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二小隊
作者:寧溪南      更新:2020-06-28 01:32      字數:2130
  從這會兒開始各家不做飯,吃食堂。

  食堂是落到小隊的,以生產隊為單位設立公共食堂,免費為社員們提供一日三餐。

  最開始的時候食堂不限量不記賬,吃飽算,到60年開始限量統計,按戶口分配,61年開始,各地食堂紛紛解散,生產隊成為最基層行政機構,農民幹活開始按工分計酬。

  集體公社被叫做大步跨進**,其實開始這幾年也確實有這個意思。集體勞動也不是平均攤派,基本上考慮到了各個人的不同,主勞力,輔勞力,弱勞力各有分工,大家力所能及的在一起勞作,一起上工一起吃飯。

  食堂解散以後,慢慢有了差別,主勞力和弱勞力的生活水平漸漸拉開,生產隊和生產隊之間也有了差距,那會兒出產高有副業的生產隊工分能折到一天幾塊錢甚至十幾塊,而產出低的生產隊隻有幾分幾毛,甚至出現倒掛,就是一年下來隊員要倒欠生產隊才能維持生活。

  這裏有天時,也有**,隊長清廉公平的生產隊收入就要高些,營私舞弊中飽私囊的地方就會清貧。那時候天高皇帝遠,什麽都是隊長說了算。

  “社員同誌們,從今天開始,偏嶺人民公社,法台生產大隊就正式成立了。大夥兒從今天開始,就是法台大隊的生產社員,這裏就是大隊部,工具牲口都到這領,食堂在這邊,這屋。

  按小隊吃飯。聽見敲鑼就開飯,聽見沒?別趕不上趟啊,晚了就沒了。

  這是我們食堂的夥長,叫滿大柱。這是第一小隊的隊長,張保成,這是第二小隊的隊長,霍,霍,老霍你叫啥來著?”

  場院上響起一片笑聲,老霍說:“霍紅光,就叫老霍就行了。”

  曹書記點點頭:“霍紅光。嗯,咱們這邊就兩個小隊,後邊的都在別的堡,和你們也沒啥關係。生產任務按小隊完成,大家都盡點力,啊,別人家都完成任務了到你們這拉稀,那可就丟臉了,丟的還不是你一個人的臉,是你們小隊的臉。

  現在冬營天啦,咱們呢,又是剛成立,這一冬主要的任務就是安排生活,大家都是初來乍到的,趕緊熟悉熟悉,把東西孩子規置好,另外呢,地裏上肥。

  啊,清理河溝,還有就是打柴禾,打茬子。有一部分城裏分過來的啊,即然來了,光榮的成為了農業社員,那就一心一意給咱們的糧食大生產做貢獻,啊,就別胡思亂想啦,沒有用。

  咱們也不比城裏差啥,對吧?城裏幹啥不要錢?買糧都得按人頭計份量,咱們這隨便吃,吃飽算,啥也不要錢,這好事上哪找去?行啦,我就不說啥了,隊長來,宣布小隊名單。”

  張保成和老霍站起來往中間走,曹書記比了比大煙袋:“哦哦,差點忘了。住的事啊,先將就將就,就這一冬,明年上麵來給咱們社員蓋房子,一水的大瓦房,到時候家家都有自己的房子。啊。”

  場院裏響起掌聲,由其是外來戶,房子可是大事。

  張保成和老霍兩個隊長宣布了各自生產小隊的社員名單,然後所有人按生產隊分成兩邊開會。

  “咱們隊的包片兒在村西頭,延著河邊過去,下麵我分分工啊,有意見等我說完再說。”老霍一本正經的給大夥分派活路:“最後呢,是這個張景義,大夥看到了啊,一個女的還帶倆孩子,爺們死了。讓她負責磨房,你們沒意見吧?”

  張家大嫂說:“行,沒啥意見,瞅她小胳膊小腿的也幹不了重活,就這麽的吧。”

  在老霍院裏住的幾戶人家都沒意見,本來還有人想爭一爭,看看這情況匝巴匝巴嘴也就不吱聲了。

  開了會,老霍安排完了活,講了一下這幾天的工作計劃,大夥開始分東西。

  棉衣棉褲,棉布棉花,暖壺水桶,毛巾,鞋,襪子,牙刷,反正亂七八糟的生活物資,按人頭發下來。孩子也算,不過衣褲沒有小孩的尺寸,得回去自己改。

  東北這邊物資供應相對來說是相當充足的,因為冬天太冷,南方就要差許多,後來甚至有的地區一家人就兩身衣裳一條棉褲,誰出門誰穿的現像都有。

  張景義一家三口人抱著發下來的東西往住的地方走。

  劉金榮抱著幾條毛巾兩雙鞋子,小臉通紅的跟在哥哥後麵:“媽,這些給咱們家都不要錢的嗎?”

  張景義答應了一聲:“嗯,不要錢。”

  劉金榮太小,抱著東西看不到路,被石頭絆了一下差點兒摔倒,劉照豐說:“腳抬高一點兒,地上有石頭,你跟在我後麵走。”

  他就挑幹淨的地麵走,拐來拐去的,劉金榮以為哥哥在和自己玩,開心的笑著跟在後麵來回拐著走,張景義看著一雙兒女,歎了口氣,看了看遠處,大山遮擋了視線。

  男人們每天開始上工,拉糞,打柴,修理套車工具,女人們縫補衣裳打理家務,去隊上搓苞米,曬種子。每天聽鑼聲吃飯,大大小小擠在簡陋的堂屋裏一邊說話一邊吃飯。

  飯都是餑餑,不過菜還是有一些的,燉白菜土豆,燉酸菜土豆,燉蘿卜,偶爾還能見一點兒油腥。其實物資裏是有肉的,但是不多,隻能剁碎了熬在菜裏。

  大雪落下來,封了山也堵了路,除了打柴禾也沒有什麽活了,白天女人們就帶著孩子聚在隊部裏做針線活兒,到也熱鬧。

  張景義已經適應了這種生活,到也挺好,紮著發髻,一天穿著棉布衫子大棉襖,帶著同樣小布衫小棉襖的劉金榮到隊部,跟著大姐大嫂們學做活兒。

  劉照豐每天和村裏的半大小子瘋在一起,每天不到飯點兒也看不到影子。

  一個冬天就這麽習裏糊塗的過去了。

  開年三月,上麵有通知下來,各地方公社要恢複農村各級學校的教學工作,把小學中學辦起來。

  以前也是有學校的,不過像樣的學校都在縣裏公社裏,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孩子沒學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