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章 少爺就等著你們招財進寶了
作者:濛湉      更新:2020-06-28 08:26      字數:3453
  十四歲之四

  識人才賜名寓心願,驚異世秋耕秋種稀。

  “咱們要交多少稅子?”錢鋒問。

  他知道曆史上有記錄的稅法,從夏代就有了。

  夏有貢,商有力役助法,周是徹法賦稅,都是對固定土地收獲,所開創的原始的強製課征。

  在當時的土地所有製下,地租和賦稅的某些特征,從稅收起源的角度看,它們是稅收的原始形式,是稅收發展的雛形階段。

  公元前594年,老魯國的精英人才:魯宣公,首提“履畝十取一也。”從而誕生了“初稅畝”。

  這是一個偉大的經濟改革措施,因為對生產裏發展的重視,在公田以外開墾私田增加收入,首次從法律上承認了土地私有製。

  “初稅畝”就是華夏曆史稅收起源的一個裏程碑。

  就錢鋒記憶裏的稅收,曆史上秦漢,隋唐都是富有特色的政策。

  秦統一六國後,在原有賦稅製度的基礎上,對賦稅製度進行了改進。田租、賦稅是秦國家的重要財產來源。秦除按地收租外,還論戶取賦,也就是所謂的口賦,即人頭稅。

  秦時的賦稅除上述兩項外,還有徭役製度,就是無償征取力役之課,是秦賦役製度的重要部分。

  賦役乃漢代國家賴以生存的經濟命脈。漢代的賦稅除最主要的稅種--田租外,還有一項重要的稅源就是口賦。這是承襲秦的稅製。

  隋及唐前期的賦稅製度均是以均田製為基礎的租庸調製。以人丁為基本依據和計量單位。隋初規定,“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歲役不過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楊炎主持製定兩稅法。

  兩稅法按土地及財產征稅的作法,有利於稅收的均衡負擔,是符合當時實際的措施。

  執行的結果是朝廷的稅收有明顯增加,對穩定唐王朝的統治起了一定的作用。

  兩稅法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表明封建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製有所放鬆。

  唐中後期,由於國家財政困難,唐政府采納大臣建議,開始對鹽、茶、酒征稅,同時沿襲前朝舊製,繼續征收商稅和關稅。

  宋是沿用了唐的兩稅法,又把兩稅分成了田賦和鹽稅。宋朝的國家稅收,幾乎全靠鹽稅。

  宋以後的事情,錢鋒還不需要操心。此刻他,一心一意的等著眾人給他提供線索,好助他破解紀元之謎。

  “少爺,您明年還不需要繳稅,您還沒到十六呢。”

  小廝鵪鶉熠熠發光的眼珠子,哪裏還是前幾天那缺心眼賣不出去的愚蠢模樣。

  “怎麽回事,你說說?”

  錢鋒盯著他的眼睛,半晌才開口要答案。

  “聖祖爺說過,男丁十六歲才算成年,成年男丁才交賦稅。”

  “我還未成年是吧?”

  “等您十六歲了,您還會有露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鵪鶉道。

  “就我有麽?”

  “小的們沒有。老夫人的露田在祖宅那邊。三爺和四老爺也有自己的露田和永業田,還有祖產的幾十畝好田,無論如何也不會為了米糧發愁的。”

  錢鋒鬱悶了。

  感情一家子還就他最窮了。

  眯眼看一本正經答話的鵪鶉,錢鋒斷定這是一個:扮豬吃老虎的豬。

  “鵪鶉,你還有什麽發現,都一起說出來吧。”

  這是個人才,必須引導好了,視為臂膀才不負他前番裝傻充愣的表演。

  “是,大少爺。

  一,契書上寫的界碑以大青山南麓山腳為界限的,卻並未標明是哪一邊的山腳,兩邊山腳間的窪地,最窄處都有三丈寬,一直條下去的土地,,起碼可以是養活十個奴才。

  所以界碑,咱們現在就要重新立過。

  二:契書上寫的的三百畝的田莊,這個數字明顯有出入,您得找舅老爺幫您去衙門改契書。

  不要寫具體數字,直接寫界碑位置才能安心。

  三:您給奴才和山雞改個名字吧。

  我倆不笨的,少爺。”

  “說說吧,為什麽不離開我?”

  錢鋒很好奇。難道自己的人品真的爆發了,人格魅力征服了這倆貨?!

  “少爺,您本性不壞的。我和鵪鶉受您救命大恩,救我倆出那肮髒之地,我們兄弟一輩子都要還您的恩情。”

  鵪鶉還在訴說,一旁的山雞實在,撲通一下跪在錢鋒跟前,就欲磕頭。

  “停!少爺現在忙,沒空受你響頭。”

  錢鋒忙製止了。

  人家謝的是前身,和他這個替代品沒半毛錢關係。

  “那啥,鵪鶉,你此刻開始就叫錢多多,山雞你叫錢旺旺。

  錢多錢旺,從今往後錢家的錢,越來越多越來越旺。

  少爺我等著你兩招財進寶。”

  高!大!上!

  如此傑作,錢鋒相當滿意。

  “東主英明。”

  “大少爺,您長大了。”

  靜默許久的管家尹牟,可算是出聲了。

  “管家,要不要也替你改了?都姓錢多好啊!”

