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
作者:靜覓貓      更新:2020-06-28 07:29      字數:2946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無論天下,亦或是江湖都被慈航靜齋的選取天子的消息轟動,而後麵又得聞寇仲,徐子陵突然爆出楊公寶庫地址就在洛陽城內某地,天下更是幾欲沸騰。

  盡管有人懷疑楊公寶庫消息的真實性,但楊素曾任洛陽總管,與楊素為至交好友的魯妙子又曾在洛陽修建天下第二建築天津橋,由不得不令人揣測寶庫是否在洛陽城內。

  在慈航靜齋選取天下明主傳得愈演愈烈的時候,各方勢力也同樣沒有任何停滯。

  李閥底蘊深厚,早有謀反打算,自太原殺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晉陽便拉出三萬精兵,之後渡龍門進關中,先後擊潰宋老生和屈突通,一時間聲威無量,引得天下側目。

  可好景不長,原本勢如破竹的攻勢在遇到隴西起家西秦霸王薛舉便受到阻礙。

  薛舉此人門閥貴族出身,武功高強,且作戰驍勇,與李閥軍隊一戰,雙方都沒有占到便宜,值得稱道的是李閥派出的領軍之人卻是李世民。

  被薛舉一攔,李閥攻勢大頓,舉兵攻占長安的想法不由停滯。

  而天下間最為引人關注的便是,李密與王世充的洛陽攻堅保衛戰。

  這場戰爭中,李密攻堅洛陽,雖王世充多敗在李密手中,但憑借洛陽險城地利,李密也不能奈王世充如何,可即便如此,李密也毫無退兵念頭。

  不過此時也由不得李密興起退兵念頭,因為這時候瓦崗大龍頭翟讓已然身死,原因不明,且翟讓心腹部下也在瓦崗被清洗一遍,這便導致瓦崗人心起伏,其中暗流可想而知。

  而且宇文閥攜領的江都禁軍北上,在黎陽與李密駐軍狹路相逢,兩軍大戰同樣打的流血漂櫓,可李密智謀非凡,領軍者又為瓦崗智將徐世勣,宇文化及遭受大敗,連同從江都所挾的金銀財貨一應便宜了瓦崗軍。

  當年九月,陳銳消化了攻取河|北全境所募所俘的六萬兵卒後,趁李密戰後疲憊之機發動進攻,率精兵兩萬、戰騎兩千,奇襲虎牢。

  洛陽偃師,滎陽虎牢!

  偃師城位於洛水北岸,大河之南,嵩高、少室等諸山之北,上遊是洛陽,下遊百裏處為虎牢,乃翼護洛陽的戰略要塞,亦是東拒李密的前線基地。

  虎牢乃是天下雄關,是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關隘,也是滎陽門戶,而滎陽為瓦崗重要大本營之一。

  若偃師失陷,會直接動搖洛陽的安穩。

  若虎牢失守,會直接威逼滎陽的安危。

  虎牢一戰,陳銳算準時機,料到李密腹背受敵,兵力分散,而虎牢駐軍不多,是故拿下也未有太多喪亡,不過千人。

  現今瓦崗軍已經是三麵受敵,形勢江河日下。

  就陳銳所知曆史,楊廣身死後,李密攻伐洛陽,受到王世充與宇文化及兩方兵力夾擊後,不聽勸諫,昏招頻出,不出半年時間內便被王世充所敗,不得已投靠剛剛興起的李唐。

  須知道李密兵鋒正盛時,可是讓李淵自稱阿弟,最後又在李淵手下為臣,不得不說是個諷刺。

  李密落到這般田地,蓋其原因,可以說兩方麵導致。

  一為自身品性,二為瓦崗自身實力。

  觀其前半生,青年時,牛角掛書,超凡逸群,天下稱道,輔佐楊玄感時,提出了幾乎所有正確意見,史書言:“謀無不中,量無不容,蓋非唐初君臣所能及。”

  但在成為大龍頭領導瓦崗時候,頭腦卻不再清醒,不聽勸諫,且或許從小就生活稱讚當中,麵對失敗,多是心灰意冷,沒有從逆境中爬出來絕強毅力。

  不得不說李密自身多是臣子性格,身具王佐之才,可一旦作為君主卻處處受製,不複英明。

  第二便是瓦崗實力,瓦崗擁兵馬二十萬,但其中多為亂民,而王世充,宇文化及手下皆是隋朝精銳,雙方戰鬥力就不是一個層次,這也就導致瓦崗軍一旦遭遇失敗,險情必定擴大。

  再有李密謀殺翟讓,瓦崗更是人心浮動,雪上加霜。

  滎陽城,

  陳銳憑虛禦風,漫空利箭化作瓢潑急雨朝他射來,一望而去,百名披堅執銳快速湧來。

  這百來枝射來的勁箭,都是勁弩激射而下,勢大力沉,足可刺金入鐵,但空中似有清風拂過,利箭就簌簌落地。

  驀然間。

  一陣喊叫,無數頭紮白帶的士卒由林裏殺出,截擊陳銳。

  林外全是火把,喊殺連天。

  陳銳站於樹上,健腕一沉,掌刀到處,一股強大刀氣透空而去,登時便從猶如密林般的甲士斬出一道溝壑,死傷無數。

  “李密,還要攔我?”

