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5章 1.184 增成問審
作者:熏香如風      更新:2021-08-06 21:39      字數:3463
  逸樂舍中三人,皆曆經磨難,生死兩難。

  ??既應王太後之召,皆有必死之心。隻求,不累及妻兒,延禍家門。如前所言,黃門內宦,亦有兒女。若一人之死,能活全家老小。區區殘軀,又何足惜。

  ??然不可,不明不白,死不瞑目。

  ??三人備說前事。卻驚覺,後事如何,皆指向曹節。並蟾宮諸事。

  ??奈何,曹節已撒手人寰。即便三人到場,又焉知其中詳情。

  ??“‘首惡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宋典一聲慨歎:“曹節老死,我等皆為首惡矣!”

  ??言下之意。首惡無存,從眾皆罪加一等。若董侯果真,非出漢室。相幹人等,皆難逃一死。據三人各自所知,恐無人幸免。

  ??無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三人把酒言歡不言愁。

  ??西宮皇英殿。

  ??聞王太後親臨,二宮太皇,急忙出迎。今時不同往日。雖貴為帝後,卻極盡謙卑。平禮相待。

  ??賓主落座。

  ??王太後先言:“事已至此,太皇何言?”

  ??王太後此來,乃言及利害。賈文和所求三人,皆已就位。天下無不拭目。若有不利,悔之晚矣。趁早吐露詳情,或可轉圜。免公審定罪,無從消解。

  ??“妾,無言。”董太皇,諱莫如深。至今不肯,吐露實行。

  ??“薊王乎?”王太後忽問。

  ??“妾,無言。”董太皇,淚目下拜。

  ??“王太後,少安。長姐,必有所難言也。”竇太皇見狀,亦於心不忍:“許,亦不知隱情。”

  ??“不知隱情。”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換言之,董太皇非與人私通,乃為人所汙。且與人苟且時,董太皇並無察覺。

  ??“然也。”竇太皇,柔聲答曰。

  ??如此,王太後這便定計。董侯身世,唯公審可斷。

  ??“公審”一詞,語出《慎子·威德》:“蓍龜所以立公識也,權衡所以立公正也,書契所以立公信也。度量所以立公審也,法製禮籍所以立公義也,凡立公所以棄私也。”本意共同標準,後引申為公開審問。

  ??臨行前,竇太皇又問:“王上,何所言?”

  ??王太後答曰:“薊王亦欲知,董侯何人子也。”

  ??言罷,王太後拜退。二宮太皇,恭送不提。

  ??王太後,素有大節。少時,與三墩相依為命,今又,坐鎮深宮多年。薊王出外,則臨朝稱製。薊王就國,則還政於王。

  ??王太後,名重天下。為國人所深敬。試想,董太皇清白有損,居心不良。如何敢於王太後當麵,居高稱朕。

  ??謂,“母子連心”。董太皇,永樂隱秘,牽連甚廣。且中丞賈詡,十年守口如瓶。避而不談,絕口不提。若非,董太皇見事不可為。被發跣足,求救王太後當麵。王太後遂傳賈詡入宮。不料賈文和,似早有準備。開口便請召,畢嵐、曹衝,宋奇三人。

  ??種種跡象表明,此中必有莫大幹係。

  ??試想,能讓幕府中丞賈文和,如此謹慎。除事關薊王,還能如何?

  ??海內大儒,有此思辨者,數以萬計。之所以,皆拭目以待。正因,薊王身係三興大業。且行事磊落,有禮有節,忠義雙全。然若,果真與董太後私通生子。一世英名盡毀。

  ??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薊王不能居中守正,如何“撥亂反正”,再立新漢。

  ??“不正”何來“反正”?

  ??言歸正傳。

  ??擇吉日,王太後請太皇、義王太後、諸國老、王傅、國相、國令、幕丞列席。涉事人等,無一有缺。

  ??掖庭令畢嵐、越騎校尉曹衝、魯相宋奇,並三人親屬,亦分席而坐。

  ??獨缺薊王。

  ??瑞麟閣女博士、女史,秉筆直錄。更一式多份,相互比對。務必,言之鑿鑿,無有疏漏。

  ??待各就各位,眾人無不屏氣凝神。增成殿中,落針可聞。

  ??自鳴鍾聲落定。

  ??簾後王太後,輕開尊口:“賈中丞。”

  ??“臣在。”賈詡持芴而跽。

  ??“令行。”王太後,一語中的。

  ??“喏。”賈文和,再拜領命。

  ??無需離席下榻。賈文和,麵向三人。

  ??“掖庭令。”

  ??“奴婢在。”畢嵐聞聲一顫。

  ??“時永樂太後,何人所掠。”

  ??“正是奴婢。”畢嵐伏地答曰。

  ??“何人所命。”

  ??“大長秋曹節。”

  ??“掠入何處。”

  ??“太倉蟾宮。”

  ??“何人折桂。”

  ??“未可知也。”

  ??一問畢。賈詡又看曹衝。

  ??“越騎校尉。”

  ??“末將在。”

  ??“可識此人。”

  ??“扶風侯公子。”

  ??“又是何人?”

  ??“乃先帝宋皇後長兄,濦強侯宋元異。”

  ??此時,殿中已起騷動。

  ??“何以相識?”

  ??“皇後長兄,焉能不識。”

  ??“侯公子,又是何時?”

  ??“乃,太倉折桂。”

  ??“侯公子,往來頻繁否?”

  ??“然也。”

  ??“太倉之上,知否?”

  ??“未可知也。”

  ??二問畢,賈詡又看宋奇。

  ??“宋相。”

  ??“下臣在。”

  ??“何時為侯公子。”

  ??“舉家下獄死,為太平道所救。故名侯殷蔽身。”

  ??“永樂太後,乃出宋相所汙乎?”

  ??“非也。”宋奇斷然搖頭。

  ??殿內議論紛紛。

  ??賈詡又看畢嵐:“掖庭令。”

  ??“奴婢在。”

  ??“何所言?”

  ??“奴婢,確奉大長秋之命。陰取永樂太後,入蟾宮折桂。時,大長秋私欲曰,乃侯公子,千金所求。”

  ??“侯公子,破家苟活。何來千金。”

  ??“乃,發丘梁冀金山也。”畢嵐知無不言。

  ??對答如流,別無破綻。且黃門宦官,貪殘放濫,斂財無數。世人皆知。謂“利欲熏心”。若為梁冀金山,自當鋌而走險。

  ??一問一答。隱秘盡出。蟾宮折桂、梁冀金山。更有濦強侯宋元異,死而複生。前朝隱秘,冰山一角。饒是此時,便有國中宿老,隱起心寒。

  ??“宋相。”

  ??“在。”

  ??“既不為折桂,何登蟾宮,千金以饋。”

  ??“乃為贖宋皇後。”宋奇亦答實言。

  ??“宋皇後,何在?”

  ??“……”宋奇牙關緊咬,渾身大汗。

  ??便在此時,忽問簾後一聲輕喚:“大兄?”

  ??“臣,在。”宋奇終是淚目。

  ??殿中眾人,聞聲眺望。

  ??正見昭陽宋貴妃。

  書屋小說首發