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篩沙子
作者:寧溪南      更新:2020-06-28 01:32      字數:2230
  在這個年代,負責廠礦場的缺人也不能招工,得打報告,像這種臨時缺人就四處借,還不能打生產勞力的主意,犯錯誤。

  冬子招了招手:“走走,跟我走。會騎車不?”

  劉照豐搖搖頭:“不會。我能跑,跑的快。我也有勁兒。”

  冬子在劉照豐肩膀上拍了一巴掌:“你就吹吧,看你這小胳膊腿,瘦的像龍似的。行了,走吧,去練練,真能幹就給你五毛。”

  劉照豐說:“我有勁兒,肯定能幹好。”

  幾個人走到馬路邊上,冬子從草坷裏把自行車拎出來。車支架壞了,支不起隻能放倒。

  幾個人一台自行車也沒弄,冬子也沒騎,推著車子幾個人往沙場走。

  沙場離磚瓦窯又隔著差不點兒三裏地,在河灣上。

  河裏挖出來的沙子石子太多,必須得篩了才能用,這會兒沒有機器,全靠人力幹。

  濕沙子比土重,要一鍬一鍬裝到篩子裏,粘在一起一坨一坨的,再靠雙臂使勁抖動才能篩出來。不使勁篩不出來,堵篩眼。

  晚上下工的時候,劉照豐感覺兩條胳膊已經不是自己的了。已經腫了。

  咬牙套上放在一邊石頭上的衣服,和冬子結了工錢往回走。

  一路上就感覺身上像背了多重的東西一樣,木木的,手上磨出的水泡鑽勁兒的疼。

  不過一摸到兜裏的三毛錢,心裏就又有一股火熱,覺得也不是那麽疼了。

  走到學校,已經放學了,劉金榮坐在坡前的石頭上拿著根草棍在地上畫,偏著頭發呆。老師和同學已經都走了,這會兒已經到了飯點兒,堡裏家家戶戶冒著炊煙。

  “金寶兒。”

  劉金榮猛的抬起頭,臉上露出驚喜的笑容:“哥。”

  劉照豐想招招手,胳膊像掛了個沙袋一樣,沒抬起來:“走啦,回家。”

  劉金榮背起書包從坡上下來,伸手抓住劉照豐左胳膊:“哥你咋這晚才回來呢?上工累不?”

  劉照豐扭頭嘶了一口涼氣,被劉金榮抓著的地方針刺一樣疼:“不累,就是篩沙子,像玩似的。我掙了三毛錢,明天開始一天五毛,一個月十來塊呢。”

  劉金榮開心的蹦了幾下:“哥你真厲害。”

  兩個人順著土路走到家的時候,天已經暗下來了,張景義站在東頭院門口往這邊望著。

  “媽,我哥今天掙了三毛錢,說明天開始一天五毛呢。”劉金榮撒開劉照豐跑到張景義麵前。

  張景義看向兒子:“幹的什麽活兒?累了不?”

  劉照豐說:“就在河邊篩沙子,不累。”

  進了院子,張萬智在喂豬,笑著說:“回來啦?趕緊進屋吃飯,餓了吧?”

  劉金榮小跑進屋:“吃飯嘍。我肚子都餓扁了。”劉照豐沒吱聲,關好院子的柵欄門,去打水忍著疼痛洗了洗手。

  張萬禮坐在北炕上抽煙袋,問:“照豐,今天幹的什麽活?”

  劉照豐說:“篩沙子。”

  張萬禮點點頭,問:“手上起泡了沒?”

  劉照豐說:“沒。起了,幾個,沒事兒。”

  張萬禮站起來,去炕櫃下麵的抽屜裏找了找,拿出一個小瓶子,說:“來,弄點這個就不疼了。”

  劉照豐走過去伸頭看。

  張萬禮用火柴杆從小瓶子裏挖出一點兒白色的粉末,輕輕抖在劉照豐磨破了的水泡上,每個上麵都挑了一點兒,說:“行了,別沾水,明天早上就好了,要不然今晚你覺都睡不著。”

  劉照豐問:“大爺這是什麽呀?什麽藥?”

  張萬禮笑著說:“傷藥,我自己弄的,好使,比醫院買的好用。”

  劉照豐問:“用什麽做的呀?”他感覺手上清涼了一點兒。

  張景義和張萬智收拾著擺桌子端飯菜,張萬禮把藥瓶收好:“這個呀,剛出的小耗崽子,和老房灰,止血止疼可靈了。這是老方,現在沒幾個會弄了。”

  劉照豐臉一抽抽,看了看抹了白末的雙手,有股去洗幹淨的衝動。但是,好像,確實不怎麽疼了。

  張萬禮坐到炕沿上:“來,吃飯。怎麽的?嫌啦?跟你說,這是獵戶方子,好用著呢。明天你就知道了。”

  忍著疼,劉照豐用筷子慢慢吃了這頓飯,他想快點兒,可是快了手就不聽使了,夾不起。

  吃了飯,劉照豐掏出那三毛錢遞給張景義:“媽,我今天的工錢。”

  張景義看了看劉照豐手上的錢,沒接,說:“你揣著吧,出去上工,身上帶點兒錢,萬一用呢。”

  劉照豐把錢塞到張景義手上:“明天還有呢,明天開始我一天算五毛呢。”

  張萬禮笑著說:“行了,這掙的比我都多了。行,等我閑了上山給你琢磨點兒肉回來。”

  劉金榮問:“大爺,山上有啥?”

  張萬禮說:“啥都有,野雞,兔子,狐狸,獾子麅子,逮著啥算啥。”

  吃完飯,這會兒也沒有什麽娛樂,也就關燈上炕躺下了。日出起,日落就睡,這就是農村的生活。

  劉照豐躺下沒一會兒就睡著了,張萬智說:“這孩子今天是累著了,明天給帶點幹的,得吃飽。”

  張景義說:“餑餑怎麽弄?我沒弄過。”

  張萬智說:“好弄,明天早起讓我哥弄,你學學就會了。”

  張萬禮是個能幹的,打獵種地,編筐織簍的全是好手,他比張萬智大十幾歲,這個弟弟就是他一手拉扯大的,家裏家外基本上都是他一手操辦。

  農閑的時候他就上山,或者編點筐簍和別人家換點兒什麽回來。也是份收入。

  第二天,等劉照豐起來的時候,張萬禮已經帶著張景義蒸好了餑餑,四口人吃了飯,劉照豐和劉金榮帶著裝好的午飯出門。

  劉照豐去上工,中午劉金榮也就不回來了,一個小丫頭不安全。

  “哥,我給你半個,我吃不完。”

  在學校門口,劉金榮把帶來的餑餑掰了一半塞給劉照豐。

  “我能吃飽,你吃吧。”

  “我真吃不完。哥,你晚上早點兒回能行不?我一個人在這呆著怕。”

  想早回,白天就得使勁兒幹,活不幹夠了拿不到錢。

  就這樣,劉照豐成了沙場最小的工人。

  日子一天天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