  話聲落下,如林甲士中驟分出一長長小道來,一位佳人與一位瘦削文士舉著火把拱著前方一道形態修長的身影而來。

  陳銳與李密在閃動的晦暗火光中對視,相顧無言。

  唯李密臉色陰沉如墨,望著漸漸飛逝的身影,愈發攥緊了手中拳頭,青筋畢露。

  夜空中驟起兩道寒光,李密一字一字地緩緩道:“虎牢天險已失,羅成勢必兵壓滎陽,但見他在虎牢各處郡縣設糧倉,建三座軍營,如此大動幹戈,恐怕短時間內滎陽沒有危機。”

  “目前我們又因與宇文化及,損折甚重,元氣未複,故仍是宜守不宜攻,而對王世充,最好的方法,莫如立即攻打偃師,牽製他,使他難以回師洛陽。“

  接著向沉落雁道:“落雁有何提議?“

  沉落雁眼神充滿憂色,但又道:“另一對策,就是暗遣高手進入洛陽,策動獨孤峰掃除王世充在洛陽的勢力,且離間洛陽王黨與王世充關係,教王世充隻得孤城一座,後援斷絕。那時我們要取王世充項上人頭,就像探囊取物般輕而易舉了。“

  王伯當皺眉道:“王世充的勢力在洛陽蒂固根深,周圍守衛林立,欲要將其連根拔起,恐非易事,必須有妥善布置才成。“

  沈落雁餘光悄無聲息地看眼李密,道:“慈航靜齋攜和氏璧選取真命天子,如此關鍵時候,王世充必定身在洛陽,且王世充一旦露出爭帝念頭,洛陽王黨勢力必生出殺意。”

  李密聽後卻露出深思,喃喃道:“和氏璧慈航靜齋”

  越聽李密這般,沈落雁心中越是糾結起來。

  “我要去洛陽!”

  李密雙目爆發驚人神采。

  “密公!”沈落雁驚聲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密公身負重任,豈可輕離?”

  李密目光看向黑暗,堅聲道:“洛陽一時難攻,難解我在瓦崗危機,但和氏璧乃千古重寶,天子信物,必可解除我之困境。”

  “現在瓦崗又三麵受敵,若能獲取佛門支持,亦能解除如此困局。”

  “慈航靜齋選取天子消息瘋傳,引動天下豪雄,王世充,羅成羅成建立如此多軍營,其人必定前往洛陽,一旦獲取慈航靜齋支持,那恐怕就是我瓦崗滅亡之日。就算我得不到,我也要破他的希望。”

  “密”沈落雁大聲叫道,卻被李密抬手製止。

  “你的建議不錯,離間王世充,我會聽從,但若論縱橫捭闔,言動人心,世間也沒幾人能勝過我,至於此行安危,我會請南海仙翁出山。”

  眾人聽得南海仙翁之名,都露出既敬且懼的神色,連沈落雁也沒有了聲音。

  原來南海仙翁晃公錯,乃寧道奇那種輩份的高手,是宗師級的人物,現今位於南海珠崖郡的南海派掌門梅洵,隻屬他的徒孫輩。

  據傳寧道奇曾與晃公錯決戰於雷州半島,到百招之外寧道奇的壓箱底絕技“散手八撲“盡出,晃公錯才是落敗,可說雖敗猶榮。於此可見“南海仙翁“晃公錯的高明。

  李密由於其父李寬曾有大恩於南海派,故李密起兵後,曾三番四次派專使請晃公錯出山,但直至煬帝被宇文化及所弒後,晃公錯才肯點頭。並答允南海派盡全力助李密取天下,其中當然附有苛刻的條件。

  沈落雁依舊擔憂,感覺那位神秀非凡的梟雄遠遠不會如此簡單,這一路他殺伐無數,無數情報如雪花傳到她的眼前,看的她心驚膽顫。

  這樣一位梟雄,慈航靜齋對他而言真的重要?

  這種想法隻能深深藏在心底,李密不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