  “大少爺可別打趣我了,我先回去看看老夫人如何了。”

  “管家,別走啊,我都給你想好名字了,管家”

  管家是個有個性的存在。

  錢鋒感慨今日這一趟,收獲良多。不由的,就想和祖母探聽幾句。

  “峰哥兒,尹管家是祖母請來幫你的,你要敬他如叔伯。”

  “大人物,還是大背景?”

  “想那麽多幹什麽?難不成祖母還能騙你。”

  “這可不好說。”

  錢鋒把玩著要給他纏傷口的粉色絲帕,腹誹連連。

  “那十幾個莊戶,峰哥兒真要叫他們明天就去割草燒灰?這進了九月了,燒了也無甚用處啊。”

  錢老夫人看的真切,十三戶人家,拖兒帶女的,都等著東主到了能吃飽飯。

  “祖母,我想立刻種一茬蕪菁和蘆菔,等冬日裏去賣了高價來修房子。”

  “秋種?”錢老太太震驚了。

  “是的,祖母。

  我今日到莊子上看了,這莊子大青山山脈三麵封圍,地勢開闊不說,小青溪的水流量也不小,開渠引流後,秋冬也不必擔心灌溉了。

  再有這裏的土色黝黑,肥力定然是不差的。我還挑了幾處的土嚐了嚐,沒有鹹,酸,澀等異味,排除了鹽堿地的可能性了。

  這樣的好田地,一年秋冬時節空閑不利用,好像很對不起土地的價值。

  我想著咱們懷昌縣今年洪災過後,必定田地收損嚴重,菜蔬爛在地裏,今冬肯定奇缺。

  這會還不冷,我想著趕種些蕪菁,蘆菔這兩樣抽苗快的菜種下去,等到十月真冷了,再不濟咱們也能吃上一茬青菜了。”

  錢鋒一邊忽悠錢老夫人,一邊暗恨穿越大神:都不提前打個招呼,好歹搞些菜種子隨身攜帶呢。

  “峰哥兒不可與祖母開玩笑。

  我活了五十來歲了,再往上幾輩人都是土裏刨食的莊戶人家,再沒有聽說過秋種秋耕的。

  你可是饞蕪菁蘆菔了?明早就叫婉兒做些你吃。”

  “老太太,您看我像饞嘴的人麽?我說的是正事。”

  錢鋒有些急了。

  明知道這沒有化肥的農藥的異世,一年一耕才能保證收成。可他等不及啊。

  且不說手頭就那三百貫的資金,就是為了自己和祖母的病號餐,他也得把這個菜給種出來。

  你指望三百貫吃好喝好修養好,做夢。

  再說,秋耕的好處也很明顯,耕攏過後的田地積蓄雨水,減少地表肥力沙土流失。

  。翻耕過程中將腐葉草根等都牙入泥土,利用秋冬幾個月的時間充分孵化發酵,順帶著把深藏在泥李的蟲卵翻出來,日曬霜凍的,基本上奠定明年春耕的大致蟲害基調。

  錢鋒不胡謅,老爺子的《齊民要術耕田》篇明明白白寫著“秋耕欲深,春夏欲淺。犁欲廉,勞予再。”“秋耕,掩一感反青者為上,比至冬月,其美與小豆同也。”

  夠不,不夠還有。

  《元史。食貨誌一》:蓋秋耕之利,掩陽氣於地中,蝗蝻遺種皆為日所暴死,次年所種,必勝於常禾也。

  錢鋒想的不遠,他就是想今年種一茬搞搞實驗,換點錢修修房子貼貼膘,怎麽說他也是一族之長了,窮兮兮的不得勁。

  奈何,錢鋒不能真把《齊民要術》搬出來啊。

  賈思勰有沒有在這個大燕國曆史上出生還不清楚,沒得把祖母嚇壞了,自己也變成妖精被燒成灰,永赴天堂而去。

  “祖母,您給我試試吧。成不成的,我總要試過才甘心。

  不成,也就是浪費一兜子的菜種,萬一成了,這以後可就是我的一條發財路子了。

  祖母,您不會嫌棄錢多吧?!”

  嬉皮笑臉的,挨著老太太坐下,錢鋒就差搖尾乞憐了。

  “錢錢錢的,以前也不這樣啊,你這是掉錢眼裏了?!。”

  “沒錢拿什麽娶青梅啊?娶不著媳婦跟誰生娃啊?沒娃您還不得揍死我?”

  看著祖母似有緩和之樣,錢鋒立馬揪著傳宗接代的家族大事說話。

  “能耐!這事,你一個人能忙活成?要不祖母幫您一道幹?”

  “祖母,我都十四了,當族長的人了。

  您就放手讓我去做吧,我帶著錢多錢旺,看著莊戶們幹,累不著。”

  手上腳上的傷,似乎在這一刻真的全好了,錢鋒起身繞圈證明。

  “戴上錐帽在出門,入秋了,風大。”

  錢老夫人手裏的錐帽,穩穩的扣在了孫子頭上。

  無孔不入的粉紅色,無處不在的馬青梅。

  錢鋒哀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