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離開
作者:流連山竹      更新:2020-06-29 00:57      字數:3894
  夜開始漸漸深了。

  大夫們還在商議著什麽,就連一些大夫,都開始從他們自己家中,搬來了許多的醫書。

  不管是夜深也好,還是如何。

  他們估計非得查找出李正項的病因是為何,更或者想找到這病症的所在。

  而李府上上下下,基本沒有哪個人的臉色是好的。

  或許,這其中,臉色稍好的,也就隻有鍾文他自己了。

  事情,是他搞出來的。

  而如今,好像是一個事外之人一樣,靜靜的依靠在門邊,看著這些大夫們在商議。

  說實話,他鍾文也隻能看出李正項全身的灰暗之氣,能診出他這七震七顫之脈,卻是說不出病因,同樣也不知道李正項得了什麽病。

  至於治好,鍾文根本無法。

  目前,隻能看這些大夫們能否找到病因所在了。

  其實,鍾文知曉李高遠的心思。

  從李高遠看他的目光之中,就能看出,李高遠是想求鍾文幫著醫治。

  能首先看出自己孫兒身體有問題之人,那必然是有些手段的,他李高遠相信他的好友李道陵,而現在,也開始把這份相信,轉嫁至他李道陵的弟子身上來了。

  可是,事與願違。

  鍾文他也隻會看,卻是不會治的。

  夜越來越深,廳堂中的大夫們,還在繼續著。

  而鍾文,卻是向李高遠他們告辭睡去了。

  在這個時候,鍾文的行徑著實有些不合適,可他鍾文留在這裏,也隻能當作一個看客罷了,什麽都幫不了。

  況且,這病,鍾文真的也是束手無策。

  回到廂房後。

  鍾文打著坐,靜了靜心。

  “看來,明天自己還是離開吧,省得給李家添麻煩。”

  鍾文有著自己的想法。

  自己沒有那個能力治好李正項,就連病因都查找不出來。

  除了能看到李正項周身布滿的灰暗之氣,所有的一切,他都不知曉。

  更別提什麽治病救人了。

  真要論治病救人,自己估計連那些常年治病的大夫都不如,自己留在這裏,也是徒添麻煩。

  第二日清晨。

  “李老居士,九首要遠行了,此次多謝李老居士留宿,等九首回去之後,定會向師傅稟報。”

  鍾文打天亮開始之後,就收拾好了一切,向著李高遠他們一家辭行。

  “九首道長,你怎麽能走呢?我孫兒的病因,到現在都還未找查出來,九首道長,請你留下來救一救正項吧。”

  李高遠看見鍾文背著包袱過來向他辭行,心中又奇怪又驚呀。

  鍾文把他孫子的病說了,到現在卻還沒找到原由,他這個做祖父的,哪裏會不擔憂。

  可今日瞧見鍾文要辭行,這哪裏是他願意放鍾文走的。

  “恕九首無能為力,九首雖能瞧出李小居士的病來,但卻無法救治。而九首雖跟師傅所學多年,論醫術,卻是遠不如這些大夫們。李老居士,非九首不願救治李小居士,而是超越了九首的能力之外了。”

  鍾文心中很是歉意,向著李高遠行了行禮,以示自己的無能為力。

  或許,這本就是鍾文心中之意。

  身為道士,又為醫者,卻是不能治病救人,心中泛起無邊的落寞。

  鍾文雖是見多了死人,可這普通的人,鍾文還是心懷善意的。

  而且,李道陵在鍾文跟他學醫術之時,就曾告誡過他。

  醫者,心要善。

  醫者,心要仁。

  醫者,心要德。

  醫者,心要懷著天下之病人。

  可如今,一個即將要死的病人就在他的眼前,他卻是無法。

  不管其原因的種種,他鍾文終究還是一個醫者。

  隻是可惜了,他鍾文雖為醫者,卻是沒學到家,著實丟了醫者之名。

  “這……”

  李高遠聽著鍾文所說的話,看著鍾文臉上掛著的那份落寞,他的那顆心,也開始沉了下去。

  “李老居士,九首雖無法醫治李小居士,不過,九首曾聽聞有一人,醫術奇高,如李老居士能尋得此人,說不定李小居士所患之病,能得到醫治。”

  鍾文突然想到,唐朝最有名的醫者來。

  如果,李高遠他們能尋到此人,說不定能把李正項的病治好也是說不定的。

  “九首道長,此人是為何人?”

  李高遠聽後,心中急切,疾呼道。

  “此人行醫天下,救治平民百姓,民間百姓常稱呼他為神醫,他就是孫思邈。”

  鍾文想著前世所知僅知道的一些名醫來,而這位孫思邈,首當其衝,好像,正是唐朝初時期的人物。

  話說孫思邈,可謂是中醫史上的一代大家了。

  而他所著的《千金要方》,到現在為止,中醫界還一直在使用著,曆經千年而不綴,可謂是一部醫學史上的臨床百科全書了。

  可中醫的難學,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成的,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學有所成,而孫思邈,那至少學了幾十年,治病幾十年,經驗之豐富,鍾文相信,隻要孫思邈過來,一定能找出問題所在的。

  不過,就此時的鍾文,學了幾年醫,卻是無法成為一名好大夫,更別說什麽一代醫學大家了。

  “孫思邈孫神醫,此人我到是聽說過,但卻從未見過。而且,孫神醫的行蹤飄忽不定,我又能去哪裏找得見他啊。”

  李高遠聽了鍾文的話後,心中寄望的那個期望,隨之又掉落了下來。

  鍾文的這個主意,並非上策。

  孫思邈之名,他李高遠早有耳聞,可真要如鍾文所說,能尋得這位神醫過來,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可是,知道孫思邈其名的人,基本也都知道,他的行蹤根本很難尋找得到的。

  “李老居士,據我所知,孫思邈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終南山附近行醫,你們隻需在終南山附近尋找,定能尋到的。”

  鍾文依著自己對孫思邈僅有的這點記憶,把自己所知道孫思邈的行蹤告知了李高遠。

  至於是與不是,他鍾文還真無法辨明真假。

  畢竟,一些道藏史書上記載孫思邈的行蹤,也隻有那麽一小小的話而已。

  更何況,孫思邈他是一個人,不是一件東西,自然是能跑能跳的,說不定這個月在終南山,下個月就遠在千裏之外去了。

  “九首道長所言當真?孫神醫真在終南山附近?”

