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十六章 金剛不壞
作者:靜覓貓      更新:2020-06-28 07:29      字數:2356
  “彗星西來!”

  候希白大聲叫喊道。

  師妃暄被候希白這一攪和,臉色也恢複平淡狀態,搖頭平淡道:“那非流星,而是刀氣,恍若銀河般的衝天刀氣,且世間能爆發出這種刀氣不出三人。”

  候希白自然不會淺薄到連彗星與刀氣都分不清楚,之前不過出於陳銳與師妃暄兩人交鋒,是故出此策緩解。

  當下見師妃暄說話,候希白繼續捧道:“嶽山作古,羅兄身在此處,刀氣所發那隻有天刀宋缺!”

  說完,候希白與師妃暄兩人看向默不作聲的陳銳,良久,卻見他嘴角露出一絲莫名笑意:“讓他等一會!”

  紅日東升,金光萬丈。

  成都郊外,陳銳撥開兩旁的雜草,行走與漫天鬆柏參天,竹樹蔥鬱之中,忽見前方紅牆環繞,佛塔淩空,寺樓高大,心知已經來到了目的地。

  候希白見到陳銳所領他與師妃暄來到之地,不由大驚:“大石寺!”

  師妃暄雙眸亦是疑惑,顯然也是知道這地方。

  陳銳看向候希白,輕笑道:“候兄知道這地方?”

  候希白左右為難,似立下決心的斷然道:“恐怕羅兄對我背景已了如指掌,我石師與這大石寺頗有淵源,前些日,我與師仙子還曾來過此地。”

  陳銳也不挑破,心想石之軒馬甲可能就是大石寺內主持。

  師妃暄問道:“羅公子來到此地,不知有何事?”

  陳銳搖搖頭:“來到巴蜀,此行也為我目的之一,不過是否能有收獲,我也難以預料。”

  兩人見此,也不宜多問。

  大石寺由山門殿起,接著是天王殿、七佛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殿堂重重,雖及不上淨念禪院的結構複雜,造型優美,但亦是宏偉壯麗。

  在主殿群成行成陣之旁,萬千竹樹中聳起一座高塔,份外具有氣勢。

  可惜,這些宗教建築由於無人打理緣故,稍顯破敗之感。

  陳銳隻是一掃而過,沒有多留,緩緩與兩人穿行長廊中,許久才見到目標所在之地,羅漢堂。

  殿堂間有長廊貫通,左右大石柱林立對稱,片刻後,三人已置身在現燈火的羅漢堂中,一時不由呼吸頓止,見塑像如林,布滿大殿的奇景震攝。

  大殿塑像羅列,分作兩組,中央是數十尊佛和菩薩,以居於殿心的千手觀音最為矚目,不但寶相莊嚴,且因每隻手的形狀和所持法器無有相同,令人生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感覺。

  五百羅漢分列四周,朝向中央的塑像,形成縱橫相通的巷道。徐子陵仿似置身另一個有別於現實的神佛世界,身旁的塑像在透進來的月色掩映中,造型細致精巧,色澤豔麗,無論立倚坐臥,均姿態各異,仿若真人,神態生動,疑幻似真。

  當他來到千手觀音座前,四周盡是重重列列的羅漢佛像,有若陷身由塑像布下的迷陣中,那感覺實非任何言語可以形容萬一。

  陳銳非是徐子陵那種什麽都不明就裏的野路子,也不是師妃暄這種明知寶山而不能進的空歎人,自然知道依照鳩摩羅什親繪手本所製的這五百羅漢塑像究竟代表了什麽。

  這位兩百年前東晉的摩羅什聖僧,年少精進,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

  且此天竺聖僧在中土傳法譯經十七年,總計翻譯經書上百部、四五百卷。乃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其譯經和佛學成就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稱“什門四聖”。

  可以說若論釋教正統,大石寺完爆慈航靜齋。

  但可惜的是,此聖僧在中土隻傳佛法,譯經書,而從不傳武功。

  就連身為嫡傳的大唐中的三論宗,也隻能從此聖僧親書的經書注解及邊邊角角之處,收集些許殘羹剩飯。

  但這大石寺內,五百羅漢或可算是例外。

  或許後人從他翻譯的無數經書中找出武學道理或許難之又難,可從他屈指可數的繪畫、雕塑中悟出武學精髓卻是頗有可能。

  無他,師法自然!

  大唐中從天地自然中體悟武功,晉升境界者不計其數,如浪翻雲體悟洞庭湖破宗師之境,雙龍以遊魚,飛鳥為師,體悟自身武學。

  而五百羅漢為鳩摩羅什這等大智慧的聖者所製,佛法、武學與平日一舉一動、一言一語早已融為一體,若繪畫雕塑,那自然蘊含佛法神韻,也蘊含武功。

  陳銳穿越諸界,佛學理論深厚無需多說,且自身修煉佛門高深武學眾多,目光掃視羅漢之像,已然察覺這大石寺五百羅漢姿勢中所蘊含的武學真諦。

  但唯有一點,這並未中土佛門武功,而是博大精深的天竺武學。

  師妃暄見前方男子高大身影對羅漢佛像深思不語,驚疑不定,後輕歎口氣:“羅公子也看出羅漢佛像中的玄妙?”

  陳銳道:“當然鳩摩羅什聖僧手繪羅漢佛像,自然值得在下觀看,其中隱藏域外天竺武學更令我生出無窮感悟。”

  師妃暄美目一動,“若我可將羅漢所蘊含武學贈與羅兄哩,羅兄可否”

  陳銳上下打量師妃暄的身體,毫不掩飾,目光極其侵略性:“妃暄明知寶山而不能入,還敢斷言贈與我!笑話!”

  現如今的中土佛門諸宗,越是傳承悠久,受中土道門影響就越重,乃至宗內所傳承的武功,名雖佛法禪功,實則道門玄功。

  蓋因中土佛門傳道廣受道門鉗製,加之又受到曆代統治者影響而改變,漢化太過嚴重,完全不似域外原本模樣。

  即便佛門魁首慈航靜齋鎮派武學《慈航劍典》也是脫胎於《戰神圖錄》,而不是正統佛門武學。

  師妃暄顰著秀眉,像是未曾動怒樣,緩緩道:“妃暄雖不能贈與羅兄羅漢武學,但佛門當中亦有他人可以給你幫助!”

  陳銳卻是不答,指著一尊怒目金剛羅漢道:“此為明王怒像,結下不動明王印,施金剛薩埵心咒,為臨,此尊羅漢結大金剛輪印,施降三世明王心咒,為兵!”

  “此尊為光明羅漢,結寶瓶印,摩利支天心咒,為行!”

  陳銳步步生蓮,似怒目金剛,口含天憲,聲聲震動百丈羅漢堂空間,全身迸發璀璨金光。

  博大,浩瀚,至剛至陽!

  “金剛不壞!”

  “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