  而四大世家,也基本都是如此。

  同進攻,同後退。

  這就是四大世家。

  至於山東望族,以及其他的士族,也都如此。

  此刻的江陰碼頭,隨著人員登船,船隻開動,漸漸的,一隊隊的船隊往著東邊行進著。

  “郎君,我們此行雖有漁民指道,可扶桑國遠在我唐國千裏之外,如在海上出現了什麽意外,這可不是好事啊。”當船隻開動手,王家的某艘船隻之上,一位管事向著此行他們的王家某位族人稟報道。

  此名族人,說來也隻是王家的遠房罷了。

  雖說姓王,也算是一個讀書人。

  隻不過因為她不是王家的嫡係,所以此次前往扶桑國之事,王家派了他為船隊的負責人。

  此人名叫王新,二十二歲的年紀。

  “無事,你看這大海之上碧波萬裏的,又有著一些老漁民們指道,而且我也熟讀各種天下傳記雜本,斷然是不可能到不了扶桑國的。扶桑國雖離唐國有千裏之距,也就幾日的時間罷了。”王新根本不在意。

  自認為讀了一些書,又讀過一些傳記之類的,自信的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掌控船隊順利抵達扶桑國。

  可他並不知道,海上的事情,那可是瞬息萬變。

  一時風一時雨,說不定還會起大浪。

  如不小心應對,這海上之行船,那說不定就是全軍覆沒。

  “郎君,可這畢竟是在大海之上,如真出了什麽事,我們可就無法向主家交待了。”那管事的依然擔心。

  而且,他也知道大海之上的凶險。

  說來,他曾經替王家運送過食鹽,也走過海路,但也隻是順著海岸行船罷了。

  可對於大海之上的凶險,他也是聽聞過一些傳聞的,更甚者,也還經曆過一次較強的風暴。

  好在他們當時是沿著海岸行船,要不然,那一次之後,也就沒有了他的存在了。

  “交待什麽?你這張嘴啊,什麽時候能安靜一會?”王新對這位管事,也著實的不快。

  這才開行船沒多久,就來向他抱怨。

  與此同時,其他的船隊也如王家的船隊一般。

  大部分都是不怎麽沾過海水的人。

  兩天後。

  他們就在大海之上開始迷失了方向了。

  “你不是說你是老漁民嗎?你不是說你知道扶桑在哪裏嗎?你說,我們現在在哪裏?四周全是水,連個島嶼都沒有,你到是給我站起來指道啊。”王新瞧著四周全是海水的大海,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而且,頭頂之上,連個太陽都沒有,想要分辨東南西北都難。

  更甚者,豆大點的雨點,也開始打落了下來。

  不到片刻之後,大雨臨盆一般傾泄了下來。

  大海之上的大雨,一般伴隨著大風大浪。

  當大雨下了不到半刻鍾後,緊隨而來的,就是大風大浪了。

  從未在海上生活過的人,絕大部分的人都享受不了在海上顛波的痛苦。

  此刻,隨著大風大浪而來後。

  所有的船員,沒有哪一個不是吐得到處都是的。

  更有人甚者都想跳海了。

  聰明一點的人,會想著用繩子把自己綁住,好讓自己不砸壞。

  與此同時。

  從江陰出發的船隊。

  都遇上了如王家船隊一般的狀態。

  大雨一直下個不停。

  大風大浪也從未停止過。

  台風。

  是的,就是台風。

  而且此台風還不小。

  一連刮了三天後,台風終於是緩了下來。

  可此時的東海之上,別說一艘完整的船了,就連完整的木板都沒有了。

  三天後的大海之上,到處都飄著爛木板,還有著不少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更有著不少的浮屍。

  上萬人的船隊。

  一艘船隻都沒有了,更別說人了。

  該死的都死絕了。

  而台風經過之時,郭子義他們早已是到了對馬島了。

  當台風降臨之時,郭子義他們卻是在對馬島中休息著。

  他們長期在海上行船,早已經知道了該如何預防海上的風暴。

  而且,他們的船隻上的人員,要比那些民間的人員專業的多。

  況且,當時鍾文從扶桑返回唐國之時,還與著船上的人員說過,台風之前,會伴隨著某些事情發生。

  就好比悶熱無比。

  或者一些海水的波動都能知曉台風的降臨。

  民間的船隻人員全軍覆沒,沒有人知道,更是沒有人收屍。

  直到幾日後,才有著爛木板,以及浮屍漂至海岸後,才被人發現。

  當地的官府,得知了海上浮屍後,更是派了不少人查探,原本他們以為是在自己的縣屬有命案發生。

  可隨之才知曉,浮屍是江陰那批人之後,他們這才安下心來。

  就在此時。

  遠在長安城的李世民,卻是叫來了一位百騎司的人員吩咐道:“你傳我密旨,到利州百騎司,把這封信交由負責利州的人員,另外,……”

  “是。”那名百騎司的人員,得了李世民的指示後,沒過多久,就快馬加鞭的從長安城奔離。

  兩日後。

  快馬抵達利州後,把信交給了負責利州百騎司的一名校尉。

  當那名校尉接過信後,打開一看,就知道自己要幹嘛了。

  是夜。

  那名校尉連夜趕到了龍泉觀。

  “李道長,這是聖上的召令,想請鍾少保前往一次長安。”校尉拿著信遞給李道陵說道。

  李道陵接過信看了看,最後脫口回道:“九首目前不在龍泉觀,待九首回來後,我會把信交給他。”

  是的。

  鍾文最近確實不在龍泉觀。

  在鬼手說要離開龍泉觀的時候,鍾文這個記名弟子,就被鬼手邀請去賀蘭山中的巫門去了。

  鍾文都離開龍泉觀半個月有餘了。

  此時估計早就到了巫門了。

  本來。

  前去巫門之事,鍾文這個記名弟子也著實不便前去。

  但好在有著鬼手的邀請,鍾文又在自己師傅的指示之下,這才跟著鬼手前去巫門。

  當然,鍾文同樣也想去看一看術門。

  對於術門之事,鍾文一直記於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