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八章 秦國暗流
作者:靜覓貓      更新:2020-06-28 07:29      字數:2356
  偌大的興樂宮中,一襲黑色玄袍加身的陳銳端坐上首,翻閱手中竹簡,眼眸掃視,神情大悅間夾雜些許激動。

  竹簡是蓋聶送來的,名字叫做《韓非子—孤憤》,乃是從韓國流入秦國的文章,據說韓王九子韓非所作,最後從蓋聶手中傳到陳銳的手中。

  按照他腦中的記憶,《韓非子》本應該是由後世後人輯集而成的,但身處一個玄幻的世界,這一切都不能以常理渡之。

  手持竹簡,陳銳並沒有想到《韓非子》這麽早就出世,也沒有想到這篇雄文能給他帶來諸多驚喜。

  是的,足以用驚喜來形容。

  或許是由於身處戰國時代,一切典籍並未遭受各種緣故丟失銷毀,陳銳閱讀了諸子百家各家各派的經典。

  如同《商君書》,秦國執政根本,讀之若登上雄峻高峰一覽群山之小,奔騰在胸中的是劈山開路奔向大道的決戰決勝之心。

  讀《墨子》,若暗夜走近熊熊篝火,使人通身發熱,恨不能立即融化為一團烈焰一口利劍,焚燒自己而廓清濁世。

  讀《孟子》是一種滔滔雄辯,其衰朽的政見使人窩心,其辭章之講究卻使人快意。

  讀《老子》,是對一種茫無邊際的深邃智慧的摸索,可能洞見一片奇異的珍寶,也可能撈起一根無用的稻草;仿佛一尊汪洋中的奇石,有人將它看做萬仞高峰,也有人將它看做舒心的靠枕,有人將它看做神兵利器,也有人將它看做清心藥石;然則無論你如何揣摩,它的靈魂都籠罩在無邊無際的神秘之中,使你生出一種麵對智者的庸常與渺小。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當世四大顯學陳銳都讀過,用竹簡寫下的厚厚感悟足可以用一車來裝,但是盡管如此,皆是不如讀《韓非子》更令他喜悅。

  深究原由,並非以上名篇經典不如《韓非子》。

  讀書本就是一件主觀事情,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很正常,陳銳自認為他是個功利之人,《韓非子》中透出的功利主義與各種治國權術之道很符合他的口味,但僅僅是這樣並不值得他喜悅,因為他喜悅的是他從中找到一絲擺脫秦國困境的方法。

  秦國現在最大的內患是呂不韋,可真的是這樣嗎?

  他不為未然,他知道在秦國有股無形暗流在劇烈湧動,甚至未來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呢?

  陳銳敏銳的察覺到了一絲不對,想要去驗證一下心中的想法。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是為孟秋。孟者,排行之大也,以時令論,便是四季之首月。正月、四月、七月、十月皆為孟月。

  七月為孟秋之月,第一個節氣便是立秋。陰陽家雲:“立秋之日,盛德在金。天地始肅,不可以贏。”也就是說,從七月開始,天地之氣轉為肅殺(縮),人之言行亦當順天應時,由飽滿伸張轉為收縮內斂。

  每年立秋,都是鹹陽最紅火熱鬧的日子之一。因為這個時間正是秋獮的時間,也就是君王秋日圍獵的時節。

  在戰國秋獮是一種禮儀,同樣是風俗,也是君王練兵炫耀武力的活動。

  《詩經·豳風·七月》有記:“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雅,獻貅於公。”

  立秋這日,陳銳並未如往常一樣,身著玄衣,此刻他一襲白衣加身,素袍罩體,漆黑的發絲以高山冠束起,銀簪束縛,劍眉飛揚,丹鳳眼眸甚是淩厲,五官俊朗非凡,翩翩公子如玉,教人一見之便怦然心動。

  而在他身下同樣是一匹顏值很高,毛發皆白的神駿。

  “走吧!”

  陳銳喝令四周,率領三千鐵甲向秦嶺山脈方向進發。

  這一趟,隻是常規的秋獮行獵,國政由呂不韋與昌平君商議,時間不會持續太久,所以在陳銳身旁的隻有蓋聶和中郎將李信。

  比起他的裝束,蓋聶與李信打扮倒是隨意。蓋聶一身普通青袍加身,手中執劍,目視遠方,靈覺精神向四野擴散,方圓數千米區域內的一切無數遁形,安全無憂。而李信身披輕甲,英姿勃發,目光之銳利令人不可逼視。

  “王上這並非前往秦嶺方向的路途。”李信握著韁繩提醒一句。

  “改變方向,寡人欲飽覽我大秦風光。”陳銳停頓一下,“順便前往河洛之地考察一番!”

  李信心中略有明悟,河洛乃天下要地,同樣是國相呂不韋的封邑。

  四天後,陳銳與蓋聶,李信等人輕裝簡行進了洛陽。

  李信瞪大雙眼,一臉錯愕,難以置信道:“這是洛陽?城門怎麽比之襄陽還要高上幾分?”

  “將軍,這就是洛陽。”蓋聶見陳銳不語,淡淡回了李信一句。

  一邁入洛陽,李信等人頓時看呆了眼睛,今日的天氣有些涼寒,可無損洛陽的繁榮盛況。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鯽,比之鹹陽的熱鬧有過之而無不及。

  論及街道兩旁無論商鋪民居,均是規製寬宏的大宅院,院落重重,擁有天井廂堂。坊巷內的民居則為瓦頂白牆,單層構築列成街巷的聯排。宅門多作裝修講究的瓦木門擔,高牆深院,巷道深長,與熱鬧的大街迥然有異,寧靜祥和。

  富戶人家的宅院固是極盡華麗巍峨,店鋪的裝置亦無不竭盡心思智巧,擔桶梁架,雕飾精美,或梁枋穿插,鬥拱出簷,規法各有不同。

  這裏無論是商貿之繁盛,亦或是裝飾之豪奢都要遠超鹹陽商市李信心中暗想,但見前方秦王臉色平靜,看不出喜怒,隻好緩緩跟上。

  一行人在洛陽城待了大半天,尋尋覓覓許久,仿佛在觀察什麽,時至中午,尋到一處外顯示不俗的酒樓,步入其中。

  酒樓一處僻靜角落,視野開闊,周圍甲士分散其間,陳銳跪坐旁邊,在揮手中,令蓋聶,李信同樣跪坐與四方案桌邊。

  “今日我們在洛陽城看了大半天風景人物,可有所得?”陳銳輕撫酒樽,改變了稱呼。

  李信跪坐陳銳身旁,身子繃緊,樣子有些拘謹,雖不理解秦王含義,但說話利落,中氣十足,“呂相在先王臨死之際,領國政,食邑河洛十萬戶,七年已過,洛陽之盛遠超鹹陽,李信覺呂相恐有不臣之心。”

  陳銳笑了笑,未作點評,看向了一旁的蓋聶。

  蓋聶凝眉微思,雙手輕放在案台上,許久,緩緩道:“不臣之心,蓋聶沒有看出,可是風物倒轉,秦國大有傾覆危機!”

  就在這時,蓋聶剛剛說完,便聽到一聲嬌呼救命,隻見陳銳房間玄關一開,一道婀娜靚麗身影飛身闖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