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七章 登基為帝
作者:靜覓貓      更新:2020-06-28 07:29      字數:2933
  山河千裏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都壯,安知天子尊。

  文物薈萃,千秋帝都。長安位居有“八百裏秦川“之稱的關中平原渭河南岸,周、秦、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均建都於此。

  南是秦嶺山脈中段的終南山,重巒疊嶂,陡峭峻拔,成為南麵的天然屏障,有“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的磅礴氣勢。

  北則有堯山、黃龍山、嵯峨山、梁山等構成逶迤延綿的北山山係,與秦嶺遙相對峙。

  在這些山嶺界劃出來的大片沃原上,長安城雄據其中,涇、渭、劌、灞、澧、澇諸水宛如晶瑩閃爍、流蘇飄蕩的珠串般環繞縈回,形成“八水繞長安“之局。這些河流猶如一道道的血脈,既給長安提供豐富的水源,也使長安充滿活力。“秦中自古帝王州“,正因種種戰略和經濟上的有利條件,自古以來,長安便得到曆代君主的垂青。

  秦始皇贏政以之收拾戰國諸雄割據的亂局,開創出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局麵。到西漢張騫兩次出西域,開辟了長安至西域的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經濟和文化的交流,長安更升格為國際級的名城,聯結中外文明的紐帶。其況之感,隻有東都洛陽堪與比擬。

  隋朝建立後,創建新都,名為大興。唐代繼續沿用大興為都城,更名長安,取其“長治久安“之意,並不斷修建擴充,使之更為宏偉壯麗。

  長安城外,黑色龍旗迎風飄展。

  若有人站在長安城牆上方遙看,定會被底下滿是高舉亮銀槍甲的騎兵給嚇一跳。

  槍尖寒芒閃爍,震懾人心。

  一股無聲的威壓在跪拜的李淵身上一閃而逝,但即使這樣他也暗自吞咽,心中慌亂不已,隻好道:“陛下天威如獄,軍略非凡,小人不勝惶恐,聽聞王師一至就立願俯首稱臣。”

  說話間,李淵苦澀難言,他費勁心機才攻下長安城,可不過三日間,長安城就換了主。

  能讓李淵直接了當的俯首,除了長安城內布防情報都被李秀寧傳入陳銳手中,最大的原因自然是靠山突厥兵敗。

  不僅兵敗,而且深入關中平原的突厥兵馬近乎全殲,甚至就連突厥的頡利可汗都死在石之軒手中。

  這也算是因果報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石之軒好好給畢玄上了一堂暗殺課。

  陳銳又掃了兩眼高舉的天子九璽,和如李淵一樣俯首請罪的大臣,隨即笑了笑道:“能審時度勢,獻城投降,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又怎會殺功臣?”

  說著,有對後麵諸多大臣喊道:“諸卿請起,諸位都是國之柱石,日後天下事還需多仰仗各位。”

  這話一出,明顯表明了政治態度,所有的隋朝大臣連同李閥人員都立時伏地:“吾皇,萬歲,萬歲,萬歲”

  陳銳臉色淡然,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可他身後跟隨的將士文臣卻是一臉潮紅興奮

  他們心知,若是陳銳最後登基為帝,他們都將改變身份。

  從龍之臣,這意味著無論是權勢還是利益都是滔天的,甚至日後隻要自己不作死,庇蔭家族百年也是極有可能。

  長安交割儀式徐徐進行,戶口,城防圖,糧冊,官符等等一一完成。

  不多時,城頭立刻更換了王旗。

  陳銳默然不語,緩緩掃過底下跪伏的萬民將臣,心中隱現些許激動。

  隋唐長安城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份組成。宮城和皇城位於都城北部中央,外郭城內的各坊從左、右、南三麵拱衛宮城和皇城。以正中的朱雀大街為界,東西分屬萬年,長安兩縣。

  宮城和皇城乃唐室皇族的居所,郭城則為百姓聚居生活的地方,各有布局。

  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田。

  長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條大街和東西十四條大街,縱橫交錯地把郭城內部劃分為一百一十坊。其中貫穿城門之間的三條南北向大街和三條東西向大街構成長安城內的交通主幹,其中最寬敞的是等若洛陽天街的朱雀大街,闊達四十丈,餘者雖不及朱雀大街的寬闊,其規模亦可想見。