  李高遠聽聞鍾文的話後,心中驚喜。

  如他心中所想,真要是能把孫神醫請來,那自己的孫子必然是有救的。

  “李老居士,我隻知其大概位置,卻是不知孫神醫具體所在,最終,還需要李老居士派遣一些人去尋找。”

  鍾文對於孫思邈所在,實在不敢打保票,能說的,基本也都說了。

  “李老居士,多謝幾日來的照顧,九首告辭。”

  鍾文不等李高遠回話,再一次的行禮說道,隨後,轉身往著李府大門而去。

  有些話還是不便再說下去了,再說,也是枉然。

  還不如就此離去,該說的也都說了,不該說的,也說了。

  李高遠目送著鍾文往著他李府的大門而去,眼中堅定。

  鍾文能給他提供孫思邈的大概位置,已是讓他有了救孫兒的想法,定然要派人前往終南山,請孫神醫前來鄖鄉。

  鍾文來到李府大門處,一名下人,把鍾文前兩日剛來李府時,交於他的那杆鐵槍遞了過來。

  “道長請走好。”

  鍾文接過那杆鐵槍之後,出了李府大門,那名下人向著鍾文行禮說道。

  鍾文也沒回話,直接抬腿走了。

  無奈之行,又是無奈之舉。

  走便走了,遊曆遠行要繼續。

  李府所有人,該如何生活,還是會如何生活。哪怕李正項有病無法查證,但隻要人還未死,所有人暫時也隻是會緊張且擔憂。

  而鍾文,在離開李府之後,卻是去了一家鐵匠鋪。

  攜帶鐵槍不便,鍾文準備把那杆鐵槍賣了。

  此行,他計劃不再搭船離開,畢竟,那是要繞一個大圈子,還不如選擇官道,往武關商州方向而去。

  此去幾百裏之遠,天天扛著根鐵槍,確實有些不便,還累人,賣了也好換些銅錢,也可使得在路上能花費。

  畢竟,他的包袱中,金餅子以及銅錢已是不多了。

  真要到了長安之後,那這花銷估計要多上不少,到時候,可就真要露宿街頭了。

  最終,鍾文把他的那杆鐵槍賣了。

  買來之時,花了兩個金餅子還多。

  而如今,卻隻換得回來一個金餅子。

  鍾文嫌銅錢太重,非得要金餅子,要不然,估計得背上不少的銅錢上路。

  雖說一個金餅子也就值個貫錢,但真要是貫銅錢背著,那還不如扛著鐵槍來的方便呢。

  更何況,他的包袱之中,可還有著一貫多銅錢呢。

  鍾文非要金餅子,鐵匠鋪又見那杆鐵槍是好貨,心中也想要。

  最終,一個是要金餅子方便,一個圖有錢掙,這才被那鐵匠鋪老板以一個金餅子買了去了。

  錢歸錢,但總得有錢,才方便行路。

  賣了鐵槍的鍾文,可謂是輕鬆的很,踩著小步,往著鄖鄉北門而去。

  就連本該去準備買些吃食,鍾文都給忘了。

  出了鄖鄉北門之後,鍾文一路沿著官道,往著北麵而行。

  地圖?沒有,鍾文也沒準備什麽地圖。

  整個華夏的地圖,基本也都在鍾文的腦袋之中,甚至,整個世界的地圖,都在鍾文的腦袋之中。

  不過,估計肯定是有一些的偏差的。

  畢竟,鍾文前世可沒有仔仔細細的去記一副地圖,更何況,前世的他,那記憶力,基本也隻是一個普通人,更何況,還是離校好些年的一名電工。

  地圖這種東西,能記住一個大概,已經是好的了。

  甚至你拿張地圖給某些人看,還不一定有人知道那是哪裏呢。

  不過,鍾文腦中,其本也已經把整個華夏的地圖,都回憶了一遍了,也都記勞了。他就怕他哪一天,自己這超好的記憶力,突然之間就沒了,更或者隨著年紀漸長之後,也開始退化了。

  或許有一天,鍾文會把整個華夏的地圖畫於紙上,更甚至整個地球的地圖,都會畫於紙上。

  隻是現在嘛,估計是沒那時間了。

  從清晨,一直行至快至午時,鍾文這才發現,他忘了買吃食。

  “我去,我這腦袋,真是秀逗了,光想著把那杆鐵槍賣了,都忘了買些吃的,唉。”

  鍾文心中一頓後悔。

  可如今已是遠離了鄖鄉二三十裏遠了,他可不想再回去買吃食去。

  來來回回都得花上不少的時間,還擔誤自己行程。

  沒吃的就沒吃的吧,反正到處都是吃的,難道還能怕餓著自己不成?

  滿山林裏跑著的,天上飛著的,水裏遊著的,還有地上長著的,哪會餓著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