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佛教和中原
作者:華光映雪      更新:2020-06-28 11:57      字數:2380
  佛教是在西漢末,新莽時和東漢前期時由印度經西域傳入的。

  根據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

  到了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派人去西域,迎來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駝回首都洛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四十二章經》,那裏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

  因此,在中國佛教史上,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作為佛教傳入之年,白馬寺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經》,也成為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

  佛教傳入中國時間比較早,但是由於當時儒家興盛,所以佛教發展十分受限,直至五胡亂華之後,佛教才開始興盛。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丕、孫權都信佛,甚至還大興佛寺,這也是佛教一貫的做法,就是將君主發展成佛教信徒,那麽佛教的發展就不用愁了。

  西晉年間,官方與民間的佛教信仰,逐漸普遍。相傳西晉時代東西兩京(洛陽、長安)的寺院一共有一百八十所,僧尼三千七百餘人。

  東晉朝廷中奉佛的也很多,晉元帝、晉明帝以賓友禮敬沙門,晉元帝又‘造瓦官、龍宮二寺,度丹陽、建業千僧’,明帝也‘造皇興、道場二寺,集義學、名稱百僧’,於是建康佛教,盛極一時。

  經曆過五胡亂華時期之後,佛教大肆興盛,因為這些外來的各個入侵中原的異族統治者基本上都信佛了,然後修建佛寺,翻譯傳播佛經什麽的,就更加普遍了,佛教可以說是趁著這個時期走上了一次輝煌。

  在南北朝初期,也就是南朝時候,佛教十分的興盛。

  後來唐朝詩人杜牧走到揚州時候還曾寫過一首詩,說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雖然到了杜牧那個年代佛教經曆過輝煌也經曆過破敗,許多寺廟都殘破了,但是這個數目就可以看出,揚州一地就幾百座寺廟,可見當年佛教是多麽的興盛。

  到了南北朝後期的北朝之時,開始有君主看到佛教的危害,就提出了滅佛,最為著名的就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都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佛教不事生產,不參加徭役,不上交糧稅,還要鼓勵國家青壯勞力上山信佛出家,大大的危害國家的發展,所以就動了殺機,開展滅佛行動。

  這兩位滅佛,跟後來的唐朝後期的唐武宗滅佛,在曆史上並稱‘三武滅佛’。

  一直到了前隋的兩任皇帝,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都是信佛的,對佛教采取政策支持,隋文帝還好,竭力用平衡手段實現儒釋道三教共治,隋煬帝楊廣倒好,直接成了佛菩薩座下持戒弟子,雖然這些可能是統治者統治民眾需要的手段,但是也因此能看出,那個時期佛教多麽受推崇。

  一直到了大唐建國,李淵其實也是信佛的,還給大兒子李建成取小名毗沙門,但是由於大唐建國時期,為了給李家正名漢家正統,奉道家老子李耳為先祖,因此道教就成了大唐的國教,即便如此,大唐貴族階層多是從前隋留下來的,很多一部分人都是信奉佛教的。

  現在大唐因為現實需要,要跟佛教動手了,所以李二這個孝子也不得不將老爹找來好言相勸,好在老李淵並不是什麽虔誠的佛教徒,甚至老而成精,對於佛教擋了大唐的路也是非常看不慣,嘴上沒說,心裏其實是支持白凡出手的,所以這次私議就沒有叫李家老大李建成來,就怕他搞事情。

  至於說白凡點將的那位太史令傅奕是什麽人物,可能許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太史令一職,其實就是司馬遷當年的職位,負責記錄編寫史書,在大唐,太史令和掌管天文曆法的火山令同屬於太史局所管,直到後來唐高宗時期掌管天文曆法的更名為渾天監。

  而傅奕,就是現如今大唐的太史令,年紀已經七十六歲了,這位在曆史上可能不算有名,但是在宗教史上可是大大有名,尤其是佛教曆史上,傅奕可是唐初著名的反佛鬥士。

  他以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儒家倫理道德為理論基礎,堅決反對佛教。指斥佛教不講君臣父子之義,對君不忠,對父不孝;遊手遊食,不從事生產;剃發易服,逃避賦役;剝削百姓,割截國貯;講妖書邪法,恐嚇愚夫,騙取錢物。

  曾在武德七年時候,上書《請除釋教疏》給李淵,主張禁斷佛教,雖然引起了李淵的注意,但是朝堂上佛教信徒太多,支持傅奕者寥寥,最後也不了了之了。

  大唐有了這麽一個能人,皇帝一提起對付佛教,白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老爺子,因為他可以說是跟佛教鬥爭了一輩子的鬥士,自幼就機敏善變,論起跟和尚鬥嘴,白凡相信就算是自己的得意弟子杜構都不及這老爺子。

  “哈哈哈哈,好,沒想到簡之竟然也知道傅奕,看來你以往思考過佛教的問題,傅奕的確是一個好幫手,對付佛教,比老程都有一套。”李淵撫掌大笑。

  李二點頭道:“如此,朕再調叔寶的左武衛給你,還有元霸也回來了,讓他也給你幫忙。你這第一戰準備拿誰開刀?

  他們二人一個將土地捐給了河北的潭柘寺,一個將土地捐給了嵩山的少林寺,這兩家寺廟都是佛寺裏麵名氣比較大的,所以很是不好對付,你要小心。”

  “無妨,大魚小魚在我眼中沒區別,我白凡出手,自然要對付敵人精銳才行,全是菜鳥絲毫沒有挑戰性那多沒意思。

  至於第一戰嘛,不用舍近求遠,就來個一路通殺,先從京城長安名氣最大的無漏寺開始吧,這裏可以算上是一處皇家寺院了,想來滅掉他們,還有一定的敲山震虎作用。”

  無漏寺是隋文帝下旨在北魏淨覺寺的故址修建的佛寺,就在曲江池旁邊,在長安佛寺地位非常的高。

  曆史上是貞觀二十二年,李治為了感念母親長孫皇後的恩德,在無漏寺原址上修建大型寺院為之祈福,起名慈恩寺,又叫大慈恩寺。

  直到唐玄奘取經回來,玄奘在大慈恩寺建起一座大雁塔,用來安置帶回的佛經佛像和舍利,從此大慈恩寺成為佛教不可撼動的聖地。

  當然這都是史書記載的後話,這一世有了白凡這個變數,不僅長孫皇後似乎免除了死劫,連帶著佛教的發展恐怕也沒有那麽順利了,這個佛教聖地還沒有進入萌芽期呢,就要迎來一通暴風雨。

  ??今日第二章,感謝大家支持。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