  長安除朱雀大街外,最著名就是位於皇城東南和西南的都會市和利人市,各占兩坊之地。市內各有四街,形成交叉“井“字形的布局,把整個市界劃為九個區,每區四麵臨街,各種行業的店鋪臨街而設。每區之內,尚有小的巷道,便其內部通行。兩市為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酒樓食肆不少更是通宵營業,為長安城不夜天的繁華勝地。

  陳銳從明德門安然入城,踏足朱雀大街,亦為這不平凡且深具帝皇霸主氣象的都城的鼎盛局麵感歎。

  走在這條貫通長安城南北的主軸上,底下的眼光盡是膽怯中夾雜絲絲好奇。

  陳銳心中豈能無慨,想到曆經無數險阻,最後終抵期許,那種感覺確難以言宣。

  ……

  大業十三年十一月,陳銳入主長安。

  同年十二月,宋閥宋缺全線拿下漢中,震驚天下。

  方今格局,以陳銳為大,攻占河北全境,又拿下長安,滅突厥十數萬大軍,其次則為宋閥勢力,經略嶺南,拿下漢中之地,直接切斷關中後聯係,令其如芒再背。

  其餘勢力則是南方杜伏威,沈法興,北方劉武周,梁思都等攻占一地的梟雄。

  當初,他們聽聞到宋閥切斷關中後路後,心中恨不得宋閥與陳銳立即交戰。

  但一道令人意外的消息震驚了天下,當世最為出色的兵法大家卻向陳銳投降了。

  據江湖流傳,起初陳銳率領六千燕雲鬼騎與天刀宋缺統領的十萬大軍對峙。

  但後來在眾目睽睽之下,陳銳竟孤身進入宋缺中軍大帳。

  沒有人知道裏麵發生了什麽事情,是不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已經悄然發生?

  唯一知道的是當陳銳走出大帳時候,宋缺率領全族勢力連同十萬大軍向陳銳投降。

  同時沒有人知道為什麽不僅武功威淩天下,而且勢力也是橫絕南方的宋缺會向陳銳投降。

  或許大可作為解釋的是在大業十四年春分時日舉行的一場登基儀式。

  春分時日,長安城內一片和諧,陳銳登基稱帝,立國號唐,還宣布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封宋缺之女宋玉致為皇後。

  但即便這樣,許多人依然難以理解,為何宋缺會因為一個皇後之位而放棄整個天下?

  不過仔細想想,大可站在宋缺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樣就更明白了。

  宋缺雖武功不凡,但與陳銳相比還是稍遜一籌,更何況他還有兩個致命缺陷。

  年齡上他已經不在年輕,麵對陳銳的勢力,隻要他穩紮穩打,有很大可能將他耗死。

  若這樣,宋閥結局如何?

  第二個便是後繼無人,無論是武功,還是誌向都沒有人可完全繼承他的衣缽,最有可能,也是最為出色的兒子也被異族女子勾去心神。

  這叫宋缺如何打?

  更何況,雙方一旦動武,整個天下將持續動亂,短則三四年,長的就可能七八年,甚至十年,在這個過程中,神州百姓勢必飽受煎熬,而且這樣隻會便宜突厥等異族,這並非宋缺之誌!

  唐開元元年,陳銳命蘇烈率兵兩萬擊敗割據隴西的薛舉之子薛仁杲。

  同年九月,定揚可汗劉武周滅。

  同年十二月,朔方梁師都滅。

  大業十四年,唐開元二年春季,兩封信件分別送到洛陽王世充,瓦崗李密手中,同時兩人還麵對著來自長安與幽州的兩方數十萬軍隊兩麵夾擊。

  無奈~

  王世充獻洛陽城投降,李密見之率瓦崗投降。

  自此,北方地盤大致一統,與此同時,陳銳又開啟了以北統南的正式序幕。

  在命令宣布的命令當中,統一南方的有陳銳兩路人馬,一路蘇烈為帥,領五萬兵馬南下攻伐南梁蕭銑,令一路李靖為帥,同樣是領五萬兵馬,但對象卻是杜伏威。

  在各自傳來的奏章匯報中,蘇烈勢如破竹,而李靖卻遭遇諸多‘麻煩’。

  仔細一閱,這些麻煩都來自南方佛門勢力。

  “南方佛門,慈航靜齋~”

  說話間,陳銳眼中寒芒爆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