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小官巨貪防範未然
作者:tx程誌      更新:2020-06-28 10:46      字數:3455
  第一四二章小官巨貪防範未然

  陳應望著下麵的供詞,被瞬間震驚到了。王玄瓊作為桃林金礦的鎮守總管,兩年的時間貪汙了兩萬兩黃金,相當於二十萬貫,這個數量其實陳應都已經感覺到了震驚。

  可是看到一名區區叫韓伯英的從七品倉丞之職的小官,居然在兩年的時間內貪墨了九千三百二十一兩黃金。

  看到這個數字,陳應心中一萬頭草泥馬呼嘯而過。

  九千三百二十一兩黃金是什麽概念?這是相當於九萬三百二十一貫錢,作為一名從七品的官員,韓伯英的俸祿,包括每年二十五貫又二百錢俸祿,七十五石俸料,三百五十畝職田,加上二十貫的仆役錢(相當於現在的公車補助),這所有的合法收入累加起來,相當於約等於一百零二貫錢,相當十萬兩千錢。

  可是這名小官卻貪汙了足足十萬貫,如果他不升職的情況下,相當於是他一千年的俸祿。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個特殊的例子,還有一名從九品官員,張詢,從九品官員的俸祿更低,不過七十貫錢,他居然也貪汙了一千四百餘兩黃金,算下來這是他兩百年的俸祿。

  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王玄瓊帶頭貪汙,而他下麵的各級官員,除了趙季卿之外,其他清一色全部貪汙,數量從數千到數百兩黃金不等。

  不過由於一些人的黃金都已經運到洛陽或者揮霍掉了,陳應也非常無奈。

  可是,從這些人嘴裏扣出一萬七千兩黃金,五萬餘兩白銀這是陳應的意外之喜。

  將周成棟的整份呈稟看完,陳應不由得感歎道:“這個周成棟,簡直是一個天才啊。不想咱們猛虎義從之中居然還有如此人物。”

  虞慶卻仿佛不同意陳應的說法,歎道:“他哪裏是什麽天才,隻是心裏有病而已。”

  陳應點點頭道:“不錯,無論怎麽說,周成棟這次立了一個大功,無中生有,扣出一萬七千餘兩黃金,授三轉軍功並不過份。虞叔,你看怎麽賞他?”

  虞慶道:“全憑本家作主!”

  陳應想了想,其實已經有了計較。通過王玄瓊這件事,從下到下的貪汙,事實上也給陳應提了一個醒。他現在的家業越來越大,難保其中沒有別有用心的人混入進來。

  利益,其實就是一個難以填滿的溝壑,陳應雖然采取了分幹股的方式,可是這隻是治標,卻不治本。幹股的收益雖然不少,可是比起貪汙所得到的,卻天差地別。

  即使股份分紅,因為涉及的太多的利益。陳應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股份都分紅,他需要利用產業的利潤去哺乳大唐工業大學這個幼崽,六千多名學生,至少需要招收五六百名老師,由於工科大學,陳應不需要全部聘請名師大儒,但是對於像魏猛、葛通、嚴師虎、郭準、林傳福這樣在匠作方麵有著豐富經驗的醫師坐鎮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六百名老師,每一名發放一百貫錢的俸祿不算多,這樣下來一年僅教授俸祿支出就是五六萬貫,六千多名孩子吃穿用度,加上學校裏的教育成本支出,十萬貫都打不住。當然工科大學,在教學過程中,在理論的基礎上,大量的實驗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實驗,特別是大規模的學術性實驗課程,費用也非常昂貴。

  不算這個還隻是一個雛形的陳家堡,光所有的校舍、教室、住宿樓、體育訓練場所和大量教材,大唐工業大學從籌建到可以投入使用,至少需要五十萬貫以上,而且每年還會不低於二十萬貫的支出。

  再加上為唐軍製式裝備,更新換代,這裏麵投入的資金,將是一個無底洞。所以陳應根本不可能給管事和工匠們發放太多的紅利,最多也就三分左右,相對其中上百倍的利益,拿出這點錢,肯定會讓無數人嫉妒或眼紅。

  明著或許不敢,可是人們對於利益所驅,鋌而走險的人太多了。在這個時候,內部建立一個必要的監察機構,就是必不可少。

  任何製約唯有在監督的情況下,才可以有效的運行。否則再好的製度就會變質。大秦帝國的瓦解,正是因為維係著大秦帝國耕戰體係的崩塌,大漢帝國的覆亡,是因為地方官員權力太大失去了製約,於是乎諸侯相互攻伐,征戰不休。大唐帝國由盛轉衰弱的根本,說到底也是因為府兵的職田,被世族門閥所侵占,讓府兵連維係最根本生活的口糧田都沒有了,所以這支威風赫赫,所向披靡的鐵血強軍,就如同流星一樣劃過天際,絢爛而美麗……

  腐敗是一個國家覆亡的根本原因,而造成這種原因的,恰恰正是監察製度的確實,當然最好的辦法是讓百官接入平民百姓的監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唯有這樣才可以杜絕貪汙腐敗,才可以長治而久安。

  隻是在這個時代,要想推行這樣一套政治製度的改革,陳應根本就沒有能力做到,除非他可以像霍光一樣,把持朝政,不過霍光的下場似乎不怎麽樣,漢宣帝不光殺光了霍光的全家,就連霍去病的孫子霍山與霍雲也一並除去。

  陳應決定在他可以掌握絕對權利的京兆陳氏的體係中,執行這樣一套監察製度。

  周成棟被陳應叫到了節堂內,陳應甚至連阿史那思摩也沒有留下,隻有周成棟與陳應二人密談。

  整整一夜,陳應的節堂內燭火徹夜未熄。時而不時的發出爭吵聲,可是阿史那思摩堅決執行了陳應的命令,節堂五十步之內,任何人嚴禁靠近,違者格殺勿論。

  沒有人知道陳應與周成棟商談了什麽。後來根據《唐書》列傳十七,記載武德三年冬春,工部侍郎、陝東台行台尚書右仆射、太子賓客、冠軍大將軍、彭城郡公應表曰:王者道同天壤,施齊造化,濟時拯物,為民父母。故年穀不登,為民祈祀。乾坤所惠,天子順之;山川秘利,天子通之。苟益生民,損躬無吝,如或所聚,唯為賑恤……古之王者,世有其民,或水火以濟其用,或巢宇以誨其居,或教農以去其饑,或訓衣以除其敝。故周《詩》稱“教之誨之,飲之食之”,皆所以撫覆導養,為之求利者也。

  詔曰:“民利在斯,深如所陳。付八議可否以聞。”

  然而《唐書》卻對陳應這場密議並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二人商談的內容,成了後世眾史難以窺知的秘密。

  不過,自從以後,原猛虎義從三大儀同之一的周成棟卻直接從猛虎義從中退出,因為同退出猛虎儀從還有三百餘人,所以周成棟的退出,而沒有引起眾人的關注。

  陳應對於猛虎義從也進行了改革,廢除三儀同,所剩兩千六百餘人,整編為六個團。原本籍籍無名陳通,成了猛虎義從總管。而同樣籍籍無名的周青與郭洛成了猛虎義從的左右副總管。

  而陳通自使至終都沒有露過真麵目,他麵見所有人的時候,臉上都戴著一個金色的虎紋麵具,陳通的身份,也成了眾猛虎義從未解之謎。

  直到若幹年後,單雄信的兒子帶著他的孫子祭拜陳通的時候,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所謂的陳通,居然是單通單雄信的化名。

  陳應狂掃了王玄瓊的金庫,現在非常有錢,所以很是任性。當然,陳應懂行,不會亂搞。除了陌刀軍之外,由於陌刀軍將士的裝備實在是太笨重了,讓陌刀軍充當普通弓弩手,簡直就是浪費資源,所以,除陌刀軍之外的所有將士,全部配發弓一張,全軍八十二個戰兵團,兩萬一千六弓,至於弩機則專門配發給全所有的射生團。

  十七個射生團,五千一百人一人一張弓,備箭三十箭,補給另算。五千一百具弩機,弩箭六十隻。還有人手一柄橫刀。至於戈矛槍(長兵)也配發一張弓、箭三十,還有橫刀。這樣以來,全軍都擁有至少兩種以上的兵刃,弓箭手被敵人欺近身前,沒關係,拔出橫刀砍他丫的。

  戈矛槍(長兵)遇到狹小的空間,長兵兵器施展不開,也沒有關係,咱有橫刀,一刀下去照樣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

  至於說裝備太笨重,移動不便。拜托,大唐有的是馬,戰馬在宋朝可以賣到二十貫甚至上百貫,但是在唐朝,牛賣八千錢,馬隻能賣五到六千錢,兩萬匹戰馬,十數萬貫,對於隻剩下錢的陳應來說,多大點事?

  陳應手中此時將近八十萬貫的金銀貴重金屬,如果這筆財不花出去,事實上一點用都沒有,金銀不能用也不能吃,隻是貴重金屬而已。

  陳應就將自己的想法寫給了李建成,這封信是陳應用大白話寫的,上麵短短幾行字:“太子殿下,臣發財了,繳獲金銀共計約合七十萬貫,臣的想法是將左右衛率與左右衛禦率,全軍加強單兵裝備,預計需要戰馬兩萬匹,橫刀一萬五千柄、明光鎧甲一萬兩千副。三石弩五千一百具,備箭二十萬隻。

  李建成在兩天之後,就接到了陳應的密信,這封密信的內容,一下子擊中的李建成的軟肋。

  可是魏征看到這一封信,氣得咆哮如雷:”陳大將軍真是一個敗家仔,崽賣爺田不心疼!“

  按照陳應這個提議,東宮左右衛率和東宮左右司禦率兩萬餘人馬需要投入二十餘萬貫,關鍵是陳應麾下不缺裝備啊,戰場上繳獲的一大批物資裝備,現在還要如此多的裝備,這是幹嘛?

  東宮根本就沒有辦法擴充編製,對於擴軍的事情,更加無從談起。

  ps:五一放假,繼續碼字,繼續加更,諸位朋友,雙倍月票,不要錯過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